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巴尔干19天之旅(上部)——维也纳市区游览》

一路有你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2日,一个难以忘记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一早,我们参观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后,乘坐大巴车,奔驰60多公里,于下午一点半左右来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之后参观了美泉宫。</p><p class="ql-block"> 于下午4点左右开始了两个小时的维也纳市区游览。</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游览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系列游记《东欧+巴尔干19天之旅》用了三集,才免强囊括了这一天的基本内容(布拉迪斯拉发、美泉宫、维也纳市区游览)。</p><p class="ql-block">(本文照片拍于维也纳市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聘请的地导是一个旅居维也纳的华人,对当地文化历史各方面都很了解,并且对大街小巷轻车熟路,是一位优秀的导游。</p><p class="ql-block"> 他用闽南普通话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解完美泉宫的故事后,又继续带领我们游览维也纳市区。</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小时,马不停蹄,一路小跑地跟着他走街串巷。</p><p class="ql-block"> 举着小蓝旗的他在前面边走边讲,我们每个人戴着一个无限耳麦跟在后面。</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在闹市区穿梭,人很多,我基本上都看不见地导,就连小蓝旗也常常看不见(因本地男士长得特高),好在听得到他的闽南普通话,常常三步并两步,小跑着跟上节奏,生怕掉队。</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下来,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拍一张自己的照片,只忙着将过眼的景物快速拍下来就不错了。</p><p class="ql-block"> 一直这样小跑了两个小时左右,直到下午6点多,游览结束,登上大巴车,这才喘上了一口长长的大气。</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起来简直不可思异,一整天都在外面奔波,最后还跑了两小时的穿城“马拉松”,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坚持到最后的,值得为自己竖起个大拇指。</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中走来的奥地利,从土地、人口、海岸线方面,“失去”了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土地</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在19世纪的时候面积近70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法国大),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当时德国、意大利还是由多个和瑞士大小相当的小国组成,无法和奥地利相提并论。</p><p class="ql-block"> 后来德国、意大利变大变强,奥地利却解散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奥地利面积只有8万多平方公里,而且山地比例大。</p><p class="ql-block"> 有大面积多瑙河平原的匈牙利也丢了。</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以前人口比法国多,比德国少,现在人口近900万,不到法国的七分之一、德国的九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波西米亚王国(今捷克)以前属于奥地利,现在人口超过1000万。</p><p class="ql-block"> 匈牙利人口950万,也超过奥地利。</p><p class="ql-block">海岸线</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以前包括克罗地亚王国、威尼斯王国,南部沿亚得里亚海,现在没有海岸线了,完完全全成为了内陆国。</p><p class="ql-block"> 但是,“失去”了那么多土地、人口、海洋的奥地利,反而发展成为世界公认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持久的和平,国民生活质量、国民身体素质和国民生活的幸福感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其国家的地位、影响力是(与鼎盛时期相比)下降了,但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安全程度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奥地利在18世纪时被拿破仑打败、19世纪时又曾被普鲁士打败。</p><p class="ql-block"> 到了1867年2月为了防止匈牙利再次独立,奥地利与匈牙利达成了一个折衷方案:两国贵族都接受了共同合并的二元政体——一次大战结束前鼎鼎大名的奥匈帝国建立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span>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视察萨拉热窝,被一名隶属于塞尔维亚“黑手社”的男青年枪杀。</p><p class="ql-block"> 这次事件导致奥匈帝国直接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随后英德卷入,奥地利也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战的同盟国之一,奥匈帝国最后竟然打输了,被战胜方的协约国强行拆家、解体。</p> <p class="ql-block">  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从1933年1月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1934年就任德国总统开始,他就把吞并奥地利放在最优先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纳粹德国吞并的第一个主权国家就是奥地利,史称“德奥合并”:1938年3月12日凌晨德军越过德奥边境,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抵抗和交火,次日德奥两国便宣布正式合并。</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奥地利既像是被德国裹挟着稀里糊涂地,又像是早有预谋和默契一样地加入了德国,成为了纳粹德国的帮凶,最后也成为二战的战败国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45年3月16日苏联红军对驻扎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德军发动猛攻,击溃德军及仆从军队30多个师、俘虏13万多人,苏联红军进驻维也纳。</p><p class="ql-block"> 半年后即1945年秋季,苏联允许美、英、法军队进入维也纳,比照德国占领模式,四国共管维也纳和其他地区。</p><p class="ql-block"> 1945-1955年盟军对奥地利占领区域的划分大致是:</p><p class="ql-block">英国占领区:维也纳(1945年占领)、施泰尔马克州、蒂罗尔州、凯恩藤州</p><p class="ql-block">法国占领区:维也纳(1945年占领)、蒂罗尔州、福拉尔贝格州</p><p class="ql-block">美国占领区:维也纳(1945年占领)、上奥地利州、萨尔茨堡州、施泰尔马克州</p><p class="ql-block">苏联占领区:维也纳(1944年占领)、布尔根兰州、下奥地利州、上奥地利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由奥地利国会提出</span>《中立宣言》,宣布奥地利为永久中立国。此宣言于1955年10月26日被国会制定为宪法法律条文,也就是《奥地利联邦宪法》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此后各国占领军队全部撤离,奥地利才得以正式独立。</p><p class="ql-block">‌ 永久中立国‌是指根据国际条约或国际承认,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义务的国家。这些国家在平时和战时都奉行中立政策,不参与任何军事冲突或结盟。</p><p class="ql-block"> 永久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在海牙第五公约《中立国和人民在陆战中的权利和义务公约》和第十三公约《关于中立国在海战中的权利和义务公约》中明确规定。这些国家在发生大战或武装冲突时,对交战的任何一方都不采取敌对行动。他们享有外交和领事特权,但在和平时期也有义务保持中立,不得参与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p> <p class="ql-block">  奥地利是世界上公认的发达国家。</p><p class="ql-block"> 发达国家又称“已开发国家”和“先进国家”。是指那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主权国家。</p><p class="ql-block"> 例如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奥地利、挪威、瑞典、丹麦、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达国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虽然对于发达国家,国际社会尚无统一标准。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是最基本的判断标准。</span></p><p class="ql-block"> 但是,借由开发自然资源也可以达到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但未必属于发达国家。</p><p class="ql-block"> 例如人均GDP超过了两万美元的巴哈马、乌拉圭等,不被视为发达国家。</p><p class="ql-block"> 有些依靠石油收入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文莱,尽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但一般不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圭亚那近年来发现石油,预计其人均GDP将超过2万美元,但也不被视为发达国家。</p> <p class="ql-block">  奥地利,国土面积83855平方公里,与重庆市面积相当。人口约884万,7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55年宣布为永久中立国,没有加入北约,也没有加入华约。</p><p class="ql-block"> 1995年签订申根公约,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p><p class="ql-block"> 维也纳是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第三个联合国城市。也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享誉全球,是每年的豪华音乐盛宴。</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多山的内陆国家,奥地利的实力却非常强悍。</p><p class="ql-block"> 其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与德国的联合为其发展成为工业强国提供了条件。</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是欧洲主要的制造业强国,工业门类涵盖机械,电子,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机械制造是奥地利最强悍的工业门类,包括各种普通机械,定制机械和特种机械,奥地利都拥有核心竞争力,产品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青睐。化学工业突飞猛进,是欧洲化工产品例如化肥等主要生产国。</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汽车工业,是奥地利第二大工业门类,和德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p><p class="ql-block"> 举一个小例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梅赛德斯奔驰是一家豪华和高性能的德国汽车品牌,总部设于德国斯图加特,是戴姆勒公司旗下的成员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梅赛德斯的名字来源于奥地利商人埃米尔·耶利内克。</p><p class="ql-block"> 1897年,埃米尔把从德国坎施塔特的戴姆勒工厂购买的汽车以他9岁的女儿梅赛德斯的名字命名,并参加当地的巡回赛。</p><p class="ql-block"> 这一举动不仅提升了这款新车的知名度,还为埃米尔带来了更多的订单和经销权。</p><p class="ql-block"> 为了感谢埃米尔对戴姆勒汽车的推广,戈特利布·戴姆勒同意以“奔驰”的名义出售这款车。</p><p class="ql-block"> 因此,梅赛德斯成为了戴姆勒汽车的一个象征。‌</p> <p class="ql-block">  奥地利是世界上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属于世界上十大最富裕国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2019年人均GDP(国民幸福指数)为5万美元,2023年为5·651万美元,高于德国、法国、英国,在国际货币组织中排名第13、12位。在欧盟排名第三、四位。</p><p class="ql-block"> 居民享受十大高福利待遇,是世界上福利体系最好的国家之一。这十大福利基本上能够保证居民生活上衣食无忧了,所以,奥地利成为全球十大最富有国家之一,首都维也纳是全球十大最幸福城市。</p> <p class="ql-block">  一个国家真正的繁荣昌盛,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公民的文化素养及文明程度,因此,正确高效的教育,政府的远见卓识、老百姓的品格之高低,是国家未来强大的基础及力量。</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的教育在欧盟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名。教育体系历史悠久,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早在1774年,奥地利当时还属于罗马帝国一部分,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娅·特蕾西娅开先河,为当时的奥地利指定了基础教育制度,并且对6-15岁的儿童实行9年义务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 现在,有52.5%的年轻人口受过高等教育。</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有5所名校排进QS世界前500名:维也纳大学、维也纳工业大学、因斯布鲁克大学、格拉茨工业大学、林次大学。奥地利名校密度大,升学容易。</p><p class="ql-block"> 维也纳的医学和心理学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也是哲学的维也纳学派和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发源地。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被誉为“欧洲花园”,属于"美酒+音乐"的国度,奥地利国民生活质量高居世界第5位,因此,如此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无疑得益于奥地利发达的教育,尤其是它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p> <p class="ql-block">  奥地利有着今人羡慕的美丽的自然风光,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和美丽旖旎的多瑙河,因此,更好地激发了当地人的艺术细胞,让更多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汇聚于此,不仅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的经典乐曲,还建立起一所所世界顶尖的音乐戏剧学院。</p><p class="ql-block"> 在全球表演艺术类的三大榜首中,奥地利的国立音乐学院和表演艺术大学就占了两个席位,为世界的乐坛和演艺界输送了诸多的人才。</p><p class="ql-block"> 还有奥地利的皇家歌剧院,维也纳爱乐乐团,更是享誉全球,被众多音乐爱好者推崇备至。</p><p class="ql-block"> 这样浓烈而美好的音乐氛围,让奥地利这个并不大的国家迸发出与其大小完全不相称的无穷魅力,也让它的首都维也纳,冠上了“音乐之都”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  想必奥地利人民定是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希望和平,都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p><p class="ql-block"> 前车之鉴,他们早已不敢再迷信战争,永久中立(相对而言)是这个国家安全的上上之策,而只有在和平安全的环境之中,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水平。</p><p class="ql-block"> 发达的经济、先进的教育体系、富裕保障的生活、美丽的自然环境、享誉世界的音乐,是趋向完美的理想家园。</p> <p class="ql-block">阿尔贝蒂娜现代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p><p class="ql-block"> 自1805年起,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豪华宫殿就收藏了阿尔贝特·卡西米尔冯·萨克森——切申公爵的著名艺术藏品,其藏品都是稀世之宝,价值连城。</p><p class="ql-block"> 萨克森——切申公爵阿尔贝特·卡西米尔 在1766年与玛丽亚·特蕾西娅女王最喜爱的女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咪咪)(1742——1798)结婚。</p><p class="ql-block"> 阿尔贝特公爵把一笔巨大的财富用在绘画艺术品的收藏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816年,阿尔贝特公爵宣布他的藏品不能转卖,而且永久做为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财产。</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门囗墙上的四位雕像。</p> <p class="ql-block">  这是维也纳的一个培训学校,上边的雕像是约瑟夫·史密斯,下边的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p> <p class="ql-block">这是维也纳美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国家歌剧院</p><p class="ql-block"> 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也是维也纳的主要象征。</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861年,历时8年完工,总面积达9000平方米,原是皇家宫廷剧院。</p> <p class="ql-block">  正面高大的门楼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个拱形窗户,窗口上立着5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p><p class="ql-block"> 在门楼顶上,两边矗立的是骑在天马上的戏剧之神的青铜塑像。</p> <p class="ql-block">  国家歌剧院座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格林大道,国家歌剧院建成于1869年,落成后首演的剧目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1955年11 月5 日重新开幕,演出了贝多芬的歌剧《费得里奥》。</p> <p class="ql-block">  歌剧院具有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结构富丽堂皇,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奢靡之风。</p><p class="ql-block"> 由于建造过程历时8年之久,该剧院的两位建筑师均未亲眼看到剧院的落成。</p> <p class="ql-block">  谈起奥地利,无人不知其音乐和歌剧魅力。</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p> <p class="ql-block">  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  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之一。</p><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可谓世界上听众最多的音乐会。</p><p class="ql-block"> 皇家歌剧院(现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剧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而维也纳爱乐乐团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p> <p class="ql-block">  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够为在国家歌剧院演出而感到荣幸。</p> <p class="ql-block">  在每年三百场的演出中,包括了古典歌剧中的所有剧目。无论是歌剧还是芭蕾舞,歌剧院的节目没有一天是重复的。</p> <p class="ql-block">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自从建院以来,一直聘用那些德高望重、技艺超群的音乐大师作为剧院经理,又以乐坛称雄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作为常任歌剧乐队,并不惜重金聘请世界著名歌唱家担任歌剧主角。</p> <p class="ql-block">  剧院还规定,不准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处女作,只能演出那些早已被肯定的名作。</p><p class="ql-block"> 这些规定和措施使它赢得了国际声望,国家歌剧院成为维也纳这个音乐之乡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p><p class="ql-block"> 由T·冯·汉森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维也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之一。</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p><p class="ql-block"> 金色大厅气势恢宏、金碧辉煌,共有1744个座位,300个站位。</p><p class="ql-block"> 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该建筑物中有多个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包括勃拉姆斯厅和莫扎特厅等演出大厅,以及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p><p class="ql-block">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这里举行,每年随着新年音乐会通过电视转播将该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些大厅都是向外出租的。</span></p><p class="ql-block"> 真实的情况是:只要交纳的费用足够多、金色大厅有档期,就能够在那里举行个人表演。</p> <p class="ql-block">英雄广场</p><p class="ql-block"> 英雄广场是霍夫堡皇宫的外部广场,兴建于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统治时期,是没有完全建成的“帝国广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其东北部是霍夫堡皇宫,东南方是新霍夫堡,西南方的内环路,将其与“城门外”隔开。西北部没有任何建筑物,可以很好地眺望内环路、国会大厦、市政厅,以及城堡剧院。</p> <p class="ql-block">新霍夫堡宫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  新霍夫堡皇宫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于1881年下令建造的。1926年,新霍夫堡皇宫建成时,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卡尔一世已经退位八年了。</p> <p class="ql-block">  如今,新霍夫堡皇宫里面有人类文化展览馆、乐器展览馆、武器展览馆,还有奥地利国家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广场上,曾经发生过许多重要事件 ,最著名的是1938年希特勒在此宣告德奥合并。</p> <p class="ql-block">卡尔大公的骑马塑像</p><p class="ql-block"> 卡尔·路德维希·约翰·洛伦茨(1771年9月5日-1847年4月30日),是奥地利帝国皇子,元帅,军事理论家,切申大公爵,史称卡尔大公。</p><p class="ql-block"> 年仅25岁即领元帅军衔,称神圣罗马帝国大元帅。</p><p class="ql-block"> 1809年奥法战争一开始,奥地利军队节节败退,不到一个月拿破仑的军队就攻陷了维也纳。</p><p class="ql-block"> 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大公卡尔从他的驻地率数万精兵,携数百门大炮,在维也纳近郊的多瑙河畔伏击了拿破仑的大军,赢得了阿斯珀恩——埃斯灵会战,首次挫败了拿破仑的进攻,击毙包括法国名将拉纳在内的4万余人。以勇敢驰名。</p> <p class="ql-block">欧根亲王雕像</p><p class="ql-block"> 弗朗索瓦——欧根,萨伏伊——卡里尼昂亲王(1663年10月18日出生巴黎——1736年4月24日死于维也纳)。</p><p class="ql-block"> 29岁成为神圣罗马帝国陆军元帅。土耳其战争期间,在中欧和巴尔干三度击溃土军,同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他本来是有波旁王朝血统的法国人,但他两度与法军交战,并将法国逐出意大利。</p><p class="ql-block"> 1718年他大胜土耳其,拿下巴尔干重镇贝尔格莱德。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军人和领袖之一。</p><p class="ql-block"> 欧根的塑像在他202年诞辰那一天竖立在英雄广场,这是维也纳皇宫范围内第一个非皇室成员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英雄广场面积很大,新霍夫堡皇宫气度非凡。</p><p class="ql-block"> 新霍夫堡现在是奥地利总统办公地。</p> <p class="ql-block">霍夫堡皇宫</p><p class="ql-block"> 德文中的意思是宫廷城堡,其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1275年,这里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的冬宫(夏宫是美泉宫)。</p> <p class="ql-block">  自1275年至1913年间,经过多次修建、重建,最终才演化成了这个由18个翼、19个庭院和2500个房间构成的迷宫。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  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宅、下宅两部分。上下两宅各有一个花园。上宅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宅作为起居接借宿用。</p> <p class="ql-block">  霍夫堡皇宫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世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这里统治庞大的奥匈帝国的。</p><p class="ql-block"> 在霍夫堡皇宫长达七百年的历史中,</p><p class="ql-block"> 记载着玛丽姐·特蕾西娅女皇开明统治的帝国盛世。</p><p class="ql-block"> 记载着约瑟夫二世继承母业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的辉煌业绩。</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记载了弗兰茨一世皇帝为了平息和拿破仑的纷争而下嫁女儿的耻辱。</p><p class="ql-block"> 记载了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时代多民族国家由盛而衰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居住地,直至1806年弗朗茨一世皇帝宣布这个神圣帝国解体。</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霍夫堡宫殿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霍夫堡还是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出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弗朗茨皇帝塑像</p><p class="ql-block"> 霍夫堡宫殿中心广场里面的雕塑很漂亮。广场上的雕像是弗兰茨皇帝。这位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为了阻止拿破仑入侵后篡夺皇位的梦想,于1816年主动解散了这个帝国,同时成立了奥匈帝国</p><p class="ql-block"> 弗朗茨二世(德语:Franz II,1768年2月12日-1835年3月2日),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年7月5日-1806年8月6日在位),奥地利帝国的第一位皇帝(1804年8月11日-1835年3月2日在位,称弗朗茨一世,德语:Franz I)。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与皇后西班牙的玛丽亚·路易莎之子,哈布斯堡家族首领。</p> <p class="ql-block">约瑟夫广场</p><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心是1806年建造的约瑟夫二世皇帝的铜像。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的这位儿子,以开明君主和改良家的美名流芳百世。</p><p class="ql-block"> 约瑟夫二世(英文:Joseph II,1741年3月13日—1790年2月20日),是奥地利大公,罗马人民的国王(1764年3月27日—1790年2月20日在位),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皇帝(1765年8月18日—1790年2月20日在位),1780年起也是匈牙利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p><p class="ql-block"> 他以开明专制著称。他在国内推行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包括废除农奴制,建立统一的国家机构,剥夺帝国境内各天主教主教世俗权力等,阻止教皇干预帝国事务。但他忽略了帝国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其改革措施遭到强烈反对,最终饮恨而终。</p><p class="ql-block"> 约瑟夫二世死时既无妻子,又无儿女,也没有情妇,堪称一个为国家奉献了一生的改革者。</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丁教堂</p><p class="ql-block"> 十八世纪以来,这座奥古斯丁教堂一直是宫廷教堂,皇家的婚丧大事都是在这里举行的。</p><p class="ql-block"> 其中最让人注目的婚礼有拿破仑忙于争战,甚至没有时间出席自己和玛丽·路易丝的婚礼,只好让他人代理行婚。</p><p class="ql-block"> 弗朗茨·约瑟夫和茜茜公主的婚礼也是在这里举行的。</p> <p class="ql-block">  此外,奥古斯丁教堂内还有一座小墓穴,里面珍藏著五十四个小罐,小罐内竟是哈布斯堡皇亲们的心脏!</p> <p class="ql-block">  哈布斯堡王朝的葬礼非常奇怪。一具尸体要分三处埋葬心脏放在奥古斯丁教堂,其它内脏放在斯特凡教堂,尸骨则放置在皇家墓穴里。</p> <p class="ql-block">  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当中,最倒霉的要属拿破仑的儿子了。</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岁死于肺结核的他,其尸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被送还法国,但是,他的心却永远留在了奥古斯丁教堂!</p> <p class="ql-block">斯蒂芬主教座堂</p><p class="ql-block"> 维也纳斯蒂芬主教座堂,又称作“圣·斯蒂芬大教堂”,是天主教维也纳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乃为人所喜爱的维也纳城市的标志,常被选作奥地利商议国家大事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罗马式,哥特式</p><p class="ql-block"> 斯蒂芬主教座堂是维也纳的象征,它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维也纳心脏”之称,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仅次于科隆教堂和乌尔姆教堂,居世界第三。</p> <p class="ql-block">  和欧洲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有教堂一样,斯蒂芬大教堂经历了屡遭劫难和几经改建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早在十二世纪初,巴奔堡的戍边伯爵们就曾在此建造了一座方殿式罗曼风格(对罗马风格的模仿)的教堂。</p><p class="ql-block"> 两次大火之後,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重新建造了一座方殿型的教堂。</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西门正是那个时候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见到的哥特式风格是十四世纪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在哈布斯堡的鲁道夫四世公爵的倡导下,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逐渐形成了。</p><p class="ql-block"> 在以後的几个世纪里,斯特凡大教堂几乎没有中断过它的建造。</p><p class="ql-block"> 十五世纪,南塔的建造完成了;十六世纪,北塔的尾期工作结束了;十八世纪,斯特凡大教堂的高塔完工;十九世纪,教堂的改建和修缮工作一直在进行著。</p> <p class="ql-block">  除了一六八三年土耳其人兵临城下,和一八零九年拿破仑大军再次破门而入之外,斯蒂芬大教堂几乎没有受到过战争的威胁。</p><p class="ql-block"> 对斯蒂芬大教堂最大的破坏是在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後的那几天。遭受炮火袭击使教堂起火,教堂的屋顶、铜钟、管风琴和大部份玻璃窗画毁於一旦。</p><p class="ql-block"> 战後的奥地利满目疮痍,但是重建家园的工作马上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斯蒂芬大教堂,维也纳市的标帜,成了全奥地利人奋发建国的象徵。</p><p class="ql-block"> 修复工作从一九四八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一九六二年。</p><p class="ql-block"> 全奥地利的九个联邦州,分别负责修复大教堂的某一个部分。</p><p class="ql-block"> 如今,各州人民精诚团结,共同修建斯蒂芬大教堂已被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市政厅</p><p class="ql-block"> 位于市政厅广场的东侧,正面看去跃入眼帘的是5座尖塔,中间的一座直入云端,两翼的4座不足其半,却高出一字拉开的3、4层楼房。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层次十分鲜明而壮观。</p> <p class="ql-block">  大厅正中的高塔98米,是维也纳的吉祥物。</p><p class="ql-block"> 相传,当时的非教堂建筑不能超过100米,市政厅塔楼的建造计划遂遭到教会的反对。</p><p class="ql-block"> 于是设计者冯.施密特就将塔本身限制在98米,却在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3.4米的“市政厅铁人”,显示了人们向旧势力的挑战,教会对此也无可奈何。</p> <p class="ql-block">  市政厅是1873年建设完工的,是典型的新哥特式建筑,其拱廊、凉廊、阳台、尖头窗、豪华的雕刻都体现了新哥特式的典型风格。</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国会大厦</p><p class="ql-block"> 整栋建筑仿希腊式,素有“欧洲最美的国会大厦”的美称。如今这里是奥地利国民议会与奥地利联邦议会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国会大厦位于维也纳市区中心的环城大道旁,毗邻市政厅公园和霍夫堡,原隶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国会。</p> <p class="ql-block">  国会大厦前是著名的雅典娜雕像,左手持有权杖,代表公正,右手托着胜利女神,她脚下的雕塑象征着当年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p> <p class="ql-block">  门廊的斜坡上放置有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学家的雕像,以提醒政客时刻牢记身上的历史重任。</p> <p class="ql-block">  正立面的8根科斯林圆柱气势恢宏,三角檐上雕刻的是弗朗茨一世皇帝向17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位于国家歌剧院旁公园里的茜茜公主雕像。</p> <p class="ql-block">黑死病纪念柱</p><p class="ql-block"> 位于维也纳最繁华的大街——格拉本大街,是巴洛克风格雕塑的代表作之一,也有人称其为欧洲最精美的巴洛克雕塑。</p><p class="ql-block"> 这座意义非凡的纪念柱分为三层,顶端是金光灿灿的圣三位一体像。下面雕刻着一群天使立于云端,代表连接人类和上帝的桥梁,也象征着鼠疫的女巫被天使推向地狱。中间柱身是半跪在地上的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他摘下皇冠,虔诚地向上帝祈求保佑自己的臣民。</p> <p class="ql-block">  纪念柱整体为三面,三个角镶嵌有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领地盾徽。当时正值神圣罗马帝国如日中天,其辖地也体现在了这座纪念柱上。西侧是代表神圣罗马帝国的双头鹰,上方天使手持书卷,刻有“圣父创世者”的字样。东北侧是代表波西米亚王国的双尾狮盾徽,书卷刻的字意为“圣灵净化者”。东南侧是代表匈牙利王国的红白条双十字盾徽,书卷上刻的字是“圣子救世主”。</p><p class="ql-block"> 纪念柱底层三面各雕刻有一段拉丁文的誓言,虔诚地为世民祈福。西南侧的主立面刻的是赞美上帝的词语;东侧刻的是“仁慈的上帝,您谦卑的仆人在1679年向救世主耶稣基督发誓:我和我的家族、臣民、军队和所有领地永远在您的慈悲护佑之下”;西北侧刻有“利奥波德一世,您谦卑的仆人,将尽所能感谢您于1679年将灾难性的瘟疫从奥地利移走”。</p><p class="ql-block"> 黑死病曾夺去了奥地利2/3的人口。黑死病纪念柱告诉奥地利人,不要忘记瘟疫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创伤。人类虽然脆弱,但也很坚强,我们只有记录下灾难,才会牢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市立公园</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市立公园时已是下午6点左右了,地导本打算给我们最后一个惊喜——观赏金光闪闪的雕塑“小金人”,但去到“小金人”跟前才看见,雕塑正在维修,大失所望。</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而建立的。雕像的作者是艾里克·福里·科勒。</p><p class="ql-block"> 雕像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镀金青铜全身像,这座雕像于1921年6月21日落成,在落成仪式上,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了小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p> <p class="ql-block">  公园里有一个小施特劳斯经常演奏音乐会的小广场,还有一所可以容纳150人的音乐厅,冬季就在这里举行音乐会,夏季则在广场举行露天音乐会。音乐厅前有座青藤环绕的亭子,是小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此外,这座雕像所在的维也纳市立公园内还有舒伯特、布鲁克纳等著名作曲家的雕像。</p><p class="ql-block"> 在网上下了两张照片与大家共享。上图小施特劳斯,下图舒伯特。</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这次东欧+巴尔干19天之旅的行程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系列游记《东欧+巴尔干19天之旅(上部)》所包含的地方的图示,箭头所指是游记已写过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