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史实揭秘——精品精读(四)

海扬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报告文学《中国北斗》摘记</b></p> “战斧”导弹准确摧毁萨达姆地下宫殿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耗时近十年,苦心经营了一座深入地下数十米、富丽堂皇的地下总统府。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军实施"斩首行动",从战舰上发射的两枚"战斧"巡航导弹,在 GPS 引导下飞行两千多公里,一前一后精确通过直径不到两米的位于沙漠腹地的地下总统府地面换气窗,一举摧毁了萨达姆的地下宫殿。萨达姆因为在军营视察,才侥幸逃过此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两枚"战斧"巡航导弹,飞行两千多公里,全部命中直径不到两米的目标!还有什么比它更精准?由此,"战斧"被人们称为"带着'向导'的导弹"。这场战争,也被军事理论家们称为"精确战的源头与象征"。</b></p> 美方可以限制用户对 GPS 的使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美方人员带着一脸豪情介绍完 GPS 的用途和前景后,便毫不隐讳地对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说:"我们的 GPS 编码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种。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保证我们的国家安全,我们军方会采取三种措施应对紧急状况:第一,降低对方的导航精度;第二,随时变换编码;第三,进行区域性管理。"也就是说,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美方可以限制国内外用户对 GPS 的使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听了这话,卜庆君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虽然人家 GPS 让全世界共享,可要是这世界上只有 GPS 这一家导航,无论是哪个国家用了,把它装到飞机、轮船、火箭上,都如同自己的身体装上了别人的眼睛,既不是长久之计,心里也不踏实。要是眼睛哪天累了,或是不高兴了,把上下眼皮一合,身体不就抓瞎了吗?后果不堪设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无论是身体,还是眼睛,只有是自己的,才能自主可控,才靠谱,才不心慌!</b></p> 星载铷钟诞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战,中国"甚高精度"星载铷钟终于在物数所诞生了,计时精度比"高精度"产品提升十倍,达到一百亿分之三秒水平,比美国同期产品性能指标高出一倍。"万秒稳定度"也大幅提升,明显高于美国新一代星载铷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在世界星载铷钟领域,奇迹般地完成了由追赶到领先的逆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得到这一测试结果时,梅刚华充满欣慰地说:"我们终于在星载铷钟领域跑到了领跑的位置,我们终于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在做客央视《开讲啦》栏目时,满怀感慨,充满自豪地说:"星载铷钟精度通常指标是十年差一秒,而我们的星载铷钟三百万年差一秒。真是令人称奇,让人惊叹!"</b></p> 刀尖上的舞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运载火箭推进剂液氢是一种极高危燃料:当它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一粒大米从一米高的地方掉落下来的能量,就会引起爆炸。因此,大家都说液氢加注队是"刀尖上的舞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李明伟是这支"与魔鬼同舞的舞蹈队"的"领舞"。中心进入密集发射时期后,他在短短五年里,指挥大家完成数十次液氢接收转注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液氢转运现场非常嘈杂,在这样的环境中连续工作,让人感到头晕目眩。但李明伟感到奇怪的是,自己在繁重的任务中,头脑却越来越清醒,耳朵也越来越灵敏,能在杂乱的轰鸣声中清晰地辨别出哪些声音是制氢设备的噪声,哪些声音是转注管路的气流声,哪些声音是从山谷里吹来的风声。队友们也说:"队长,你的耳朵竖得越来越直了,简直像神话里的'顺风耳'。"李明伟听了也不否认,嘿嘿笑道:"这叫适者生存,环境造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上午,李明伟带领大伙儿执行液氢接收转注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各操作手注意,开始检查管道情况,确认状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号管道正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号管道正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各操作手注意,开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李明伟的第二个指挥口令,下了一半时戛然而止。他突然感到今天的各种声音与往日有一点儿不一样,竖起耳朵仔细一听,发现是槽车操作柜传来的声音有些异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李明伟脑袋一紧:槽车氢气泄漏!他做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关闭供气阀门,立刻向上级报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级命令:"立刻解决,绝不能影响发射进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是!"皮肤黝黑、体型健壮的他响亮回答。他一双眸子朝大伙儿一瞪:"同志们赶紧撤离!我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李明伟拿起氢浓度探测仪,走了过去。此时发现泄漏已有三分钟了。他沉着冷静地打开操作柜,探测仪果然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但具体泄漏点在哪儿?它细如针眼,眼睛看不到,加之操作柜管路复杂,找到它非常困难。怎么办?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危险在不断增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理论上讲,氢气泄漏五六分钟,爆炸随时可能发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明伟放下探测仪,把脸庞贴向操作柜那一个个管路连接处,通过气流变化判断泄漏点。当他把耳朵靠近液面计下的管路时,感到有股气流冲进耳朵。用肥皂水对它进行喷洒检验,果然发现连接焊缝上产生大量泡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李明伟当机立断,火速关闭阀门,并按应急程序给槽车泄压,异响声立刻无踪无影。这时,氢气泄漏已经五分钟了,要是故障没排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想到这,李明伟一屁股坐在地上,额头上冒出一层豆大的汗珠。</b></p> 守口如瓶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婚后的魏素萍,只知道丈夫很忙,却一直不知道他忙的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深冬的夜里,她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只见孙家栋衣服没披就跑到客厅接电话。魏素萍见状,拿着大衣跟过来给丈夫披上。正对着话筒说话的孙家栋条件反射般地急忙用手将话筒捂住,用眼神示意她快点走开。她委屈地瞪了丈夫一眼,默默地回到了卧室。谁知孙家栋一边听着电话,一边还想把卧室门关上。但电话线不够长,他就斜着身子伸出脚尖把门勾上了。此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保密政策是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67年7月,年仅三十八岁的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同年,妻子也怀孕了。孙家栋日夜忙于卫星设计,就连晚上也抽不出时间回去看看怀孕的妻子。这年12月8日,魏素萍要临产,孙家栋竟忙得抽不开身。当阵痛袭来时,魏素萍渴望能握住丈夫的手,然而直到女儿出生的第二天晚上,孙家栋才出现在她身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虚弱的魏素萍幽怨地看了丈夫一眼:"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什么工作能比老婆生孩子更重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孙家栋轻轻握住妻子的手:"素萍,两个都重要,可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她知道丈夫对工作守口如瓶,自有理由,从此便不再问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那天,魏素萍也和大家一起,举着国旗走上街头,加入了欢庆队伍,但她却不知道,我国第一颗卫星竟是丈夫带领大家完成的杰作。1985年10月,中国有关部门宣布中国运载火箭要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市场。在一次向全世界直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国外的卫星送上太空时,魏素萍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丈夫的身影,她才知道丈夫是干什么的。</b></p> 监控交通和地沟油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交通事故,尤其是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让人触目惊心。2017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约20万起,平均每天有170多人被夺去生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交通事故主要集中在"两客一危"车辆(指从事道路班线客运、包车客运、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所属车辆),而事故原因则以超速、疲劳驾驶居多。交管部门及时把北斗导航技术引入"两客一危"车辆管理,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全球最大的车辆监管"大网",网住了六百余万辆运营车辆。该平台会及时提醒、敦促司机"您已超速,请您降速行驶""您已连续行驶四小时,身体已经疲倦,请在前方服务站休息"等等,有效地减少了车辆运输安全隐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8年,全国重大运输交通事故数量下降44.4%!也就是说,北斗导航在交管系统的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食品安全是当下人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地沟油,本是价廉物美的工业原料,却因不法分子的贪念而跑进了商场、厨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有关部门屡打不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创造性地将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应用于地沟油运输车辆监控,"把住生产源头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赞叹说:"北斗卫星导航给了我们一把控制地沟油的安全锁,让这个过去不可控的问题渐渐变得可控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赞叹说:"北斗卫星导航给了我们一把控制地沟油的安全锁,让这个过去不可控的问题渐渐变得可控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