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竹根雕麻姑献寿

格致古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图片来源:自藏品拍摄</b></p> <p class="ql-block">这件清早期嘉定派竹刻麻姑献寿摆件,取一略带弧线的竹根部材料,将麻姑修长身材和婀娜身姿完美呈现。麻姑身穿袍衣,腰系带结,脚蹬翘头鞋饰。她发髻高耸,脸部丰满,眉清目秀。正手捧酒坛,侧身而立。身边有一高挽发髻的女童,手托酒具,壶杯清晰可辨。一大一小、一高一矮,组合成一尊亭亭玉立的送酒图,甚是惹人怜爱。作品刻画精致,线条潇洒,就连麻姑胸前别着的小小花饰都清晰毕现。经年摩挲,全器已经深度泛红,包浆醇浓,十分珍奇。</p> <p class="ql-block">明清竹根雕中,有如此婀娜多姿美艳动人的麻姑么?应是鲜见。</p> <p class="ql-block">竹根雕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它利用竹根的自然形态和纹理,通过艺术家的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雕刻成各种人物、动物、器物等形象。</p><p class="ql-block">竹根雕麻姑献寿是这一艺术形式中的一种表现主题,它描绘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麻姑向王母娘娘献寿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麻姑,传说十六国时期麻秋之女。秋为人猛悍,筑城严酷,督责工人,昼夜不止,惟鸡鸣乃息。姑有息民之心,乃假作鸡鸣,群鸡相效而啼,众工役得以休息。父知后,欲挞之,麻姑逃入山中,竟得仙而去。</p><p class="ql-block">按麻秋,五代后赵胡人,仕石虎为征东将军,其女当为另一麻姑。民间传说中的麻姑故事是源于第二种而有所引申变化,谓麻姑逃入山中后,其父大怒,放火烧山欲置麻姑于死地。正巧王母路经此地,急忙降下大雨,将火熄灭。</p> <p class="ql-block">王母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对麻姑爱民之心大加赞赏,收下麻姑作为弟子并带她去南方的一座山中修炼,这座山就是南城县西边的麻姑山。</p><p class="ql-block">麻姑山中有十三泓清泉,麻姑就用此泉之水酿造灵芝酒。十三年酒乃成,麻姑也修道成仙,正好王母寿辰,麻姑就带着灵芝酒前往瑶台为王母祝寿。王母大喜,封麻姑为虚寂冲应真人。</p> <p class="ql-block">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典籍中就载有麻姑事迹,尤以东晋名士葛洪所著的《麻姑传》最为出名:“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麻姑传》以想象力丰富而著称,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成为“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两大典故的来源。</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一直对长寿情有独钟,而将长生不老当成目标的道教亦是如此。故而,道教中的长寿之神分为两种性别,“男神”即是大名鼎鼎的彭祖,“女神”则是见证过沧海桑田的麻姑。</p> <p class="ql-block">竹根雕雕刻人物,是难度很大的工艺。麻姑献寿作品捕捉麻姑的神态和气质,通过精细的雕刻技艺展现其慈祥和善的形象。例如发髻高束,五官刻画清晰,面相慈祥,衣褶处理飘逸自然,细节表现周全细腻。</p> <p class="ql-block">麻姑竹根雕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麻姑献寿的故事得以传承和弘扬,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长寿和幸福的向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