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无棣县大流张(二十五)寻亲(七)

今生1950

<p class="ql-block">大流张老一支之长支张朗六十六村首次(清同治时期)支谱序残卷:世住京东滦州昌黎县张家棘科,东西三村俱名棘科,惟极东一村张家棘科为乃吾族。前明永乐二年迁居沧州城东毕孟铺六十六庄遂家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家棘科(坨)就是张家青坨,现在的张青坨村。</p> <p class="ql-block">大流张老一支之长支张朗重孙张有莱张家寨支谱序残卷:父有莱,母王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第一子何往。以上尚有五世。原籍永平府滦州城大柳树下,生三子,彩云,彤云,卿云。自明洪武末年流寇作乱 ,汨漠流离,毁我家乘,亦不知第一子何往。及永乐二年定都北京有旨迁徙我,父母及二子(注:于明末清初)迁徙直隶书择居于河间府之沧州南门外,因邻舍不睦又徙于盐山城北张家寨……</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雪松说的话有几个关键点很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张青坨最早的先祖是清朝乾隆年间从山东柳州大槐树迁来,他在山东潍坊、青岛、淄博等地实地考察,没有柳州和大槐树这些地方。有人到过洪洞后,回来告诉他先祖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他的先祖夫妇用挑筐挑着三个儿子迁到张青坨。先祖岁数大了以后想老家的人们,就回老家并在老家去世。老夫人和三个儿子留在张青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先祖的夫人在张青坨去世,有老坟和墓碑。先祖的三个儿子埋在村子南面的地里拍成一排,每座坟相隔五十米。历经时代变迁,那些墓地地方还在,但是,坟墓、墓碑都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改革开放初期,在地里发现半个墓碑,是老祖夫人的。雪松看过,还记得几个字,就是“乾隆年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张青坨张姓人家有三股子人分别是先祖三个儿子的后代,很清晰。迁到全国各地的家人很多,附近村庄都有张家人。张青坨张家和郭青坨郭家、陈青驼陈家的先祖是表兄弟,现在也是老表相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由于雪松受爷爷、父亲的熏陶,他六十四周岁,了解的东西比较多,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不如他。他对家族的事也很感兴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结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清朝中期以前,“山东”这个概念和现在的山东省不是一回事。过去的山东面积很大,应该是太行山以东都叫山东。包括山东省、河北(含唐山秦皇岛地区)、辽宁一部分。明清时期闯关东的后人都说老家是山东永平府的、济南府的……。所以说,雪松说的先祖从“山东柳州大槐树”迁来,不能说就是山东省,更不是山西省。在“山东柳州大槐树”的老家之前是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有可能的。夫妇二人用挑筐挑着三个儿子从山东省也好,山西省也好,千里迢迢迁徙到张青坨,是不可能的。如果从滦州、迁安等周边地区、百八十里路迁来可能性就大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流张三世祖张朗六十六村支谱大概是清朝乾隆时期完成。序言里写到:“世住京东滦州昌黎县张家棘科,东西三村皆为棘科,惟极东一村张家棘科乃吾族。前明永乐二年迁居沧州城东毕孟铺六十六庄,遂家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残卷里面有三点需要注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立谱的时间是清朝乾隆时期和张青坨建村时间差不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确认张青坨是张家世居地,而且是极东一村为我族。为什么除了六十六庄支谱,大流张总谱和其他支谱没有这样说?就是因为张青坨张家人是二世祖张召或三世祖张朗(他们是父子关系)的后人。只有他们的后人在续家谱时才会记录上这些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是大流张老一支张召和张朗的后人——六世祖张有莱原居山东滦州城大柳树下,是不是被误传为“山东省柳州大槐树”。他是大迁民时留在滦州的?还是随祖父辈又迁回来的?最后,张有莱搬迁到山东省盐山张家寨。他有三个儿子:彩云、彤云、卿云。可是民国二十六年的族谱里和九三年族谱里没有他长子彩云的名字(前面族谱里不知有没有彩云祖)。到了第七次修谱才有彩云的名字,他下面是空白。彩云到哪里去了?他有后人吗?彩云应该是清朝初年的人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流张-张家寨支谱序》中写到:“始祖发源。始祖父有莱,母王氏,以上尙有五世。原籍永平府滦州城大柳树下人,生三子彩云、彤云、卿云。自明洪武末年流寇作乱,汨没流离,毁我家乘,亦不知第一子(彩云)何往。及永乐二年定都北京,有旨迁徙,祖父母与二子迁徙直隶择居于河间府之沧州南门外,因邻居不睦,又徙于盐山县城北张家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郎祖的二孙子一德的曾孙、八世祖进常的后人也是空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长支之二支进祖后六世祖后面也是空白。七世祖尙崇到尙峨五个人的下面也空白,西儒等哥五个后面的子孙也是空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几个郎祖等先祖的明清时期的后人在族谱上突然失续。不排除另徙他地的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迁徙到张青坨的张家人先祖最有可能的是有莱爷的长子彩云。有莱祖和家人从滦州大柳树下搬迁到直隶河间府和盐山张家寨时,彩云没有同去(不知何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迁安和昌黎滦州祖居地之前的老家是哪里,可以参考张为仁族谱的说法:张为仁是义井张第五世,他的先祖原籍是昌黎县南门底楼张。在底楼之前是从洪洞迁来。在六十六庄支谱序言中写到:张家义井为仁张公,广东奏学者曾来拜墓三次。为什么他来拜墓。为什么七世祖张逸和张为仁、张克家兄弟相称,就是因为都是宗亲。原因是在昌黎县先辈们就别支宗亲相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昌黎县志》中的移民记录也可以看出一些大流张一世祖及长辈的原籍和迁徙到迁安昌黎一带的时间地点的端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