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旧梦图》有感

追寻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1日,9时左右,在绕南湖晨走,在“西南联大”分校旧址(原法国洋行),对面南湖公园马路边,遇一老者人蹲着,面前地面摆着一幅长画和一个纸提包。</p><p class="ql-block"> 开始,不以为然,从身边走过十多步后,突然转身向着地上的长画返回。几分钟的观察自认为仿真品后,便问:“这幅画你要多少钱?” 老者答:“ⅩXXX元”,这更加确定了我的判断。由于我对字画一窍不通,仅是对字画里的字的笔画产生出兴趣,便对老者说:“给你XXX元给卖?” 老者看着我和围观的五六个人犹豫了会,说道:“太少了,你加点?” 我便说“你这画是仿制品,我最多只能给你这个数了。” 老者随后,思量了一下,便答应卖给我。</p> <p class="ql-block">  拿回家后,认真仔细看后,感觉虽然是仿真品,可此画做工精细、逼真,富有诗情画意,爱不释手。于是,量了一下尺寸,长4米,宽1米,便开始查找作者姓名及书画内容。</p><p class="ql-block"> 真没有想到,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孝友先生,1943年至1944年,用了二年时间完成该名画。由于本人对书画是个文盲,只能借书画行中的内行人士所评,了解《南乡旧梦图》的大概情况,阅读其内容。</p> <p class="ql-block">  这幅《南乡旧梦图》是张孝友老师凭儿时记忆所绘的一卷“江南民国风情录"。画面向我们展示的是百年之前的江南水乡小镇超越时空的生活场景。在构图上取北宋全景式大山大水的布局持征,视野开阔清旷,境界宏大,疏密对比强烈。</p> <p class="ql-block">  所绘河道、石矶、树木、楼阁、市井等等,笔墨均精丽艳逸,骨力峭劲,人物刻画得生动而富有神采。图中设色浓丽明雅,勾勒、皴染细密。屋宇楼阁鳞次栉比,依次排叠,造成了云气迷蒙的幽远空间,展现出世俗喧腾而又虚幻缥缈的人间仙境氛围。</p><p class="ql-block"> 《南乡旧梦图》更被称为惊世之作,可与《清明上河图》比肩。</p> <p class="ql-block">  最怜夜来凭河窗,天淡如梦月有霜,桥埠百级清似玉,画船柔橹出幽港。</p> <p class="ql-block">  余家江南祖屋,临街枕河。枇杷门巷。秋桂金馥。轩窗盈翠。读书之暇可垂钓也。兵燹逋逃,转迁无定,暂寓西门外。及长乏见用世之才,系缠碌碌。未业丹青,诗画浪迹,飘泊万里,多在湖山僻水之际。余生亦晚,前清之夏亡已二十四年。然尝及与废帝游西山,坐退谷,饮流泉,余母剥茶蛋食之。时方大馑,相共唏嘘默然。又忽忽近五十年矣。生平历阅盈里所睹,百年风物,今年不见,旋化虚幻。昔谓狐老蹒跚,犹归首丘,天涯客思,何况人乎!</p> <p class="ql-block">  予南冠北囿,故里不存,焭孑无遣,终老燕郊。而梦里旧乡,仍明晰如昨。前朝承平景象宛在忆中。囊昔母婆刺绣课徒,以为家计。每值中秋之夜,香斗供桌,妇孺拜月。河港波暖,桥堍夜市,酒肆错栉,菊圆萧鼓,画舫吴歌。临水楼台,花髻云影,芳城不夜,其繁华世态,犹回恩神往。今向时之滨河早成通衢,巨厦耀炫,宝车争驰,别是一番繁荣世界。而画桥暮树,迷茫月色,不复有矣。</p> <p class="ql-block">  顾生平萦念,少年芳邻竹马之侣,夺志鬻倡秀婢,隔世恍惚,梦犹来会。撄肝痛总是一也之私,岂足这他人笑谈。是耶非耶?姑揽入于笔端以存其音容笑貌,免随古稀耄耆东逝也。</p> <p class="ql-block">  画旨迂拙,难合时俗,不欲彰显。以两年之功,孜孜作此画,聊寄南乡往昔之梦思耳。</p><p class="ql-block"> 甲申仲秋四明迁客张孝友作画并题五十年前居吴中旧句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