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梁思成说:“所有的建筑都是人造出来的,可它们一旦屹立在大地上,就有了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从玉皇庙回来,已经半个多月了,千头万绪,天文、历史、建筑?亦或是彩塑?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p><p class="ql-block"> 玉皇庙是山西晋城境内,创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尤其是人与动物相结合,产生的二十八星宿彩塑,为“海内孤品”,是中华文化瑰宝,是研究中国天文学历史的最好佐证,是久远历史的记忆符号!</p> <p class="ql-block"> 无从知道,这些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青砖黛瓦,是如何经历了岁月的劫难,苦苦挣扎到如今,以不失完美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我知道,这其中,有当地政府和乡民对它们的关爱,一砖一瓦,细心呵护,不然,它们如何能够苟活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 在民间,关于玉皇大帝有很多传说,其中一说,玉皇大帝本姓张,名友仁,又名百忍,本是东胜寨的寨主,因为仁爱友邻,惠及乡里,被天庭发现,擢升为三界主管,并允许其将凡间生活的一切带到天庭,于是便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俗语。</p><p class="ql-block"> 宋代,道教的神祇谱系已大致成型,那是一个综括了众多先天尊神、后天得道仙真、人鬼、星君、地祇、幽冥官吏以及各类神将仙官,等级森严的庞大体系。其中玉皇大帝作为一位统摄天、地、人三界的核心神祇,便如同世间帝王,自有百官朝拜,万众拱卫。</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农耕时代,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期盼,由此形成了庙宇的两大主题——避邪与祈福。曾经的寺庙把民间的感恩之情恩养的蓬勃芳香,曾经的寺庙里,氤氲了多少缠绵悱恻的香火、交织了多少涕泪滂沱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文化艺术的星星之火,从朝廷殿堂蔓延到士族,又从士族蔓延到民间,再由民间衍生到偏僻的乡间小庙。特别是北宋文人,多经褒贬,几上几下,但他们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始终未变。</p> <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座为农耕者建造的神庙。凝聚了那个时代冷暖阴晴、沉浮荣辱。古代劳动人民为认知、辨别、尊崇星宿,将二十八星宿塑成二十八位性别、年龄、性格、身份不同的人物,拉近了神与人的距离,使二十八星宿彩塑贴近了生活,便于传承!</p> <p class="ql-block"> 也许,大多数人会错误地认为,二十八星宿就是二十八颗星星。其实,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察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由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各七宿组成,每宿七个星区,每个星区,又有几颗或十几颗星宿组成,二十八星宿其实是一个浩大的天体系统。</p> <p class="ql-block"> 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仰望星空,将二十八星区,分别想象成一种动物,以为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二十八星宿,是用来说明太阳、月亮、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表明一个范围和区域,以及那个区域里面的星辰。</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曾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术数中,相关内容非常庞杂!</p> <p class="ql-block"> 关于二十八星宿的记载,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战国初或汉代文献,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记录了二十八宿的名称。</p><p class="ql-block"> 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最早用于天文,是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古人用这二十八宿中每宿的出没和到达中天的时刻来判定季节,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及至今日,关于季节的划分与二十四节气的生活实践,依然雷打不动!</p> <p class="ql-block"> 同时二十八星宿与人的生辰相互对应,比如北方七星中的“斗”星宿,为北方七星之首,由六颗星组成,状亦如斗,与北斗相对,称为“南斗”。</p><p class="ql-block"> “斗”星宿对应的生辰,其性格特征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情绪变化较大,具有突破逆境的力量,富有创造力。个性深藏不露,容易招人误会,需要一颗安定的心。</p> <p class="ql-block"> 记得守庙人赵学梅,在她的《唐风宋雨》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过美的东西,人们会喜欢探究,会暗生莫名其妙的疼痛。……这些宋朝的塑绘,无疑都是十分生动的美学、理学、哲学或者宗教的实体教材,一代又一代人通过向其观瞻、膜拜,聆听长者讲述、劝谕,渐渐理解何为公平正义,何为因果相循,何为天理昭彰,从而树立起最原初、最基础、最朴素的道德观与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这或许就是这些彩塑存在的意义,是历朝历代被人们用生命保护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 也许,人们会被这里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彩塑和壁画吸引,无暇抬头仰视,而错过了玉皇庙一绝——琉璃造型。</p><p class="ql-block">明清之前,琉璃多出自山西,而晋城是山西生产和使用琉璃的主要地区之一,玉皇庙汇集了宋金以来大量精美的琉璃构件,品种繁多,色彩绚丽,造型生动别致。</p><p class="ql-block"> 玉皇庙的每一个殿顶,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琉璃世界,上面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琉璃大戏,你若仔细寻找,会发现亭台楼阁、人物花鸟、飞龙舞凤、鸱吻神兽等饰件,在碧宇蓝天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院内的古老树种。</p><p class="ql-block"> 许多人都不认识这是什么树,有人说是梨子,有人说是大一号的柠檬,文管员纠正,说是木瓜,不能吃,可入药。与现今中国南方可食用的木瓜品种不同。这或许就是中国古老树种之一,在《尔雅》中即有“木瓜”词条,《诗经 卫风 木瓜》诗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这样描述“木瓜,大而黄,可进酒去痰”。与我们看到的大而黄的木瓜几乎一模一样。</p><p class="ql-block"> 难道,这两株木瓜树来自遥远的宋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