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桓仁寻根问祖

董萍

<p class="ql-block">2024.10.11日从洋湖沟加油站坐大巴到了桓仁,打车到预订的晨曦商务酒店,放下行李,我们直奔建州女真历史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建州女真历史陈列馆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山城脚下,2017年7月10日开工兴建,2018年9月30日建成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陈列馆分为主题展厅“建州雄风——桓仁满族历史与民俗陈列展”与附属展厅“瓷韵悠扬——桓仁文物局藏朝鲜半岛瓷器精品展”两大区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是满族人,祖先是栋鄂氏和何礼,桓仁是我们祖先居住之地,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有些激动,更多的是想了解栋鄂部的历史,填补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空白和解惑多年的不解之处。</p><p class="ql-block">我们请了讲解员,她一张嘴说的是满语,我一句也听不懂,她说是迎宾词,我让她再说一遍录了音。</p> <p class="ql-block">一进门,大厅迎面墙<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州雄风—桓仁满族历史与民俗陈列”大型浮雕</span>展现在面前。</p> <p class="ql-block">浮雕中央位置是满族初期,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左边第一位就是我的祖先和何礼。</p> <p class="ql-block">桓仁地处辽宁东部。西汉晚期,少数民族地方政权高句(gou)丽在五女山创立,走过七百余年的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明朝永乐末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州女真一</span>部落联盟的浩大迁徙队伍,辗转来到这里,胼手胝足,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历经几代人的卧薪尝胆,这支部落联盟强大起来。</p><p class="ql-block">建州女真是后来满族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明朝先后设立建州三卫,对其进行羁麼管辖。建州女真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许多部落,分分合合,最终取得统一。明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浑江岸边的董鄂部归附努尔哈赤,双方实现了强强联合,为后金政权的建立,夯实了基础。当建州女真的矛头,指向明朝辽东边堡之时,朱明政权掌控的历史方向,开始急剧变轨。</p><p class="ql-block">公元一六四四年,满人为主的八旗铁骑终于踏入北京紫禁城,大明王朝的国祚,走到了尽头。新兴大清帝国的八面旗帜,在中原大地上猎猎飘扬,飒飒作响。</p><p class="ql-block">奔流着浑江的桓仁热土,聆听了清王朝的最初胎动。这里连绵不绝的群山,仿佛坚硬的基石一样,托起了清王朝的帝国大厦。</p><p class="ql-block">满族文化和风俗,像缤纷的春花,依然开放在这里的山间水畔开放在人们的心头。</p><p class="ql-block">大清源于建州,建州兴于桓仁。</p> <p class="ql-block">满族源流一览表(清之前)</p><p class="ql-block">西周一战国时期:名称:肃慎</p><p class="ql-block">汉一晋时期:名称:挹娄</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名称:勿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隋唐时期:名称:</span>靺鞨、靺揭</p><p class="ql-block">辽时期:女真、女直</p><p class="ql-block">金、元、明时期:名称:女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金时期:名称:女真、满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朝时期:名称:满洲</span></p><p class="ql-block">后金天聪九年(1635),后金汗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天聪十年(1636),改国号为"大清"。</p><p class="ql-block">清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攻占北京。</p> <p class="ql-block">渤海国,是唐代粟末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统治东北地区长达200余年,在接受唐朝册封的体制内,逐步成为东北亚地区一个新的力量中心,史称"海东盛国"。渤海在高句丽故地设有正州,又称沸流郡,隶属西京鸭绿府,州治所在,即今桓仁县下古城子城址。</p> <p class="ql-block">下古城子城址位于浑江西岸,是高句丽的早期平原都城,渤海时期沿用,在此设立正州,附近曾出土过渤海遗物。</p> <p class="ql-block">铜簪</p> <p class="ql-block">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加强了对东北女真人活动地域的经营,永乐元年(1403)十一月,在今吉林省辉发河流域设建州卫,任命胡里改部女真首领阿哈出(明朝赐名李思诚)为指挥使。永乐十年(1412)左右,在今图们江对岸的朝鲜镜城设建州左卫,任命斡朵里部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正统七年(1442),复由左卫析出右卫,任命猛哥帖木儿之子董山掌领卫。</p> <p class="ql-block">瓮村名谓由来及李满住落户瓮村以后情形</p><p class="ql-block">瓮村之名,源自所在地势。瓮为瓶、罐、坛、缸之类的汲水器或盛水器。李斯《上秦始皇书》:"夫击瓮扣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員秦之声也。"看来,古人有时也拿瓮当乐器使用。简言</p><p class="ql-block">之,人们聚居于四周相对略高、中间凹洼、避风向阳的地方,皆可称"瓮村",我国河北、山西、贵州等地均有"瓮村"地名,至今仍在使用。几百年前李满住落户的瓮村所在,为今五女山南麓的金银库沟,地在沟谷如瓮,可谓形象。</p><p class="ql-block">李满住落户瓮村,地近朝鲜,由于朝鲜向其施压,不得已迁到今新宾苏子河一带。而后,又迫于蒙古压力,回迁瓮村。景泰六年(1455),明廷命李满住之子李古纳哈代父职主管建州事务。此后,建州左卫董山势力日强,李满住及其子与董山经常袭扰明辽东边城的开原、沈阳、抚顺等地。成化三年(1467),明廷三路大军进攻建州,朝鲜军配合明军作战,李满住及其子李古纳哈被杀,李满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我的祖先和何礼塑像</p><p class="ql-block">何和礼,生于公元1561年,去世于公元1624年,栋鄂氏满族人。何和礼所在的家族,原本世代居住在瓦尔喀,后来迁居栋鄂,于是便有了栋鄂的姓氏。 二十六岁的时候,何和礼从兄长手中接过了栋鄂部的权杖,这个时候的栋鄂部实力强大。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后来通过努力和征战,统一了女真的大部分地区。当时的栋鄂部与努尔哈赤的部队常有交战,努尔哈赤对栋鄂部的精兵和壮马心驰向往。 等到两方的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之后,努尔哈赤就毫不掩饰对何和礼栋鄂部的欣赏,多次进行拉拢。努尔哈赤纳哈达部女为妃,就邀请何和礼随行,而何和礼也的确去了。等到后来努尔哈赤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剖析给何和礼,并且诚挚邀请何和礼共谋天 下大事之后,何和礼接受了这份邀请。他不顾栋鄂部其他领导层的反对,率部投靠努尔哈赤,成为努尔哈赤手下强大的力量。 何和礼归顺努尔哈赤之后,努尔哈赤力量大增,为后来统一女真,建立后金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努尔哈赤也十分的重用和信任何和礼,何和礼成为后金五大臣之一,与努尔哈赤共同商讨军机事宜。 何和礼本人智勇双全,他对时事的审视,正是他能够成为努尔哈赤最重视的大臣的原因。 先说带兵方面,作为女真部族的一部部长,多次与努尔哈赤交战,都未曾被努尔哈赤收服的人,其军事才能绝对不输给努尔哈赤。后来归顺努尔哈赤,也是他主动接受邀请的。再说谋略方面,只看努尔哈赤对他的重视就可以知道了。作为后金五大臣之一,在其余四位臣子都先于他去世的情况下,辅佐努尔哈赤最久的人就剩他了。努尔哈赤后来取得的很大一部分成就,都离不开何和礼的筹谋与计划。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设置议政五大臣,同听国政,何和礼、额亦都、费英东、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位列其中。凡军国大事,先由五大臣拿出处理意见,再交四大贝勒复核,最后由努尔哈赤发布实施。到了后来只有何和礼一人之时也是如此,努尔哈赤有什么政策和打算,都会先与何和礼商量,得到何和礼的赞同之后,才拿来实施。 另外看何和礼主动投靠努尔哈赤就可以知道,他的战略眼光和远见了。那个时候,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女真大部分地区,依靠努尔哈赤的雄才大略,统一各部只是时间的问题。与其日后被努尔哈赤打趴下,然后收服,不如主动投靠,起码这样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正是因为他看见了其中的结局,所以才会不顾栋鄂部其他人的阻止和反对,一意孤行,率部投诚。 何和礼是努尔哈赤的臣子,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是那么简单。何和礼投靠努尔哈赤之后,努尔哈赤将自己的长女东果格格许配给何和礼。 除了这些之外,长久的共事和谋夺天下,让这两个君臣感情很深,许多时候两人的想法都能不谋而合。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后金五大臣是最值得信任之人, 也是最懂他的人。而作为最后一位陪伴在努尔哈赤的五大臣,何和礼在努尔哈赤心中的地位不可谓不高。 何和礼后来因病去世,努尔哈赤甚至失声痛哭道:我们一起并肩作战而又十分友好的诸位大臣都已不在人世了,上天为什么不让他们留下一位给我送终呢?由此可见,这对君臣翁婿之间,深厚的情感了!</p> <p class="ql-block">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建州女真首领亲缘关系图</p><p class="ql-block">从图中努尔哈赤长女东果格格下嫁给了和何礼。</p><p class="ql-block">东果格格的生母是努尔哈赤发妻佟家.哈哈纳扎青。东果格格在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胄起义之前出生,她<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仅是努尔哈赤长女,而且是努尔哈赤的第一个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自父汗起义后,东果格格便跟两个弟弟褚英与代善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在起兵之初,努尔哈赤经常会遭到一些族人的偷袭,这些族人想要拿努尔哈赤的人头去明廷那里邀功。每次遇到危险,努尔哈赤便会先想办法隐藏好三个孩子,然后出去迎敌。</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在居无定所的日子中,东果格格长到了11岁。值得一提的是,在东果格格仅仅几岁时,母亲哈哈纳扎青去世,东果格格作为长姐自然“如母”,照顾年幼的弟弟。</p><p class="ql-block">1588年,努尔哈赤为了能够让董鄂部首领何和礼归顺与建州,对自己忠心耿耿,便将自己11岁的长女东果格格下嫁给比自己小一岁的和何礼。就这样东果格格嫁给了比自己大16岁的男人,但何和礼年少有为,年仅26岁成为董鄂部首领,在部落中颇有威望。虽然是武将,但温文尔雅。不过何和礼已经有一位福晋叫卓尔,是一位女将,能征善战。东果格格成为何和礼的嫡福晋,卓尔只能屈居侧福晋之位。</p><p class="ql-block">何和礼的所有儿子中,在大清得到重用的,大多都是东果格格所生。</p><p class="ql-block">1636年,皇太极登基称帝建立大清,给了长姐一个名分,将其册封为固伦公主,这是大清的第一位固伦公主,也是努尔哈赤八女中唯一一位固伦公主。因为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东果格格的生母是太祖元妃,自然有被封固伦公主的资格。</p><p class="ql-block">东果格格<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夫君何和礼从一而终,还为夫君生下四个儿子。</span>和何礼病逝后29年,东果格格病逝时75岁,高寿而终。</p> <p class="ql-block">三卫聚合</p><p class="ql-block">正统五年(1440),建州左卫在凡察的带领下,从朝鲜阿木河迁出,徙居李满住暂居之地苏子河,但因"粮食艰难",朝廷将其族众安置在"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景泰二年(1451),李满住所辖建州卫及建州左卫、右卫人众,同返婆猪江流域,再次回到了今桓仁地区。毛怜卫部分族众,也寄住在浑江流域。建州势力,陡然大增。</p> <p class="ql-block">描述三卫聚合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丁亥之役</span></p><p class="ql-block">成化三年(1467),明朝发兵78000人,由提督军务左都御史李秉、总兵官赵辅等率领,分兵五路,从抚顺、清河等地趋向建州境内的苏子河流域。朝鲜出兵15000人,由大将康纯、南怡率领,分兵二路,过鸭绿江趋向建州境内的婆猪江流域,攻入婆猪江李满住的住地,斩杀了李满住以及他的儿子古纳哈、孙子甫罗充等,建州女真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这年干支纪年为丁亥,故史称此次战役为"丁亥之役"。</p> <p class="ql-block">达罕修和</p><p class="ql-block">达罕,又名完者秃,是李满住的孙子。李满住死后,达罕继为建州卫首领,成化五年(1469),被明朝任命为建州卫都指挥剑事。达罕执掌建州卫时期,主动与明朝修好,经常遣人赴京入贡,同时,调整了对朝鲜的政策,缓和了双方曾经的紧张关系,为建州女真的复兴,创造了良好环境。</p> <p class="ql-block">老砬子遗址</p><p class="ql-block">位于桓仁古城镇老砬子村山沟坡地上,这里分布着数十座房屋基址,平面多呈长方形,有的显示出套间迹象。在房屋基址前边,一般有小块平地,似为院落遗迹。附近曾发现墓葬,出土有青花瓷器。据考证,这里是达罕时期建州卫的驻地阿坡里。</p> <p class="ql-block">栋鄂崛起</p><p class="ql-block">栋鄂,亦作董鄂、东果等,原为建州卫属下的一个部落,最初活动于桓仁西部董鄂河(今雅河支流黛龙江),因以得名。明朝嘉靖晚期至万历前期,栋鄂部迅速崛起,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囊括了今桓仁地区大部及宽奠(今宽甸)东部,主要城寨有栋鄂城、齐吉答城、瓮哥洛城、雅尔古寨、瓦尔喀什寨、牛毛寨等,该部经济殷富,兵马精壮,雄长一方。</p> <p class="ql-block">栋鄂部城寨</p><p class="ql-block">明代正统五年(1440年),建州女真的建州左卫,从其原住地朝鲜北部会宁地区迁至明廷为之划定的居住范围:“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之内,三土河是吉林省辉发河的支流三统河;婆猪江是现在的浑江,冬古河也写作栋鄂河,是现在桓仁县境大雅河的支流黛龙江。建州左卫的主体部分,西迁后即定居在浑河的支流苏子河上,同建州卫的李满住同住在灶突山下今新宾县的旧老城附近。而原住在瓦尔喀地方(今吉林省珲春),随同建州左卫西迁的栋鄂氏的先人,则落脚在明廷为建州左卫所划定的居住范围的边缘,栋鄂河上。在栋鄂河上落脚以后,即以地为姓,称栋鄂氏,人口繁衍以后,即自称一部,成为栋鄂部。随着人口的增多,则在栋鄂河附近,修建了栋鄂城。清代出版的《盛京通志》记载:“东峨城周九里,东西三里,南北三里,四门”。东峨城即栋鄂城。这是一个不算很小的城。栋鄂部属于建州左卫,它随建州左卫的西迁而到达栋鄂河上定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兀堂称雄</span></p><p class="ql-block">王兀堂,是栋鄂部的著名首领,与建州右卫王果并时称雄,两人分别掌控明朝辽东边外东、北领域的建州居地。初起阶段,对明廷服膺、恭顺。万历初期,辽东总兵李成梁开拓六堡,应兀堂请求,增设宽奠、永奠等马市,后因贸易纠纷,开始盗边掠物,甚至纠集数千人众,大规模进入内地,攻打爱阳、永奠诸堡。李成梁曾发兵两次,围剿兀堂,栋鄂部损失惨重,兀堂隐伏。</p> <p class="ql-block">当是时,东夷自抚顺、开原而北,属海西王台制之,自清河而南抵鸭绿江属建州者,兀堂亦制之,颇遵汉法。</p><p class="ql-block">-《东夷考略·建州》</p> <p class="ql-block">栋鄂部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何和礼(1561-1624),明代建州女真栋鄂部首领,归附努尔哈赤后,努尔哈赤将长女许嫁给他,并列为执政的五大臣之首。在统一女真的多次战争中,立有勋绩。萨尔浒战役中,何和礼率领栋鄂部兵马,冲锋陷阵,为后金政权夺得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强强联合</p><p class="ql-block">万历前期,栋鄂部已经发展为建州女真实力最强的部族,努尔哈赤为了壮大力量,实现女真世界的最终统一,主动与栋鄂部首领何和礼结盟。万历十六年(1588),何和礼力排众议,率领本部万余民众,归附努尔哈赤,实现了建州部落强强联合的壮举,为后金政权的创立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顺治帝</p><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九子,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六岁即位,十三岁亲政,是为清军入关后的首位皇帝,在位共十八年(1644年—1661年),即位早年由叔父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p> <p class="ql-block">董鄂妃,即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董鄂氏,又译栋鄂氏,世称董鄂妃。她是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姐,满洲正白旗人,是清世祖福临的嫔妃。‌董鄂妃于18岁时入宫,深受顺治帝的宠爱,世祖对其眷顾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被立为贤妃;同年十二月,晋升为皇贵妃,并破格颁布诏令大赦,其父也被晋为三等伯。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了皇四子,但孩子仅三个月后夭折,未命名。董鄂妃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逝世,世祖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并在她死后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她被合葬在孝陵(清东陵)。‌</p> <p class="ql-block">董鄂妃,即‌孝献皇后,是清朝‌顺治帝的妃子,努尔哈赤的孙媳。而何和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女的额驸。因此,何和礼是顺治帝的岳父,而董鄂妃作为顺治帝的妃子,自然与何和礼有着翁婿关系。</p> <p class="ql-block">扈尔汉(1576-1623),佟佳氏,世居雅尔湖地方(今桓仁雅河附近),万历十六年(1588),跟随父亲扈喇虎归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将其收为养子,赐姓觉罗,屡立战功,授予五大臣职位,并赐号达尔汗侍卫。萨尔浒大战中,跟随努尔哈赤击败抚顺、开原两路明军,遂率千人转战东路,同皇太极等贝勒一起尽歼明将刘艇所部,大获全胜。</p> <p class="ql-block">塔本巴颜,佟佳地方(今桓仁)佟佳氏,为努尔哈赤岳父。</p><p class="ql-block">努尔哈赤征讨女真多尔机部,曾率家丁40余人从征。其女哈哈纳扎青嫁与努尔哈赤,后被封为大福晋,努尔哈赤起兵之初,成为得力助手。与努尔哈赤共育有二子一女,即褚英、代善、嫩姐。嫩姐后嫁与何和礼,称东果格格。</p> <p class="ql-block">大败明军</p><p class="ql-block">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发兵10万,分四路进剿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今新宾县老城),董鄂部成为这场战争中后金部队的主力,何和礼、扈尔汉等均是这场战争的指挥者。明朝东路军由宽甸出发,行至桓仁洼子沟一带,遭遇埋伏,全军覆没,总兵官刘艇战死。萨尔浒战役,是明与后金战争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开始是满族民俗展示</p> <p class="ql-block">抓周</p><p class="ql-block">抓周,又称试儿,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它与产儿报喜、满月礼、百日礼一样,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具有家庭游戏性质,是一种具有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p> <p class="ql-block">萨满信仰</p><p class="ql-block">满族人信奉的萨满教,具有较强的原始宗教色彩,它与原始社会产生的自然图腾、祖先崇拜密切相关。萨满法师多为女性,在氏族内,是人类与天地沟通的代言人,担当吉凶测算、祭礼主持、疗疾治病等多重角色。在宗教仪式上,萨满腰缠法铃,手持抓鼓等法器,口吐咒语,超人的神力,常常获得族员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满族与萨满</p><p class="ql-block">满族人长期信奉萨满教,这种宗教曾流行在我国北方的许多游牧民族当中,世代相沿,口传身授,成为精神支柱。萨满教的宗教活动主要是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有关的各种祭祀活动。所以满族人祭天、祭地、祭鸦、祭狗、祭柳、祭佛及佛托妈妈。满族人对祖先更是敬畏有加,各种年节和举行各种活动都要祭告祖宗。萨满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和沟通者,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日常则要为人医病,负责为族内各种大事测算吉凶,还要主持各种祭祀典礼。</p> <p class="ql-block">在建州女真历史陈列馆参观了一个小时,对满族和家族历史加深了一些了解,但也还是有许多不甚清楚之处,回京后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写成这篇美篇。</p><p class="ql-block">照片是我原作,文字大部分是陈列馆解说词和网上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