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彩叶

风中瘦竹

<p class="ql-block">文/风中瘦竹</p><p class="ql-block">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五律·霜降</p><p class="ql-block"> 风中瘦竹</p><p class="ql-block"> 初霜始觉寒,叶落鸟啼怜。</p><p class="ql-block"> 偃草随风卧,蛰虫藏洞眠。</p><p class="ql-block"> 豺凶堆猎物,雨冷打枯莲。</p><p class="ql-block"> 素菊高情志,秋云碧镜天。</p> <p class="ql-block">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天寒从霜降开始。</p><p class="ql-block"> 入秋后,天气早晚凉,而现在是早晚冷,中午气温仍较高,因此霜降是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秋燥的特佂非常明显。</p><p class="ql-block"> 犹记得谷雨是终霜的象征,四季轮回,现在又到了霜的节气。“白露为霜”,秋凉结露,秋寒结霜。霜并非像雨雪自天而降,而是地气遇寒凝聚而成。虽说霜降一到,并不必然见霜,但并不能说霜降节气与霜无关,霜降是初霜的象征,地面结霜确实是该时节应有的特色景致。</p> <p class="ql-block">  与霜降对应的三个物候分别是: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p><p class="ql-block"> 有成语“豺狼当道”,豺与狼都属犬科,是近亲,与狗很像。但豺与狼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在体型上豺较狼小,大小介于狼与狗之间。狼的体色一般为黄灰色,在寓言故事中被称为“大灰狼”。豺又名“豺狗”,其背毛为红棕色,有时也被百姓称为“红狼”。</p><p class="ql-block"> 题外话,顺便扯一下狈。成语“狼狈为奸”人所共知,狼的前腿较后腿稍长,而狈恰恰相反,是前肢短后肢长,所以狈的前肢就搭在狼的后背上,狼狈联为一体走东奔西,狼做杀手,狈作军师,合作共谋坏事。但狈仅是传说中的野兽,实际并不存在,上述狼狈为奸的作案情节,纯属虚构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有“豺狼虎豹”四大凶兽的说法,豺居于首位。尽管豺行动敏捷,跳跃能力极强,但若单打独斗,这四大猛兽的排序应是“虎豹狼豺”。豺的优势是群居和灵活性,个体之间和善相处,对外攻击是集体行动,以多胜少,极具威胁和杀伤力。</p><p class="ql-block"> 豺凶残,为害大,被人憎恨,但是现在数量锐减,已由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升为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的野生动物,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与其是否直接伤害人类无关。其实滥杀凶豺是眼前的小利,保护生态才是更长远的大利。</p><p class="ql-block"> 霜降时节,为了储备食物过冬,豺开始大量捕获猎物,将被杀的动物陈列堆集,好像在举行祭祀的仪式,古人称这一现象为“豺乃祭兽”。</p> <p class="ql-block">  秋寒凋碧色,草木枯黄,霜打落叶飘,这就是“草木黄落”的晚秋景象。只见叶落纷飞,虽然惊天动地,但金黄的落叶在秋阳的照耀下,在静美中展示着生命的灿然艳彩,这是悲剧般的大美,撼人心魄!</p> <p class="ql-block">  “咸”是全、都的意思,“俯”与“仰”相对,仰是头朝上,俯是头朝下趴着。“蛰”是指虫子冬眠,在洞穴躲藏起来,不吃不动。将霜降的第三候“蛰虫咸俯〞,与秋分的第二候是“蛰虫坯户”作一对比。秋分时,蛰虫才开始封洞,足不出户。现在是“秋将止,冬将至”,蛰虫已预感峭冷,在洞中俯伏不动,准备进入冬眠状态。</p><p class="ql-block"> 霜降第三候文字上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为“蜇虫咸俯”,称之为A版;另一版本是“蛰虫咸俯”,称之为B版。我猜测A应是原始的版本,但须注意,“蜇”与“蛰”形近义不同,两字读音也几乎相同,容易混淆不清。采用A版本的文章,在解释这一物候含义时,叙述中直接用“蛰虫”,至于为什么“蜇虫”就是“蛰虫”,不作任何说明,令人一头雾水,困惑不解,或许是说不清就有意回避此问题,这是不严谨的态度,自相矛盾。</p> <p class="ql-block">  霜虽然不像露珠如玉般晶莹闪亮,没有那么圆润剔透,但是霜景自有其美。霜白如雪,霜寒如冰,霜色的白与寒既是物理特性又具美学意蕴,霜字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如霜秋、霜天、霜月、霜江、霜林、霜叶、霜发、霜鬓、霜华、霜寒等等,不胜枚举。</p> <p class="ql-block">  霜降节气的秋景,火辣中有种凄美,是秋色的最后辉煌,是秋彩的最后绝唱。晚秋的玉容,更加楚楚动人,更加令人惊艳!</p><p class="ql-block"> 经霜的深秋景色更美,秋色更浓,愈发艳彩斑斓。此时不但落叶金黄,而且枫叶红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把红枫的美封神了。杜牧颇为“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神来之笔得意,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千年后被人揪住小辫子批判,有学生家长气愤地表示这句诗有强烈的性暗示,要求将杜牧的七绝《山行》从课本中删除。“坐”在诗中是由于、因为的意思,这位家长想歪了,浅陋可笑。</p> <p class="ql-block">  寒露起,枫叶就红了,欣赏枫红的最佳时期,是从寒露的中期一直延续到霜降的早期。北京香山的枫叶是著名的,到香山赏红叶,是北京人的传统与秋游的重头戏。</p><p class="ql-block"> 1985年10月中旬,我出差从沈阳回头往郑州,乘火车在北京中转,滞留一周,抓住机会游览京都的著名景点,也到香山玩了一趟。记得是下午从颐和园出来后,直奔香山。尽管可乘索道缆车到香山峰顶,但我选择了徒步登高,在“鬼见愁”拍照留影。那时正是枫叶红透的时节,饱览了香山的红枫美景,并且采摘了几枚枫叶,准备献给心爱的女神。观光结束时,天已擦黑,从贝聿铭大师设计的香山饭店旁边经过,仗着年轻,独自摸索下山路径。可惜的是在郑州将随身的手提包丢失了,包里的枫叶和一本复旦大学编写的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分析(上册)》也随之遗落,成为心中永远的痛。</p><p class="ql-block"> 枫树名字的来历很有诗意,“枫树因风摇叶而得名,风吹过时树叶哗哗作响,故名为枫树。”</p><p class="ql-block"> 槭树的叶子也会红,大而化之地看,槭与枫非常相像,一般人傻傻的分不清,通称为枫树。很可能有的咏枫古诗写的就是槭树的叶。正如莲与荷分不清,其实从文学审美效果看,把槭误当成枫,无关紧要,由它去。</p> <p class="ql-block">  下面谈谈秋季养生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夏天暑热,出汗多,不养肉,口味也差,饮食宜清淡。秋季要讲滋补养生,一是补上夏季消耗的体重和元气;二是养足精神,为过冬御寒储备体能;另外,针对秋燥要进行调理。</p><p class="ql-block"> 从一入秋,民间首先就有贴秋膘的传统,那主要是食补,说白了就是多吃好的,加强营养。秋分是寒暑均平点。在秋分前尚有暑气余热,属于温燥。而秋分后暑气已彻底处于劣势而消退,此时寒气抬头,天气特点是凉燥。因此从秋分起,尤其要注意秋季养生,有句俗话“秋分不养,一年白忙”,正是强调秋分后养生的重要性。秋养,食补优先,饮食宜温润多食酸,酸味有益于收敛补肺,其次还可以适当用药膳食疗,必要时用中药调理。秋凉了,要适度保暖添衣,既要“春捂秋冻”,又要“薄衣御寒”。</p><p class="ql-block"> 继而到了寒露,秋补愈显出紧迫性,冬天临近了,再不补就迟了,这就是所谓的“寒露不补,秋冬受苦”。</p><p class="ql-block"> 而霜降则是秋养和秋补的最后机会,并且也是一年当中进补的最佳时机,“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如果能够抓住霜降这个秋尾巴,赶紧把身体养好补足,不但抗寒越冬无忧,而且可保证你一年身体健康和精神抖擞。</p> <p class="ql-block">  进补是霜降的习俗之一,最后来聊一聊霜降的其他民俗。</p><p class="ql-block"> “饮酒赏菊”称得上是霜降的第一民俗。菊是秋花的花魁,“我开花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霜降时菊香菊艳,菊花正在盛开,于是第一次降的“早霜”就有了“菊花霜”的美称。所以,霜降赏菊正当时,自古华夏就是诗的国度,饮酒赏菊更富诗情画意,醉眼看花花醉美,酒不醉人花醉心,文人兴起,赋诗泼墨,这是别秋的潇洒欢聚。</p> <p class="ql-block">  霜降正是柿子成熟的时候,中国人喜欢讨口彩讲吉利,因“柿柿如意”的谐音,犹其那种红柿子带有喜气,而且柿子营养丰富,口感鲜美,风味独特,这使得柿子在秋冬季节备受青睐。柿子几乎成了霜降节气的象征和“代言人”,不少有关霜降的宣传画都以红艳艳或黄橙橙的柿子作为点缀的饰物,吸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  在一些地方流行霜降时节吃柿子的风俗,认为吃柿子可以保暖御寒强筋骨,有“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的俗语,所谓“丁柿”是泉州方言,就是柿子。其实柿子是凉性的,不宜贪嘴过量多吃。还有更神奇的传言,说是霜降这天柿子,保你一个冬天嘴唇不开裂。记得小时候过年,柿饼子是祖母必购的传统美食之一,入口香甜软滑,很好吃,童年的记忆总是美好的。</p> <p class="ql-block">  秋天鸭肥,鸭子与白萝卜炖汤,味鲜清补,是一道秋补贴膘的家庭好菜。中秋节时,大多数百姓人家都会吃鸭尝鲜,煲鸭汤是中秋燕聚的经典佳肴。在有的地区,每逢霜降时节吃鸭子,已成为代代相传的习俗,从而此时鸭子卖得格外火爆,十分畅销。</p> <p class="ql-block">  深秋临冬,山静林幽,水清云淡,一如重阳,霜降时也适宜登高远眺,可以观景驰怀,可以寄情遐思。至于其他霜降时节的习俗,并不广泛流行,就忽略不叙了。</p> <p class="ql-block">  在即将与秋天挥手惜别之际,回眸今秋,附诗一首,抒发对大好秋光的热爱之情:</p><p class="ql-block"> 七律·秋光曲 </p><p class="ql-block"> 风中瘦竹</p><p class="ql-block"> 晴光暖影洒蹊径,独步林间值景柔。</p><p class="ql-block"> 水石安详啼鸟懒,楼台透亮白云悠。</p><p class="ql-block"> 轻扬落叶歌如梦,寂静秋声月似钩。</p><p class="ql-block"> 昼夜循环圆舞曲,家邦荣辱匹夫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