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团》序

惠州市作家协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马戏团》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陈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是惠州市作家协会创会六十周年(前身惠阳地区文学会),为纪念协会的六十华诞,惠州作协隆重推出这套《惠州作家文丛》,在这九本丛书中,最年长的要数四零后出生的曾志平先生的《游历纪事》,而最年轻的则是两千年后出生的何展鹏同学创作的《马戏团》。这一老一少,恰好跨越了一个甲子,我为这一老一少文集写序言,正是蕴含着对惠州作协走过风风雨雨六十周年的文学纪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展鹏虽写作时间不长,笔触却老练细腻,且叙述角度独树一帜,实属难得。“马戏团”,原指驯兽、杂技等戏剧表演,这看似与本书内容不太匹配,但换个角度看,大千世界里的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皆迥乎不同,就像在上演着一场又一场戏剧表演。那作者以“马戏团”形容本书,最是贴切不过的。《马戏团》精选了何展鹏近些年来创作的二十八篇优秀短文,记录了作者从形色各异的角色中品味五味杂陈,从名家著作中咀嚼百态人生,从城市元素中见证时代更迭的至真片段,构筑了一个如马戏表演般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在这个马戏团中,作者担任导演,编排整场马戏表演。这场表演,大体分成三个环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场,虚构的故事,包含《漆灯无焰》《相逢》等四篇。这场戏中,演员皆是作者捏造出来的,他从偶然得知的故事、社会现象,抑或某一瞬间的情绪中取材,塑造出了试图利用谎言延续川剧的罗老头,渴望自由却被束缚住双脚的白玉等鲜活角色。在这里,作者打破常规,以意想不到的转折和戛然而止的结局,让情节波澜起伏,在还能继续拉长故事线的时候,画上句号,给你留出遐想的空间。《漆灯无焰》写到罗老头不惜自毁名声,欺骗徒弟学川剧,最后却放弃了舞台,川剧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再说《相逢》,白玉努力练唱,期望有一日能逃出杏花村,最终仍困在山村里,是生是死无人知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川剧的未来、白玉的结局就可能有一千种甚至更多的走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场戏,读书随笔,包括《被流放的边缘人——读〈岁初〉》《童话的骊歌——读〈城南旧事〉》等十五篇。这场戏中,作者从自己阅读过的佳作和史料中邀请了一众优秀演员。在这里,你无需提前翻阅《岁初》《月亮与六便士》等作品,亦不用搜索赖鸣升、娜斯简卡等人物,你可以轻松地享受这场“表演”。因为作者的阅读随笔,像一面镜子,你可以从作者的文字中,窥得原书的样貌。作者在叙述中,丢掉自己评论者身份,尽量在文字面前隐身。他以用平实的语言细述见闻,让读者自己去解码他在其他作品里的探索。《从迷恋到顿悟》里,你可以读出一个少年爱意初萌的美好和幻灭的无力。《被流放的边缘人》中,你可以品出,岁除——新旧交替那一天,有的人留在过去,有的人走在前面。刘营长他们都跟着时间前进,只有赖鸣升卡在时间的缝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场戏,寻忆香港,包括《红色飞艇》《电车回家》等九篇。这场戏中,所有演员退场,作者重置场景,拉近镜头,聚焦于自己的求学足迹。他没有堆砌浮于表面的文字,而是深入城市肌理,探寻其历史脉络,以时间为线,以香港地标性元素为珠,串联起香港由古至今的斑斓故事。《红色飞艇》追溯了香港的士的蹒跚起步,重现其风雨历程,可谓力透纸背,荡起了历史的回响。《电车回家》中,电车每一次运行不单单是空间上的移动,更见证了香港的社会变迁。无论是沉睡千年的出土文物、街头巷尾的特色饮食文化,还是穿梭香港的有轨电车、醒目的红色的士,作者的每一处笔触都蘸满了香港独有的韵味与历史的沉淀,与读者共享这座城市的气息,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触摸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纵览全书,作者拒绝舞文弄墨,还原了语言最朴实、简单的一面,譬如他这样写余玦与白玉的分别,“我伸出了手,想要抓住渐行渐远的人影。然而,话音刚落,她便融入了夜色之中”;又这样写罗老头的释怀,“罗老头看着镜子,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闭上了眼,颤颤巍巍地说:‘好!好。’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寥寥数笔,让人为之动容。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生活的细节,以深邃的思考挖掘世界的深度,用文字编织了一篇又一篇出色的文章。虽然作者与大部分读者素未谋面,但文字能帮助他们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呼吸同一方空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学创作易在有笔即可,难在坚持。作者写作多年,在大众面前鲜少露脸。单机码字的孤独,或许只有写作者才能体会。多年的坚持,作者依靠的是那份对文学纯净的热爱。他的真诚更是包裹了每一个文字。真诚的写作者,在落笔之前,会尊重事实,投入饱满的情感,如《“烽火戏诸侯”真伪变》等探究历史的篇目,作者参考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献,构建了一篇篇近乎实录的文章。又如《九龙皇帝》等刻画香港的篇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城市的真情实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作者“用情至深”,但在读者代入感上,略有瑕疵。如《得闲饮茶》一文,解释说明的痕迹稍重,也许可以置入个人视角,以淡化平铺直叙的枯燥:切入自己一次就餐的经历,通过店员与顾客的交流得知香港茶餐厅的专有名词,再虚构一位本地老人前来拼桌的环节,从老人口中述说香港特色饮食的古今故事,由此展开探索,如此或许更能牵动读者的情绪。文学的道路很长,深信作者的文学潜质,并能在日后的创作中,坚持不懈,不断摸索,日趋成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愿以最诚挚的心情,向每一位路过的读者推荐这位新人作者的作品。只要你翻开本书,就能触及到文字深处的温暖与力量。让我们一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观赏他精心烹饪的“马戏表演”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也祝愿作者文思泉涌,在未来能够继续以笔为剑,以梦为马,追寻自己的文学梦想,给我们带来更多佳作。</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陈雪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广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惠州市作协主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美篇号所转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仅作分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制作:陈 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审:杨 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终审:黄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