心晴足迹(2024龙年56):广州行~寻找一段记忆~72烈士墓、越秀公园五羊雕塑、中山纪念堂

心晴

<p class="ql-block">这次深秋广州行,在预定的行程之外,还期待有空时,进行以下一些行程,就看能够实现几个愿望:</p><p class="ql-block">1.寻找一段记忆;</p><p class="ql-block">2.参观一所大学;</p><p class="ql-block">3.看一座桥梁;</p><p class="ql-block">4.行走一段老街(古村,古镇);</p><p class="ql-block">5.品尝广州美食,与老同学聚餐,海心沙喝了早午🍵,这个愿望已经实现。</p><p class="ql-block">选定了几个广州特有的景点,用了半天时间,来一场citywalk,走了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越秀公园五羊雕塑~中山纪念堂,去寻找一段儿时记忆。</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烈士陵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该陵园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72位烈士而建的。这些烈士在起义中英勇牺牲,他们的遗体由‌潘达微先生收集并安葬在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p> <p class="ql-block">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收集了72具烈士遗骸,安葬在广州东郊的红花岗。后来,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也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陵园的建设始于1912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纪功坊先后落成。孙中山先生手书的“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p> <p class="ql-block">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的整体建筑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陵园风格,同时融合了西方建筑特色,体现了清末民初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征。主要建筑包括正门牌坊、纪功坊、墓亭等。正门牌坊上刻有孙中山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贴金大字。纪功坊上半部以72块矩形石块砌叠成金字塔形,每个石块是都镌刻着捐献者和团体的名字,顶上矗立一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p><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70年代,我们作为小学生,每年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带着红领巾,抬着花圈,来到72烈士墓前,祭拜先烈,寄托哀思。</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偶遇一群年轻人,正在聆听当年那可歌可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块碑文镌刻的是72烈士的名字,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在推翻封建帝制过程中所做出的牺牲。</p> <p class="ql-block">邓仲元先生雕像</p><p class="ql-block">邓仲元(1886-1922),字仕元,又名铿。生于广东梅县丙村金盘堡,7岁随父到惠阳淡水读书,肄业于崇雅学堂,淡水成为养育他成长的第二故乡,也是其接受思想启蒙、树立革命理想的人生驿站。1905年考入广东将弁学校,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自此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曾参与策动黄花岗起义,组织指挥光复惠州之役,自后在讨袁护法、援闽驱龙,镇守琼崖,创建粤军的过程中 “忠于国事,勇于奋斗”,“战功尤伟”。他是功绩卓著的辛亥革命元勋、民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将领和军事教育家、国共两党先后追认的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潘达微先生依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了72烈士墓侧,他们讲永远共处一地“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在这块碑刻后面,是孙中山先生及其后人,栽种松柏常青树纪念树。</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安南(越南)支部为陵园捐赠的青龙石柱。</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各个时期重要人物手书石刻。</p> <p class="ql-block">,经先烈中路来到黄花岗公园的红门,铁门被刷成了红色。进门后是一条长长的林荫道,直达墓道中轴线上的默池,环境清幽。</p> <p class="ql-block">越秀公园是广东省广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p><p class="ql-block">越秀公园是我们小学经常春游秋游的必到处。园内的著名景点《五羊石像》是我们作为小孩子曾经攀爬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镇海楼》一直是广州博物馆,因为是五层楼建筑,当时的羊城晚报开了一个专栏叫《五层楼下》,专门报道广州市新闻和市井见闻。</p><p class="ql-block">记忆最深的是展品中有一座几层高的西洋钟,每天一到12点钟时(或者是整点钟),随着钟声敲响,一排小人走出来绕场一周。</p><p class="ql-block">可惜时间关系,这次没有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五羊石像》是由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创作的花岗岩城市雕塑,始建于1960年4月,位于广州市越秀公园内的越秀山木壳岗。</p><p class="ql-block">《五羊石像》整个石像连基座高11米。主羊头部高高昂起,口中衔穗,回眸微笑,其余四羊环绕于主羊周围,或戏耍,或吃草。五羊大小不一,姿态各异,造型优美,已经成为广州城市的标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设计团队根据五羊仙子降临广州,给羊城人民带来了吉祥与幸福,他们赠稻于平民,并祝“愿此阛阓,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五羊化为巨石的传说进行雕塑设计。</p><p class="ql-block">广州市的昵称:羊城和穗城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五羊石像》中为首的那只饱经风霜的老羊,含着一串谷穗,屹立于岩石的高处,回首看着人民,在企求五谷丰登,五只羊都宁静、安详,整座雕塑富有人情味,充满友爱、和平,可说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和谐。</p> <p class="ql-block">1973年离开广州时,与老同学一起在五羊雕塑前合影留念,50多年过去了,青涩青年已成古稀老人,曾经想约着老同学一起,再次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同一排位,同一姿势,再拍一张合影,一直没能如愿~只能看缘分咯。</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99号,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1928年3月22日动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p> <p class="ql-block">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下面两图是中山纪念堂两侧,分别站立着并守护了中山纪念堂120年的白兰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两株120岁白兰树的独白:</p><p class="ql-block">你好! </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屹立于广州中山纪念堂两侧的一对</p><p class="ql-block">白兰树,见证了纪念堂的十多次精心修缮。 </p><p class="ql-block">每一次修缮都承载着修缮者的辛勤与智慧, </p><p class="ql-block">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原是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被炮火夷为平地。1928年由李济深组织筹建,中山纪念堂的建立由1926年开始筹备至1931年完成。</p><p class="ql-block">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风格与近代西洋平面设计手法结合,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建筑面积为3700平方米,高49米,四面为4个重檐歇山抱厦,拱托中央八角攒尖式巨顶。白色花岗岩石为基座和台阶,淡青色大理石为墙裙、乳黄色贴面砖为墙身,紫红色水磨大柱上盖宝蓝色琉璃瓦顶,层叠舒卷,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前檐下横匾高悬孙中山手“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山堂</p> <p class="ql-block">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雨打芭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