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 一一佛教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

原始部落

<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位於原四川大足縣(現重慶市大足區)境内。是境内141處摩崖造像的總稱。從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晚唐、五代,盛於兩宋,至明清尚有少量增刻。是中國晚期石窟兿術的代表。其中以北山(龍崗山)和寶頂山石刻造像尤為著名。</p><p class="ql-block"> 北山石窟開鑿於唐-景福元年(892年)歷經250餘年至南宋紹興十六年(1146年)完成。</p><p class="ql-block"> 寶頂山石刻開鑿於南宋-淳熙年間(1174年)以趙智鳳(法號智宗)一人之力,籌措資金,聘請工匠,並统一規劃石刻整體風格。經70餘年艱苦不懈的努力,至南宋-淳佑十二年(1252)完成宏愿,建成規模宏大的佛教宻宗道塲。</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哲學思想和民间宗教信仰。展現了中國石窟兿術風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發展變化。體現了佛教的民族化、世俗化和生活化。她没有像“雲岡”、“龍門”石窟那種皇家氣像的威嚴,却使佛教教義以通俗化的形象語言走進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連綿的石刻造像,像一幅幅連環畫,把佛教教義融於百姓看得懂的日常生活塲景中,起到惩惡揚善,教化人心作用。是對中國石窟兿術的創新和發展。具有極大的歷史、藝術、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 1999年“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重慶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産。</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龍崗山石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龍崗山石窟開始時是由唐朝景福年間一位將領韋君靖(生平不詳)主持開鑿。</span></p> <p class="ql-block">  北山(龍崗山)石窟入口</p> <p class="ql-block">  沿這條石板鋪成的山路(上)一路前行(時陰時雨)到達“孝經亭”。(下)此處崖壁上原刻有“孝經”,惜年代久遠風蝕雨浸,已洇漫不清,難以用照片表現。</p><p class="ql-block"> 孝經亭匾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楚圖南題。(中)</p> <p class="ql-block">  為加强對重點文物的保護,在石窟前築起封閉長廊。</p> <p class="ql-block"> 毗沙門天王造像</p><p class="ql-block"> 又名北方多聞天王。佛教護法神,四大天王之一。</p> <p class="ql-block"> 千手觀音窟</p><p class="ql-block"> 觀音菩薩頭戴寶冠,身着天衣,遍身璎珞。</p> <p class="ql-block"> 釋伽説法窟</p><p class="ql-block"> 釋伽如來端坐於蓮台之上。兩側為大勢至和觀世音兩位菩薩。側、後壁刻天王及諸護法像。</p> <p class="ql-block"> 水月觀音窟</p> <p class="ql-block"> 摩利支天女窟</p><p class="ql-block"> 天女三頭六臂,手持各種兵器。周邊八大護法金剛。</p> <p class="ql-block"> 孔雀明王窟</p><p class="ql-block"> 此窟為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開鑿,高3.47米,寛3.22米,深8.07米。明王端坐於孔雀背負的蓮台之上。側壁遍刻千佛。</p> <p class="ql-block">  孔雀明王窟側壁千佛像。</p> <p class="ql-block"> 觀音、地藏兩菩薩合龕</p><p class="ql-block"> 五代時期造像。龕高1.57米,寛1.22米,深0.96米。正面並立觀音和地藏王兩菩薩(此為目前發現絶無僅有一處觀音和地藏王並列一起)。左右祥雲浮雕十王、兩司。</p><p class="ql-block"> 這是唐(面相)宋(身材)過渡風格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觀無量壽佛經變相</p><p class="ql-block"> 開鑿於唐末時期,高4.6米,寛3.61米,深0.4米。刻像578尊,經幢樓閣42座。中間以“西方三聖”(中間阿彌陀佛,左右為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為核心,上部為“净土”(極樂世界)盛景,下刻三品九生及“未生怨”故事。左右侧壁刻十六觀。堪稱晚唐時期最精美石刻。</p> <p class="ql-block">  觀無量壽佛經變相殘存左右壁石刻。</p> <p class="ql-block">  南海觀世音菩薩和兩侧的善財、龍女。</p> <p class="ql-block">  足登蓮花千手觀音露出慈悲神秘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洞窟側壁上的高浮雕 </p> <p class="ql-block"> 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  年代久遠,風雨浸蝕嚴重的各窟龕造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寶頂山石刻</span></p><p class="ql-block"> 從北山石窟下來,乘車大約30多分鐘到達寶頂山石刻。石刻連續不斷呈U字型排列,長約500米,分佈在高為十几至三十米的崖壁上,蔚為壯觀。</p><p class="ql-block"> 圖為寶頂山石刻山門牌坊。</p> <p class="ql-block">  過了牌坊,迎面一座大殿,檐下横匾書&lt;天下大足&gt;既表明石刻所在處,又寓意天下富足。一語雙關。</p> <p class="ql-block">  第二座大殿為&lt;祈福殿&gt;</p> <p class="ql-block">  進山遊客絡繹不绝。左為廣塲上高大經幢。</p> <p class="ql-block">  大佛一改端坐蓮台的莊嚴寶相,而是带着慈祥的微笑面對衆生。“佛”的人性化拉近了“佛”與人的距離,使宗教信仰民俗化,仿佛“佛”就在自己身邊,更容易為信衆所接受。</p> <p class="ql-block">  釋伽如來湼槃相是寶頂山體量最大的石刻。卧佛長31米,頭北足南,面容安詳,雙目微閉,面西而卧,膝部以下没入岩石中。</p> <p class="ql-block">  諸弟子圍坐一側聆聽佛祖法音。</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其諸弟子中還有一位卷髮隆鼻,似乎是西域或印度人。</p> <p class="ql-block">  卧佛佛頭以北,“九龍浴佛”巨雕。</p> <p class="ql-block">  大型立體圓雕“華嚴三聖”</p><p class="ql-block"> 毗盧遮那佛居中,佛左為文殊菩薩,佛右為普賢菩薩。同樣佛與菩薩面相也都人性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02年中國郵政發行的《大足石刻》特種郵票,其中一枚“華嚴三聖”是從相對方向拍攝。文殊菩薩在前。</p> <p class="ql-block">  菩薩手托的寶塔高8米多,重800多公斤。巧妙地利用“力學原理”䇄立數百年而不塌落。</p> <p class="ql-block"> 柳本尊像</p><p class="ql-block"> 相傳柳本尊出生於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是一位佛教密宗修炼者。其在四川廣漢、成都等地設壇傳教,以自殘的苦行方式修炼,成為信徒心中的聖賢祖師(密宗第六代祖師)。稱“唐瑜伽部主總持王”(見圖左上方題字)。</p><p class="ql-block"> 寶頂山石刻的總主持趙智鳯秉承柳之密宗,故開鑿柳本尊“十煉圖”石刻。</p><p class="ql-block"> 石刻共分三層。上層為五佛四菩薩像,眦盧遮那佛居中,五佛兩側分别是大勢至、觀世音、普賢、文殊四菩薩。中層為高5.2米的柳本尊像,眇右目、缺左耳,斷左臂。像肩部兩側刻其十種自殘苦行修煉方法。下層刻文臣、武將等侍衛。</p> <p class="ql-block">  佛本生經變則完全表現為漢化而通俗易懂的故事。這是一組表現佛祖出生石刻。</p> <p class="ql-block">  崖壁上連绵的高浮雕石刻。</p> <p class="ql-block">  惩惡揚善教化人心的六道輪迴</p><p class="ql-block"> 所謂六道指天神道、人間道、修罗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其中天神道、人间道和修罗道為三善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狱道為三惡道。認為生前因果會進入不同的道。實際就是教人勿作惡而多行善之意。正所谓“多行不義必自毖”也。</p> <p class="ql-block">  除了宗教題材,也有情趣盎然的生活塲景。</p><p class="ql-block"> 放雞婦女(上)和吹笛少女(下)</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贊嘆的是存世獨一無二被稱為“天下一绝”的千手手眼觀音菩薩造像。這尊集雕刻、彩繪、貼金於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全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自在菩薩”。歷經800餘年風雨,經過多次维修妝金。</p><p class="ql-block"> 2016年開始利用现代科学技術,對造像進行了全方位掃描探測和全面修復。共用100多萬片金箔對造像妝金,四周手臂如孔雀開屏,金碧輝煌。經用科學方法檢測,造像現存手臂830只,其中殘臂283只。現存法器210件,其中殘損37處。造像每只手上都刻有1只眼,是名符其實的千手千眼觀音。這次全面修復工程歷時8年於2024年6月峻工。</p><p class="ql-block"> 下圖是中國郵政於2002年發行的《大足石刻》特種郵票小型張。郵票圖案採用的是照相版,為我們留下了這次全面修復前的樣貌,可見當時菩薩全身金妝已大都脱落。</p> <p class="ql-block">  圖中由上至下分别為:</p><p class="ql-block"> 端坐中央的觀世音菩薩(1)</p><p class="ql-block"> 菩薩頂部部分手臂(2)</p><p class="ql-block"> 菩薩頭戴的寶冠(3)</p><p class="ql-block"> 菩薩右、左侧部分手臂和所持法器(4)、(5)</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崖壁上淺浮雕“牧牛圖”</p> <p class="ql-block">  字徑一米多的摩崖石刻。“寶頂”二字為當年大足知縣王德嘉所書(年代不詳)</p> <p class="ql-block">  也有少數道教(老子騎牛)石刻。</p> <p class="ql-block">  摩崖石刻&lt;香焚寶鼎&gt;。鳳山清净自在道人書。此道人不知何許人也,不知何時遊歷寶頂留此墨迹。</p> <p class="ql-block">  參觀的遊客陸續從此門離開。</p> <p class="ql-block">  從山上拐下來不遠處看到了這座也是由僧人趙鳳智創建的密宗寺廟一一《聖夀寺》。</p> <p class="ql-block">  一日行程結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