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气

小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底 气 </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百无聊懒的午后,小视频就刷到了央视主持人大赛中邹韵的这样一段话:有人说站在这个舞台需要一种气,那就是底气。我也很认真地想过我的底气到底来自于哪儿?因为我不属于那种站在台上特别打眼的人,我也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我想,我的底气可能来自于在过去的九年里,我的报道是一条条跑出来的,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剪辑出来,一场直播一场直播完成出来的。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我希望就有怎样的底气。恍然间,我就那么急切的也想问问自己,在如今的态势下,既没有显赫学历又年过半百的我,还能站在新环境、新校园、新班级、新学生乃至新家长的面前,我的底气到底来自于哪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学期因学校布局调整初中合并,我来到了这所教师多精英学子多才俊的典范校园。其实,我这个尴尬的年纪从未想过要离开那片早已熟悉了的环境,只想按部就班、平平淡淡躺平至退休。来到这样的校园,能接手这样的班级更是从未有一丝预设,班内优秀的学生对自己要求极高,接近于完美;再加上同科目的老师教学方法独特高效,且及其年轻。于是,无奈之下我又重启了曾经按下的暂停键,查资料、翻教参,精心设计每节课的起承转合,用心搭配每项作业的多重要素,我甚至想要把每节课都能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展现给孩子们。为只为能给自己攒够了十足十的底气,于是在一月后的家长会上我毫不加掩饰的说:能站在大家面前,我同样需要一种底气,那或许就是在过去的三十二年里,我在方寸讲台上是一节一节站出来的,一界一界毕业班带出来的,一道题一道题原创编辑出来的,疫情期间两个多月的无生课堂,一场直播一场直播硬生生抗下来的。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这一刻,站在学生与家长面前,我希望我就有怎样霸气的底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曾记得第一节课后,班主任反馈说艺涵跳进他办公室,神采飞扬“这老师我喜欢,我要当课代表”;也记得这学期新转入我班,那个青涩内向的浩浩也曾主动站在我面前“老师,你上课很丝滑”;还曾记得每次上课前安萱总是等在办公室门口“老师我来接你”。这学期班级骤增,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分属南北两座楼,且要从这边的四楼下至二楼,穿过中间那个长长的连廊,再次爬上北面的三楼,这段路每每在小丫头叽叽喳喳的喧闹声中变得温馨、温暖。“老师,昨晚我妈盯着我背古诗啦”,“老师,我们班同学都说你和徐老师一样温柔”……哈哈,我这个曾经被学生誉为“恶人”的人也披上“温柔”的外衣了,真或许是老了的缘故吧。就这样,这份“丝滑”这份聒噪竟就成了我一天天走向他们的底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庆前夕,我想要清楚的掌握我和学生们之间的适应与磨合程度,于是我留下了“给老师写一封信”的作业,直到我一本本翻开它们的时候,直到我嘴角一次次上扬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的底气其实就完完全全来自于孩子们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是艺涵在信中这样写:“初见您,您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深深吸引住了我,您站在讲台上与我们互动,眼神中透着温和与坚定,那一抹淡淡的微笑,如同秋日暖阳,瞬间使我心中无比踏实。随着课堂的开展,我更是深切感受到了您的魅力。您一开口,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便紧紧抓住了我的耳朵,您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讲解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新闻,您用趣味的课件带领着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时不时您的双手跟着语调轻轻挥动,优雅而有力,令我沉醉于知识的海洋无法自拔......”这个可爱又灵气的小姑娘,靠自己超强的实力,如今早已是我得力的小助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与您慢慢适应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沉浸在您的课堂中,被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惊艳到,以前我最担心适应不好的学科,竟然成了适应最好最快的啦!”;“许是那句话给了我力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学习一点儿也不累、反而很快乐,那种快乐发自内心,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在幸福中学习的感觉。每次上您的课,总让人感觉意犹未尽,总是上不够”,好一个“许是”,这不是我常挂在口头的的词语嘛,仅仅月余就出现在了孩子们的书写中,这算不算我的底气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听了您的课后,语文这栋楼再也不是地基不稳的“危楼”,而是开始一步步建起扎实的底基。未来的路仍漫漫不可期,但愿与您一起在这时光里共同学习”;“您在台上侃侃而谈,我在台下默默喜欢,或许我只是您桃李满天下的一部分,但你却是我学生生涯里最敬重的老师。”学生的这份敬重这份服气,又算不算是我的底气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有陪着我一同过渡到新学校的老学生说,“现在回想最初见到您,真的觉得这个语文老师有些许不一样。直到现在我也认为,遇到您真的很幸运。明明只用教好学生就好,您却希望学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在您的苦心栽培下,我们已不像初一那般稚嫩,逐渐培养了一些语文思维”;“老师,您最近过得好吗?假期里我写进日记的那只鸽子现在还生活在我家,长成了一只大鸟,它应该具有看家护院的潜质,像丰子恺老先生的鹅一样。老师您平时也要注意身体,每次早睡早起,多喝热水。”雨欣、昕阳这俩小丫头啊,总能那么快的戳中我的泪点,赚足了我的喜欢。这声轻轻地问候,这份柔柔地关心又算不算是我的底气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众多的信签中还有这样一句:谢谢你的陪伴,“排球女侠”!一句“女侠”,竟使此刻枯坐青灯下的我无声地笑了,这些坏家伙啊,那天就把“排球”给我搬上了语文课堂。那是进入新学校的第一堂公开课,我选择了朱德总司令《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当赏析“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这个句子时,孩子们一时把“还能”和“还要”的情感区分不开,体会不出“还能”有一种自豪,“还要”是一种责任和心疼。我只好引导他们进行角色替换,把“母亲”替换成“老师”:“老师把课备了,还要上课,批阅作业。再想想,于老师还能干什么,还能有什么让你们引以自豪的技能呢?”只见鹏宇憨憨地笑着嗫嚅到“于老师还能打排球”。好吧,我承认那一刻我被他们惊到了,那个排球场上腰来腿不来的我竟会让他们自豪,竟真就应了那句“语文老师中还能把排球打好的人”了,那三脚猫功夫竟被冠上了“女侠”的名号,而这,是不是又让我增添了一份稳稳站在他们面前的底气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起身关灯,走出办公室,在微寒的秋风中走进教学楼前那一抹明亮的光影里,也或许只有我知道此时这个身影必定是挺拔坚劲的,因为也只有我知道,此刻充盈我内心的那份底气,霸气且硬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