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小小说《常有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陈宝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友林,因整日思维古怪,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和所有的人关系可谓是剑拔弩张,所以,外号“常有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田间地头,友林和生产队社员矛盾冲突不断。一次,大家在一块地里锄玉米苗,他硬说在旁边的几个人议论他了。大家都说,不是议论他,是说昨晚看《朝阳沟》电影的事。他说明明听见议论他是懒怂,不好好干活,还把玉米苗锄掉了。明顺学着朝阳沟里的“前腿弓,后退蹬,你一下把它判了死刑……”常有理趁明顺不防,一把抓住要害部位,疼的他在地上直打滚。社员们都极为气愤填膺,有人举起锄把要打常有理友林,被队长挡住了。队长严厉批评了他,并扣全天工分给明顺记上,让他必须在全体社员会,给明顺道歉,并做深刻检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从常有理友林应付着做了检讨后,对明顺怀恨在心。他拿了把剃头刀,到明顺家的自留地里,把南瓜切开个口,正把裤子解开往里面尿尿的时候,被后村里的三婶子看见了。三婶子气愤地说:“友林,你人眉人眼的,怎么能干连畜生都不如的事?”常有理友林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还振振有词地说:“我是学雷锋做好事,给他南瓜上点尿素。”三婶子跺着脚骂道:“你真是常有理,横竖都是你的理!看我不给明顺说了,扒你的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村里有个学究老王,平时爱给大家讲讲历史故事和文化知识。常有理友林不服气,觉得自己也知识渊博,便常常张冠李戴地和老王争执不休。一天,众人围坐在一起,老王正讲述《水浒传》里的故事。友林突然插话道:“哼,你那都是啥呀,根本不对。我跟你们说,这事儿啊,应该是这样的……那武松打虎,根本就不是因为老虎伤人,那是老虎抢了武松的酒喝,武松气不过才去打老虎。还有那林冲,也不是被高俅陷害,那是林冲自己想当官想疯了,故意找事,这才被发配沧州。”然后开始一通胡编乱造,唾沫横飞。老王皱着眉头说:“友林,你可不能乱说,这都是有历史记载的。”常有理友林却梗着脖子,瞪大了眼睛说:“啥历史记载?我看那都是瞎写的。我这才是正儿八经的道理。我告诉你们,我知道的可比你多多了。”众人无奈地摇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次,常有理友林故意用生僻字去问村民老李:“你知道这个字咋念不?”老李一脸茫然,友林便得意洋洋地说:“哼,你啥都不懂。这个字念‘龘’(dá),这么简单都不知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友林非得说等于三,还强词夺理地解释:“我这是有我的道理,你们不懂。一个一加上一个一,竖着放一起,那不是个三字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村里的福娃打个拐窑,因为胶泥土太硬,不得已借了常有理友林的洋镐用了几天。知道常有理难说话,找铁匠把洋镐煅好还给了他。之前,常有理曾经借过福娃几块钱,一直常有理友林连提都不提了,福娃也不准备要了。有一次,福娃试探着问常有理友林:“你还记得借我的钱吧?”常有理眼睛一瞪:“借你钱不假,你把我的洋镐拿去用了都不还,那就顶账了,我的洋镐比你的钱还多,吃亏便宜我都不说了。”福娃气愤得嘴都哆嗦起来,指着常有理友林说:“常有理啊,常有理!你不想还钱就算了,不要说我没给你还洋镐!”就这样,借钱的事不了了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常有理友林还总爱胡说八道,把黑说成白,把白说成黑。有一天,他竟在村里到处宣扬自己的女儿和老婆与别人有男女关系。女儿听到这话时,正在溪边浣洗着衣物,手中的动作猛地一顿,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她那原本红润的脸庞变得苍白,嘴唇颤抖着,手中的衣物也滑落到了溪水中。她跌跌撞撞地跑回家,对着友林哭喊道:“大,你咋能这么乱说呢?你这是要把女儿的名声都毁了呀。”女儿的眼睛哭得红肿,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不断滚落。她的头发有些凌乱,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更显凄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而婆姨呢,当时正在院子里喂鸡。听到常有理友林的胡言乱语,手中的鸡食盆“哐当”一声掉落在地。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愤怒,身子微微颤抖着。她冲到友林面前,声音沙哑地吼道:“你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逼啊。你怎么能这么狠心,说出这样的话来。”婆姨的脸上布满了泪水,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的皱纹此刻显得更加深刻,她那粗糙的双手紧紧握成拳头,仿佛在压抑着心中无尽的痛苦。婆姨心里想:我一生清白,从未做过任何对不起这个家的事,他却如此污蔑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但我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走了,我要让他知道他的错。可友林却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还在那里胡言乱语。婆姨的心彻底凉了,她觉得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她的容身之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几日,婆姨整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夜晚,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回响着友林的那些恶毒话语。她想起自己这些年来为这个家的付出,辛苦操劳,却换来这样的污蔑。心中的委屈和绝望如潮水般将她淹没。她望着窗外的夜色,黑暗仿佛要将她吞噬。她想过离开这个家,远走他乡,但又放不下心中的不甘。她多么希望友林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她道歉,可友林却依旧我行我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痛苦的折磨下,婆姨的精神越来越恍惚。有一天,女儿去菜地摘菜,她看着家中的一切,心中充满了绝望。她缓缓地走向粮食窑,拿出了那瓶无药可救的灭草剂。她的手颤抖着,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她犹豫了片刻,但最终还是打开了瓶盖,将那半瓶灭草剂一饮而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毒药瞬间在她的体内发作,她痛苦地倒在地上,身体蜷缩成一团。她的脸色变得惨白,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她在地上翻滚着,发出痛苦的呻吟。隔壁王婶子听到动静,急忙跑过来。当她看到婆姨的惨状时,吓得脸色煞白。她急忙喊来村里人,把婆姨抬到土炕上。二小子赶紧骑自行车叫来医生,可医生却说不行了。村里人都哭了,女儿赶紧在她家里找了几件不像样的衣服给换上,王婶子刚把头给梳完,她就咽气了,女儿哭地死去活来。而常有理友林在她走的那一刻,都不在身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婆姨走了,女儿也远嫁了。常有理友林眼中的钉被拔了,他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他申报了五保户,无赖耍的一次又一次。每当上级检查工作时,他必定去政府无理取闹。他站在政府门口大喊:“我这么可怜,乡长书记不管我。”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友林,你的情况我们都了解,已经给了你应有的救济了。”常有理友林却不领情:“那顶球用,不够填牙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农民进城热兴起,常有理友林也进了城。租不起房子,就住到城东沟里一个废弃的土窑洞里。好吃懒做,每天不是在街道转悠就是在扑克摊子和人闲谝抬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常有理友林不时去县政府无理取闹,为难领导。领导出来劝他:“友林,你不能这样,有问题我们可以解决,但你不能无理取闹。”友林却蛮横道:“你们把官当球的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常有理友林住的窑洞,有窗没门。有一年冬天,脚被冻肿了。他用塑料袋一层又一层裹住,因不透气引起溃烂,从那以后就靠爬行,再也不能站立。就这样,还两天才爬到政府门口去弄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县政府无奈之下,把他送到乡里,离乡政府很远的偏僻山村的一个废弃庙宇里,还给他雇了个男保姆伺候他。可常有理友林对保姆也是百般刁难。保姆说:“你能不能消停点?”友林却骂道:“你算什么东西?公家让你伺候我,就得听我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流转,常有理友林终因多病死去。他的死,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惋惜和怜悯,大家只是异口同声地说:“终于死了!”常有理友林的一生,充满了荒唐与丑恶,他的行为让人们看到了人性中最自私、最丑陋的一面。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生命的尽头也没有一丝悔悟,实在可悲可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陈宝明,网名山大王。原为中学教师,语文教研成果曾立项为省级教研课题。退休后,致力于摄影、影视表演,现为延安市宜川县电影电视艺术协会主席,策划、创作、监制、导演、主演电视剧《舌尖上的记忆》,和《流年》、《希望》、《天亮了》、《白水明月》、《秋叶红了》等多部微电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