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寻秋——东四十三条》</p><p class="ql-block"> 网上搜索北京的秋景胡同,东四十三条赫然在目,决定走一走看一看去。是东四,十三条;而不是东,四十三条吆!是不是有点绕呀!</p><p class="ql-block"> 天并不给力,秋雨正在路上,天阴沉,但丝毫不影响我逛胡同的兴致。</p><p class="ql-block"> 骑电动车到东四西大街与东四北大街路口,向北,从东四头条开始,在路东一遛儿摆开。指示牌和胡同口的标记清晰可见,终于找到东四十三条。</p><p class="ql-block"> 这条胡同东起东直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全长722米,宽8米。最早叫慧照寺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国家将慧照寺胡同并入汪家胡同改名为东四十三条。这里曾是京剧名家孟小冬的故居所在地。胡同内还保存有清代官员汪由敦的故居等历史建筑。我因寻秋时间之紧便没有探访。</p><p class="ql-block"> 这条胡同虽很杂乱,可是因了白蜡树和国槐的色彩使其变得辉煌与灿烂!一对对一群群青年男女,在网红树下拍照,在拥挤的胡同里流连,给这条闻名的胡同增添了活力。不时有外国友人到来,手拿相机,高高的鼻梁仰起,在他们眼里,似乎不啻有树的诱惑力!三轮车夫将外地游人带到这里,让他们领略的也不仅仅是秋的美好,还有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我行走在东四十三条这条深远的胡同里,犹如在穿越历史的长河,时空和人物的交错,叫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时光再怎么流逝,但它会留下历史;我们,却只能成为时光抛弃的尘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胡同里的白蜡树受到上帝的恩赐,率先将美丽的秋色带进胡同。难怪这里成为市民寻秋的网红打卡地。</p> 👇胡同里的摄影党 <p class="ql-block">👇胡同里拍照的美妹们给这条古老的胡同增添了一抹亮色。</p> <p class="ql-block">👇胡同里的秋总给人一种别致的舒适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胡同里的老槐不知经历了多少个酷暑和隆冬,深深的沟壑里印记着胡同里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看到胡同里门牌50号的有着名人效应的招牌,我好奇地走了进去,原来是一家画室。</p> <p class="ql-block">👇这些大门内的人家似乎生活比较殷实。</p> <p class="ql-block">👇门内似有新婚者,风俗与我老家一样!</p> <p class="ql-block">👇串胡同的京味三轮车跑了进来,拉车人边拉边讲,俨然是位北京通。</p> <p class="ql-block">👇想起了鲁迅先生1921年写的《故乡》中的一句话:“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可在这条沧桑古老与现代元素碰撞的胡同里,我没有体会出悲凉之感。</p> <p class="ql-block">👇一位外国友人闯入了我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寻常百姓家的院内尚还有生活拮据的人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