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邹忌设喻以小见大,王言生爱一窥全豹”。他的名字藏在古谚里。作为新闻人,他素手执笔、长期伏案,写过许多精彩的人文故事,记录过数不清的各类文化活动和文化名人采访的珍贵瞬间。夜晚报社办公楼,总有一盏因他而亮的灯火。站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汇点,他掌镜为锋、捉墨为刃,不论风中雨滴、无惧笔下艰辛,在文字的世界里,绽放温暖与芬芳。他,就是扬州知名文娱记者王小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不通笔墨的我,能与王小见结识,纯属偶然。身为广陵文化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很关注地方文化建设,力所能及地宣传展示主城区文化和旅游的发展动态及最新成果。常言道,术业有专攻,面对记者这一职业,我实在觉得望尘莫及。时常,每每激起涟漪,偶而会写一些小稿投寄,虽然都是些千字小文,但却也含着大的情怀。自然而然的,与负责我市文化新闻报道的记者王小见有了接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其实,王小见系笔名,真名为王鑫,与我年龄相仿,然长相斯文儒雅,典型知识分子的形象。记得一日清晨刚醒来,翻开微信,廖廖数语映入眼帘:葛老师,你的《非遗抗疫作品进校园,传递文化正能量》的稿件已收悉,内容尽知,能否在实例上做些补充,盼复,王鑫。这是我第一次向其投稿,既兴奋、又激动。稍稍平复,马上又担心回复不好令人失望。好在命途美好,不日,“扬州发布”即刊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我们时常开展思维碰撞,也经常向其请教文化类新闻稿件的基本写法。通过他明亮而又智慧的眼神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青年才俊的豪情万丈。他从不畏难,从不伤春悲秋,满满正能量。他像手捧星光的人,用一日日细碎的璀璨,点亮了我对宣传工作的热忱。久而久之,我逐步领悟写深度报道的全过程,他教我文章框架该如何搭建、如何通过标题直抒胸臆。榜样是无比强大的力量源泉。我开始从各种途径与新鲜的宣传方式邂逅,从中激发灵感,去联想、去搭建属于自己的堡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有一次,我偶然从朋友圈中获悉,每年的5月15日是王小见的生日,扬州文化艺术届的人士大都会自发前来为其庆生。时间一长,普通的生日宴会则演变成了“5.15”小见节。从此,一个人,成就一个节日,一个节日,成为一个象征。很荣幸,我受邀参加了今年的小见节。生日宴上,扬州文化艺术届的众多名流齐聚于斯。有著名文化学者韦明铧先生,邗江作协主席王嘉标先生,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柏红秀女士,知名女作家汤成难等,所谓“四海之内皆知音”,大家相聚的目的或许不只是为小见庆生,更多是为扬州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或许,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会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熬过“寒冬”,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继而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是需要我们毕生研究的课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王小见是个充满热情、播撒星星的人,是个知行合一、肩上有风的人,是个不吝赐教、掌灯引路的人。在他看来,“躺平”的“温床”毫无吸引力,也带动着身边的人拆除“温床”,</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要做就要做好,还要做到最好”“干活的心态一定要积极。纵览云卷云舒,以梦为马,驰而不息,王小见誓要把新闻人与文字的这场恋爱,谈个天长地久,这是一份坚持,一份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如果有人问我,你有生最佩服的是什么人,我会想起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主角,但我的答案却一定是记者。因为我感受到这是一个敬业、有社会担当、追求真实的群体。如果有来生,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新闻记者这个职业,也要像王小见那样,努力成为时代前进的“击鼓手”。</span></p> <h3>作者简介:葛扬,江苏扬州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2016年起从事散文创作,先后在国内各级媒体报刊发表散文、随笔、评论等各类体裁作品近百篇,有多篇文章获奖并转载。善于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取材,从小处写起、以小见大,表达真挚的情感。</h3></br><h3> <h3><strong>投稿邮箱:cjcygzh@163.com</strong></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2wUn1Zf68POPxfl8MeDjp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