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贾环,《红楼梦》中人物,荣国府贾政与妾室赵姨娘所生,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弟弟,人称环三爷。贾环在贾家本是正经主子,即使是庶出,因为父亲的缘故其地位也是很高的。但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思上进,甚至破罐子破摔。</p> <p class="ql-block">无赖的一面</p><p class="ql-block">在《红楼梦》中写贾环多是把他作为贾宝玉的对立面进行塑造的。一方面是为了突出贾宝玉形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现封建家族的嫡庶斗争。在书中描写的贾环确实是顽劣的。</p> <p class="ql-block">第20回贾环与众丫鬟掷骰子的全过程就活画出一个调皮无赖的小儿像来。凤姐一问才知只是因为输了一二百就和小丫头们闹起火来了,纯属小孩子的行为。再如第60回,贾环向芳官要回来的不是蔷薇硝,而是茉莉粉,他并不生气,而赵姨娘却骂他“下流没刚性”,让他找丫头们算帐去,而贾环不敢去,说:“你这么会说,你又不敢去,指使了我去闹,倘或往学里告去捱了打,你敢自不疼呢?遭遭儿调唆了我闹去,闹出了事来我捱了打骂,你一般也低了头,这会子又调唆我和毛丫头们去闹,你不怕三姐姐,你敢去,我就伏你。”说的全是小孩儿话,却也都是实话。赵姨娘听了气的“飞也似”的去找人家去了。而贾环见状立即躲出去玩耍了。这使我们看到了贾环的小孩子行状和心理,也看到了他惹事多是由赵姨娘唆使而为的。</p> <p class="ql-block">童心未泯</p><p class="ql-block">《红楼梦》的后40回里也写了贾环的孩子气。在第84回写贾环去看生病的巧姐,好奇地想看一看牛黄是什么样的,不想却碰洒了药,吓的急忙跑了。全是小儿好奇之心,看不出是什么恶意来。由此我们看贾环的行为应看到他的孩子的一面,童心未泯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处处受冷落</p><p class="ql-block">贾环因常常受到不公平对待而生不平、妒嫉之心;同宝玉相比,贾环虽然还是个孩子,但在长辈们眼里是无法被并肩看待的。如第24回,贾宝玉去贾赦处请安,被邢夫人拉去到炕上坐,百般怜爱。而贾环、贾兰来了,邢夫人只让坐在椅子上。书上写道:“贾环见宝玉同邢夫人坐在一个坐褥上,邢夫人又百般摩挲抚弄他,早已心中不自在。”坐了不一会儿就和贾兰一同起身告辞了。宝玉也要走,却被邢夫人留下来吃饭,还说有好玩的东西要给他。同是孩子,而且都比宝玉还小,却是不同的对待,令人眼热。</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是怎么对待这几个孩子的。第75回,贾母命人把自己的粥给凤姐送去,把一碗笋和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和宝玉两个送去,把一碗肉给贾兰送去,独没有想到给贾环送点什么吃的,作家这样来写这一细节不会是没有用意的。在贾母眼里,宝玉是最受疼爱的,贾兰居其次,而贾环居第三而不可得,只有挨骂的份儿。贾母不喜欢贾环,这一点她自己也屡次表白出来。贾母都这样对待贾环,更不用说别人了。探春作为其亲姐姐也不见其对年幼的弟弟加以怜爱,可谓奶奶不疼、姐姐不爱。</p> <p class="ql-block">因妒生恨</p><p class="ql-block">“小动唇舌手足耽耽”一回中, 贾环与贾政两父子终于算是面对面进行了一场对话,关于这场对话,一直以来都成为众评家批判贾环时最多举证的事例,也拿来作为贾环手段恶毒心地卑劣的明证。而贾环在这一回中扮演的不光彩的角色,除却对宝玉得宠的愤恨的发泄以及想之外,大多原因在于他也希望能够借诋毁宝玉来提高自己在父亲心中的地位。虽然上面提到贾政没给过贾环什么父爱,甚至到了贾环视父亲如洪水猛兽的地步,但是贾环还很年幼,渴望父爱,希望父亲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也是毫不奇怪。在贾环心里,如果没有宝玉的存在,所有人对他便都不同了,父亲贾政也更会如此。所以当他发现机会来了,“说到这里,便回头四顾一看。贾政知意,将眼一看众小厮,小厮们 明白,都往两边后面退去”,他就趁左右无人之机夸大金钏儿死的情景、诬告宝玉因奸不遂,逼死人命等等。</p> <p class="ql-block">在魇魔法姊弟逢五鬼中说“贾环素日原恨宝玉,如今又见他和彩霞闹,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毒气。虽不敢明言,却每每暗中算计,只是不得下手,今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他素日恨宝玉,大部分都是受赵姨娘的影响,如今“这恨已经不是孩童间的小打小闹,文中他不是要烫一烫宝玉就算了,而是存心要烫瞎他的眼睛。想贾环那时不过十一二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如果不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无论如何也不会对自己的兄长产生这么歹毒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贾环之坏</p><p class="ql-block">贾环颇为顽劣,正月里赶围棋玩耍时,对薛宝钗的丫头莺儿撒泼耍赖,进而在母亲前撒谎污蔑宝玉、莺儿。贾环十分忌恨其嫡兄贾宝玉,多次陷害宝玉。故意拨翻烛台 ,烫伤宝玉。金钏跳井事件后,诬陷宝玉,使得宝玉遭受贾政毒打。</p> <p class="ql-block">正因为前面多处写到贾环的坏,所以后40回中写贾环同贾芸、王仁合伙卖掉巧姐的恶事,好象是和前面贾环的性格一脉相承的,其实恰恰是误会了作者的本意的。实际上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还没有把贾府中的任何一个人写成纯粹的大恶人,同样贾环也算不上是什么“恶人”。从第五回中巧姐的判词和曲词可知巧姐是被“狠舅奸兄”所卖,而贾环既非兄又非舅,他却是巧姐的叔。可见卖巧姐的事贾环没有参与,是续书者误会了作者的意思,使贾环坏上加坏。</p> <p class="ql-block">贾环性格的形成</p><p class="ql-block">贾环性格形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这种特殊性格除了自身因素之外,与其特殊的成长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他的父母没有给过他正常成长所必须的父爱和母爱:父亲贾政的严苛压制使孩子的天性受到打压,不能健康发展,在行为出现偏差时又不曾及时予以纠正;母亲赵姨娘自私狭隘,不良的言行带给孩子恶劣的影响,使他的人性扭曲,性格畸形发展。亲人们的冷漠使贾环无数次感到亲情的淡薄。他人性中的种种劣根性更像得到土壤的幼苗,越加蓬勃生长。他在爱情中寻求温暖,此时彩云给了他真挚的爱。在贾环的一生中,受到的都是冷漠打击,别人轻侮的眼神,暗地里纷纷的议论,这些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使心性本来就偏离正常轨道的贾环又被推向了更深的深渊。而彩云像沙漠中的绿洲,滋润了贾环干渴的心田,虽然好景不长,但贾环也因此而改变过自己的性格。随着这段爱情的消逝,贾环对于感情是完全绝望了的,无论亲情还是爱情,他都一概不报希望,以绝情处之。在贾环贫瘠如沙漠般的生命中,彩云的爱是绿洲,它也使贾环的性格发生过短暂的转变,虽然这份爱持续的时间不久,可与贾环周围淡漠的亲情比起来,这份爱显得越发弥足珍贵。可见,贾环的性格的发展变化是与他所处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的,他是值得我们同情的。</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棋子</p><p class="ql-block">所谓“姨娘”,是赋予被主子收入房内的丫环的称呼。赵姨娘在贾府中名主而实奴,处于一种半主半奴的特殊社会地位,所以,凤姐的几句话,就能概括赵姨娘在贾府的地位,“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也不想一想是奴儿,也配使两三个丫头!”赵姨娘的尴尬地位使得她一心想改变和提升,一方面通过生儿育女提升了地位;另一方面又想通过儿子继承家产,进而强化自己的家庭地位。所以无论针对探春和贾环,都是把他们作为提升自己地位的筹码和工具,这也是贾环悲剧根源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贾环第一次出场是在“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一回。贾环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回家本来承望能得到母亲的安慰,不想赵姨娘听了贾环的遭遇,并不心疼安抚,却像泼妇一样骂儿子是“下流没脸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把儿子当作自己争宠夺势的筹码,眼见儿子偏是一副不成才的样。她虽是贾环的亲生母亲,却心底狭隘,恶毒自私,更加身份低微,没有什么修养,自己尚且如同泼妇一般,哪里能教贾环什么好,就只会挑唆他闹事,贾环因闹事挨了打,赵姨娘又不能出面为他作主撑腰,最后倒霉的总是贾环。</p> <p class="ql-block">还有贾环在贾政面前诬告宝玉因奸不遂,逼死人命。也无疑是受了赵姨娘的影响。赵姨娘从来是有事没事都要寻找机会中伤诋毁宝玉的,她的举动让贾环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如何不择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贾环的种种行为的背后,不难看出效仿赵姨娘的痕迹。母亲没有做一个好榜样,又没人给予妥善的引导,于是贾环从幼年时就已经向着奸邪卑劣的道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天地悬殊</p><p class="ql-block">同父同母的姐弟,贾环和探春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探春比贾环幸运多了,至少从小还被贾母带在身边教养,得享一些天伦之乐,同时也得到王夫人的喜欢和疼爱,视同己出。按理说,探春也是赵姨娘所生,而且还是女孩,地位应该比贾环更不如。可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在贾府中,探春以聪明干练脱颖而出,深得上下敬重,被委以重用,得掌执事管家之大权。探春何以能在贾府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探春自幼跟随贾母左右,加之天性聪敏,早就对贾府内部种种矛盾争斗知之甚深,她自命“才自精明志自高”,绝不甘心像母亲和弟弟一样在底层挣扎,她不仅清楚地认识到嫡庶有别这一点,而且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她竭力回避不得势的亲生母亲,努力亲近贾府嫡系的王氏姑侄和宝玉。在兴利除弊的同时,也提高了她的实际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成了乌鸦窝里的凤凰,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小姐。虽然同父同母,但比贾环地位高多了,也说明实际地位的获取也与个人努力分不开的。之所以写探春与贾环姐弟的巨大差异,也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贾环之才</p><p class="ql-block">第78回,贾政命三个子孙作《词》。贾政评贾兰的诗是“稚子口角”;而当贾环写完后,众人道“更佳”,贾政也不无满意地说:“还不甚大错,终不恳切”。众人带些奉承地说:“这就罢了,三爷才大不多两岁,在未冠之时如此,用了功夫,再过几年,怕不是大阮小阮了”。贾政则还是替自己的儿子谦虚说:“过奖了,只是不肯读书过失”。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曹雪芹并不是把贾环塑造成了令人可恨的恶少形象,而是塑造成了一个丑陋、荒唐、顽皮而又自轻自贱的无赖小儿罢了。贾赦也曾大力赞扬过贾环的诗,说“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又赏给贾环许多玩物。不管贾赦是何用意,但可以看出贾环的诗也是值得被肯定的。</p> <p class="ql-block">父亲眼中的贾环</p><p class="ql-block">子不教父之过,贾政对贾宝玉,贾环二人的严酷和冷漠,他对儿子似乎没有任何的疼爱之情。在《红楼梦》中总是能看到贾政对宝玉的种种嫌恶和厌弃,却少有人看到贾政对宝玉至少有怒其不争之意。而对贾环而言,根本没有父爱,父亲贾政一点也不喜欢他,甚至连和他置气都省了,简直可以说是轻慢无视到了极点。宝玉的种种行为虽令贾政头疼,但在贾政心中,两个儿子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是‘神彩飘逸,秀色夺人’。一个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宝玉俊朗的外表能至少能使父亲少气几分,贾环的神情言行却实在是令贾政更加添堵。从小说中看不出贾政给过贾环什么父爱,平时对儿子又多是训斥责骂。在他眼中,贾家子弟应该是谨言慎行,贾环胡乱的奔跑冲撞,无疑是不符合他心中对于贾家子弟的界定的,用他的话说,应该是“不成体统”。他的严肃令自己年幼的儿子的心灵蒙上阴影,除了怕还是怕,在这种不正常的关系笼罩下,亲情几乎是荡然无存,对贾环冷酷性格的形成关系也是很大的。</p> <p class="ql-block">尽得一人心</p><p class="ql-block">在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中,贾环向宝玉要蕊官送给芳官的蔷薇硝,芳官却把掉了包的茉莉粉给了贾环,贾环得了硝,兴兴头头要送给彩云。贾环的这份心与宝玉得了好东西要留着给黛玉是一样的,此时贾环对彩云的爱应该也是真诚的。毕竟从他懂事以来,彩云是唯一一个真正对他好,关心他、爱护他的人。即便是贾环再卑鄙,他总还是一个孩子,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的。他只沉浸在与彩云的脉脉温情之中。由此看来,彩云对贾环的影响之大,绝对无人能及。贾环从小就生活在尔虞我诈,虚伪和仇恨的环境中,他的心比一直生活在爱中的人更加敏感。所以有这样一个人能给予他真诚和关爱,他的心灵也因此得到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