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53(结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章内容概要:</span>“不久,父亲也随她而去。”《青春谣》发表,春娟回来看到家乡的变化,已离婚的她决定留下来。铁蛋儿和春晖共同投资建成了一所新学校,不久,小石头中师毕业回到家乡任教。]</p><p class="ql-block"> 从此,她再也没有起来,合上双眼,永远睡去了。不顾家人的痛绝哭喊,不睬学生的伤心呼唤,丢下他们,丢下那些曾给她帮助,曾给她关心,曾给她爱情,让她感激过,又让她伤心过的人们,连同她未遂的梦想,悄然地离去了。</p><p class="ql-block"> 不久,父亲也患绝症,住院没几天就随她而去了。母亲在整理他的衣物时,从内衣口袋竟掏出一块带血斑的手绢,好不容易把它撕展开,那血的浓黑让她看了就可怕,看着这血迹,此时,母亲才幡然醒悟,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从小屋传出了好远······</p><p class="ql-block"> 春娟回来了。四年中她一直没回。前两年的来信,说的是实情,而后两年却在隐瞒。随着他们服装生意的日益红火,丈夫有了钱,开始对她这个来自山里的外地人有些轻视和厌烦,因而有了外遇,有时还夜不归宿。她说他两句,他就对她拳打脚踢,她实在忍受不住,就提出了离婚。孩子判给了他,她孤身一人在城里,很想回家,可又无颜面对家人和乡亲,于是就在城里找些临时的工作来维持生活。城市的一切对她已没有先前的新奇和向往,一种对孩子、对家人、对家乡的浓浓思念,让她常常寝食不安。</p><p class="ql-block"> 如今,她终于回来了。二姐和父亲的相继离去,让她哭得好伤心。上坟之后,从村外又走回村里,几年来家乡的变化,让她感到意外:一片片果树连同村边一个个漂亮的塑料大棚,几乎把全村围住,村里一幢幢像翻盖不久的新砖瓦房,比起祖辈住的石砌小屋,不知要亮堂多少倍。春晖告诉她,用不了几年,现存的这些石砌小屋将不复存在了。</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巨变,让她想起了二姐给她写的最后一封信,信中讲道:</p><p class="ql-block"> 观念改革开放的春风正从山外吹来,一种新思想、新观念正在潜影转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言行和生活。妹妹,家乡变样了,我们真心盼望你早些回来,看一看家乡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现在,她回来了。然而,她所有想看到的,有的却让她永远也看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一年之后,《青春谣》问世了。人们从这本书中,知道了山里的世界,更从这本书中,读懂了一个来自山里姑娘对理想、对爱情、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从她讲述的经历中,人们仿佛听到了一首来自山里的歌谣,一首带有山的风情,听起来让人感到淡雅、忧伤,而到激情处又让人感动、振奋的青春歌谣。</p><p class="ql-block"> 在书的最后,她用了这样两句话,对她的这首“歌谣”作了总结:</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要经过多少次失败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对于我而言,我可能最终仍是一个失败者,但我最终绝不是一个弱者,虽然我也有脆弱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还是一年后,由春晖和铁蛋儿共同投资盖建的一栋二层教学楼竣工使用了。这一年小石头中师也毕业了,他回到了家乡,像他老师那样,从事着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大姐仍一如既往地生活着。母亲变了,变老了许多,但也坚强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春娟没有走,大山留住了她。(完)</p><p class="ql-block"> 初稿于1998年春一2002年1月</p><p class="ql-block"> 抄改于:2002年2月-8月</p><p class="ql-block"> 略改于:2002年9月-12月</p><p class="ql-block"> 定稿于:2003年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