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现代社会对于人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客观,</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u>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健康”,不仅指躯体、生理的健康,还包括精神、心理的健康。</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的变化,烦躁、冲动等心理现象时有发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烦恼,有许多心里话,不知向谁倾诉,更不知如何排解郁闷。并且,对于六年级的同学们来说,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小升初的压力,心理是比较脆弱和压抑的,有时更是找不到合理的发泄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因此,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u>1.自主意识增强,排斥老师、家长的管理 </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孩子们总想通过说话、做事证明自己长大了,例如在自我意识上他们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大人,他们最爱说的话就是“我能行”、“我自己的事我自己知道”、“不用你们管”。在他们的心目中,家长、老师的权威已经慢慢的减弱,他们可以对家长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他们开始对家长、老师的言行提出质疑、表示反对。同学间的交往更频繁了,许多事不让大人参与,不让大人知道,甚至是非不分的为了义气而互相隐瞒包庇。他们之间希奇古怪的事情甚至我们都蒙在鼓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u>2.不尊重人,敌对情绪强烈 </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自我意识的强烈导向下,孩子们唯我独尊,对待周围的人与事都是比较冷漠的。在他们的眼中,父母与师长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他们比较重视自己的感受,而不去在乎别人的感受。在家里对长辈不尊重,冲着长辈们发脾气;在学校,对师长不礼貌,主要体现在态度上。面对师长的批评,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我又怎么了?”马上找理由为自己辩护,你才说一句,他已经说了十句。而不会去思考自己究竟是在哪里做错了,似乎他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敌对情绪主要表现在:受到家长批评后,他就通过拒绝接受父母的任何安排来表现;受到老师批评后,他就通过不听课,课堂捣乱、直接抵触师长等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u>3.易冲动 </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处于青春期萌芽的学生好胜心强,但自控能力差,当受到挫折后很容易使用攻击行为,把敌对情绪直接发泄到造成其挫折的人或物上,经常处理孩子们之间问题的时候发现仅仅只有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u>4.缺乏责任感 </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孩子们做错事情的时候,他们不会主动去承担责任,而是选择逃避。在学习上,他们马虎浮躁,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体现。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成长的表现,我们都经历过。所以,作为成年人,作为孩子们的长辈,我们应该为他们的成长高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容易犯错误,我们要正确对待孩子们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在成长中所犯的错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u>1.培养孩子守规则、守秩序的意识 </u></b><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作为父母、师长,必须告诉孩子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明确地向孩子们表明我们的态度与立场:我们尊重你们的愿望,如果你想自己管理,那么,你必须制定好相关的学习、生活计划,严格地按照计划去执行。如果违反了,那么,你必须接受家长、老师的管理。如果在被管理的过程中,孩子们达到了可以自我管理的程度,那么,我们就可以逐步放手了。但必须注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去做决定。孩子毕竟年纪小,自觉性不高,需要来自长辈们的监督力量的落实。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u>2.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氛围 </u></b><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们一起看待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与老师取得联系。很多家长认为六年级孩子长大了,我该忙自己的工作了,周末让他自己安排,亲子活动请个假,却未曾发现,处于青春萌动期的他们心思细腻了,此时最需要你的关心、你的鼓励,更多地嘘寒问暖。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教育孩子正确认识来自老师的批评,受到批评时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事出必有因,老师不是没有理由的胡乱批评。如果觉得老师的批评有误的地方,应该先接受批评,这是作为一名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尊重,事后单独去找老师说明原委。老师也会在了解实际情况后,给你一个公正的处理。家长是孩子最贴近的老师,家长言行的影响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在孩子的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您可能并不赞同老师的做法,您可以打电话或当面和老师交流沟通,但是绝对不能在孩子的面前谈论起自己对老师的不满。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尊重老师,加深孩子对老师的不满,让孩子越来越偏激、冲动,对老师态度极为不好。因此,避开孩子交流,这只是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威信。此外,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也应该引导孩子更多地看到光明美好正能量的一面,逐渐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如果您想教育孩子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话,也应该注意方式,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这些问题,不要一顿牢骚过后,就没有下文了,这样会给孩子留下心里阴影。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u>3.学会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给以积极的干预和疏导 </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孩子因冲动而与同学闹矛盾打架而被老师告知家长的时候,作为家长不能只是一味的指责、批评甚至惩罚。而应该耐心教育,告诉孩子冲动的严重后果。每天回家,可以问问孩子在校是否能跟同学融洽相处,有没有小摩擦之类的,也可以通过跟老师联系来证实孩子的表现。我们不仅从生活给以指导,更应从心理上给以引导,既关心学生的“生活”,更关心学生的“做人”,为他们顺利进入中学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只要我们一起坚持不放弃,老师家长密切配合,达成一致的方向,孩子肯定会逐渐进步,一天两天不显现,一月两月会见些效果的。相信我们的努力,孩子会稳步走向中学。坚持下去,将来,每一个孩子都不会辜负我们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教育的基本意义之一就是“未雨绸缪”。只有在正确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正面地教育、引导,不遮掩,不逃避,不推卸,不轻视,让教育走在前头,这才是生命教育的姿势,才是关爱人的教育的真谛,相信在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0px;">摘自:《小学生微课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