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竹林碧雨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br>《怎样讲好一个故事》笔记<br><br><br> 1.任何新闻写作都是讲故事,无论你使用什么文体,处理的是什么主题,都要面对如何让读者进入你的故事情境,如何把握叙事节奏,如何让故事主体、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等问题,这里有共通的传播规律。02<br><br> 2.要把叙事性的东西写好,你就必须得回答下面这个问题:这个故事要讲什么?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叙事性的新闻报道来说,关键的是这个故事的点子或者想法(idea),或者,是它的概念。所谓写一个叙事性的东西,就是让一个想法从诞生一直走到成熟、 走到结出果实。014<br><br> 3.抓住一个想法,一个中心的点子,然后去努力落实它、发展它,把它变成一个故事,变成一个讲出了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中某些东西的故事,这是叙事性新闻写作的根本所在。016<br><br> 4.要想讲一个好故事,就需要有一个好的设想, 一个关于为什么这个故事能行的好想法?也就是说,关于这个故事到底要讲什么、它跟人的生存状况有什么关系的好想法。018<br><br> 5.如果你发现有某个人的作品你很欣赏, 你要去破解他的密码。你要去细细地考究这个故事,搞清楚这个记者到底干了什么,他去过了哪儿,如何构建起一个故事,为什么这么做就是有效果的做法。019<br><br> 6.当我做访谈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把受访人带到饭馆去吃饭。因为这基本属于一个记者所能做得最糟糕的事情了。相反,你得待在他们的地盘上,在他们的世界里去采访他们。022<br><br> 7.如果你能在一个故事里发现一个带有普适性的真理,哪怕这真理很傻,傻到像“人就是喜欢在酒吧里乐呵一下”这么傻,那也是很重要的。当你在这种层面上进行思考的时候,我是说,在这种普适真理的层面上进行思考的时候,你就把你的主题放到了一个框架之中,而有了这个框架,你的主题就不再仅仅是某一个酒吧里的某一个人,而是变成了某种人人都能理解和体会的象征或者符号。而当我找到了这种意义,当我能够把这个意义和一组情节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知道,我已经有了一个故事的讲法。031<br><br> 8.在你的叙事中,焦点得放在你受访者的生活上。040<br><br> 9.通过细致的感官感觉来发现合适的场景细节。040<br><br> 10.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碰触到的以及品尝到的东西,能够让你构建起强烈而感人的场景,而这些场景,转过头来又会让你自己在写作的时候具有一种场合感。刚开始写叙事性文字的作者,经常会太过不经心地来设立场景,或者,反过来,又在一个场景中堆积太多的细节。这里的要点是,要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体积、空间和各向的维度,但是不要试图在纸面上完成一个立体布景。041<br><br> 11.对你故事所处的语境要做严格的调查研究。042<br><br> 12.如果把那些被称为“叙事”的东西看成是珍珠的话,那么它实际上是存在于社会的、经济的,以及另外的很多语境之中的这些语境,是这些珍珠栖身其中的贝壳。正因为如此,调查工作就变得必不可少了。你必须从那种向前滚动的叙事流程中岔开出来,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为你的故事设立一个框架。比如说,一个家庭农场如何挣扎求生存的普通故事,如果加上作者经济学上的解释,说明家庭农场为什么会难以生存,就会变得更加有力。042<br><br> 13.每一个讲得深的故事,里面都会有一个突然进入客观世界主观的人。要想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都必须要得到理解。053<br> <br> 14.在各种新闻里面,叙事性的新闻可以算是最难的一种。要想获得一个故事,记者需要跟人走得很近,近到那人会觉得记者是自己的朋友。055<br><br> 15.像摄影师一样思考。也就是说,去看。改换地点去看。当你参加一场家庭晚餐的时候,绕着桌子变换你所在的位置。不断移动,不断变你的视角,同时保持安静。努力不要打断事件的流动进展。061<br><br> 16.围绕着她们的世界构建一个世界。063<br><br> 17.写一个长篇故事,就好像谈恋爱。为了支撑自己,我会努力围绕着受访者的世界构建一个世界。063<br><br> 18.一个故事一定得有一个地方。065<br><br> 19.我给《纽约时报杂志》写了一个计划书。这个计划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对这本杂志的读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要有一个清晰的感觉——不管是谁给杂志写计划书,这都是他首要的任务。085<br><br> 20.做人物特写报道的关键是弄明白一些问题。采访至关重要,而且不能仅仅采访要写的对象。他或她身边都有些什么人?谁能提供一些料?谁知道影响他或她一生的决定性时刻?你要去采访这些人。098<br><br> 21.对于写作,尤其是人物特写,最重要的是生动的细节。100<br><br> 22.在我编辑完一篇人物特写之后,它必须经过一个测试才能最终定稿。我会要求作者把文章给对报道对象一无所知的人看一看。那个新的读者必须能够回答,且必须用一句话来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你认为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第二个:在读完文章后,你是否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人?如果答案并非作者所期待的,那么这篇人物特稿就没有最终完成。100<br><br> 23.开头很重要,因为你在和读者建立一种关系。139<br><br> 24.开始读一个故事应该像想要开始一段旅程的感觉,开始朝一个目的地出发。作家必须决定这个故事反映的更大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带着读者达到这个意义。它是有关恐惧?羞耻?痛苦?爱?背叛?恨?还是信仰?139<br><br> 25.当我构思如何开头时,我问我自已:故事是关于什么的?主题是什么?我能利用什么很快在一个场景中安插一个角色?怎么吸引读者?我怎么样让读者进入角色的思维,分享她的感觉?140<br><br> 26.故事中的每一个句子都要建立前一个句子之上,通过材料吸引读者,直到他们上钩。我在报道中通常以我碰到的最紧张的时刻来开头,我以一个小点来开头,然后扩展开来。用近景开头,然后拓宽。电影通常以私密时刻开头,然后镜头由后向前拉回。我从具体细节开始写起,然后诠释整个故事。141<br><br> 27.最好的引述不是孤立的引用,而是对话。145<br><br> 28.记者对修改一个人的语法要有着清醒的决定。我不认为引语应该被打磨得很顺畅,引号就意味着在引号内的话应该是一字不差的。我经常面对这个问题,因为我写的都是些人群中的普通人,真实的人說真实的话。148<br><br> 29.精心构架和用心呈现的真实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149<br><br>  30.意义是故事的本质。149<br> 31.几乎所有新闻都是一种通过故事来解释这个世界的承诺。故事和人物对人类心灵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将世界翻译成故事这种形式。158<br><br> 32.写好结尾有很多方法,一个好的结尾可以是:a.一个生动的场景。b.阐明文章主要观点的、令人难忘的奇闻逸事。c.一个生动的细节,它象征着比它自身更大的东西,或者暗示故事可能的发展方向。d.一个用心安排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在这个结论中,作者亲自向读者讲话,说:“这就是我的观点。”160<br><br> 33.上乘的写作是无数构成的集合:动作、人物、场景、语言、洞察力、调查以及叙事结构。166<br><br> 34.鲜明的人物,引人入境的场景,受掌控的时代变迁,错综复杂的观点,以及逐渐挖掘出的深层事实......所有这一切只有作者几易其稿后才能浮现。166<br><br> 35.作者是文章主题和读者间的纽带。166<br><br> 36.不论他们自己是否愿意,所有非虚构作者都是译者。而译者则是“完美”的新闻人。最好的新闻机构尽力向那些知之甚少的读者们传递必要的观点和事件,而这便提出了翻译的要求。166<br><br> 37.作者有力的表达少不了漂亮、干净的句子。一旦能够掌控自己的句子和段落,你就可以将一段文字变得与众不同,提供一种知情者的意见,在时间轴上前进或后退,悠游于故事主线之外,然后再温步归来。而读者们会欣然听从其所信赖的声音,去往任何地方。167<br> <br> 38.写作是思想爱好者的一门手艺。167<br><br> 39.一个故事吸引作者的第一要素是情节,是已发生的行为。做出行动(或者被行动所影响)的人物,是第二位的。因而,如果作者更多考虑人物,尤其是情节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会变得更丰富。169<br><br> 40.以人物为中心的故事,最有效的开篇往往人物即将要开展的一个决定性行动写起,再及时回溯,解释他如何走到了这一时点。169<br><br> 41.作家们按照场景写戏剧剧本写了上千年,用这种方式写短篇和长篇小说写了上百年。叙事记者也靠它写作,因为生活就是一幕幕场景展开的。我们可以写出两种场景:我们自己观察到的,以及我们必须借助别人的观察来重建的。174<br><br> 42.让读者在我们的叙述中“看见”事情发生。175<br><br> 43.顺序是文字的内在特点。观众欣赏摄影或绘画作品时,接受的是框架之内的信息。尽管目光可能会游走在这个长方形里的不同的部分,但所有信息都是在同时呈现出来的,想形之下读者则是按照顺序接受信息。叙事性写作的行为就是排列这些元素: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章节。技巧娴熟的作者会排出一条让读者容易跟上的线。183<br><br> 44.作者写一个故事时自问的问题,很多都是大尺度上的顺序问题。“我怎么让主角出场?以什么样的顺序?我怎么让读者记住这些人物?我怎么事先埋下一个情节线索?我怎么搭建一个场景?我怎么能创造惊奇?”184 <br><br> 45.采写出好的叙事故事,很重要的一点是发展出一个清晰的流程,带你从头进行到尾:穷尽精力地研究、选定一个强有力的主角,把故事想透彻,然后报道这个故事、场景和主题。193<br><br> 46.借助小说及短篇故事里一些特定技巧的非虚构,具体来说有四种:a.使用场景表达,即是说,在一系列的场景中叙述,尽可能少地借助于普通的历史叙事;b.使用丰富的对话—(实验证明)这是最容易读的散文形式也能最快地揭示人物;c.对人物身份细节的仔细描写,会揭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志向,从服饰、家具到讲话时微小的身份特征,一个人怎么对他人说话:对上级,对下级,对强者,对弱者,对复杂的人,对天真的人,用什么样的口音和词汇。d.视角,用亨利·詹姆斯的说法,就是让读者代入某个人物而非作者的角度。这些是自20世纪60年代起所谓新新闻运动中作者们常用的技巧。196<br><br> 47.在这类新闻报道中你需要向读者提供两种东西:有关社会环境的详细图景,以及一些起码的对人物心理的洞察。将环境视对水平面,个体视为垂直面。它们交集产生的线,就是故事。198<br><br> 48.精准对于我的写作和报道而言都至关重要。关注细节总会将我推向故事,仿佛它是桅杆一样。我发现只要我在报道中尽可能关注细节、细节、细节,故事就会得以提升。204<br><br> 49.我大量使用第一人称。故事中的“我”如同读者的代理人。我的梦想是带读者走出他们的舒适区,将他们推向不舒适的位置。我希望他们看到、闻到、尝到、摸到、听到我身为记者代替他们接触到的东西。204<br><br> 50.报道过程中,我会在脑海中搭建一个小剧场。204<br><br> 51.写得好看有许多办法。一种是写出好看的风格——语言注意质感、音调、意象、音乐性和语词间的呼应。语言要如水般清澈,要完整得能看出诗歌中的天气。248<br><br> 52.花一天时间自由写作。尽量快速地写。别看你的笔记,别自我审查。只管写下自己所有的印象,写下你觉得最新鲜的一切元素。256<br> <br> 53.故事的每一行都必须要有事实。如果没有就没有意义。事实可以是观察到的场景,无意间听见的事情,或某智库报告里的细节。故事发表前,核查每一行的事实。一句句地读,问自己我怎么知道这一点的?到笔记里复查每一个来源。258<br><br> 54.用电影的方式思考。把故事的重要事件转化为场景。要使读者沉浸在你的故事里,场景细节和对话的选择必须很细心。人物必须彼此对话,而不是只跟你对话。他们也不该只互相对话,还得互相捣乱、窃语、咒骂和调情。人们在意报纸上的事实,是因为感情的河流流淌在事实底下。感情至关重要。273<br><br> 55.好好利用能让你打磨构架小零件的故事。不要起手就写宏大概念的故事,那需要精通许多技能。不要放任自己走上失败之路。一次掌握架构的一片。慢慢地,它们聚合起来,形成光滑的整体。<br><br> 56.好好利用能让你打磨构架小零件的故事。不要起手就写宏大概念的故事,那需要精通许多技能。不要放任自己走上失败之路。一次掌握架构的一片。慢慢地,它们聚合起来,形成光滑的整体。281<br><br> 57.叙事必须清晰,绝不能勉强为之。一旦想写一个叙事故事,要审视事情的各方面,并问:有主人公吗?有矛盾吗?有一串引起某种戏剧张力的事件吗?那种张力解决了吗?若答案是“没有”,就不要勉强写。没有故事强过坏故事。287<br><br> 58.要想把故事创意成功地投出去,你必须预先做点研究。你需要说出人物是哪些人,放进至少一个你可能用的好场景,描述大致的故事线——推动故事的某个戏剧性元素,清晰的开场和结尾。<br><br> 59.用故事进行思维,清晰的写作,顺畅的过渡,深化故事以求得意义。321<br><br> 60.要成功,你必须找到时间,挤出时间。因为项目是独立的,没人能帮到你,或催促你写完。想要写完就必须为自己立下规矩——不停手。323<br> <br> 61.永远随身带着手稿。我总是把正在写的东西放在身边。只要有一点时间,我就可以写几句。即便只是带上一张记着最新那句话的卡片,也能用五秒钟的时间扫一眼,琢磨下一句是什么。324<br>  <br> 62.抓紧午饭时间。抓紧生病的时间。如厕时也思考你的写作。抓紧所有可能的时间考虑你的作品。325<br><br> 63.永远带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325<br><br> 64.不要把稿子扔开时间太长。如果好几个星期不写,你就永远写不完。325<br><br> 65.隔绝自己。午饭时间别让人找到你。其他人都下班回家了,你要继续坐在桌子前;或者比所有人都早到。那个时候你干自己的活。326<br><br> 66.弄清楚你的黄金时间段是什么,规划日程表,把黄金时间用于你最在意的工作。326<br><br> 67.写在纸上。世上的一切研究和采访都没有意义,除非词语在电脑屏幕或纸上一个个出现。326<br><br> <br> 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2)学习笔记<br><br> 1.动态写作消息的篇幅应短小、精悍,简明扼要,一般三五百字。最好是主题集中,一事一报。<br> 2.要尽量用读者关注点去结构事实,尽量用口语,不要用书面语言。<br> 3.新闻的灵魂,首先体现在标题上。<br> 4.将文字新闻视觉化。<br> 5.消息的第一句话必须是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最新鲜的新闻事实。<br> 6.无论什么新闻,都要把读者带到现场,让读者看见。<br> 7.从具体的细微场景入手,再拓展到重要话题。<br> 8.寻找细节的目的是以小见大,观察到事物的本质。<br> 9.记者要通过精彩的文字描写激起读者的想象,使他们头脑中产生生动鲜活的画面,从而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br> 10.美国著名记者威尔-柯里姆斯说:“最好的写稿人总是把报道写成似乎可以触摸到的有形物体。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你写的报道就会变成过眼烟云,读者也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br> 11.美国新闻学者曼彻尔说:“最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来自记者的直接观察。”<br> 12.综合消息是报道发生在一段较长时间或较大地区的某一件事、成就、趋势或问题的新闻。特点是,报道面宽,气势较大,点面结合,总缆全局,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面上的材料较为概括、全面、实在,典型事例具有代表性。可以先从一个事例写起,然后再概括全面情况。<br> 13.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应具有四力:吸引力,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br> 14. 胡乔木在《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一文中说:“我们经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人,只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人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br> 15.用事实说话,表达无形的观点。<br> 16.经验性消息即用消息的形式报道一定时期内某单位或个人的实践,进行科学总结、分析,整理出的可以起到示范、借鉴作用的成功做法的一种新闻样式。突出经验的针对性与指导性,突出人物的言行,力求生动活泼。<br> 17.新闻主题就是一篇新闻的中心思想。这个思想是新闻的灵魂,它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一篇新闻的始终;它决定着一篇新闻的结构安排,素材取舍、事例的选用以及语言如何表达等。<br> 18.角度是记者在采访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br> 19.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决定着我们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的鲜明程度。<br> 20.新闻要有“独特性”才能引人关注。<br> 21.发现和挖掘新闻的能力,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也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br> 22.好标题能吸引读者对新闻的注意,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标题,新闻就会被忽视。<br> 23.人民日报原总编范敬宜说:“记者的眼睛不但要看到常人看不到谈不出的东西而且要从常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里发现新闻。”<br> 24.直接引语就是人物的原话,间接引语是由记者转述或概括介绍人物所说的意思。<br> 25.人物消息,就是用消息的形式来报道新闻人物的事迹。<br> 26.事因人生,人因事显,是写作人物消息的重要原则。<br> 27.人物消息受篇幅限制,只能立足于把新闻人物事迹中最精彩、最新鲜、最吸引人的内容奉献给读者。要突出一事,少及其余,以一胜多。<br> 28.一篇人物消息只有写活了人物的言行举止,写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才具有动人心魂的力量。言,是指人物的语言、对话;行,指人物的行为、活动。<br> 29.能不能站在时代进步、社会转型的高度,看清问题,找准问题,说透问题,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这是成就优秀新闻作品的核心路径。<br> 30.不是我们周围没有新闻,而是缺乏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缺乏发现新闻的“眼睛”。<br> 31.我国当代记者郭梅尼说过:“要当好一个记者,首先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要抓住这个时代最新的东西,要反映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人物。”<br> 32.向受众交待新闻源,尽量不用“据说”“据解”“据悉”,究竟是谁说的?从哪个部门了解的,要说清楚。<br> 33.黑格尔在《美学》里说:“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人物只有“行起来、动起来,才能站起来,立起来。<br> 34.写好人物通讯一是要注重情节适用和细节的描绘。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细节决定效果。<br> 35.写人物通讯时,记者要有饱满的感情。著名记者穆青说:“写到动情处,就好像丢了魂似的。”<br> 36.郭梅尼说:“记者的感情,记者的哭声,记者的泪水,读者都会感到、听到、看到的。记者感动了,读者才会感动;记者流泪了,读者才会流泪。稿子是记者的血泪啊!”<br> 37.新闻事实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需要用一根红线巧妙在串联起来。<br> 38.新闻要出精品,最重要的是出思想,也就是要在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思想水平等方面胜人一筹。<br> 39.作为一个新闻单位,一个时期,抓什么题目、上什么栏目、怎样组织报道、如何合理使用编辑记者的力量,等等,都需要上至总编辑,下至部门负责人的策划、组织、拍板。<br> 40.事件通讯是以报道具有强烈新闻性的典型事件为主要内容,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事情的来龙去脉与发展过程及作用、影响。它与消息的区别在于:内容详细而生动,在报道时间上要迟于事件消息。<br> 41.事件通讯有三种:一是记叙单次事件的始末;二是将几个有联系的事件结合在一起,三是新闻小故事。<br> 42.人民日报原社长邵华泽说:所谓新闻精品,首先导向必须是正确的;第二,主题应该是中央关注的、群众关心的;第三,写作上应有创新,有独到之处;第四,稿件的处理,包括版面的安排、标题制作等,都要强化处理。<br> 43.人民日报原总编范敬宜说:所谓新闻精品,一是舆论导向正确,对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做出正确的引导;二是抓住中央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能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和产生积极的效果;三是采写上下了功夫,富有吸引力、感染力。<br> 44.从“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来看:首先,新闻精品必须反映时代精神,有紧扣时代脉博的主题。其次,新闻精品必须有过硬的新闻事实。能体现新思想、新经验、新风貌、新趋势,等等。再次,新闻精品讲究宣传艺术,要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br> 45.新闻精品是高思想含量、高信息含量、高文化含量的作品。<br> 46.非事件性新闻是反映某个地区、或某个单位,一个阶段以来的形势或面貌变化、重大成果意义、工作成绩与经验、存在问题或教训等的新闻。<br> 47.非事件新闻的特点是点面结合,以点证面,以面为主,反映事件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概貌性、倾向性、经验性或典型性。典型报道、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属之。<br> 48.非事件新闻的传播目的是通过展示、解释、分析事实实现指导性。<br> 49.事件性新闻是最新动态,集中反映在一个事件上,侧重告诉读者一件新鲜事;而非事件性新闻往往是总结式的,剖析纵横断面,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仅告诉读者什么事情,还要重点回答“为什么”的问题。<br> 50.事件性新闻有头有尾,情节贯通;而非事件新闻则有分析、有综合,夹叙夹议。<br> 51.非事件新闻写作可以按逻辑思维写作,也可以按形象思维写作,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将观点寓于事实之中。<br> 52.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向它纵的方面(历史、发展演变过程)挖掘,也可以向它横的方面(周边环境、同类对比)拓展。<br> 53.选择新近发生的事作为由头,由近及远。<br> 54.从非事件中寻找事件,使非事件新闻“事件化”。<br> 55.“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br> 56.何为深度报道?美国专栏作家朱蒙得认为深度报道就是“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br> 57.深度报道的特征:题材的重大性;主题思想的深刻性;材料的丰富性;思维的立体性;表现方法的灵活性;内容的综合性。<br> 58.深度报道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评述性深度报道,二是调查性深度报道。评述性深度报道是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运用分析、综合、比较、评述等方法。揭示新闻事件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调查性深度报道,是针对某一新闻事实,通过展示调查过程,提供大量事实、数据和有关反映及评价的方法,来揭示其本质、特征,发展规律的一种报道方式。<br> 59.新闻特写是“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活动或现场情景、气氛的形象化报道。<br> 60.新闻特写,它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和时效性。它只取材于新闻事件中典型而精彩的片断,新闻场景中美好的瞬间,新闻人物带个性的细节特征,并用文学描写手法,将这“一片断”“一瞬间”和“一细节”“放大”“再现”给受众,使受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br> 61.新闻特写主要是要形神兼备地告诉受众:新闻事实是如何发生的,当时的情景如何。<br> 62.一件久已发生的事,不要把它变成新近发生的事,作为新闻来加以报道,这是不可违背的法则。但是,为它寻找一件与它有密切关系的新近发生的事作为由头,使之具有新闻的特色,从而把旧事引出来,这个“由头”就叫新闻根据。<br>  63.外国记者为了消灭“最近”“近来”的字眼,往往采用找新闻根据的办法,如“XX部长今天说”“XX专家昨天向记者说”等,而讲的都是好久以前发生的事实。<br><br><br> 好新闻的魅力笔记<br><br> 1.认识事情背后可能存在的新闻价值,一条新闻能走多远首先要看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还要看记者离新闻的核心有多近,对新闻价值的挖掘有多深。<br> 2.优秀的人物通讯,就是要通过写出某种情境,触动读者心底最柔软、最敏感之处,从而使得读者自然而然产生共鸣,使共情的效果得到最大化体现。<br> 3.细节是指新闻作品中那些能有效增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表现力的环节或情节,是新闻中最微小、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事实,用高尔基的话不说就是“细小而又有代表性的事情”细节犹如珍珠,镶嵌到新闻里能产生光泽、动感、形象,有利于克服新闻写作一般化、概念化的毛病,合新闻更有说服力、感染力。<br> 4.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小口径”切入,“低角度”报道。<br> 5.共识和共情是写好人物通讯的两个关键点。<br> 6.人物通讯无论是写先进人物还是几人小事,都要力求塑造出一个鲜活的、真实可信的人物。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必须做到“见物见人又见思想”,读后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行、如聆其心;听其言察其行、见其心,从而深受感动、启迪和教育。<br> 7.优秀的人物报道,能让读者通过文字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形象。<br> 8.要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丰满,不仅需要通过人物语言,更要让人物处于行动状态,从不同侧面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使人物形象在活动中鲜明起来。<br> 9.细节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选最能代表人物特征的细节写一两个,可以让人物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好的细节刻画,可以为新闻作品注入“灵气”,使人物丰满扎实、主题刻画鲜明。<br> 10.好通讯有关键在于题材能够吸引人,讲术中有细节有情节,用有温度、有热度、有深度的故事感染读者。<br> 11.好通讯最终比拼的是讲故事的能力,比谁能从看似平凡的世界中挖掘到感人的故事,并通过生动的细节和场景描写出来。<br> 12.一篇好新闻,除了坚持最基本的新闻原则,还至少得有几个标准——是个事儿,有惊奇感,写得干净。这三条是一篇好新闻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br> 13.在新闻写作时,要善于把动作、语言、神态、情绪、形状、色彩、气息、场景这些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的细节突出出来、组合起来,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引入新闻事件的实际情景中,让读者去想象、判断新闻事件的深层内涵。<br> 14.新闻细节描写指的是新闻事件、发生背景、人物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好的细节刻画,可以为新闻作品注入“灵气”,一个比较节可能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或者一个场景,一个好的细节刻画有时可以让读者如临其境。<br> 15.有人梳理不同获奖通讯作品的选题方法总结出三个特点:一是强调大主题中的小情节;二是反映小故事里的大时代,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三是“旧瓶装新酒”,挖掘旧话题里的新气象。<br> 16.记者要学会挖掘故事,要学会把小事情上升为故事,将读者带回现场,经过思考、提练、分析。围绕一个主题去讲故事,用故事增强现场感、可读性、说服力。<br> 17.早在1950年,《人民日报》就提出“会议本身不是新闻”,“只有会议中那些读者应该知道的、与人民生活密切关系的内容才是新闻”。<br> 18.改进会议报道,绝非不要报道会议,而是要把会议中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更好地报道出来。程式化的会议动态与有价值的会议新闻并不是一回事。前者着眼的是会议,体现的是会议主办者指导工作的主观意图;后者的着眼点是新闻,报道重心是会议透露的新鲜信息,满足受众的需求。<br> 19.一篇新闻,只有事实的陈述而不含一个细节描写,就好似一幅画只有远景而没有中景和近景,内容再好也只能像雾中的花、远处的山。难以吸引、感染、打动受众。如果新闻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就可以把发生新闻事实当时的场面、情景、人物乃至人物的面貌、行动、语言、性格等展现在受众的眼前。细节描写的个性化程度越高,作用就越大。<br> 20.所谓“以小见大”,是通过对社会生活中某个或某些具体“点”上的新闻事实进行分析,从中挖出重大的社会主题,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宏观选题,微观选材”。<br> 21.写新闻是给人看的,千万不要就事论事,只见物不见人。即使是写事,也应该写读者关心的事,让读者在读这个新闻事件的过程中看到人的活动、人的思考,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br> 22.新闻院系对新闻知识、新闻技巧讲得很多,不难学到,最难的是如何掌握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力,没有一种指导思想行不通。<br> 23.做个好记者,不但要有新闻敏感、文字够漂亮,更需要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素养,不断穿透现象的迷雾,始终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br> 24.白描的特点是文字朴实,真切自然,清晰如画。主要靠形象、事实、人物的言行和内心活动来打动读者。<br> 25.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记者的生命力其实就是发现力。<br> 26.除评论之外的新闻作品,一般作者不宜直接表达观点态度,如果要表达观点和态度,最好通过间接的方式。 <br> 27.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结构层次序数具体为: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通俗地说,汉字序号后面加顿号“、”,阿拉伯数字序号后面加下脚点“.”,加了括号的序号后就不要再加点号了。<br> 28.“预定”的意思为预先规定或约定,如预定计划、预定时间,可用于时间、计划、方案、目标等。<br> “ 预订”的意思为预先订购,如预订报纸、预订酒席等,有订购、订租、订阅的意思,涉及钱款交易,酒店、酒席、车票、机票、报刊都可以用“预订”。<br> 29.特写是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致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其定作特点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和一种新闻体裁。<br> 特写比一般消息更形象、生动、传神,视觉效果更好;特写在表现手法上近似于形象再现式通讯,但在反映的内容上又和通讯有明显区别。通讯是报道已经发生、变化了的事实,特写却必须描绘正在发生、变化的事实。通讯报道应具有完整性,特写只需再现有意义的片段。特写比一般通讯更集中、形象,文字却少得多。<br> 30.新闻传播的目的应该有两个:一是传递信息,二是影响社会。<br> 31.如何理解新闻规律?只说事,把想说的事串起来,让人感受到你说的那个理,这就是新闻的独特性。任何类型的精神产品创造者、优秀的新闻人都应该努力追求在作品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br> 32.新闻大家梁衡认为,新闻按照发生的态势可分为三种:一是已经发生的明摆着的新闻,如突发新闻;二是已经发生但还未被人知道的新闻,如人物新闻;三是必定要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新闻,如可预见的事件等。<br> 33.艾丰发现现实中有两类记者,一类记者头脑里经常装着许多问题,因而他们总有写不完的题目;另一类记者脑子里几乎没有问题,没有对任何问题的思考,因此他们总是向别人要题目,如果别人不给他题目,他就觉得没有什么题目可写。<br>  34.新闻线索特别是重大线索的发现,是新闻采写的第一要旨,是其决定性的一环,它对新闻作品、新闻精品来说有着关键意义,其生死成败首先系于“发现”二字。<br>2024.5.6 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摘录)<br>【美】杰克-海敦著 伍任译<br><br> 1.李普曼说:新闻事业的最高准则莫过于阐明真理而使魔鬼感到羞愧。P3<br> 2.应该养成一种阅读主要新闻并浏览全部标题的习惯。然后看一下导语以及消息是怎样展开的。P4<br> 3.新闻写作是事实性写作,它不是虚构性写作。P6<br> 4.新闻系学生必须接受作家所需的各种训练。他们应该学习语言。他们应该学会以拼写。他们应该积累词汇。P8<br> 5.新闻专业的学生,应该像哲学家培根一样,把一切知识都当做自己的领域。要培养对历史、政治、宗教、文学、音乐、艺术、戏剧、电影等的兴趣。知识面越广,就越能写好各种题材。要把复杂的问题写得条理分明,就必须吃透这些问题。P9<br> 6.记者应当是具有各方面知识的通才。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应该认真读书和写作。P10<br> 7.学习写作必须靠自己努力。只有通过写作,取得经验,臻于成熟,才能提高写作水平。<br> 8.新闻所包含的因素有这样一些:<br> 重要性 对许多人有影响的新闻,如增税,面包涨价,新的最低工资法案。<br> 人物的显赫 美国总统的手指割破了是新闻。你在滑雪时摔断了腿就不是新闻。<br> 事情远近 如果在智利发生飞机失事中死了三个人,那就不是新闻。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发生飞机失,死了三个人的话那就是新闻了。<br> 时间性 如果一家本市报纸在一件盗窃五百美元的案件发生三天以后才了解到这个情况,那就不值得加以报道。<br> 冲突 新闻界有句老话,叫“冲突出新闻”。<br> 怪事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br> 人情味 这指的是这类新闻:一个妇女死于贫困潦倒,然而褥子下面却发现五万美元。或者是指这类新闻:一位母亲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儿子在越南负了伤。P12<br> 9.写文章的人应该遵守的格言是明晰、干脆和朴实。好的新闻写作是干脆而明快的。简短的句子和段落是它的特征。一句话一个意思。要使稿件易于阅读,就要遵循这条法则。P19<br> 10.记者应该努力使文字精炼。这不仅仅是考虑字数的多少。它意味着加强稿件的感染力。它意味着抓住事物的核心。<br> 不要写“他说道”。要写“他说”。不要写“不是不经常地”,而要写“经常地”。尽可能合用主动语气,不要使用被动语气。要用肯定的语气而不要用否定的语气。要说“市长拒绝了取缔手枪的建议”,而不要说“市长说他不打算接受那项建议”。<br> 建筑师米斯-凡德罗在建筑学上使用过一句名言,“少些等于多些”,也可以用天写作。要努力使用最低限度的手段来达到最高限度娘的效果。P21<br>11.有一些品质对于所有记者来说,都是有用处的;<br> 大胆泼辣 新闻事业不是怯懦者们干的行业。记者应该顽强而自信。<br> 好奇心强 要随时保持警觉,以便发现好的报道题材。<br> 仔细观察 好的记者就像侦探一样留心细节。说明问题的细节能使稿件增色并赋予它以现场感。<br> 勤于挖掘 记者应当把所有事实都收集起来。要提出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问题。不要在稿件中留下漏洞。<br> 坚持到底 在一个有坚持到底精神的足球队里,后卫队员摔倒了仍然爬起来奋力争球。新闻记者就需要这种顽强的品质。P24<br> 12.新闻事业是通向一切的途径——只要你跳得出去。P27<br> 13.在新闻工作中千万不要想当然。要打听,不要瞎猜,未经核实的消息千万不要刊登。P35<br> 14.大多数动态消息都是用一成不变的公式写出来的。导语就说明了所有发生的事件。紧接着导语的是事实,进一 步的细节以及引语,其排列顺序按重要性的大小而定。P44<br> 15.初学者必须学会用简明而直截了当的方式写作。他们必须学会剔除赘语。他们必须善于抓住事物的核心。他们必须掌握简单陈述句的运用。新闻写作是一门技术。<br> 16.要学会新闻写作光靠读一本“入门”书是不行的——不管是这本书还是另外一本。实践经验是不可缺少的。掌握写作技巧的唯一途径是勤写。P45<br> 17.对于初学新闻写作的人来说,教师是很有帮助的。你自己的习作——加上他们毫不留情的修改和严格的指点——会帮助你掌握这门专业。<br> 18.在动手写消息之前,先把你的笔记翻一遍。把要点划出来,并加以核对。接着把导语写出来。一般说来,导语是动态新闻中最重要的段落。导语必须饶有兴味而且简明扼要地把情况摆出来。它是你全部“交响乐”的前奏。<br> 19.稿件要有连贯性。它必须从头到尾行文流畅,逻辑严谨。P46<br> 20.引语是大多数稿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是小说中的对话一样。引上几句话能使稿件生动活泼,能使稿件“动起来”。P46<br> 21.美联社内部刊物《美联日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直接引语使稿件生动并赋予它更大的权威性,但并不是新闻事件当事人所说的每句话都是值得引用的。”<br> 22.倒金字塔,是按“头重脚轻”的方式写动态新闻的技巧。新闻以最重要的事实开头,以最不重要的事实结尾。这有下列好处:<br> 可以写得很快——便于记者在截稿前把稿子赶出来,可以写一部分送排一部分。<br> 可以快编快删——便于记者一边写稿,编辑一边处理导语并加标題。在排版时,还便于从尾巴倒删上去,而不至于删掉要紧的东西。<br> 便于阅读——读者随时都可以停下来。读者无须从头读到尾才得要领。<br> 便于传播消息——虽然倒金字塔算不上是一种文学形式,却是人们转述消息时很自然的一种方式。<br> 总之,倒金字塔既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P67<br> 23.写出一个好的导语以后,记者可不能半途而废。报道的行文应该流畅。启承转合必须自然。文章的展开必须合情合理。新闻应该像“歌儿”一般流畅悦耳。P71<br> 24.记者的责任就是把发生的事情写出来,而不加个人评论。P131<br>  25.优秀报纸的优秀记者总是为新闻挖掘事实。<br><br><br>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以放下<br>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br><br>作者:宋默<br><br> 这个世界没有天大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放不下的自己。<br><br> 世界不会为谁而停留,一切也终将成为过去,放不下、舍不得,只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br><br> 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br><br>前言<br><br> 弘一法师,另一个名字叫李叔同。他出身富商之家,年轻时锦衣玉食;他爱好广泛,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等领域,均有不凡造诣。<br><br> 从法师出家到圆寂的24年中,潜心修行,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使适传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复兴。<br><br> 其实,人生没有什么不可以放下的,小到邻里之间的纠纷,大到生死,你放下也好,不放下也好,其结局并没有什么改变。<br><br>Part1 放下欲念:修一颗清静的心<br><br> 1.恬淡是养心第一法<br><br> 恬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恬淡与淡泊。<br><br> 养生包括养心、养性和养身。很多人能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吃健康的食物,但很少有人能坚持每天养心。<br><br> 弘一法师认为恬淡是“养心第一法”。他所讲的“恬淡”,归根到底是要人静心。世间的事纷纷扰扰,容易扰乱人的心境。所以,很多人认为自己心不静,是因为有太多的事在干扰。其实扰乱我们的不是纷扰的世事,而是不静的心。当我们能把一切外在的事物剥离的时候,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真正享受闲适的生活。<br><br> 内心恬淡的人,即使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也仍能悠然自得,没有一丝不适和不快的感觉。即使面对烦恼和生死,也能安然对待,心中不生一丝痛苦的波澜,这样的人生,并不需要吃穿玩乐这样的感观享受进行配合,一样会感到宁静和幸福。<br><br> 2.无它求,无奢望,所以生命强大<br><br> 法师说“寡欲故静”,寡欲者大都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养而不为外物所累,因而能在红尘中做到“静”。欲望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源,当人有欲望的时候,就会为了满足欲望而“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清心寡欲”,自然不会有任何动作。现实中我们忙忙碌碌就是因为欲望太多,当我们满足了一个欲望之后,另一个新的欲望又会产生,永远不会有终结的时候。<br><br> 一个人必须要心如止水,没有杂念,才能做好修身养心的工作。弘一法师给了我们一个“静”的方法,那就是减少欲望。当我们没有欲望的时候,世间的权势、金钱、名利都不能动摇我们的内心,心绪就会安定,这对于我们修养身心非常有好处的。<br><br> 弘一法师则进一步提出了“有主则虚”,有主就是有目的。当我们做到“静”的时候,则需要另外一种东西来填充我们的内心,否则,心无一物,必如无根之萍,随波游荡。<br><br> 3.舍弃浮躁,人生才能淡定如水<br><br> 做事急于求成,恨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如果短期内见不到事情的效果,就会半途而废,不了了之,这就是浮澡的表现。<br><br> 淡定而不浮躁的人,即使生活赐予他的是苦难与失败,他也能够从容面对。<br><br> 自古以来,真正建大功、立大业的人,都是心定身安的人。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越是艰难越要有耐心。就像流水那样,遇到阻挡就绕过去,绕不过去,便积蓄水量,漫溢过去。能力有限时,如小溪水淙淙不绝;能力大时便汇成江。只有摒弃浮躁心态,人生才能淡定如水。<br><br> 4.安禅何必须山水<br><br> 弘一法师在《晚晴集》中抄录过莲池大师写的这样一段话:“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br><br> 环境既然不能改变,倒不如改变自己的心境。<br><br> 5.内心宁静,才能认清事情的根本<br><br> 断食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修行者主要通过断食来提升心灵的境界。其实,人和动物并不需要每天都吃饱饭,动物是经常挨饿的,可从没听说过它们这样便会饿死,断食反而让它们更加活跃,连精神也好了很多。<br><br> 弘一法师认为,断食之后,心境非常清静,感觉非常灵敏,平时听不到、想不到的,都能听到、想到了。这说明,内心宁静,对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是有帮助的。<br><br>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食量、控制欲望、摒除繁杂等方法,不断清空自己的精神垃圾,保持头脑的清晰。<br><br> 《菜根谭》中说,能安心吃粗茶淡饭的人,都是一些德行高尚的人,他们像冰和玉一样清洁。<br><br>Part2.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br><br> 1.知足常足,知止常止<br><br>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以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知足”是由人,“知止”由自己。<br><br> 人不快乐、不幸福,不是因为他拥有太少,而是因为他不懂得知足、知止。<br><br> 禅师散步,看到有人钓鱼,两次钓到大的,都放了,第三次钓到一条小的,留着了。有人问他为何舍大取小?钓者说,因为我家盘子最大不过一尺长。看到此,禅师深有感触地说:“世人皆求大不求小。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br><br> 2.知足的人生最富足<br><br> 弘一法师: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br><br> 真正的快乐并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精神上的富足。<br><br> 古人说:“求名之心过盛必作伪,利欲之心过盛则偏执。”凡事都是过犹不及,所谓欲火焚身,过于强烈的欲望会毁掉人的生命。<br><br> 知足,并不是要我们没有追求、没有想法、停滞不前,而是不要为欲望暂时的不能满足而感到痛苦,乃至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身体。<br><br>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知足的人,因为放下执着,即使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目标不能完全实现,他也觉得人生是一样的美好。<br><br> 3.十分福气,享受三分<br><br> 我们即使有十分的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br><br> 什么是幸福?古人在造字时,就告诉我们答案了。“幸”字上方是土,下方是钱的符号;“福”字,左边是“衣”,右边上是“一口”,右下是“田”。也就是说,有地、有钱、有衣、有食、而且全家团团圆圆,这就是幸福。<br><br> 弘一法师认为,十分福气只消享受三分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要把福气一次用尽。如果一个人过早地用尽福气,就像一棵生长过快的树,一朵盛开过早的花,反而容易在途中夭折。<br><br> 我们总是习惯向上看,和那些比自己过得好的人相比,所以,无论我们拥有多少,都不能令我们幸福。如果我们低下头,看一看那些比自己拥有更少的人,就会知道自己是何其幸福。<br><br> 4.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好处<br><br> 夏丐尊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一切都好。白衲衣、破卷席和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和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嗞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性,宛如一轮皓月,大师的内心是何等空灵的境界啊!<br><br> 5.一米一饭当思来之不易<br><br> 弘一法师提倡人们过俭朴的生活,在法师看来,一个人无论是贫困还是富裕,都应该过俭朴的生活。尤其是富裕的人,最容易过奢华的生活,而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富裕之后依然过俭朴的生活,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br><br> 在他看来,人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别人用劳动得来的,凝结着劳动者的汗水,所以要倍加珍惜。<br><br> 6.劳动是上天赐予的生活方式<br><br> 劳动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完成了心中的志愿。<br><br> 我们不应该把眼光放在劳动本身带给我们的伤痛,而应该关注劳动带给我们的好处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劳动的幸福所在。<br><br> 我们在劳动中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明白了幸福的真义。劳动也是一种修行,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创造价值,使生命获得终级意义。<br><br>Part3.心平气和,才能内心强大<br><br> 1.忍耐是一种人生的修行<br><br> 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渐给你带来好处。”一个人获得某方面的成就,必须学会忍耐。<br><br> 忍耐并非软弱可欺,恰恰相反,忍耐是心灵强大者的一种自然反应。忍耐是一种君子风度,是一个人胸襟博大的表现。能忍耐的人,往往可以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br><br> “忍”字头上是一把刀,如果忍不住,这把刀就会落下来,伤人伤己。<br><br> 2.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br><br> 宽容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谅解,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解脱。<br><br> 爱别人就要像爱自己,宽恕他人如同宽恕自己一样!<br><br> 佛经云:“若有人因无知的恨而害我,我将用无私的爱来度他。”<br><br> 对仇人最大的报复就是原谅!<br><br> 如果有人曾经欺骗了你的感情,伤害了你的亲人或朋友,不要一辈子记恨他,试着去忘记那些伤痛,原谅你的“仇人”。失去的永远都失去了,再怎么怨恨对方,也不可能让一切回到原点,怀着仇恨的生活,折磨的只是你自己的内心。<br><br> 3.拈花前行,无惧流言讥讽<br><br> 弘一法师认为,面对别人有诽谤、讥笑、误解等,最好的方法就是沉默,不解释,任流言自然消亡。<br><br> 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说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看,根本不必为他人的口舌而烦心。<br><br> 诽谤你的人,就是想看你气急败坏的样子,等着你回击,以便找借口对你下手。如果你不动声色,毫无反应,那么,不开心、坐立难安的就是诽谤者自己了。<br><br> 对流言漠然视之,就如同把谩骂与诅咒原封不动地还给流言制造者一样,在谩骂声中,我们依然可以拈花前行,活得自在逍遥。<br><br> 4.不抱怨,心中无嗔便是净土<br><br> 什么是嗔?嗔包括一切及各程度的郁闷、烦躁、生气、排斥、反感、厌恶、嗔恚、吝啬、嫉妒、追悔、忧愁、悲伤、痛哭、恶念、仇恨、恼怒、怨恨、暴怒、毁灭等负面情绪。<br><br> 《黄帝内经》中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br><br> 控制自己愤怒情绪的确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具备这种能力,有几个基本方法:<br><br> 请反复分析你的行动可能带来的后果。<br><br> 无论如何,你都要按照符合你最大利益的决定行动。<br><br> 在发怒的时候,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怒气,数数或者暗示自己平静下来,都是好办法。<br><br> 保持平和心态,不妨先离开让你生气的场合去做别的事,转移你的注意力。<br><br> 5.少一份争执,多一份从容<br><br>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过:“不要轻易和人发生争执,争来争去不仅会伤了彼此的和气,还会平添无谓的烦恼。”言语上的争执,并不能使我们得到什么。相反,还会让我们失去平静解决问题的机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后果。<br><br> 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争执,我们还是少些为妙。有位情感专家曾劝诫那些年轻的夫妻:“如果有一天,你和爱人争执,你就让他赢,他又能赢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掉了什么?这个赢和输,只是文字上罢了,我们大部分的生命都浪费在语言的纠葛中。其实,在很多时候,争执并没有留下任何输赢,却失去了很多本应珍惜的感情!”<br><br>  真正的忍让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快乐和解脱。<br> Part4.放下放下,越放下,才能越快乐<br><br> 1.别让欲望绑架了你的心<br><br> 弘一法师说:“人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想自己过得安稳自在,没有烦恼,就要做到减少欲望。”<br><br> 其实,再多的钱财,也不过是身外之物,有它,我们每顿吃一碗饭;无它,我们每顿也是一碗饭。只要我们的心灵能够宁静快乐,有多少钱并不重要。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如果鸟儿翅膀绑上了金子,那么它肯定飞不高。”<br><br> 人只要有了欲望,就有可能被欲望控㓡心智。你控制不了欲望,欲望就会来控制你。<br><br> 2.放下包袱,让心灵轻装前行<br><br> 弘一法师:“金钱、声色、名利,这些世人追求的东西,即使拥有再多也不会感到满足。它们是使人堕入地狱苦海的工具,我们要厌恶它们,抛弃它们,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这些东西的束缚,自己的身心才能自在。”<br><br> 在人生的旅途中,要学会放下遭遇过的各种不幸、挫折、失败、痛苦...... 只有这样,才能腾出心灵的空间去感受生活的美好。<br><br> 放下吧,放下昨天的荣誉,昨天的痛苦,昨天的成功。<br><br> 3.心被外物所牵你才会受煎熬<br><br> 欲望就像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不能满足。欲望是人性中的一部分,无法泯灭,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修剪自己的野心,让自己不做欲望的奴隶。<br><br> 定期清理你的欲望,甚至当欲望来到时,你不妨将它暂时放一放,看过一段时间,你是否还会对它念念不忘。<br><br> 4.不要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br><br> 做人做事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是不行的,但如果太在意别人的态度,就会失去自我。人活一世,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而不是做别人的应声虫。<br><br>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br><br>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遇到自己被别人“陷害”的时候,遇到因为别人的错误连累到你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以这个人为戒,走出他人带给你的不幸的牢笼。之后,彻底忘记它,重获心灵和生活的自由。<br><br> 少埋怨别人,多改变自己,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我完善上。<br><br> 5.把生命最重要的时刻过好,不错过当下的美景<br><br> 过去、现在和未来组成了我们的人生。昨天曾经是你的现在,今天曾是昨天的将来,将来也会成为过去。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过去已经过去,无论它是好是坏,对现在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它是美好的也罢,是痛苦的也罢,都不应该对今天的你造成困扰。过去是用来追忆的,现在是用来生活的,未来是用来憧憬的。最重要的,不是昨天,也不是未来,而是现在。<br><br>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br><br> 我们只有珍惜每一天的生活,用心地来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上的一人一物,才能够在平常的日子里找到生活的意义。生活中的每一天才会是美好的、幸福的。<br><br>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而已。从平平淡淡的生活里,发现很多关于生命本身存在的美丽,那么人间无不是好时节!<br><br> 6.顺其自然,便能万事遂心<br><br> 我们常说随缘,随缘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不强求。<br><br> 荣也好、枯也好;穷也好,富也好;成也好,败也好;生也好,死也好;苦也好,乐也好,都不应该改变人生的心境,我们不应该随着境遇的好坏而悲喜。这就是佛家说的“缘由心生,随遇而安,身无挂碍,一切随缘”吧!<br><br> 顺其自然,是对生活的一种坦然,是人生的一种睿智;顺其自然,是让我们随时随地摆脱金钱、权势、成败等一切羁绊,尽情地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寸阳光。<br><br> 人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不管怎么努力,结果都不会有所改变,那么,不如坦然接受它。<br><br> 人生在世,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都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瞬间、一种状态。<br><br> 只要保持本心不变,那么,人生的那些得失、苦恼,都不会影响你。淡定的人生往往都抱着顺其自然的心境,不为外物所扰,相信人生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对已经拥有的,就要好好珍惜,失去的,也不要勉强挽留;想要得到的就努力得到它,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忙碌的时候就忙碌,累了就休息。凡事不必在意,更不必强求,随缘自在,人生快意放达!<br><br>Part5.修好这颗心,人生更从容<br><br> 1.扫地亦是修行<br><br>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br><br> 扫地的功用有以下几点:一是降伏贡高我慢心。二是干净可以使人的心安定下来。三是扫掉心里的垃圾。<br><br> 通俗一点讲,扫地的同时,就是在扫心地,清洁外界的环境的同时,也在清洁人内心的灰尘。心地的垃圾扫干净了,心就清净了。<br><br> 2.学会自省,清扫内心尘埃<br><br> 弘一法师: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br><br> 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能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br><br> 3.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br><br> 现代人在一起,好议论别人的私人生活,发一发自己对社会的牢骚。未见得大家都有什么恶意,但也非善意的表现。<br><br> 有科学家研究表明,背后说他人闲话是人类一种重要需求,排在吃饭、喝水之后,性欲之前。<br><br> 一个人讲话,若总是不离他人隐私,且所说的内容总能让你时时惊讶。这样的人离他远点儿,否则下一个被出卖的,就是你。<br><br> 我们应该时刻谨记不要总是将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而应时刻反省自己,做个堂堂正正的人。<br><br> 4.慎独,不自欺<br><br> 弘一法师:“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诫。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群居,守口;独处,防心。”<br><br> 曾国藩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br><br> “慎独”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求,人们只有把道德变成自己内心的一种要求,才能够真正实践“慎独”。<br><br> 5.心安即是福<br><br> 对善良的人来说,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良心。只要我们做错事后,还能够感到不安,这就是好事。<br><br> 《法华经》有言:“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却是最大的幸福。<br><br>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人遇到挫折和磨难,虽然也会有痛苦的挣扎,但是,只要熬过去了,就不会再难过。可是,如果是自己的良心受着遗责,那么即使努力,再挣扎,也没有办法逃避痛苦。<br><br> 有人认为,人生最可怕的不是磨难,而是违背良知,遭受内心的遣责。<br><br> 6.劝人改过必先美其长<br><br> 我们在劝诫别人时,不要直接去指出他的过错,而可以从赞扬他的优点说起。对方在高兴的时候,才能较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一味地指责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当我们准备说服别人时,不妨先从他最感兴趣的话题说起,顺势开导。<br><br> 我们劝人向善时,要根据这个人的实际情况去劝解。不要去说他最忌讳的话,也不要指责他的所有过失。要对事不对人,说话不能太直接,不要长篇大论,要点到为止,不要啰里啰嗦。<br><br> 善于感化别人的人,都是语气诚恳,态度温和,用语委婉。能够包容他,理解他,原谅他,同情他,有事说事,随时化解。<br><br> 7.好说话,说好话<br><br> 证严法师说:“心地再好,嘴巴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br><br> 人要常说给人欢喜、鼓励、肯定和赞美的话。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也是一种修行。<br><br> 人际交往的原则应该是永远避免跟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只有谦卑待人,才能得到友谊。<br><br> 当我们在与人闲谈时,说话一定要经过大脑过滤,好好地琢磨一番再开口。不该说的话最好一句也不要多说。若只为满足自己的一时口快而言行不慎,让别人下不了台,也会把自己的事搞糟,是不礼貌的,也是不明智的。管好自己的嘴,做一个言出友善、话语暖人的人。<br><br> 好话要说得发自肺腑,而不是口是心非。说好话不光是一种技术活,更是一种做人的心态。<br><br> 8.通过自我警醒、悟知改掉坏习惯<br><br>  当我们决定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时候,最好不要对自己说,我要改掉一个坏习惯,而是要对自己说,我要养成一个好习惯。<br> Part6.看淡红尘纷扰,内心自在安闲<br><br> 1.安好你的心,从容生活<br><br> 弘一法师: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br><br> 一个人能够在做事的时候从容闲暇,更能彰显一个人的修养。“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人,定然是一个不平凡的人。<br><br> 涵养就是内敛,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露声色才是真正的涵养。<br><br>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将世事看淡一些,这就是涵养。<br><br>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生命照看好,把心灵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br><br> 有涵养的人必定是非常稳重的,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保持言语动作和平时一样。<br><br> 2.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逛雨骤时立得定<br><br> 在诱人的欲望面前能够不为所动,能够拨得开繁华,能够走出来,在灾难和危险面前,能够淡定自若,这才是大丈夫本色。<br><br> 东坡诗云:“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br><br> 人生是悲是喜,是好是坏,是风是雨,对淡定的人来说,都不过是人生最自然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会随之改变自己的情绪。<br><br> 弘一法师说:“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br><br> 3.得意淡然,失意泰然<br><br> 所谓“得意淡然”,就是指在得到晋升、财富、名誉这些身外之物时,要看淡,不要洋洋得意,忘乎所以;所谓“失意泰然”,是指在学业、事业、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遇到挫折时,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要能够从逆境中奋起,勇于拼搏,从头再来。<br><br>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r><br> 佛家讲“放下”,放下就是抛弃一切牵绊和烦恼,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放下,就无法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br><br> 人生得失无常,对已经得到的,要懂得珍惜,但不必得意;对已经失去的,不必痛苦,也不必失意。<br><br> 一位哲人说:“如果把人一生中的获得和失去相加,得到的结果必然为零。<br><br>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总是有得有失。<br><br> 4.告别那些没有意义的应酬<br><br>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频繁的应酬使我们身心疲惫。应酬占用我们太多的时间,在应酬的影响下,我们没有时间过自己的生活,没有时间陪伴家人,身体也被应酬拖垮,腰包也被应酬掏空。<br><br> 5.珍惜生活,学会认真对待每一天<br><br> 丰子恺先生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br><br> 有个盲人花匠,一生酷爱种花,虽然他一生都没有亲眼见过自己种的花开的什么样子。然而,他用手去触摸那些花朵,感觉花的美丽,他用鼻尖轻触花心,用心嗅出每一朵花心。无论是什么花,在盲人花匠的照料下都开得无比艳丽。这就是认真的结果。<br><br> 认真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绝不放过细枝末节,也绝不会去考虑投入和产出的成本。即使你是一个小小的花匠,做着微不足道的事,但只要认真去做,就是在完成一件伟大的作品。任何事,都可以使我们的生命焕发出光辉,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你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br><br> 6.悦纳苦难,将心事交付清风浮云<br><br> 弘一法师: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br><br> 人活着并不是为了痛苦,但要活着却不能不承受痛苦。生老病死对人生虽然是一种痛苦、折磨,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人生才有了目标,有了意义。<br><br> 苦难和幸福本是同根生,它是一根藤上的两颗果实,你必先吃掉苦的那颗,才知道甜是什么滋味。<br><br> 人生就是一场苦旅,我们既不能把苦难背在身上、写在脸上,更不能把苦难抛在身后。看透人生的我们,在痛苦面前,也只需微微一笑,奋然前行。把每一次的磨难都当成人生的历练,在痛苦中成长,在磨难中进步。直到历风雨而不惧,在泥沼中前行而如坦途。<br><br>Part7.放下执念,才能等到幸福来敲门<br><br> 1.人生不过是路过,没有什么不可放下<br><br> 莎士比亚说过:“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自己的损失而哀叹,而是想办法来弥补损失。”<br><br> “放下”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了地位,就放不下地位;有了财富就放不下财富;有了欲念,就放不下欲念;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做到“放下”的人真的很少呀!<br><br> 幸福就在一拿一放之间。会放下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br><br> 2.富贵终于草上霜<br><br> 法师视富贵如草上霜,自然不是让人从此都不去工作、不去赚钱,而是让人对钱财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过度追求金钱,不紧紧攥住金钱不放,被金钱奴役。为了家人,我们自然应该努力工作去赚钱,但对钱财的分配则不应吝啬,该舍时就舍,对多余的钱财,适当地施舍,帮助有需要的人。<br><br> 3.不能舍,只好泥里团团转<br><br> 我们时常听人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要得就要舍。”懂得取舍,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br><br>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要达成一个目标、完成一件事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考虑怎样取舍。<br><br> 会生活的人最懂得的就是取舍之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其实,如果付出者只享受付出的快乐,而不计较失去的损失,那么,即使舍而不得,又有何妨。<br><br> 弘一法师说:“佛法从缘起论的观点来看,认为利他方能自利,害人实际是在害己。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损人者,人损之;欺人者,人欺之。”<br><br> 印光法师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br><br>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要明白,利他方能利己这样一个道理。<br><br> 4.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br><br> 人的一生就是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之间循环往复的,如果我们不能抓往今天,很快今天就变成了昨天,明天也就不再。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就必须学会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完成更多的事情,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br><br> 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所以,人必须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在我们和别人有约时,一定要学会准时,因为,这不仅体现了你对别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你做事的时间观,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往往都是做事认真负责的人。<br><br> 做任何事情,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认真的态度,就等于失败了一半。<br><br> 我们都说今日事今日毕,该今天做的事永远不要拖到明天,因为我们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也不能保证明天还能做成这件事。<br><br> 5.虚名竟如何,总是一南柯<br><br> 我们做事情是因为喜欢,是因为这是我们人生的至高追求,而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名望。如果我们舍本逐末,就可能使事情背离我们的初衷。姚雪垠说:“谁能闯过不爱虚名的关,谁就能做出更好的成绩。”<br><br> 6.学会专注做事,能让你更快乐<br><br> 人在同一个时间只能做好一件事情,只有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我们才有可能将这件事做到最好。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又做另一件事的结果只能是两件事都做不好。因此,一心是不能二用的。<br><br> 人这一生,放不下的事情很多,有人总拿兴趣广泛来标榜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普通的人。但人这一生,能做好的事也不过一两件,兴趣太多、欲望太多,往往容易让我们偏离了目标。<br><br>  人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为欲望所驱使。不为外物所迷惑、引诱,才能成就自我的追求。<br> Part8.与人为善,心灵才会真正安宁<br><br> 1.一只蚂蚁的生命也是宝贵的<br><br> 珍惜生灵,珍惜自然,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珍惜生命。<br><br> 珍惜生命就是珍惜自己。<br><br> 佛说众生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用一颗慈悲之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朵花,每一颗草,甚至每一粒米。慈悲的前提就是平等,只有我们将自身与其它事物放在同一高度,我们才能感他物之所感、痛他物之所痛,才能拥有与其他事物一样的感情。<br><br> 2.常怀感恩之心,增加正能量<br><br> “感恩”在牛津字典中的注解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回馈给他人。”<br><br> 星云大师说:“一个人应该时时自忖:自己有何功德而能生存于宇宙世间,接受种种供给,不虞匮乏?因此每一个人都要抱持感恩的胸怀,感念世间种种的给予。”<br><br>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人是需要懂得“知恩图报”的,感恩的第一步便是知恩,只有先知恩,才能去报恩。这也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朋友的帮助、兄弟的关心,乃至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我们都应该要心怀无限感激,这样的人生就会变得美好许多。<br><br> 3.若要世人爱你,你当先爱世人<br><br> 佛家认为,世上没有不可度化的人。凡人,皆有善念,只要有耐心和爱心,都可以使他们改过向善。<br><br>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善良的人,一个人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都不能说明他是无可救药的。佛家认为,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恶人也有心生慈悲的时候。所以,真正善良的人,即使对作恶的人,也能够宽容,用自己的善良去度化他。<br><br> 我们把过剩的衣物捐给慈善机构,分一些钱给无家可归的人,帮助别人会让我们身心安宁,使我们觉得自己的生命更圆满、更快乐。只要我们养成了随手做好事的习惯,就会体会到生命的大快乐。你会发现,生活里的很多烦恼都不见了。因为我们的心灵在做好事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得到了净化。<br><br> 若要世人爱你,你当先爱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事实上,当我们付出时,你得到的远比付出的还要多,因为你得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幸福。<br><br> 4.终身让路,不失尺寸<br><br> 《菜根谭》中有云:“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br><br>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br><br> 5.吃亏是福:最朴素的幸福哲学<br><br>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是中国圣人总结出来的一条为人处世的经验。<br><br> 生活中真正做到愿意吃亏的人并不多,反之,不愿意吃亏、毫厘必争的倒大有人在。有吃亏就有占便宜的,人们都想占便宜,都不愿意吃亏,所以,便造成了人和人之间经常为了谁多占了便宜,谁吃了亏闹得不可开交,也成为我们生活不快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br><br> 生活中,吃亏是在所难免的。吃点儿小亏算什么呢?“吃亏是福”是一种潇洒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做人的方法。在小事小利上乐于退让,主动吃点儿亏,免了生闲气、起纷争,大家和和气气,这难道不是一种福气吗?<br><br>Part9.华枝春满,天心月圆<br><br> 1.懂得谦虚学习,便能不断成长<br><br> 谦虚是一种心态,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发自内心地愿意向别人求教、学习,使自己不断进步。<br><br> 牛顿在听到有人称赞自己时曾说:“在我自己看来,我只不过是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美丽的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我面前浩瀚的大海,却全然没有发现。”谦虚不是故作的姿态,而是像牛顿这样,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所知道得还不够多,永远保持着学习向上的心态。<br><br> 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曾给谦虚下了一个定义:“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糕,而是完全不想自己。”<br><br> 2.所有面向苦难的修行,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br><br> 弘一法师:“人生最后一段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今为讲述,如下所列。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身体悉皆放下。”<br><br> 弘一法师在临终前写下“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话。只要想想,那花枝上满满的春意,蓝色天空中一轮圆圆的明月悬于其中,就足够了!<br><br> 3.多情至极是无情<br><br> “情”是世人痛苦的根源,也是幸福的根源。<br><br> 齐景公对宴子说:“下三天雪了,一点儿也不冷,倒好像是春天要来了。”晏子问道:“真的不冷吗?”齐景公诧异地盯着点了点头。晏子说:“我听闻古之贤君:自己吃饱了要去想想还有人饿着,自己穿暖了还有人冻着,自己安逸了还有人累着。可是,你怎么都不去想想别人啊!”<br><br> 多情之人并非对自己有多情,而是对天下人多情,将对自己的情感转化为爱天下人的情感,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br><br> 4.追求不圆满的人生<br><br> 生命就像是一首高低起伏的乐章,高低错落才会显得生动而鲜活,所谓“如不如意,只在一念间”。人生的真相便是“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br><br> 何只人生,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完美的本身就意味着缺撼。当你感到了缺撼,你就体验到了人生五味,便拥有了完整人生——从缺撼中领略完美的人生。<br><br> 法国诗人博纳富瓦说得好:“生活中无完美,也不需要完美。”我们只有在鲜花凋谢的缺憾里,才会更加珍视花朵盛开时的温馨美丽;也只有在泥泞的人生道路上,才能留下我们生命坎坷的足迹。<br><br>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完美状态也是可怕的。这世界上的事物不仅是相辅相成,也相反相成。<br><br> 5.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br><br> 朱光潜评价弘一法师,即:“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事业。”<br><br> 要想出世,必须曾经深入世间,透彻人情世故,洞悉世间理法,然后才能谈出世,修炼跳出世间困扰的出离心;入世,往小里说是要创造事业,往大里说说要济世救人。没有出世的真精神、真心性,就谈入世的圣人事业,容易被世间因缘牵引堕落。<br><br> 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以“入世”的心态做事。<br><br> 6.追着别人的幸福跑,你永远不会幸福<br><br> 人只有明明白白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知道自己人生本来的样子,才能够真正获得幸福。<br><br>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必按照别人的标准去决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者因外在的评价和压力而使自己的情绪受到干扰、意志被动摇。一个有主见的人,知道哪个是真正的自己,哪个自己是真正幸福的。一旦看清了自己,就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影响到我们。<br><br>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也许羡慕别人的生活比你快乐,也许认为别人的日子过得比你有趣,然而,别人的生活再好、再有趣,未必适合你。<br><br>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最好的,只要最适合你的,就是找到了最好的。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br><br> 幸福不是同别人比出来的,而是自己感觉出来的。<br><br>  一个人是否成功,并不在于自己比他人优秀多少,而在于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和满足。<br><br>2024年8月28日于临港<br><br><br><br><br><br><br><br><br><br> 新闻笔记<br><br>一名好的西方记者,是一名好的观察家。他们敏锐地观察人、事、思潮、社会动向,同时,能够迅速地将观察到的内容,做出公正准确的判断和报道。<br><br>做记者要感到世界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令人激动的新闻,能点石成金,随便抓一个话题就是漂亮的新闻。<br><br>最好的记者,永远是有一颗童心的人,时时刻刻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了憧憬,认为世界充满了神秘感。<br><br>记者应当一周读一本新闻杂志,每天看一份全国最好的报纸,学会观察其他新闻媒介的报道,不仅可以启发记者注意到被自己忽略了的主题,还可以帮助记者发现正待开发的处女地。<br><br>编辑必须理解一个孤立的新闻事件在时代洪流中的意义,以及它可以产生怎样的影响力,从而辨认出一个零星的事件,在大千世界中所含有的新闻价值。<br><br>标题要概括新闻内容,视觉效果强烈,具体通俗易懂。<br><br>标题应当力求使每一个词都实实在在,有确凿具体的含义,特指永远比泛指有价值。<br><br>如:高龄老人恋爱有了结果 显得空泛,多大,什么人,什么结果?<br>不如:85岁退休教师喜得贵子<br><br>记者需要的是细节,细节,细节。<br>记者要进入故事的中心,然后把读者带到现场。<br><br>你向读者报道事件,并不是讲给他们,而是展示给他们,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调动你所有感官,把读者带到现场。把气味和声音也写进报道。<br><br>就社会人文学科研究者来说,他们的学术荣誉就在于深刻描述和解读社会上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只有具备这种现实关怀和深刻认识,研究者的学术成果,才能够说有效地融进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潮流当中去。<br><br>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br><br>做学问有两种境界:简单问题复杂研究,复杂问题浅显表达。<br><br>让读者看见,令读者在乎。<br><br>获奖记者是这样炼成的:<br>1、掌握基本采写理念、方法、模式和规范;<br>2、感悟采写之精髓(细节、现场)<br>3、赏析优秀作品<br>4、练习,练习,再练习。<br><br>尽可能展示人们的动作,展示并讲述;<br>用简单句,最好是主谓宾结构;<br>用有力量的动词;<br>将专业语言翻译成通俗语言;<br>用具体细节代替形容词。<br><br>硬新闻是指具有时效性的报道,刚刚发生,即将发生。<br>软新闻是指向读者提供娱乐和资讯的新闻。 新闻训炼秘诀<br><br>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br>[美] 卡罗尔·里奇 著<br>钟新 主译<b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br><br>■为了找到报道的焦点,问你自己:这篇报道是关于什么的?<br>用一句话回答。<br>为了找到报道的导语,问你自己:最有趣的是什么?<br>像给朋友讲故事那样写报道。<br><br>■问问你自己如何使报道打动、影响读者。<br><br>■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报道主旨。<br><br>■你的选题是否有很强的新闻性,你能否回答这个问题:“有何新意?”<br> 你的报道是否通过了这个问题的检查:“跟我有什么关系?”<br>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报道的主要意图吗?<br> 你上互联网上搜索过与你的报道主题相关的材料吗?<br><br>■请把自己想象成你要报道的事件的目击者。<br>当有人采访你时,你会怎样描述当时的情景。<br> 当你在进行报道时,你应当尽量调动所有的感观,记录下当时所观察到的所有景象、声音、气味等细节。用含义确切的名词,避免使用含义模糊的形容词。<br> 当你在采集信息时,要不时地问自己:哪些生动的动词能表达出你观察到的内容?<br><br>■在笔记本中记下你所观察到的事物,包括具体的细节。<br> 在采访过程中,一旦想起什么问题,马上记在笔记本的页边或者封面上。<br> 给笔记本上的信息做标记,比如你打算写进报道里的引语或者事实。<br><br>■脑力激荡法:请一们朋友倾听你的报道构想。讨论要提的问题和需要追踪的趣味点。<br> 跟进问题,比如“为什么”、“怎么样”,并要求采访者举例说明。<br><br>■写出一句话表达报道重点。<br> 用关键词和从笔记中摘出的引语整理报道思路,如果报道将配发图表,考虑一下哪些内容不必用文字重复。<br> 用加框方式找出重要信息点;用信息框帮助你组织文章。<br> 迅速写出第一稿,然后再修改。删掉所有多余的字、不必要的引语和重复的过渡性语言。<br> 大声朗读稿件,以便发现打印错误、笨拙的短语和节奏感不强的部分。<br> 先把报道写成简讯再写出全文。<br><br>■写导语要简短,最好在35个单词以内。<br> 突出强调:把关键词置于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以示强调。<br> 在报道的上方写上核心句。在报道的上方写上“结果”(影响)句。<br> 避免为写作痛苦:如果写产出导语就从核心段开始写,然后再写导语,或者先写几个导语,再从中选择一个。<br> 不要凭空编造导语,根据笔记内容写导语。<br><br>■像设计建筑物一样设计报道顺序,报道要写成什么样子呢?<br> 在采访和写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思考报道的结构模式,有的结构模式需要更多轶事类的素材,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样你就可以在构思过程中更加灵活。<br> 为你的报道拟一些小标题,按照话题组织报道结构。<br><br> ■采访时要尽可能多地搜集细节信息,在记录消息源的话语的同时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情况。<br> 使用动作描写技巧,描写人们正在做的事情。<br> 使用生动的动词。<br> 叙述事件时,试着把自己放到场景中去。收集细节和时间要素,重构事件,使其生动形象。<br> 把你的报道看作有情节的故事,为报道设计开头、中间和高潮。把消息源看作书中的主人公,让读者看到、听到并且关心他们。<br> 读得多才能写得好。尽你所能去读小说和非小说读物,学习他们的写作风格。<br><br>■关于会议报道:<br> 事前准备:查找跟会议演讲者或会议议题相关的剪报及其他相关消息源。<br> 注意听哪些问题是演讲者没有提到的。然后提出读者(或观众)关心的问题,并力求得到答案。<br> 问自己:最有意思的信息是什么?这些信息在演讲者事先准备的讲稿里还是在答观众问的过程中。用这个信息做导语。<br> 尽可能多记一些直接引语。个别的话要全部记下来。<br> 图表可以用作写作工具,写作提要框里的信息,并用提要框辅助或组织报道。<br><br>■关于政府新闻和统计数据新闻:<br> 把事件的影响写在报道的开头。<br>试着写影响导语,影响句可以成为导语。<br>信息越复杂,句子应该越简单。<br>避开术语。<br>写给读者看,而不是写给消息源看。<br>使用能推进报道的引语。不要使用官僚们自我表现的话。<br>用比喻的手法帮助读者理解数字。<br><br>■关于灾害、天气和悲剧报道:<br> 搜集尽可能多的细节材料。<br> 寻求有人情味的故事和情节。<br> 搜集信息以重新建构事件发生系列。<br> 在相关报道中使用描写和叙述手法。<br> 任何信息都要核实两遍,最初的报道和数据很快就会发生变化。<br> 使用角色模拟报道技巧:如果你是悲剧事件当事人的亲戚,你想要知道什么?你需要知道什么?<br><br>■人物专访:<br> 观察人物可描述的细节,表现人物的行为。<br> 做背景调查,找到采访对象愿意讨论的不寻常的问题。<br> 写出报道结构;思考怎样根据话题或时间(现在――过去――现在――将来)框架组织报道。<br>  运用GOAL方法组织问题。<br> “GOAL采访法”是一个帮助你为多种报道组织问题的概念,尤其是人物访谈、专题报道或关于某些问题的报道,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是由新闻教育家拉吕·W·吉尔兰设计提出的。<br>G=goals (目标)为什么做?想取得什么样的成就?<br>O=obstacles (困难)你面临过或正面临着哪些困难?<br>A=achievements (成就)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实现目标的?<br>L=logistics (背景)你的这个计划是如何发展到目前这个程度的?<br><br> 在新闻学中重拾我们生命的激情(笔记)<br><br>  作为一位老记者,想通过《媒体交流》这个专栏,谈谈我的看法,为你在夜深人静思考你的人生之路的时候,增添一点激励你的心志的烛光,它可能并不算明亮,但却是真真的,淡淡的,暖暖的烛光。<br><br><br>  记者是什么?记者就是新闻信息的采集制作传播者。记者职业与刑警、医生最为相似,记者采集多方面的社会信息,刑警采集罪案信息,医生采集病员信息。关键词:采集、信息。刑警采集信息要形成推理和判断,确定犯罪嫌疑人。医生采集信息要形成疾病诊断,开出治疗处方。记者采集信息要进行制作,用于大众传播。<br><br>   围绕这个目标,你可以试试:<br><br>每天写作一千字,像石匠那样把你头脑中的语句和思想刻在石墙上。<br><br>文字练好了,一个记者就成功了一半。作为职业记者,你至少要能够很容易地将你采集到的信息和你对信息的思考,用文字顺畅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别人 。<br><br>因为记者是“吃文字饭的”,文字艰涩,这碗饭就很难吃了,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去写一千字以上,持之以恒,打通文字关。<br><br>  任何事情都是量变到质变,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写作主要是靠大脑和手,不是靠耳朵,不要以为我每天都听了课,任务就完成了。不写,你还是没完成。写什么不重要,写没写更重要,写主要是训练你的思维和文字表达。<br><br>每天浏览五个新闻网站,像鲨鱼在海量信息中游泳,将千百条小鱼儿一口吞下。<br><br>互联网的新闻网站是新闻学子们手中最有力的武器。任何权威的新闻教师在互联网<br>面前都只是沧海一粟。<br><br>  古人有训:“观千剑而识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观“新闻千剑”的条件,经过大量的观看,我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得知全球的新闻信息,经过认真的比较和感受,我们就可以判别新闻处理的优劣,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你对什么是新闻,怎么判断与选择新闻,就会有直接的认识和体会。<br><br><br>长一双千里眼去了望,长一双顺风耳去倾听。观察、思考、交流。<br><br>新闻学子观察我们所处的这个纷繁的世界,与公众进行频密的交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慎密深入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学新闻要从这里做起。有一句名言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名言正是道出了新闻人在信息世界里所应有的状态。这“声声入耳”,可以理解为对外界的有价值的信息的关注与获取。“事事关心”,可以理解为留心去思考与判断。这应该是新闻学子在整个学习期间和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的基本的生存状态。<br><br>  观察是广义的, 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人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br>  没有观察与思考就谈不上新闻敏感,观察与思考是新闻敏感的基础。<br>如果一个记者写了一手漂亮文章,又有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又能够思考问题,从客观主义到主观主义都有了,那他是不是就是一个好记者了呢?回答:不是。为什么?因为还要看他会不会交流。记者是做大众传播工作的,传播就是交流。<br><br>从今天起就认真交往每一个人,从他们那里获得信息。而且你要有意识的进行隐形的采访,这应该是善意的,不涉及隐私的,不惹人反感的。你可以围绕你感兴趣的,他们可以提供的信息进行交谈。<br><br>交流,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如果一个新闻学子现在还羞于见人,三句话脸红,在寝室里卧谈都还疙疙瘩瘩理不清头绪,那以后怎么去采访别人?第一、你得不到新闻。第二、别人会瞧不起你。第三、别人会小看你所在的媒体。<br><br>  记者不能成为一个信息化机器人,记者要做有灵魂有理念的人。<br>要有自己的新闻理念,就要有灵魂。新闻学子们其实在学校里也不会少学这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归纳了至关重要的三个关键词:“关怀社会、主持正义、承担责任。”<br>  <br>  关怀社会永远要超过关怀自己。 菜根谭笔记<br><br>金玉人品 烈火中炼<br>佛经上强调: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br>一错百非 万全无悔<br> 楚怀王曾与项羽、刘邦约定,先入关者为王。结果刘邦的十万军队首先攻入咸阳,推翻了秦朝,屯住在霸上。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晚到了一步,驻扎在新丰、鸿门。项羽的谋士范增说:“从刘邦入关后的情况来看,他的志向不小。将来能够与大王争天下的必是他,不如趁现在羽翼未丰的时候把他除掉,以免将来后患无穷。”项羽同意设鸿门宴处死刘邦。但是在鸿门宴上刘邦一再称颂恭维项羽,项羽竟非常得意,起了仁义之心,忽然改变主意使刘邦得以脱身。项羽这一念之差,使得刘邦东山再起,迅速壮大,最后在垓下之战,逼得项羽乌江自刎,使项羽丢了性命,丢了江山。<br>登高心旷 舒啸兴迈<br>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 舒啸:舒是伸展,啸是吹而发声,舒啸是发出心中闷气。<br>心事宜明 才华须韫<br>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br>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没有什么不可以告人的事;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华应像珍藏的珠宝一样,绝对不能轻易炫耀让别人随便知道。<br>和气致祥 欢欣舒畅<br>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br>客观环境的好坏能够左右人们的心情,如在雨过天晴、风和日暖的天气里,草木显得生机勃勃,人的心情也往往因此豁然开朗。但是世界的万事万物常常也随我们心理状况而转移变化。当我们怒发冲冠时,看周围的事物都觉得可悲可叹,当我们喜笑颜开时,看一切事物也觉得可喜可乐。所以杜甫《春望》诗中才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体验。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各种喜怒悲哀的事情,心中必须保持平衡,一定要有喜神的鼓舞,这个喜神就是努力拼搏、不断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保持一种心理上的平衡。<br>真味是淡 至人是常<br>至人:道德修养都达到完美无缺的人,即最高境界。《庄子·逍遥游》篇中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br>独坐观心 真常独露<br>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一个人独坐静思省察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念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皓月当空,心旷神怡,精神十分舒畅,感觉体会到了毫无杂念的细微境界。假如这种真心能够常在,然而已经感到真心偏偏难以全消妄念,于是心灵上会感到惭愧不安,在此中感到悔悟而有改过向善的意念。<br>恩里生害 败后成功<br> 身处顺境被当政者恩宠征用,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在名利、权位上志得意满时应该见好就收,要有急流勇退的明哲保身态度,尽早觉悟;不过遭受挫败后有时反而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遭受打击不如意时,千万不可就此罢休,放弃追求。<br>面前放宽 身后泽长<br>一个人待人处事的心胸要宽厚,只有如此,才能使你身边的人不会有不平的牢骚;死后留给子孙与世人的恩泽要流得长远,才会使子孙后代永远的思念。<br>路留一步 味让三分<br>在狭窄的小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立身处世最安全快乐的方法。<br>退即是进 与就是得<br>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br>为人处世都要有让人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因为让人一步就等于为日后进一步做好了准备;待人接物以抱宽厚真诚的态度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br>远害全身 韬光养德<br>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性命。养德:修养品德,诸葛亮《诫子书》说:“君子之行,以静养身,以俭养德。”<br>不论如何完美的名誉和节操,不要一个人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人,才不会惹起他人忌恨招来灾害而保全生命安全;不论如何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不能完全推到别人身上,要自己承担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掩藏自己智能而更多地修养品德。<br>天道忌盈 业不求满<br>事事要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忧。<br>攻勿太严 教勿太高<br>  当责备别人的缺点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到他人是否能承受;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要求太高,要考虑到对方是否能做到。<br>以事后悔 破临事痴<br>酒足饭饱后再回想美酒佳肴的味道,这时所有的香甜美味都已经全部消失。房事满足之后再来回味性欲的情趣,那男女鱼水之欢的念头已经全部消失。所以假如人们能常用事后的悔悟,来作为另一件事情开始时的判断参考,那就可以减少错误而恢复聪明的本性。这样做事有了原则,一切行动自然都会合乎义理。<br>山林情趣 治世胸怀<br>身居显位高官的人,要保持一种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思想;隐居在田园山林之中的人,必须要有胸怀天下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br>无过即功 无怨即德<br>人生在世不必想方设法去争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算是功劳;帮助他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图报,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知恩报德了。<br>忧勤勿过 淡泊勿枯<br>用心尽力去做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品德,但是过于认真而使心力交瘁,使精神得不到调剂就会失去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来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是过分的清心寡欲,对社会大众就不会做出什么贡献了。<br>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是最高的境界。为人处世,不要过分,也不要不及,过分与不及,都是偏离目标,不能中的。<br>原其初心 观其末路<br> 对于一个事业失败陷入困境而心灰意懒的人,要思索而不是责备,要回想他当初奋发上进的精神;对于一个事业成功而感到万事如意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能永远坚持下去,考虑结局如何。<br>富宜宽厚 智宜敛藏<br>一个富贵的家庭待人接物应该宽容仁厚,可是很多人反而刻薄无理,担心他人超过自己,这种人虽然身为富贵人家,可是他的行径已走向贫贱之路,这样又如何能使富贵之路长久地行得通呢?一个聪明的人,本来应该保持谦虚有礼不露锋芒的态度,反之如果夸耀自己的本领高强,这种人表面看来好像很聪明,其实他的言行跟无知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他的事业到时候又如何不受挫、不失败呢!<br>人情世路 应识退让<br>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因此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为人之道;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br>为人处世必须学会谦恭、礼让,不能处处都想占胜,不能事事都要露一手,难行的地方退一步或许会海阔天空。人生得意的时候也应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不能得意忘形。何况人类的情感无比复杂,人心的变化也是奥妙无穷。今天认为是美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今天认为是可爱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是可恨。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当年韩信微贱时就曾深深体会到此中的辛酸。<br>不恶小人 礼待君子<br>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br>对待道德品行不端的小人,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内心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敬重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做到对他们真正的有礼貌。<br>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br>教导子弟,要像养育一个女孩那样谨慎才行,最关键的是要严格管束他们的出入和注意所交往的朋友。万一不小心结交了行为不正的人,就好像是在良田之中播下了坏种籽,从此就可能一辈子也难以长成有用之材。<br>孔子说:小时候培养的品格就像是生来就有的天性,长期形成的习惯就像是完全出自自然。人的性情本来很近,但因为习染不同便相差很远。所以对自己的习染不可不谨慎呀。《列女传》上记载孟母教子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一问题。孟轲的母亲,很懂得人的道德学问是逐渐养成的,所以对孟轲平时生活和学习上细节十分重视,通过“渐化”的方式培养孟轲的好习惯。起初,孟家离一处公墓不远,小孟轲看了一些送葬人的情景,自己就摹仿起来,成天在沙地上埋棺筑墓。孟母看出这地方对孩子影响不好,就搬了家。可搬的地方是一个集镇,小孟轲又学着那些挑提卖货的人吆喝叫卖,孟母只有又搬家。这次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小孟轲摹仿学校的孩子们,在游戏中摆弄俎豆祭器,学习揖让进退的礼仪,孟母才终于放心地说:这是我孩子可以居住的地方!<br>居常嗜好 浓枯相宜<br>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而且对待别人也要讲究丰足,以至他凡事都要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念淡薄的人,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对待别人就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所以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生活的爱好,既不过分讲究气派太奢侈豪华,也不能过分吝啬刻薄。<br>高处立身 退步处世<br>立身:在社会上立足,接人待物。<br>立身处世假如不能站得高望得远,就好像在尘土里抖扫衣服,在泥水中清洗双脚,又如何能超凡绝俗出人头地呢?处理事物假如不多留一些余地,那就好比飞蛾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角被卡住一样,哪里能够使自己的身心摆脱困境感到安乐愉快呢?<br> 修德忘名 读书深心<br> 求取学问一定要排除杂念集中精神,专心致志从事研究,如果立志修德却又留意功名利禄,必然不会取得真实的造诣;如果读书不重视学术上的探讨,只把兴致寄托在吟咏诗词讲求风雅上,那一定不会深入进取而取得心得。<br> 古今中外,凡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必须下真功夫才能求真学问,但是也有一些人只知道吟风弄月,讲求风雅而不务实,只学到一些皮毛。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对学习、事业都不会有帮助的。我们读书应该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br>心地干净 方可读书<br>一个心地纯洁品德高尚的人精于学问,更注重志向。只有志向远大之士,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家中独自收藏有上万卷文史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他每天早晚都要检索翻阅,然而数十年来,全都一新如同从未被手翻阅过似的。司马光对自己的门徒们说:“商人们收藏的是金银财产,而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讲,就只有书籍,应当万分珍惜。比如我吧,每年都要将书籍晒一晒,以防生虫发霉。每次阅读前,都要先检查一下书桌是否清洁,还要垫上褥子。然后才将书籍放在上面翻阅。每当读完一页,我都小心翼翼地,先用右手拇指托着书面的边沿,然后用食指夹着书页轻轻翻过。但是,我看你们翻书,总是毫不介意地两个手指抓起来翻。我觉得,你们珍惜自己的钱财胜过了珍惜书籍。对于这样的人,他的志向也就可想而知了。”<br>苦生有乐 得意生悲<br>在困苦的环境中能坚持原则把握方向不断奋斗,常常可以感受得到内心奋斗的喜悦,只有这种喜悦才是人生的真正乐趣;反之如果在得意时有过分狂妄的言行,往往会因此种下日后祸患的根苗,导致痛苦的悲哀。<br>观物外物 思身后身<br>坚守道德节操的人,只不过会遭受一时的冷落;可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千年万载的凄凉。胸襟开阔且通达事理的人,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且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br>无名无位 其乐最真<br>一般人都知道求得名誉和官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没有官职的人生乐趣是最真正实在的;一般人只知道饥饿寒冷是最痛苦和忧虑的事,却不知道那些不愁衣食的达贵官人由于种种欲望,那种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是最痛苦的。<br>一念贪私 万劫不复<br>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br>图其未就 不如保成<br>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br>与其谋划没有绝对把握完成的功业,倒不如维护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悔以前的过失,还不如好好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br>高而勿疏 淡而勿枯<br>一个人的气质要宽宏广阔高瞻远瞩,却不可流于粗野狂放;思想要细致周详,却不可繁杂纷乱;生活情趣要清淡,但不可以过于枯燥单调;言行志向要光明磊落,但不可流于偏激刚烈。<br>闲莫放过 静不落空<br> 在休闲的时候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时光,最好利用这闲暇时候做一些事情,待到忙碌紧 <br>张时就会有受用不尽的感觉;当安闲平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以便为后来有艰巨的工作有所准备,等到大批量的工作一旦到来,才会有应付自如的感觉;当一个人静静地在无人之处,也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怀,既不产生任何邪念也不做任何坏事,那你在众人面前、在社会、在工作中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br>厚德积福 逸心补劳<br>其实,一个人无论是伟大,还是平凡,是高贵,还是低贱,无论以什么方式行世,他都必须承担起他在人生旅途中遭遇的一切:风静浪止的顺境、春风得意的坦途、爱情的甜蜜、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风风雨雨、浪急礁险、灾难患害等等,无论是喜,还是忧,是幸福,还是痛苦,他都得承受,无可逃避。<br>种德施惠 无位公相<br>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帮助别人,就像是一位没有实际爵位的公卿将相一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反之一个达官贵人只是一味贪图权势,把官职作为一种买卖欺下瞒上,这种行径的卑鄙就像一个带爵禄的乞丐一样可怜。<br>春风解冻 和气消冰<br>人不是圣贤,谁能没有缺点过失呢?有人小气贪财,有人情多好色,有人懒惰,有人马虎,有人浮躁,有人懦弱……平时生活得好好的,可是在一定的时候,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就走错一步,做下错事,有的人知道了别人的过失,取作笑谈,幸灾乐祸;而有些人则不同,他们心里仿佛被揪了一把,说,噢,这人做了这件错事,可怜可惜。似责备,似同情,似理解,又似自伤自警。两种态度,两种人格,相形之下,高低立刻就显出来了。<br>心圆而宽 天下自安<br>一个心地善良而乐观的人,常把万事万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间的事也就毫无缺陷;一个天性忠厚、宽大为怀的人,心里总处在平衡状态,也就不去理会人事倾轧和人间的邪恶了。<br>逆境砺行 顺境销靡<br>人在清苦的环境中容易奋发上进,人在优裕环境中容易堕落腐败。人如果能知道这一道理,就能防患于未然。<br>文求恰好 品如本然<br>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br>一个人写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时,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已;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如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和普通平凡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区别,只是使自己的精神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性而已。<br>忠恕待人 养德远害<br>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责难别人所犯下的轻微过失,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可以对他人过去的过失或旧仇耿耿于怀,久久不肯忘掉。做到这三点,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彻底避免遭受意外的灾祸。<br>《论语》说:对人不要求全责备。《礼记》说:至清的水不生鱼鳖,求全的人没有朋友。所以,做人应该眼睛明亮但又有所不见,耳朵聪敏而又有所不闻,看重别人的大功德,原谅别人的小过错,不要求一个人尽善尽美。<br>天地万古 人生百年<br>天地的运行是永恒不变的,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后就不再复活;一个人最多只会活到百岁,可是百年的时间跟天地来说只不过是一刹那,我们人类有幸诞生在这永恒不变的天地间,既不可不了解我们生活中所应享的乐趣,也不可不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蹉跎岁月,虚度一生无所作为。<br>持盈履满 君子兢兢<br>有高深修养的人对此看得很清楚,并有一套最佳的对付之方:逆来顺受,居安思危。他们也很清楚,祸福、得失、苦乐在人自取,人能求福,也能避祸,求福与避祸,也全在自己。他们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危就可以求安,虑退方能得进,惧乱然后可以保治,戒亡然后可以求存。正因为有高深修养的人能够做到这种程度,所以上天也无法施展他捉弄人的伎俩了。<br>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br>做人做事即使是细微的地方也不可粗心大意,有所疏漏,要处处小心谨慎;即使在没人听见、没人看见的地方,也绝对不可以做见不得人的坏事;尤其当你于穷困潦倒不得意的时候,仍旧不能忘掉奋发上进的雄心壮志。这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有作为的英雄人物。<br>莫惊奇异 能恒苦节<br>一个喜欢标新立异甚至怪诞不经的人,绝对不会有高深的学识和远大的见解;一个只知道苦苦恪守名节而自以为清高独行其事的人,绝对无法保持恒久的信心操行。<br>偏信自任 皆所不宜<br>如何识人?孟子对齐宣王说的一段话,似乎值得我们记取。孟子说:“国君选拔人才要慎重,左右亲近的人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也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有才干,再任用他。左右亲近的人都说某人不好,不可听信,众大夫都说某人不好,也不可听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识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应该慎重对待。<br>善勿预扬 恶勿先发<br>要想结交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必急着跟他亲近,也不必事先来赞扬他,为的是避免引起坏人的嫉妒而背后诬蔑诽谤;假如想摆脱一个心地险恶的坏人,绝对不可以草率行事随便把他打发走,尤其不可以打草惊蛇,以免遭受这种人的报复陷害。<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