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浙吉金—河南博物院(2023.12.7)

何言何语

<p class="ql-block">  丹浙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p><p class="ql-block"> 楚人以帝高阳之苗裔自居,周成王时,熊绎立国于楚地,都丹阳(今河南浙川)。筚路蓝缕,励精图治;春秋时期,楚先后吞并汉淮之间四十余国;楚庄王一度饮马黄河,败晋服郑,问鼎中原。雄厚的国力与多元的传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楚文化。丹浙流域是楚文化滥觞之地,楚人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河南博物院的这个展厅展出浙川春秋楚墓青铜器,以其富丽纹饰和精湛工艺,展现了楚文化独领风骚,彪炳千秋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丹浙吉金,专门的楚风青铜器展厅。河南,标准的中原地区,怎么会有楚青铜器呢?</p><p class="ql-block"> 周初,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都丹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浙川下寺春秋墓的发现,以及陆续楚墓的发现,就确定了楚国最早的都城丹阳就是今河南浙川。</p><p class="ql-block"> 浙川发现的楚墓中最著名的是下寺的王子午墓,王子午,他是楚庄王的儿子,后做了楚国令尹,相当于丞相。楚国实权贵族。他去逝葬在当时都城千里之外的丹阳,主要两种分析:一是落叶归根,藏在祖先身边;二是葬在自己的封地里。</p> <p class="ql-block">  丹浙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专题展厅中的首件文物—“云纹酒禁”,进门就看见。看见就震撼。其奇巧的造型,精湛的铸造工艺,整体器物十足的霸气,形成神秘而鲜明的艺术效果,叹为观止。1978年出土于浙川下寺春秋楚墓。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首批禁止出境国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酒禁”,其实就是酒桌,茶几,摆放酒壶之类的酒器。“禁”,商人好酒,周人得天下后总结商朝灭亡的原因,好酒就是原因之一。所以周人禁酒,只有祭祀时才可喝酒,为了告诫人们不可喝酒,把盛放酒器的“酒桌”叫“禁”。有提醒人们不宜饮酒之意。</p> <p class="ql-block">  这件酒禁庄重瑰丽,不仅是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纹饰最繁复精美,也是目前出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件“禁”。</p><p class="ql-block"> 整体用失腊法铸就,工艺精湛复杂,禁面四周及禁体四壁装饰云饰,侧面攀附十二只怪兽,它们凹腰卷尾摆尾,探兽吐舌,面向禁面中心,形成群龙拱卫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食器—自羊俎牛,鼐鼎及鼒</p><p class="ql-block"> 先秦时期,食器作为礼器的主体,多用于宴飱祭祀等场合。春秋时期,楚国青铜器食器摆脱周式铜器传统,造型新颖独具特色,出现了形态各异的鼎类。</p> <p class="ql-block">  “蟠虺纹曲耳铜鼎”,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蟠虺纹铜鼎在工匠们制作的范腔中脱胎而出,它是春秋郑国国君使用的礼器。整个器身饰纹精美,颈部饰蟠虺纹,重环纹和三角纹。两侧附有两个曲耳,底部附三个兽蹄足,上腹部两个牛首环钮。</p><p class="ql-block"> 此种造型的铜鼎共出土9件,代表使用者高等级的身份和地位。专家认为蟠虺纹曲耳铜鼎的主人为春秋中晚期的某位郑国国君。</p><p class="ql-block"> 1923年8月,新郑南门外李锐在自家菜园子凿井时发现此鼎以及其他青铜器。之后在这里出土青铜器百余件,也称“新郑古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子午鼎”春秋,出土于浙川下寺2号墓。共七件,形制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这是其中最大的一件。铜鼎为圆形,浅腹束腰。束腰有一周半圆形腰箍,口沿还攀附六条勾头翘尾的怪兽,正在向鼎内探视。同时出土的还有配套取食的铜匕。匕,取食物的勺子。鼎内铸有14行86字长篇铭文,表达对先祖的追思,叙说王子午施德政于民的业绩,并教育子孙须以此为准则。文字流畅押韵,是楚国青铜器上不多见的长篇铭文。</p> <p class="ql-block">  “王子午鼎”铭文拓片。铭文用鸟篆书写,有中国最早“美术字”之誉。</p> <p class="ql-block">  王子午,字子庚。即文献所载“问鼎中原”的春秋霸主楚庄王第五子,楚康王。当时为楚国令。(相当后世的宰相)</p> <p class="ql-block">  “镂空龙纹俎”青铜礼器,春秋,这件镂空龙纹俎的俎面略下凹,两端宽,中间稍窄。四足扁平,上宽下窄。这件器物共设计八条镂龙纹,两两相对,相互呼应。</p> <p class="ql-block">  酒器—为酒为醴,𤉋畀祖妣</p><p class="ql-block"> 饮酒礼是周代的宴飱和祭祀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器在礼器组合中不可缺。春秋时期,楚国青铜酒器主要有方壶,圆壶,尊缶,盉等。以尊缶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龙耳虎足方壶”春秋,出土于浙川下寺1号墓。作为古代盛酒器,造型高大稳健,具有中原地区青铜器所持有的厚重大气的艺术风格。铜壶口沿上装饰花冠,透雕精美的蟠虺纹,两侧用龙形怪兽做双耳,底部有两只虎形走兽承托器身,其他部位均装饰大片蕉叶纹和细密的蟠虺纹。</p><p class="ql-block"> 龙耳虎足方壶和莲鹤方壶相比,一南一北,一楚一郑,各有千秋。</p> <p class="ql-block"> “克黄升鼎”出土于浙川和尚岭一号墓,该墓多次被盗,残存的器物其中有铜鼎六件,两件鼎底部铸有铭文“克黄之鼎升”四字,两件鼎相同,鼎无盖,侈口,束腰,平底,三兽蹄足。铭文中提到的“克黄”是楚国高级官员,人名。楚国箴尹“克黄”。此器物应铸于公元前605年。</p> <p class="ql-block">  “龙首双耳簋”,如果说鼎是锅,那么簋是碗,主要是盛煮熟的黍稷稻谷等食粮的。在商周礼制中,青铜簋通常在祭祀和宴飱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p> <p class="ql-block">  “环耳素面敦”,敦为古代盛食器,青铜器,盖和器身都作半球形,造型古朴,下有三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  “蟠虺纹铜盖鼎”春秋晚期,此物为子母口,两侧各附一方直耳,圆底,三兽首蹄足,盖顶中央有一环形提手,主体纹是蟠虺纹,又称“蛇纹”。</p> <p class="ql-block">  “何以飤簠”春秋铜器,共两件。长方形,大口,直沿,斜腹,平底,盖沿设四个兽首卡扣,两端各附有一个兽首形竖环耳。</p> <p class="ql-block">  “何以飤簠”器底和器盖内顶部均铸有铭文,内容基本相同,唯底铭较盖铭文多一个“吉”字。</p><p class="ql-block"> 铭文共四行,每行6—9字,计30字:“佳正月初吉乙亥,毕孙何以,自作飤簠,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孙=永保用之。”</p> <p class="ql-block">  水器—盥帨于下,有盘有匜</p><p class="ql-block"> 青铜水器主要用于礼仪活动中的盥洗礼仪,以表恭敬和虔诚,大致可分为盛水器,鉴,浴缶,承水器盘和注水器匜等。</p><p class="ql-block"> “蟠虺纹铜盘,匜”,盘唇口,直壁,平底,三蹄足。盘壁饰一周蟠螭纹。</p><p class="ql-block">匜直壁,平底,前有兽首张口作流,后有首尾作鋬。盘,匜均为水器,配合使用,以匜浇水,用盘承接,是贵族们行“沃盥之礼”的重要器皿。</p> <p class="ql-block">  “嵌红铜画像铜壶”出土于浙川和尚岭二号墓,侈口承盖,长颈鼓腹,两侧各饰一个铺首衔环,下腹内收,平底,圈足,盖顶隆起,上有四个环形钮。器身以对角三角纹为界分七层,每层都刻有各种不同的人物,动物,兵器等。形象生动。</p> <p class="ql-block">  2000多年前的古人“浴盆”—“倗浴缶”,浙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器身敛口,窄沿外折,直领较矮,腹下收,底内凹,矮圈足,盖顶有环形提手。可打开,肩部有一对兽首状耳浮雕。</p><p class="ql-block"> 古人浴身只是用水洒其身。《说文解字》称“浴,洒身也。”“倗”浴缶是春秋时期青铜水器,也是一个叫“倗”的人的专用“浴缶”。器盖内,口沿分别铸有“倗止(作)缶”三字铭文,显示它的贵族身份。</p> <p class="ql-block">  “蟠螭纹兽耳鉴”,鉴,古时的镜子。“鉴中盛水,以照容颜”。可见,鉴就是盛水的容器。里面盛滿水就成了古代的镜子了。</p> <p class="ql-block">  乐器—钟鼓锽锽,磬管锵锵</p><p class="ql-block"> 八音之中,以钟为首,尚乐之风,于楚为烈。春秋时期,楚王有“九龙之钟”作为社稷之象征。楚国的王公贵族,也多以随葬编钟来显示地位。</p> <p class="ql-block">  编钟是一种古老打击乐器,一般成套成组出现,少则3枚,多则数十枚,古称“编钟”。</p><p class="ql-block"> “王孙诰”编钟,春秋,出土于浙川下寺2号墓,共26枚,从大到小依次组成,每件形状花纹一样。最大重152.8公斤,最小重2.8公斤。正背两面刻有清晰字迹,共有铭文113字。此编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春秋时期规模最大,音域最广的,保存最完好的一套编钟。</p> <p class="ql-block">  “王孙诰”编钟钲部及左右鼓部有铭文,铭文记述了器主王孙诰为款待楚王,诸侯及父兄,诸士而作此套编钟,并欣欢乐万年无期。</p> <p class="ql-block">  “神兽”,不算很大的器物,华丽而神秘。楚人的情怀,不受约束的想象力全部展现在这件器物上。看上去有些眼花缭乱,仔细区分一下,可看到龙首,虎身,龟足。据说,这“神兽”是可以拆合组合的。可见当时铸造工艺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  兽首张口吐舌,龙首上六条蜿蜒缠绕的小龙共同构成首角,背部曲形架上还站立一只龙形奔兽,侧面看似鹿。</p> <p class="ql-block">  “神兽”上刻滿龙凤纹饰,均由绿色孔雀石镶嵌而成,腿上有一支架,可能是插什么的,也可能是乐器支架,编钟架,鼓架。</p><p class="ql-block"> 在发现它的楚墓中是出土两件神兽,是一对的。</p> <p class="ql-block">  兵器,车器,杂器—干戈戚扬,爰方启行。</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楚国兵器铸造精良,杀伤力极强。车马配件更加完备,制作精美。先进的兵器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精良的造车技术为疆域的开拓,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开辟了道路。</p> <p class="ql-block">  “新命楚王”戈,春秋中晚期,出土于浙川下寺2号墓。戈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兵器,可啄,可推,可勾,可砍。古代战场上所向披靡。青铜戈上有铭文24字,大意:“楚王受命于天,期望倗征服那些不向楚王朝觐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  “王孙诰”戈,最早刻有鸟虫书的楚器铭文。上有鸟篆体错金铭文6字“王孙诰之行戟”。</p> <p class="ql-block">  “王孙诰”戈,最早刻有鸟虫书的楚器铭文。鸟篆亦称鸟虫书,是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盛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的一种特殊文字。</p><p class="ql-block"> 青铜器王子午鼎和王孙诰戈铭文的鸟书,是目前所见时间最早刻有鸟书的楚器铭文。</p> <p class="ql-block">  “龙纹器座”,春秋,器座正方形状,顶中央有一管状把,上部为八棱形,四周饰相同兽面纹装饰。</p> <p class="ql-block">(2024.10.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