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15日,在游览了孔府之后,约9点18分我们驱车来到孔庙继续游览。孔庙距离孔府很近,我们很快便来到了景区。景区满60周岁免票。</p> <p class="ql-block">走进孔庙,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朱红色的围墙、古朴的建筑、参天的古树,清晰可见的碑刻,仿佛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里一直被奉为正统思想,</p> <p class="ql-block">并曾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许多国家。为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儒学的推重,历史上曾有12位皇帝亲临曲阜致祭,并将孔门弟子和</p> <p class="ql-block">历代儒学大师172人配祀孔庙。孔庙始建于春秋,历经两千多年历朝各代近百次增修扩建,至明清时形成现在的规模。孔庙南北长约1300多米,</p> <p class="ql-block">东西宽150多米,占地14万平方米,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庙内存有汉以来历代石刻1000余块,</p> <p class="ql-block">尤以汉魏六朝碑刻、汉画像石和明清雕龙石柱驰名中外,是研究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的宝库。孔庙面积之大,时间之久,气魄之雄伟,</p> <p class="ql-block">保存之完好,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之奇迹,不仅是儒家文化载体,更是一座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化艺术殿堂。全国首批AAAAA 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开始沿着孔庙的中轴线,由南至北进行参观。这里的每一道门,每一座坊,每一个牌匾,都在歌颂孔子的思想与功德,彰显孔子的神圣与伟大。</p> <p class="ql-block">金声玉振坊,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由时任山东巡抚胡攒宗题写。"金声玉振"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p> <p class="ql-block">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如同奏乐,以金钟发声,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以此来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p> <p class="ql-block">"金声玉振",赞扬孔子的思想像编钟、编磬的奏鸣,高雅纯正,绵绵不绝。"金声玉振"在此既是对孔子思想的高度赞扬,更是对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改为石柱铁梁。"棂星门"三字为清乾隆皇帝手书。棂星即灵星,</p> <p class="ql-block">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帝王凡祭天先祭棂星。表示祭祀孔子的规格如同祭祀天一样,尊孔如尊天。</p> <p class="ql-block">太和元气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坊额由时任山东巡抚曾铣所题。"太和"二字取自《易经》"保合太和,乃利贞"。"和"是中华民族的最高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儒家主张"协和万邦"、"亲善友邻"、"家和万事兴","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在孔子"和而不同"思想浸润和感召下,才使得56个民族共同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p> <p class="ql-block">弘道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为明初时孔庙的大门。清朝雍正年间重修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p> <p class="ql-block">"弘道"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道"是一种担当精神。"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是我们对弘扬中华文化的不懈追求。</p> <p class="ql-block">大中门,宋代孔庙的大门,当时称"中和门",取《中庸》文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p> <p class="ql-block">至明代扩建孔庙改建时,改为"大中门"。无论是哲学化的"中和",还是政治化的"大中",都内含着深邃的"中庸"原理性,强调一个"中"字。</p> <p class="ql-block">同文门,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是宋代孔庙的第一道正门。原名参同门,寓意参拜认同,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同文"二字出自《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意为统一语言、统一思想、统一文化,使整个人类思想都统一到儒学上来。</p> <p class="ql-block">弘治碑,立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此碑原有碑亭,后因失修倒塌。碑文为正楷书写。</p> <p class="ql-block">永乐碑亭,立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弘治十二年(1499年)毁于火灾,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立。现存碑亭为民国年间重建。</p> <p class="ql-block">成化碑,明成化四年(1468年)立,明宪宗朱见深御制碑文,极力赞颂孔子及其思想,是曲阜诸碑中对孔子推崇最高的一幢。其书法浑厚庄严,收放得体,多为楷书临摹之范本。</p> <p class="ql-block">洪武碑亭,始立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弘治十二年(1499)毁于火灾,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立。现存碑亭为民国年间重建。</p> <p class="ql-block">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因"奎主文章"之说更名为"奎文阁",为收藏历代帝王御赐图书典籍而建。初建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p> <p class="ql-block">金明昌二年(1191年)重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扩建,是我国著名的木结构阁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十三碑亭,是孔庙奎文阁与大成门之间的十三座碑亭,其中金代碑亭两座、元代碑亭两座,清代碑亭九座。碑亭上的碑文,多是对孔子追谥</p> <p class="ql-block">加封的昭告、拜庙祭祀的祭文和修建孔庙的记录。碑文用汉文、满文、八思巴文等多种文字书写。在中国历史上,文庙祭祀是入主中原的各民族</p> <p class="ql-block">政权确立文化正统性的必然选择,体现出少数民族对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p> <p class="ql-block">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各民族思想共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起着基础性的文化认同作用。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伸到各民族</p> <p class="ql-block">文化交融中,加速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促进了各民族文化发展和各民族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加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始建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因大成殿而得名,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语意。</p> <p class="ql-block">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建,世宗题写门匾、对联。大城门前有两根雕龙石柱,盘龙栩栩如生,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先师手植桧,是位于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树东石碑由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古桧挺拔高耸,树冠如盖。据记载,古桧原为孔子亲手所植。</p> <p class="ql-block">今存桧树为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于古树桩下复生的新枝长成的。在过去,它彰显儒家思想的不朽,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浴火重生的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而如今,这棵树依旧生机勃勃、挺拔高大,寓意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中华民族共同体屹立长存,也象征着我的国家将会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杏坛,是孔子当年讲学授徒的地方,金代在杏坛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重修,明穆宗隆庆三年重建,是一座朱红色柱子的高大亭阁,阁内有坛,</p> <p class="ql-block">坛前有四棵杏树,谓为杏坛,牌匾为乾隆皇帝御题。孔子大约在三十岁时,开始收徒讲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框框,</p> <p class="ql-block">提高了私人讲学的地位。这一风气的转变,是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的一大贡献。孔子周游列国,一方面开展与鲁国周边国家交往交流,另一方面传播儒家文化思想。</p> <p class="ql-block">可以说,孔子既是理论家,也是实践者,不仅提出了"大一统"理念,创立了儒学文化而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游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孟子》曰:"孔子之谓集大成。</p> <p class="ql-block">"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精华,体系完备,有始有终。唐代时大成殿又称文宣王殿,宋崇宁三年(1104年)更名为"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年(1724年)遭雷火,雍正皇帝遣官重修,这次重修皇帝特许"晶莹黄瓦,准制度于宸居",完全按照王制皇宫的标准修建,</p> <p class="ql-block">并给孔子配置了西周时期的天子服饰,以表达对孔子的最高崇敬之意。大成殿是孔子崇高历史地位的象征,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包容并蓄,</p> <p class="ql-block">在两干多年前就已经在维护文明的多样性,践行着文化的交流互鉴。同时也体现着文化的延续与道统的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寝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是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的殿堂。内设神龛及亓官氏牌位。</p> <p class="ql-block">崇圣祠,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时为家庙。清雍正元年(1723年),追封孔子上五代祖先为王爵,更名为"崇圣祠",</p> <p class="ql-block">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孔氏家庙的核心建筑为崇圣祠,用于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殿内以"四配"(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的父亲配享,</p> <p class="ql-block">以宋代大儒周敦颐、张载、程颐、朱熹、蔡沈等先贤之父为从祀。祠前有三通孔子世系石碑,名曰"孔氏家谱碑"。家谱碑,明立孔子五十四世孙孔拂世系谱碑,</p> <p class="ql-block">形如石槽,收入孔拂十二世裔孙。世界最长的家谱——孔子世家谱。明代天启以后规定"家谱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后从未间断。</p> <p class="ql-block">2005年《孔子世家谱》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从古老的家谱碑和崇圣祠,我们感受到了儒家所提倡的,"小孝事亲,大孝事国"。</p> <p class="ql-block">鲁壁,原为孔子故居的墙壁,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代孙孔鲍藏书于墙内。汉武帝时鲁恭王拆除孔子故居时,发现《论语》、《孝经》等古文竹简。明代为纪念其保存儒家经典而刻立石碑。</p> <p class="ql-block">承圣门,始建于北宋年间,是孔庙东路的大门。明代重建,后多次重修。金代名"燕申门"。清雍正七年(1729年)诏改名为"承圣门",有承继圣业之意。</p> <p class="ql-block">金声门,始建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为大成门的东掖门。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建,清世宗题写门匾、对联。</p> <p class="ql-block">至此,我们完成了对孔庙的全部游览。鉴于对孔子的顶礼膜拜,我已经先后两次到访孔庙。每次来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都有不虚此行的新收获。</p> <p class="ql-block">这次游览孔庙,我感到经受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也从另外一种方式感受到孔子的神圣与伟大。</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观赏和点赞!</p><p class="ql-block">编于2024年10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