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 交流研讨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p class="ql-block">  10月16日,李春芳工作室贺院霞、张宇一行三人来到镇川中学进行送教交流研讨活动,活动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李春芳上示范课,第二部分是全体听课老师评课、议课,第三部分李春芳基于教师专业成长话题作交流讲座。镇川中学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1956年建校,办学历史悠久,校园环境优美,作息时间是根据当地百姓生活习惯与规律制定的,中午1点15分第一节课,李春芳老师在高二、6班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示范课。</p><p class="ql-block"> 镇川中学副校长朱建成等相关领导、<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体数学老师及</span>其他科目部分老师参与听课,课后,朱建成校长组织全体参与听课人员及时进行评课、议课。李老师首先进行自我反思,客观分析了本节课还需改进与提高的问题,提出如果重上这节课,设置问题会进一步细化、增加过渡性或指向性问题,从而降低问题之间的跨度台阶,减少问题的密度,促成教学目标快速达成。所有听课教师逐一发言,说见解、谈感受、讲观点、提问题……讨论气氛浓郁,点评面面俱到,老师们观课认真细致、体会真切,有的老师竟然观察到李老师站在讲台不同位置会适时交换左、右手板书的细节,着实令人感动,即使听了李老师三年课的学生也未必能发现她这些习惯。</p><p class="ql-block"> 全体老师得到共识的几个方面:一是情境导课选材源于现实,典型、简单、指向明确,快速带入;二是课件中圆与圆位置动态演示环节直观便于理解;三是课堂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级分明,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思考、动手动脑,凸显其主体地位;四是课堂活动设置适时实效,训练有针对性,讲评有指导性;五是课堂语言简洁准确、逻辑严谨、富有启发性;六是整合处理教材合理,课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既讲授知识方法,又培养思维能力,即分析解题路径,又渗透数学思想,既<span style="font-size:18px;">落实课堂任务,又提升</span>数学素养。七是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逻辑结构清晰,浓缩课堂主要内容,精准呈现核心问题。八是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归一聚焦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p><p class="ql-block"> 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基于教师专业成长,李老师作了“我思故我在”的交流讲座。讲座从诱思探究让课堂“活”起来,辨思论证让思想“亮”起来,反思总结让人生“美”起来,紧扣一个“思”字展开,用丰富的实践案例,进行思想引领和方法指导,给老师们从事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出点子指路子,讲座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可操作可复制,对于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发展意义深远。李老师不愧为深耕教坛的典范,她低调谦卑、求真务实,从活动开始的讲课到讲座结束持续四个多小时一直没休息,敬业奉献精神与会同仁有目共睹。</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贺院霞、张宇老两位成员全程参与活动同时,还积极主动与镇川中学师生互动,深入了解校情、学情和教情,收获满满,感触颇深,引发思考。</p><p class="ql-block">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教学成绩、教学成果、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是教师毕生的专修课,是教育永恒不变的话题。带课探讨交流,就课同沟通共思考,基于问题进行课后不断追踪反馈共同进步共同提升具有时效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交流探讨方可集思广益、坚持学习定会赋能蓄力。</p>

课堂

李老师

镇川

李春芳

老师

讲座

问题

听课

交流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