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永恒的家国情怀——《志愿军:存亡之战》 电影观后感

云帆

<p class="ql-block">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10月中下旬,我们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分批观看了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这部电影不仅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双重洗礼,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帷幕。随着隆隆的炮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彻云霄,一股澎湃的爱国热情从歌声中喷涌而出。没有国,何来家?保家卫国,不仅是口号,更是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密码。“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铿锵有力的旋律,是20世纪50年代一段振奋人心的记忆,也是我童年时期最熟悉的一首歌。每当我听到这首歌,眼前便浮现出那些为国捐躯、英勇奋战的志愿军战士的身影。1950年,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捍卫和平、维护国家安全、抵抗侵略,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每一位志愿军战士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都是“最可爱的人”。</p> <p class="ql-block">  电影通过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使我们对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与无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全片共描绘了三场战斗,其中最为震撼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关键战役——“铁原阻击战”,这场战役正是电影标题“存亡之战”的最佳注脚。影片中,铁原阻击战的战斗场面异常惨烈,炮火连天、尸横遍野。志愿军战士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他们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2.5万名将士与近5万名“联合国军”激战12昼夜,最终迫使敌军坐到了谈判桌前。铁原阻击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精神上的胜利,志愿军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不朽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电影中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李家一家三口(父亲李默尹、儿子李想、女儿李晓)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浴血奋战。他们在战斗的间隙充满了对彼此的思念。父亲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时刻牵挂一双儿女的安危;儿子在战场上表现出无比的勇敢,每次面临危险都会想起父亲的坚毅和妹妹的纯真;女儿则用流利的英语通过传话筒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为战友争取宝贵的挖地道时间。电影以一家三口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普通人在国家危难时刻的牺牲与奉献。这个家庭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故事,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故事。通过他们在战火中的聚散离合,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无私奉献。回家,是战场上每个人的初衷。有家可回,是希望,更是信念。正如古语所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在电影中得到了深刻的阐释。</p> <p class="ql-block">  电影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专家到前线的故事。专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志愿军提供了急需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补给。他不仅教会战士们如何构筑工事,还传授了许多实用的战术技巧。例如,如何利用弹坑做掩护,如何使用反坦克装备等。在一次战斗中,专家发现许多士兵在投掷手榴弹时总是扔不准,但实际效果却很好。原来,这些士兵是在距离坦克十米之内才投掷手榴弹,而这个距离恰好是手榴弹的有效射程。专家亲眼见证了这一“抵近攻击”的壮举,被小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深深打动。这一幕不仅展示了志愿军战士的智慧与勇气,更体现了他们面对强敌时的不屈不挠。</p> <p class="ql-block">  电影中多个战术部署的展现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是化整为零的钉子战术、稻草人战术、地道战,还是利用水沟防御坦克、滚油桶炸敌营、开闸放水的巧妙布局,都让我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具体的认识。这些战术不仅体现了志愿军的智慧,更展现了他们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依然保持高昂斗志的精神风貌。在武器装备远逊于敌军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们凭借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李想与军长傅崇碧通电话并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故事。当时,一营只剩下李想一人,他知道自己已经被敌军包围,回不去了。因此,当军长说无论剩下多少人都要带回来时,李想才说出那句令人动容的话:“一营回不去了。”在电话另一端听到妹妹的声音时,李想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然而,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李想没有选择放弃。他将妹妹给他的小花放进水中,看着小花游起来后,毅然决然地按下了引爆炸弹的按钮。这一幕不仅展现了李想的英勇无畏,更体现了他对家国的深厚情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  观看《志愿军:存亡之战》这部影片,我被深深打动。它不仅重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更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电影中有一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我中学语文课中所学过的一篇课文,如今再次听到,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正如作家魏巍所言,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经历了六七十年代毛泽东思想的红色教育,亲眼目睹了从抗美援朝战场荣归故里的伤残英雄军人,他们身上一道道光荣的伤疤,让我为之动容,也致以无比崇高的敬意。从小我就有了军人的情结,1984年,我报名参军,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实现了为国效力的愿望。在部队里,我接受了各种艰苦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健康强壮的身体素质,更培养了我“坐如钟、立似松、行似风”的军人风格与气质,使我终身受益无穷。</p> <p class="ql-block">  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假如时光倒流,我也会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影片再现了七十年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惊心动魄场面,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在武器装备远逊于敌军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们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从战斗的残酷到战士们的乐观,再到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无不让人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  历史需要铭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志愿军:存亡之战》不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史诗。它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湎于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或许已经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那份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依然是我们面对生活挑战时最宝贵的财富。历经岁月,跨越时空,抗美援朝精神始终历久弥新。正是因为有这些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血与火之歌中义无反顾,舍生赴死,用信念、决心和勇气,才换来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新时代的我们虽未经历过那些战争情景、伤痛和离别,但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在新时代前进的步伐中,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用行动、用知识、用智慧、用我们那颗热血强国之心,家国情怀,在自己的领域中时刻做好战斗准备,并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我们要用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头脑来打败未来的敌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铭记历史,吾辈自强,保家卫国,中国脊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 <p class="ql-block">  1951年6月10日,经过12天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终于赢得铁原阻击战的胜利。共歼敌1.5万余人,粉碎了敌人抢占铁原、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和交通线的企图,为稳定战场局势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月,“联合国军”提出举行停战谈判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欢迎光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赏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