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之旅,四川境内的行程是:阿坝县—壤塘—色达—塔公草原—四姑娘山。 <b><i>阿坝县</i></b><div><b><i> </i></b>从久治包车到阿坝县。</div><div> 阿坝县,隶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川甘青三省交汇处,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div><div> 阿坝给我的印象是寺庙。虽然2020年才退出贫困县序列,但到处是金碧辉煌的寺庙。这其中低调奢华的各莫寺就以其宏大的寺庙建筑、大佛塔和神秘的藏秘修炼而著称。它占地18000平方米,拥有两项吉尼斯纪录。一项是“中国最大连体佛殿建筑”,另一项是“中国最高的弥勒佛坐像37米”。这里鲜有游客,也不收门票。<br></div> <b><i>壤塘</i></b><div><b style="font-style: italic;"></b> 从阿坝到壤塘,我们选择了乘客运班车。客运班车很亲民,司机到酒店门口来接我们。</div><div><br></div> 海拔3290米的壤塘,藏名意为财神的坝子,这是一个深藏在群山之中的秘境。<div> 这里有辽阔的草原、宽广的山谷以及清澈的河流;这里有古老雄伟的寺庙建筑,千姿百态的塔群,这里石刻的大藏经,数量之多,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里还有藏族民居之王日斯满巴碉房,以及建在峭壁上的悬天藏寨。<div> 只是由于它刚好处于甘孜州、阿坝州、青海果洛州交界的夹缝中,它的西面是大名鼎鼎的色达,它的北面是果洛神山的莲宝叶则,它便被世人遗忘。</div></div> <div> 人少景美,疫情期间,找到这样的地方不足为怪,疫情后报复式旅游的今天,还能找到这样的地方,我的发小是有特异功能的。</div> <b><i>色达</i></b><div> 壤塘包车到色达。<b><i><br></i></b></div><div> 色达,有人说是一生必去的红色佛国。其实,色达是一个县,意为“金马”,相传在县城所在地“色塘”发现一马形黄金而得名,它由甘孜藏族自治州直辖,有5个镇,11个乡。</div><div> 传说中一生必去的红色佛国是位于色达洛若镇喇荣沟里的喇荣五明佛学院。1985年这里是学经点,只有32位学员。正式成立佛学院是1997年。由于学院分长期与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六年,特殊学位十三年,并且学员入学时,不够一定文化基础的会编入预备班修学文化课,考试成绩合格后才与其他学员一同修学其它课程。这样的学制导致学员来的多毕业离校的少,于是这里的学员越聚越多,于是便有了暗红色藏式木屋的学员宿舍密密麻麻的在海拔近4000米的山谷铺展开来。</div><div><br></div> 密密麻麻的红房子,神神秘秘的佛学院,吸引着无数旅行者们,但为了不影响教学,这里限流。游客需持本人有效证件前往金马草原旅游集散中心进行线下票务预约,且只能约次日的票。担心约不到票,我们在线上买了“色达一日游”。 跟着旅游大巴从佛学院旁边出发,到色达县城绕一圈,再到藏区著名的红教寺庙东嘎寺停一下,然后还经过所谓的大草原,最后赶在太阳下山前进了“沟”也就是佛学院。<div> 有人说色达除了美丽的风景,就是震撼人心灵的宗教氛围了,在色达的每一天都会被直击心灵的信仰力量冲击。<br><div> 我们来看景,当然也想来感受信仰力量的冲击。<br><br></div></div> 夜幕下,间间僧舍,亮起暖色的灯光,灿若星辰。或许是海拔高,灿若星辰的灯与明月同框便分不清了哪是天哪是地。 坛城下转经的人络绎不绝,有虔诚的信众,也有打卡的游客,嘈杂之景似乎盖过了信仰的力量。倒是门匾上的八个字令人深思:“莫舍已道,勿扰他心“ 高原的天多变,前一晚还是明月当空,晨起却已白雪皑皑。<div> 缺氧也罢,信仰也罢,白雪覆盖下的色达,有了一切皆空的意境。</div> <b><i>崩科之城</i></b><div><b><i> </i></b>色达包车到塔公草原。</div><div> 色达的出租车司机,藏族人,家住炉霍。因为我们包了他的车跑长途,他要回家拿换洗衣服,不经意间,我两个赚了炉霍的藏式民居之旅。</div><div> 炉霍县被称为“崩科之城,在藏语中,“崩”的意思是以木头为框架,“科”指的是房子。木头的房子,涂着红漆,远远望去有点像童话里的小木屋。走近了却被它的大所震撼。建房用的木头大,人均住房面积大。不仅大,还富丽堂皇。他家的露台开满鲜花,院子里苹果树硕果累累。拥有如此色彩华丽、全实木的楼房,我们笑他是富豪。<br></div> 离开炉霍,车至八美镇中古村与卡玛村交界处,318国道旁,山丘裸露着黑灰色的岩石。这些墨石,深邃与神秘仿佛是外星球的飞地。当地政府圈起一部分墨石建成”墨石公园“景区。<div> 藏族司机带我们从藏村进到了没被圈进公园的墨石前。</div> <div><b><i>塔公草原</i></b><br></div><div> 塔公草原是川西环线上的经典景区,远处的雅拉神山,近处的塔公寺和木雅金塔构成了景区的主要内容。我不止一次的走川西,也就不止一次的到了这里。因为没有住下,到了这里只能算是经过了这里。所以只是留下了打卡的纪念照,却没留下太深刻的印象。</div><div> 我们订的民居在塔公草原深处。到达民居时,雪下得正欢。民居里的人说我们遇到的是塔公草原的第一场雪。民居里养的土拨鼠好奇的看着我们的到来。 </div> 真的是第一场雪,看那雪下的花瓣,还是完整的、舒展的。 在草原住一晚,草原的美便无保留的展现出来。前日傍晚雪中的草原一派苍茫,晨起,雪后初晴的草原晶莹透亮。<div> 晨曦里的木雅大寺,周围没有商贩的叫买,没有游客的喧哗,里面也只有早起的一两个红衣僧人和一群闲逛的绵羊。</div><div> 远处的雅拉雪山露出了金字塔形的尖顶,白云轻轻的从它身边略过。 </div><div> 此刻我才品味到寺院和神山之间遥相呼应的独特禅意,塔公草原三界(地、人、天)合一的殊胜密意。</div> <b><i>四姑娘山</i></b><div> 离开塔公草原,我们沿国道350到四姑娘山景区。这条道也被称为熊猫大道,它串联汶川,夹金山,卧龙熊猫基地,一路美景。 <div> 四姑娘山风景区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境内。 在小金县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们从色达包车过来的藏族司机,借银行卡号给朋友收了9万元钱,朋友要他取现金给他。我两个一听,觉得不对劲,便提醒他这当中有风险,并告诉他,不能取现金,一定要通过银行转账。老实巴交的藏族司机紧张起来,开车也心不在焉。于是,我俩帮他在小金县找银行处理这事。原以为小金县是藏族主要聚居区,藏族司机在此办理银行业务定无障碍,没想到银行全是用的汉语。我们这位不识汉字的藏族司机进到银行一脸茫然。“为什么不提供藏语服务?”“这里是嘉绒藏族,都会汉语。”对于我的提问,服务员这样回答。 </div><div> 百度:嘉绒藏族<br> 嘉绒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区域包括今天阿坝州和甘孜州境内岷江中上游,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地区。<br> 嘉绒成为藏族一个独具特色分支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以及特定农耕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宗教、语言、建筑、习俗等方面。唐代吐蕃东进,驻军于大渡河、岷江一带,据险而守,军队与当地嘉良、东女、附国等各土著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嘉绒藏族。<br></div><div> 四姑娘山景区由“三沟一山”(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和四姑娘山)组成。它离成都不远。</div><div> 我们10月18日到的这里,正赶上周末,又是秋色最浓的季节,景区门口拥挤的车,乌泱泱的人着实吓我们一跳。 </div><div> 赶第一班景区摆渡车进了双桥沟。摆渡车直达山顶,中途不停。众人下车后,沿着栈道向上走。我俩只拍个照打卡,就乘摆渡车向下走了一站。原计划是从这站(布达拉峰),沿栈道走15分钟,到下一站(珠嘎拉措)。可是走了好久也没看到珠嘎拉措。应该是走错路了。也幸好是走错了路,我俩成功的避开了拥挤的人群。</div></div> 无人的木栈道在如画的风景里蜿蜒。穿过草地,道旁有吃草的牦牛。穿过树林,林中有唧啾的小鸟。木栈道有很长一段与溪流并行,溪水好像来自远处的雪山,洁白晶莹。溪边,草木的叶子是黄褐色,石头是橙红色,沙棘树虽然掉光了叶子,却留下了金灿灿的小果子。溪流不大,流水声轻轻的,倒是像极了大自然的秋日私语。 走了个把小时,再看到一个“措”时,已错过了珠嘎拉措,到了它的下一站四姑娜措。<div> 景区介绍说四姑娜措是拍倒影和雪山的最佳地点。确实,眼前晴光相荡激,倒影落沦漪,静谧而深邃的美。</div> 四姑娘山由四座绵延不断的山峰组成,从幺姑娘山(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到大姑娘山。 <div> 发小定了间长坪沟景区外半山腰处的精品民宿。</div><div> 民宿外彩林环绕,前面是从幺到大四座山峰的四姑娘山,后面是巴郎雪山。</div><div> 我们摆上茶点坐在露台看风景。</div> 眼前的四姑娘山先是被天上的云盖着,一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模样。天上的云走了,地下又升腾起浓雾,四姑娘就像躲迷藏一样不见了踪影。<div> 四姑娘山没看全,看了一阵云起云落云卷云舒。 </div><div> 正是旅行的最后一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