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围城中的淡淡乡愁

笑答

从漳州到南靖七十公里的路程,然后走了一段山路,我来到世界文化遗产田螺坑土楼群,这里是书洋镇上坂村,站在村口高处的观景台上,我欣赏“四菜一汤”的人文景观。 所谓“四菜一汤”,是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座落在湖岽山山腰的碧绿山林中,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形的文昌楼五座土楼组成,远远看去像一个绿色台面上摆放四个菜和一个汤。 “四菜一汤”就是田螺坑土楼群的组成部分,建筑的时候参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营造的,始建于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 我走进田螺坑,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土楼,第一眼的土楼在我的视觉中就像一朵刚刚绽开的巨大蘑菇,而走入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以及步云楼逐个欣赏,我又觉得这些土楼其实就是围城。 南靖是土楼的王国,土楼产生于宋代,明、清时期逐渐成熟,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是用山区夯土建筑的大型古代民居。土楼依山而建,是泥土和木料的完美结合。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文化“方圆”思想的杰出代表,集中在南靖、永定和华安一带崇山峻岭之中,走进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土楼,让人惊叹建筑艺术的精巧高妙,每一座土楼对应着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大家族、大家庭,这里发生多少聚散悲欢的传奇故事。 我来到裕昌楼,这是福建土楼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1308年,由五个不同姓氏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共有五层18.2米,房室270间。全楼有五部楼梯,分为五大卦,底层厨房内设有水井,共22口,是福建土楼中水井最多的土楼。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的圆形祖堂,堂前用卵石铺成一个阴阳八卦,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 这座裕昌楼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七百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裕昌楼前面有一泓清水,终年哗哗流淌,给这座土楼增添了一点灵动。 从裕昌楼再往山里走就是塔下村,这是一处中国景观村,历史文化名村,素有“灵秀水乡,梦幻家园”之称。这是一个著名的侨乡,始建于1426年,这里的土楼沿河而建,并非常均匀的分布在两岸,最独特的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脚楼。 塔下村应该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一块璞玉,这里山色清秀,溪水潺潺,溪畔开满了鲜花,石桥、木桥,鹅卵石小径,都有一种沧桑感,透着一种原生态,自然淳朴的气息。 我在溪边漫步,水光山色,乡野葱茏,小溪曲曲弯弯向前延伸,溪水清澈澄明,水面上悠闲地浮动着鸭子,偶尔还叫上几声,吊脚楼错落有致建在溪畔,一种别样的江南水乡韵味,感觉就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村子里有德远堂,建在一处小山坡上,看上去精巧雅致,庄严凝重,这是一座张氏家庙,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还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屋脊上用各色瓷片剪黏成的浮雕,表现八仙过海等神话传说。 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德远堂的石龙旗杆,竖立在堂前共有23根、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如此密集、像一片石林,这些龙旗杆是张氏族人为勉励后人发奋读书设立的。族规中规定,凡取得秀才以上者,可获得数十担儒租田,中举、中进士或取得一定官职的乡贤,可在祠堂前树石龙旗杆,这一举措在全国极其罕见。 从塔下村,我走进了梦里水乡云水谣,云水谣在2008年以前叫长教村,香港电影《云水谣》上映以后,这个充满梦里老家情感的影片取景地一时轰动,游客纷至沓来,这个长教村正式更名为云水谣,也是那一年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云水谣更是名声大振。 2008年7月,数以千计的福建土楼中微乎其微的46座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随着游客蜂拥而至,“土”能生金,一些曾经搬出土楼的人又搬了回来,沉寂的山乡一下子热闹起来,围城中灯火通明。 入夜时分,我走在云水谣小溪畔步行栈道上,前面有石桥,桥下有流水,两边有餐馆、民宿、店铺的招牌,光线十分柔和。我漫步来到溪边一棵老榕树下,这棵老榕树有上千年的的树龄,枝繁叶茂,自成一处风景。 这老榕树就是电影《云水谣》碧云和秋水悲欢离合的地方,老榕树下有茶摊,坐在竹椅上,要一泡当地的乌龙茶,耳边是溪水流淌的声音,唇边是乌龙茶的香气,时光在茶碗边上悄悄流过,寂静中一缕淡淡的乡愁袭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