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衡山朝圣记6:紫云文脉

阿迷

<p class="ql-block">“衡阳书院甲天下”这句话是我凭感觉临时想到的,是否属实还有待考证。在衡阳众多的书院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位于岳云中学内的文定书院与甘泉书院,尽管如今它们只剩下遗址。这两座书院具有特别的意义:文定书院代表着湖湘学派,甘泉书院则代表着甘泉学派。其中,湖湘学派象征着宋代理学,甘泉学派则代表着明代心学。理学与心学在此交汇,湘粤文化相邻而存,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令我更加兴奋的是,促成这一文化交汇的是曾任湖南益阳龙洲书院首任山长的常德人蒋信。今年上半年,为了探究蒋信《龙洲书院记》中的理学内涵,我开始了岭南理学寻芳之旅,并写下了百篇千字短文。通过这番探寻,我基本上厘清了王阳明、湛若水和蒋信三人的关系及其学术思想之间的联系,还发现了蒋信邀请恩师湛若水来衡山讲学的史料。当时,我就萌生了到南岳衡山实地考察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九月底,这个愿望得以实现。我与健哥一同来到衡阳朝圣,最终抵达了南岳紫云峰下的岳云中学,找到了文定书院与甘泉书院的遗址。</p> <h3>文定书院:一段湖湘文化的璀璨印记</h3></br><h3>书院的起源与传承</h3></br><h3>文定书院,其根源可追溯到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胡安国。胡安国曾在武夷山下讲学四年,创立了武夷学派。然而,随着战乱频发,胡安国一家几经辗转,最终定居于湖南湘潭县的碧泉塘,并在此地讲学,建立了湘潭碧泉书院。后来,胡安国游览南岳衡山,被其秀丽景色所吸引,便在紫云峰下购地,先建了碧泉书堂,将湘潭碧泉书院的学生也迁至这里来。随着学问的深入和名声的远播,武夷学派逐渐演变为碧泉学派,而碧泉书堂也扩建为能够容纳百余人的楼房,命名为“春秋楼”。</h3></br> <h3>胡安国像</h3></br><h3>书院的辉煌与贡献</h3></br><h3>绍兴元年,胡安国因违背权奸蔡京的意旨而落职归家。然而,这并未阻止他继续致力于学术研究。绍兴五年,宋高宗命他撰写一部《春秋传》。在“春秋楼”里,胡安国扎扎实实地钻研了七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三十篇的论著。这部著作不仅得到了宋高宗的高度赞赏,更使得湖湘学派的名声大振。</h3></br><h3>胡安国虽在衡山只住了八年,但他留下的遗迹却历久弥新。春秋楼作为最大的遗迹,曾是百士名学子学习的地方。在这里,诞生了如抗金名将赵方和他的父亲著名学者赵棠等杰出人物。他们都在这里学习,共拜五峰先生胡宏为师,传承着湖湘学派的学术精神。</h3></br><h3>胡宏在父亲去世后,仍留在衡山讲学授徒,持续三十年。他不仅宣讲“重实践、反空谈”的学风,还将其讲学记录摘取精华,反复斟酌修改,最终刻印出版为《知言》。这部著作被誉为湖湘学派五大名著之一,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魏源的《海国图志》、王夫之的《船山遗书》以及谭嗣同的《仁学》共同构成了湖湘学派的文化瑰宝。</h3></br> <h3>随着岁月的流逝,春秋楼逐渐颓废,但在明朝弘治八年,监察御史郑桓奉敕在原址上重建了书院,并以胡安国的谥号命名为文定书院。明清两代,这里讲学授徒不断,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后,文定书院并入岳云中学,成为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h3></br><h3>如今,当我们漫步在岳云中学的校园里,仍能感受到文定书院那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春秋楼侧的春秋塘里,荷花亭亭、中通外直、出淤泥而不染,仿佛在诉说着胡安国那高洁的性格和坚定的信念。而那座六角凉亭“春秋亭”,更是成为了人们观赏荷花、领略胡安国心境的绝佳之地。</h3></br> <h3>文定书院不仅是一座书院,更是一座承载着湖湘文化精髓的宝库。它见证了湖湘学派从初研到深研再到成熟的辉煌历程,也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才和优秀的学术成果。</h3></br><h3>甘泉书院:文化与风景的交融之地</h3></br><h3>步入紫云书院,我不禁思绪万千,回想起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的九月。那年,甘泉老人已78岁高龄,他应门生湘西武陵蒋信的邀请,携同弟子骆尧知、周荣朱、黄云淡三人,一同游历南岳衡山。</h3></br><h3>衡山的风光旖旎多姿,给甘泉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当他目睹南岳紫云峰下衡岳寺废址四周的绝美景色时,更是心生欢喜。言:“钟秀之区,无过如此,不可以终吾老乎?”于是出资建造书院,有讲堂5间、寝室3间、大门1间,二门3间,又辟甘泉坐石、端默石、甘泉洞、甘泉上洞诸景。其上另建白沙书祠,以祀其师陈献章。邑人旷世嘉等皆从游其间。蒋信为作记,力倡“勿忘勿助”,以求“心之本体”之说。!</h3></br> <h3>当时湛若水曾赋《卜筑诗》一首:</h3></br><h3>遥遥天柱起,巍巍南台下。</h3></br><h3>于斯结云松,精舍此中搭。</h3></br><h3>芳邻五峰接,神明中夜察。</h3></br><h3>诸子来端居,无舍亦无暇。</h3></br><h3>注:五峰是胡宏的号代表文定书院。</h3></br><h3>这座紫云书院,便是甘泉老人口中的甘泉精舍,后人又称之为甘泉书院或紫云书院。在这里,甘泉老人与衡阳县的学者杨浩、曹凤朝等人,汇聚了当地的众多学人,讲学数月,方才动身返回广东。之后,他还写下了《游南岳纪记》,记录了自己畅游南岳的欢愉心情。湛若水后因事不得不离去,又置田22亩,请道士蒋明昶守院。</h3></br><h3>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甘泉老人已83岁高龄,他再次尽兴游览了南岳紫盖峰下的水帘洞胜景,并在石上刻下一首诗:</h3></br><h3>石头路清难度,我欲跨鹤寻天风。</h3></br><h3>喷泉九月飞霜冷,举手经天晓日红。</h3></br><h3>诗中充满了对南岳瑰丽景致的热情赞美。甘泉老人那旺盛的生命力和洒脱的情趣,让人由衷地感到可敬可亲。</h3></br> <h3>光阴荏苒,转眼又过了九个春秋,即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甘泉老人已91岁高龄。他再次游历南岳,并登上了南岳祝融峰之巅。这次赴湘之行,主要是为了重修13年前他首次登临南岳时所建的紫云书院。他在《重修南甘泉书院记》中写道:“嘉靖甲辰(1544年)之冬,甘泉子积四十年之念,登南岳于天柱之峰、南台之下,得废地一方,于紫云之洞……乃图心性之堂以为讲地,乃立息存之堂以为寝室,乃肇先师之祠以系景仰,不六旬而成。今十三年,乃见书院将废矣!”</h3></br><h3>当时的人们看到他虽已皓首苍颜,但在谋划重修书院的举措时,思路却异常明晰,步履也十分轻捷,无不惊叹他如同神仙下凡一般。</h3></br> <h3>岳云中学再续文脉<br></br></h3></br><h3>岳云中学创办于清宣统元年(1909),初名为“湖南南路公学堂”,校址设在长沙戥子桥。民国元年(1912),更名为“湖南第二公学校”,校址设长沙荷花池。以后先后改名“湖南私立岳云中学”“湖南省立岳云中学”“衡山第一中学”“南岳第一中学”等,今为衡山县岳云中学。<br></br></h3></br> <h3>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校本部从长沙迁南岳,再迁白果。1944年6月,白果、南岳先后被日军占领,学校迁往安化蓝田(今涟源市)六亩塘。1946年2月,学校迁回南岳,定南岳为永久校址。其址为宋代文定书院、明代甘泉书院故址,为湖湘学派发祥地之一。1951年11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湖南省立岳云中学”。以后数度更名。1984年3月,恢复 “岳云中学”校名。</h3></br><h3>岳云中学创始人何炳麟(1877—1966),名周召,字炳麟,号迥程,湖南酃县(今炎陵县)人。少年时在蒙馆与书院读孔孟书,1900年参加衡州府试,中秀才。1901年考入武昌文科普通学堂,开始接触近代科学;第二年转学长沙湖南师范馆。1903年,参加官费留日考试被录取,同年8月,进东京工业学校电气科学习。</h3></br> <h3>何炳麟像</h3></br><h3>何炳麟留学日本时,目睹明治维新的巨大成就和日本私立学校的办学成绩,回国后,何炳麟立志教育兴国,认为“欲兴邦国,必兴科学,欲兴科学,必先培育人才。” 乃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2月,邀集湘南人士刘光前、唐瞻云等15人,集资2500元,创办湖南南路公学堂于长沙;1912年2月改名湖南第二公学校。三年之间,校长七易,校舍六迁。同年7月,校长唐瞻云辞职,公推何炳麟继任,他感到大家都不愿久任校长,实因困难太大,担子太重,于是挺身而出,毅然挑起重担。1914年2月,学校改名湖南私立岳云中学。从此何炳麟以校为家,将毕生精力献给岳云,担任校长50余年。他接任校长后,首先确定校址于长沙荷花池,接着逐年扩建</h3></br> <h3>1934年夏,何炳麟到南岳避暑,发现这里环境优美,于是在半山亭租得水田和山地110多亩,准备在南岳办学。1935年5月,向衡山教育、财政两局租得南岳衡岳冲紫云书院旧址,计水田23 亩并附近山地一大块,开始修建校舍。次年4月,向衡山教育局租得南岳岳北街旷家垸子水田22亩多,辟为果园。1937年4月,又在南岳东郊租得何家山地400余亩。他统一规划,以紫云书院水田为苗圃,指定附近山地为第一林场,而以半山亭一片山地为第二林场,以何家山地为第三林场,奠定了学农、学林基地,开办岳云高级农校。</h3></br> <p class="ql-block">百年来,学校共培养高初中、专修科毕业生近5万人,半数以上升人大专院校深造,政界要人、军事将领、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层出不穷。其中佼佼者有革命先驱杨开慧、李启汉、何孟雄、潘心元,军事将领邓华、成普,政界名流李锐、马鹤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薰、孟少农、曹建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文学家丁玲、叶紫、黎锦明、洛夫,音乐家贺绿汀,抗战英烈文立正、罗芳珪、杨一楚,抗日名将黄杰、刘咏尧、袁朴、廖耀湘、侯吉晖、吴光朝等。</p> 岳云中学 <h3>南岳紫云峰下</h3></br><h3>文章写到最后,我突萌生一个愿望:希望文定书院,甘泉书院能够早日恢复重建,并对外开放,使之成为湘粤文化交汇的重要见证。重建文定书院与甘泉书院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们不仅是理学与心学交汇的历史见证,更是湘粤文化融合的珍贵遗产。重建这些书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它们也将成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和精神寄托。</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G4dQhdbmRUB8yGqBr1_dW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