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晚住临汾洪洞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洪洞县旧城北1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古大槐树,是历史上元末明初著名大移民的出发地、出发点,如今成为寻根祭祖的圣地。现已建成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祭祖园里有实景表演,讲述了当年移民的故事。明代时,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至永乐十年(公元1416年),由于元末战争连年,鲁、冀、豫、皖、苏等省出现了大片无人区、无人村,明太祖朱元彰采纳大臣建议,七次从山西向外大移民,出发地就在大槐树处。后有“要问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民谚。因此,古大槐树处成为后代人寻根问祖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年移民有硬性要求,每户都须出人,如5去2、6去3、8去5等等。其实,很多人并不情愿,故需衙役押送。有一组雕塑,讲了解手出处的故事。现在讲解手,通常理解为去厕所。而当年移民,由于不情愿,防止逃跑,用绳索绑手成串牵着走,要方便必须将手上绳索解开。解手一词由此而来。</span></p><p class="ql-block">祭祖园里的古槐相传为汉代所植,已了无踪迹。就是二代古槐,也已枯死,只剩粗壮的主干。而三代槐树,倒在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古槐旁有碑亭、木牌坊,亭内竖有青石碑一通,上刻“古大槐树处”碑刻介绍了当年移民概况。还有金代石经幢、茶亭、移民姓氏陈列等,如今已成为寻根祭祖园,每年一度的清明节“寻根祭祖节”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山西人口第一大县洪洞,因一棵古槐树,成为无数人魂牵梦萦的“老家”。这里还有一处冠绝于世的“国宝”一一广胜寺。</p><p class="ql-block">洪洞县城往东北方向行17公里的霍山,山势巍峨、古柏苍翠。行至山脚下,远远就能望见一座耸立的高塔,这便是广胜寺。</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分为上寺、下寺,山巅上的为上寺,山脚下的为下寺。广胜寺上寺的飞虹塔、《赵城金藏》和下寺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p> <p class="ql-block">在下寺,左侧为水神庙,进入大殿,墙上可见一幅幅表现元代人生活的壁画。四周墙上的壁画共有14幅,面积达197平方米。这些壁画绘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p><p class="ql-block">水神庙壁画是我国古代庙宇中唯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东、西两壁中部所绘祈雨图和降雨图所表现的为水府诸神,其余多是历史故事、社会人物和社会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广胜寺上寺,进入山门就能看见高耸的宝塔,被称为广胜寺三绝之一的飞虹塔。</p><p class="ql-block">宝塔似插入云霄,有47米多高,呈八边形,共13层。塔身由下至上逐层明显收缩,给人以拔地而起之感。尽管建筑本身如梁思成和林徽因所言,“各层檐角也不翘起,全部呆板的直线,绝无寻常中国建筑柔和的线路”,但这座塔最绝美之处,在于它全身铺设的各式各样的琉璃构件。</p><p class="ql-block">这些琉璃大致有五种颜色:黄、绿、蓝、紫、白。历经数百年,这多彩琉璃似乎并未褪色,反而更显明艳雅致。从一层到十三层,每层每面上装饰的琉璃构件都各不相同,有盘龙舞凤、力士金刚、祥狮瑞兽等等,姿态万千。尤其在阳光照耀下,整座琉璃塔流光溢彩、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与广胜寺一样,这座塔始建于东汉,后经历天灾、人祸,屡毁屡建。到了明代,一位叫达连的大师又募集资金、设计图案,重新修建了这座佛塔,从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到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用了12年的时间修建了塔身。又到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一位名叫大会的僧人到此讲经说法,深恐风雨侵袭塔基,率众人用4年时间修建了底部一周的木制回廊。自此,这座煌煌宝塔就矗立于霍山之巅。</p><p class="ql-block">关于飞虹塔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主持修建的达连大师又号飞虹,所以命名为“飞虹塔”。也有说法是塔身五彩斑斓,像一道飞来的彩虹,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2018年,飞虹塔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之出名,还在于在寺内发现了一部奇书《赵城金藏》。1933年,《赵城金藏》在这里被发现,轰动学术界。它既是一部佛教全书,也是一部涉及哲学、历史、文学、医学、建筑等诸多领域的传世古籍。如今,它与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一起藏于国家图书馆内。</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上寺、下寺和水神庙的木构殿宇多为元代建筑,下寺前佛殿则是有着明显元代风格的明代建筑。</p><p class="ql-block">对于建筑的珍奇之处,梁思成、林徽因在提到下寺的前佛殿时这样说,“南面左右第二缝金柱地位上不用柱,却用极大的内额,由内平柱直跨至山柱上,而将左右第二缝前后檐柱上的‘乳栿’尾特别伸长,斜向上挑起,中段放在上述内额之上,上端在平梁之下相接,承托着平梁之中部,这与斗拱的用昂,在原则上,是相同的,可以说是一根极大的昂。”“这种构架,在我们历年国内各地所见许多的遗物中,这还是第一个例。尤其重要的,是因日本的古建筑,尤其是飞鸟灵乐等初期的遗构,都是用极大的昂,结构与此相类,这个实例可以佐证日本这种结构法,是直接承受中国宋以前建筑规制,并非自创,而此种规制,在中国后代反倒失传或罕见。</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组成。创始于汉,屡经兴废重修,现存为明代重建遗物,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山门内为塔院,飞虹塔矗立其中,向后为弥陀殿五间,内施六根大斜梁,减少两缝梁架,在结构上有独到之处。</p><p class="ql-block">殿内奉弥陀、观音、大势至西方三圣,工艺甚佳。东壁及扇墙上满绘壁画,内容为三世佛及诸菩萨众。金皇统间平水版大藏经原存于此,后移北京图书馆。大雄宝殿五间、悬山式,殿内木雕神龛及佛像,或剔透玲珑,或丰满圆润,工艺俱佳。毗卢殿五间,庑殿式,殿内两山施大爬梁,结构奇特,是元代建筑艺术富有成就的实例,该殿装修上木雕楼花是明代小木作中的精品。殿内奉毗卢、阿闪、弥陀三佛及胁待菩萨、护法金刚等像,沿壁木雕龛阁,内供铁铸佛像三十五尊。四周壁画,以后壁十二圆觉技艺最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