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那棵巍然独秀的“雷锋树”

蔡原征

<p class="ql-block">  在辽宁省铁岭县大甸子镇一个叫甘沟子的自然屯里,生长着一棵墨绿墨绿的大松树,远远望去,那树冠就像刚从地下升起的一朵蘑菇云。1962年的春天,雷锋随部队来到这里进行国防施工时,曾抱着冲锋枪在这棵树下留过影。1992年的春天,我发现了这棵“雷锋树”,采访报道了“雷锋树”下那些感人的故事,引出一所“雷锋树小学”、一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一座乡村雷锋纪念馆的诞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生机勃勃的“雷锋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92年的春天,我在工兵团政治处宣传股做新闻报道工作。那时,各个基层连队经常给我们提供一些新闻线索。团里有一个直属的教导队,在离机关30多公里在铁岭县大甸子镇老边台村单独执行训练任务。他们报来一些帮助驻地群众的好人好事,我去教导队了解一下情况,准备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我们团有着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曾经被国家民委树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工兵团首长为建设“雷锋树小学”捐款,张友政委(左一)、李丹桂副政委(左二)、臧润昱股长(右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到老边台村里采访了五保户张凤鸣。当时,他们老两口都已年近八旬,他多年得到教导队官兵的帮助。春播时,战士们帮助老人种地,没有犁杖,就向老乡借来大镐,一镐一镐地背垄。夏天,他们帮助老人担水浇地,间苗除虫。秋天,他们帮助老人秋收,砍柴禾。冬天,战士王海林看到张大爷没有棉鞋,就把自己的一双大头鞋送给了老人。冬去春来,花开花落,这位孤寡老人一年四季有亲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工兵团官兵集合在“雷锋树”下,参加“雷锋树小学”的开学典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甘沟子村采访电工张银山时,让我发现了“雷锋树”。干沟子小学是一座庙宇改建的学校,他在这个学校读过书。1962年春天,村子里来了不少官兵,要在附近进行国防施工。几位年轻的战士开着汽车,被小学校内的这棵大松树吸引,在此拍照留念。在工作之余,一位小个子的南方兵经常来学校给学生讲述旧社会的黑暗,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后来,人们才知道他就是雷锋。在“雷锋树”几十米处曾长着另外一棵相同大小的松树,两棵树枝条相牵,守望数百年。在1978年夏天,那棵松树被雷击倒枯死,而雷锋照过相的这棵松树却安然无恙,更增加了“雷锋树”的神秘感。有人给“雷锋树”系上红布匹,有人给“雷锋树”浇水,有人到“雷锋树”下礼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雷锋树”下的功德碑镌刻着捐建“雷锋树小学”兵官的名字,笔者的名字为第三排左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赓续雷锋精神,我们全团官兵在“雷锋树”下续写爱民新篇章,捐建“雷锋树小学”。“雷锋树”下的功德碑镌刻着他们的名字。团里还把准备用来改善机关设施的6万元资金也用在建设“雷锋树小学”上,还赠送了40套新桌椅和单、双杠等文体器材。1994年12月21日,这所希望小学落成交付使用,原沈阳军区副政委曹惠臣中将为“雷锋树小学”题写了校名并参加揭牌仪式,时任共青团辽宁省委书记的骆琳参加落成典礼。经过铁岭县教委批准,甘沟子小学从此更名为"雷锋树"小学。曾一度失学的28名儿童重返校园。开学典礼那天,重返校园读书的邓媛小朋友情真意切地说:解放军叔叔给我们盖起了这座新学校,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辜负叔叔们的希望。“雷锋树”不言,却见证了我们工兵团官兵的功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年夏天,团政治处宣传股长范国达在“雷锋树”下给孩子们讲雷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雷锋树”下感人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1993年5月31日夜晚,距“雷锋树”10公里处的二道沟林场,发生山林火灾。次日凌晨2时,我们团接到救援电话后,紧急奔赴现场。经过近10个小时的奋力扑救,终于将火扑灭,保住了近2000亩的森林资源;1993年7月23日,沈阳铁路局铁岭列车段中固车站发生一起货车脱轨翻车事故。距出事地点20公里的我们团,紧急集合350名官兵,从接到抢险命令到出发仅用了20分钟,30分钟后赶到现场,投入抢险工作。经过6个小时的奋战,京哈主干线终于通车;1994年7月21日,天降大雨,铁岭周围险情不断。铁岭县平顶堡镇贺家屯村被洪水围困,铁岭市北郊的辽河大堤告急,市区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团当即兵分三路,赶赴抢险第一线,官兵们在洪水里奋战了20多个小时,解救出320名被围困的群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年冬天,笔者(左)和组织股长臧润昱(中)、宣传股长范国达(右)给“雷锋树小学”送取暖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把采访素材整理成我们工兵团官兵拥政爱民的先进事迹,相继在铁岭日报发表了通讯《“雷锋树”下鱼水情》,在解放军上发表了《好大一棵“雷锋树”》。在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这则新闻经报纸刊发便引起社会关注,这也是“雷锋树”这个名字第一次变成文字通过媒体传播出去。同时,也开启了我寻找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之行,而后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报道。其中,长篇通讯《理解你沉默的情怀——雷锋战友乔安山的故事》被拍成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通讯《好大一棵雷锋树》在解放军报发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今,由于合村并校,我们当年捐建的“雷锋树小学”已经撤销。当地在原址原房设立了“雷锋树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在“雷锋树”下敬立雷锋塑像,原来的教室改成展室,展出我们工兵团官兵当年捐建“雷锋树小学”的经过和图片,教育学生们学习雷锋精神,感恩解放军。岁月如梭,<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着走着,我们团30年前捐资助学的善举已经成为激励后人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薪火相传,大甸子镇“志愿者服务队”从“雷锋树”下出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工兵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党和人民立下不朽功勋。工兵团,沧海横流,英雄本色,救民于水火大爱无疆。工兵团,战士成长,军官进步,是我们一生感恩的大熔炉。工兵团,干部可敬,士兵可爱,是我们温暖的大家庭。工兵团,天高水长,军魂永驻,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尽管我们有太多的不舍,随着几次精简整编,我们的团队编制被撤销。当年战友们聚是一团火,如今散是满天星,唯独把青春芳华和一片真情留给了第二故乡铁岭。每每老战友相聚,回望在辽北大地上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一个又一个温暖而欣慰的瞬间,都凝聚在那永恒的“雷锋树”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