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由于古建文物众多,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瞄定碛口古镇,也是很长时间的一个目标了。</p><p class="ql-block"> 早上我们起了个大早,从黄河几字湾的南岸出发,一路向东向南,沿途的景致已经是很秋天了,最吸引眼球的是那些五彩斑斓的树叶,如果说春天是花的主场,那秋天就是叶与果的世界,一叶知秋,无叶不秋,无果不秋。那些金黄色的银杏叶、杨树叶、柳树叶、槐树叶,与尚且发绿的以及黄绿相间的枣树叶和挂满枝丫的红枣,还有酱红色的爬山虎叶子,更有不知名的花草树叶,它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开着自己的花,结着自己的果,绚烂着、点缀着这个秋天,也因为这次的出行而尽收眼底,成为高速路上一路看不够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山有山的壮阔,水有水的柔情,沙有沙的缠绵,树有树的伟岸,也正如同车上的友友们或引吭高歌,或低吟浅唱,或激情吟诵,各领风骚,无不精彩。</p><p class="ql-block"> 汽车在高速公路驰骋六小时左右,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黄河,在几字湾平坦的黄河冲击平原上,黄河是安静的,寂静无声的,缓缓东流。当我们从佳县跨过黄河大桥,来到山西临县,黄河又是另一番性格,她劈开晋陕大峡谷,向南奔流,由于地势落差,发出汩汩涛声,我听到了哗啦啦的黄河水。</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游艇,欣赏大自然的杰作——黄河岩画,那些形态各异,工笔绝妙的岩画,真是巧夺天工,非人力想象所能够企及。我调动所有的大脑沟回,猜想着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恩赐,是岩石的特异质?是长风的吹煦?是太阳的照拂?还是河水与雨水的浸润?终是徒劳无功,百思不得其解,这丰富多彩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汽车在黄河东岸逶迤南下,当各种车辆堵成一坨时,碛口古镇终于到了,果然是两百年前的车马街道逼仄的设置,经不住两百年后汽车拥有量的冲击,交通瘫痪了,我们下车徒步前往定好的餐厅吃饭,途中看到交警,郭老师说,过去疏通一下吧,前面道路堵的走不成了。哈哈,老师的天职是不分时间地点和对象的,连交警也得管管。</p> <p class="ql-block"> 碛(qì)口古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古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碛口是黄河边的一个古镇,是山西临县的一个古渡口。古时候,这段黄河多暗礁砂石,不利于行船,上游来往的船只都在碛口停泊转陆路运输。碛口就成了水陆转运的中转站。我们参观了小镇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镖局、旧时的车马停车场等商业性建筑,还参观了庙宇(黑龙庙),从高高的庙堂之上,俯瞰整个小镇及周边,从黑龙庙所处的高度,寄托了人们对水神与自然力量的敬畏,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祈求水运平安和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 与碛口古镇隔湫水河相望的一个古村镇就是李家山,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由李氏家族在碛口商贸经济辐射下修建。也是因为晋商是不准携带家眷的,李氏的祖先李瑞于明代成化年间,在3公里外的碛口古镇做生意,所以李瑞将家属安置在四面环山的李家山村,在村里修建了大量的建筑,被民间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我们当晚就住在李氏族人的窑洞里。院子里的大灶烧起,炉火旺旺,导游微笑带来的羊肉煮了满满一大锅,随团的友友们换上了黄土高原特色的服装,尽情演绎着他们心中的故事,小院里欢声笑语,上演着不同版本的情景剧。</p> <p class="ql-block"> 秋雨缠绵,整整下了一夜,李氏一家人也因为我们的到来忙碌着,我们睡觉时他们还在厨房里忙碌,早上不知几点,又开始烙饼、熬粥,准备早餐。成年人的世界就没有容易二字,都在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辛苦,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你我都是。</p> <p class="ql-block"> 早上在云蒸雾罩的鸡鸣声中醒来,外面湿漉漉的,空气绝好,环看李家山村落,似楼不是楼,你家的院子是他家的房顶,他家的房顶,又是别人家的院子,他们依山而建,隐藏在群山之中。</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是画家吴冠中的三大发现之一,好巧呀,我们姊妹四人住的这间窑洞,就是吴冠中当年在李家山住过的那间,呀呀呀,这充满艺术气质与灵感的存在,是不是也会熏染福泽后世来此居住的人们?会的,一定会的!</p> <p class="ql-block"> 由于雨天的缘故,原计划的打枣环节被略过,我想即使去打,也打不出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里打枣的欢乐场景,没有期盼,也就没有遗憾。近年山西和陕西漫山遍野的大枣在风中零落,很大原因不是枣的问题,我发现是产业链环节的加工问题。从我们住的窑洞远望对面窑洞院里晒的一大笸箩一大笸箩的红枣,甚是好看,和婺源黄岭的晒秋似有一拼,但当我们走近时,很多枣子已经发酵,没有晒干,果蝇横飞。我想如果当地设有一个烘干环节,大量红枣都会保存下来,待价而贾,好歹卖几个钱。</p> <p class="ql-block"> 两天的行程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美食的加持,更有家人和友人的陪伴,虽有晕车的不适和旅途的辛劳,但是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期待再次启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