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秋时节,从尼亚加拉瀑布市跨过彩虹桥,进入加拿大,沿着从尼亚加拉瀑布跌落的河水,向着东北方向,游览了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魁北克四座城市。<br> 这是一次加拿大东部之旅,一路走来,从繁华都市到历史名城,体验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活力,感受着不同城市的气息,也被法式风情的浪漫所倾倒。<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尼亚加拉大瀑布</h1>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边境,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其规模宏伟、气势磅礴,极具震撼力,堪称大自然的奇观。<br> “尼亚加拉”是印第安语,原意为“雷神之水”。<br> 尼亚加拉河是美国与加拿大两国的界河,在这里,河水在不足2公里的长度里落差高达15.8米,水流以每小时35.4公里的速度跌宕而下,形成了世界上最狂野的漩涡急流。然而,尽管水流湍急,但河水却十分清澈。<br> 流经悬崖处,河中位于美国一侧的公羊岛把河水隔开,河水分别流入两国,美国一侧的河水又被另一小岛分开,由此形成了三个瀑布:在美国一侧的是美国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在加拿大一侧的是马蹄瀑布,这也是尼亚加拉瀑布中最大和最著名的部分,它宽约670米,高约53米,呈U型,故称马蹄瀑布。马蹄瀑布占据了大瀑布流量的94%,平均每秒钟有约2832立方米的水从陡峭的悬崖上冲泻而下,形成一道雄伟壮观的马蹄型环形水帘。<br>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在美国一侧看瀑布,近处为美国瀑布,远处为马蹄瀑布</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从河中仰视瀑布,更感大瀑布的震撼。</h5> 当我们近距离的面对大瀑布观景平台,会有一种多维度的深深体验:<br> 瀑布奔涌而下,重重水柱奔腾激荡、飞沫四溅,形成一片片白色的水雾。在阳光照射下,水雾中还会形成彩虹,整个场景气势磅礴、如诗如画----这是瀑布给人的视觉冲击;<br> 瀑布发出的轰鸣、怒吼,仿佛万马奔腾,地动山摇,巨大的声浪震耳欲聋,远远便能感受到水流的雄浑韵味----这是瀑布给人的听觉震撼;<br> 当我们深吸一口气,充满负氧离子的清新的空气清凉湿润,沁人肺腑----这是瀑布给人的嗅觉愉悦;(记得七年前第一次到这里时,由于河水中的鱼类随瀑布倾泻而下时撞击岩石而死亡,空气中弥漫着鱼腥味,吸引了以鱼为食的大群飞鸟,但此次却没有这种情况,可能是季节的原因吧?)<br> 当空中弥漫的水雾随风飘来,细细的水珠轻柔凝结在脸上,一丝丝清凉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是瀑布给人的触觉体验。<br> <h5> 加拿大一侧的瀑布城有座高达百余米的观瀑天龙塔,在塔上可以观看尼亚加拉瀑布的全景。</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观瀑天龙塔上鸟瞰美国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h5> <h5> 在塔上的餐厅一边欣赏大瀑布的美景,一边享用一流的烹饪美食,弥补了观赏瀑布的味觉享受。</h5> <h5> 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公园里矗立着交流电之父特斯拉的塑像。<div> 尼亚加拉河水水量充沛,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联合在这里建设了尼亚加拉水电站。</div></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面对大瀑布的哲学思考</div> 时隔七年,当再次看到大瀑布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今天看到的大瀑布与七年前看到的大瀑布是否相同?这首先就要明确我们所观看的瀑布是否就是在观看从高处一泻而下的河水?如果是的话,那么七年前所看到的构成瀑布的水,早已汇入了大西洋。所以,今天的瀑布就已经不是七年前的瀑布了。这就像“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的哲学原理,毕竟,这一原理据说就是源于“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哲学名言,这一名言也是在揭示河水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是,如果认为我们观看瀑布是在观看河水在流经特定的地理环境时的形态的话,那么我们看到的瀑布就是水的宏观表现,而与具体的水分子个体无关。由此可见,在集体的社会里,某个个体的作用,其实可以忽略不计,地球离开任何人都会继续转动。因此,我们不必把自己或某些个体太当回事了…<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多伦多</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尼亚加拉河水经过大瀑布后,汇入著名的五大湖之一的安大略湖。安大略湖西北岸坐落着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也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作为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多伦多是一个世界级城市,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多伦多有大量世界各地的移民,是世界上最具多元文化和多种族的城市之一,该市居民中属于明显的少数族裔人口超过了50%。多伦多还是加拿大华人最多的城市,当地的华侨及华裔人口多达四十万。</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多伦多的较低的犯罪率、洁净的居住环境、颇高的生活水准、以及对多样文化的包容性,令该市被多个世界组织列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div> </h3> <h5> 塔高553.33米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是多伦多的标志,自从1976年落成后,该塔一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纪录为最高的建筑物,直至被哈利法塔(迪拜塔)超越为止。现仍为世界上第五高的自立式建筑物。还是世界第二高的通讯塔。1995年,加拿大国家电视塔被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列入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也是游客到多伦多市必看的景点。 </h5> <h5> 在安大略湖上仰望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和岸边建筑,在加拿大国家电视塔上俯瞰安大略湖水和城市景观,相看两不厌,相得益彰。</h5> <h5> 多伦多的唐人街,主要是来自新加坡和越南等地的华侨聚集形成。</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千岛湖</b></div> 安大略湖水的出口在金斯顿,湖水在这里向下游流入圣劳伦斯河,这里水面骤然收窄,起伏的陆地与湖水交融,形成了1800多个岛屿,因此被称为千岛群岛,这里的水面被称为千岛湖。<div> 千岛湖是著名的千岛沙拉酱的故乡,也是美加两国的界湖,1800多个岛屿中1/3属于美国,2/3属于加拿大。放眼望去,湖中小岛星罗棋布,犹如绿色翡翠镶嵌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略大一些的岛屿上,建有一幢幢造型各异的别墅、小屋、洋房,与蓝天碧水相映,给人以无尽的美感。</div> <h5> 星罗棋布的千岛湖,绿岛碧水,景色秀丽,风光旖旎。</h5> <br> 千岛湖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br> 一位经营酒店生意的由草根逆袭的美国富豪在千岛湖为他的夫人购买了一个岛,他要将这里建设成一个心型的岛,他投入巨资在岛上建造城堡,作为送给夫人的礼物。 在城堡建设期间,富豪和夫人经常来这里视察工程建设。一次,他们来到这里后,因为天气的原因无法按照原定计划离开而滞留在这里,千岛湖的居民们为了款待富豪夫妇,拿出了当地的很多美食,其中有一种由蛋黄酱、芥末酱等多种食材调和的沙拉酱引起了富豪的兴趣,后来他把这种酱的配方交给他经营酒店的主厨加以改良,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沙拉酱,受到广泛好评,这种酱被命名为千岛酱,并风靡全球。<br> 遗憾的是,富豪为夫人打造的城堡尚未建成,他夫人却突然离世,悲伤中的富豪停止了如火如荼的心型岛所有建设,而且,从此再也没有踏上这个岛。<br> <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充满着悲情的心型岛</h5> 与前面这个凄情的故事相比,下面这个故事就颇为喜感:美国某知名大公司的前总裁购买了位于加拿大的小岛建了自家房子。由于岛不大,缺少室外活动的院落,总裁又购买了相近的属于美国的另一小岛作为院子,并建了一条九米长的小桥将两岛连接。这条桥就成为横跨两国的最小界桥。据说,总裁与夫人吵架时,一气之下就离开家,跨过界桥走到对面属于美国国土的院子里,属于一言不合就出走他国的离家出走,这大概也是最豪横地离家出走。 <h5> 世界上最短的界桥。左侧属于加拿大,右侧属于美国。桥的两侧分别悬挂两国国旗,中间悬挂安大略省省旗。</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渥太华</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渥太华是加拿大首都。加拿大17世纪初是法国殖民地,后被割让给英国。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原因,加拿大形成了以英裔和法裔两大族裔为主体的民族特性。而渥太华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位于以英裔为主的安大略省和以法裔为主的魁北克省的交汇之处,之所以定都于此就是为平衡、兼顾英裔、法裔居民的情感和利益。渥太华居民中讲英语的英裔大约占55%,操法语的法裔大约占25%,英法两国对渥太华的文化、思想、建筑和文化艺术影响甚大,两种文化在这里共荣共存。</div></h3> <h5> 坐落于国会山上的哥特式建筑的国会大厦是加拿大的象征,大厦中心的和平塔,高耸入云,庄严肃穆,格外引人注目。国会大厦两侧分别是加拿大的上下议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加拿大最高院也在国会山附近</h5> <h5> 加拿大是英联邦国家,英国国王是加拿大国家元首,这里自然会有女王的塑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里的路牌上英语与法语和谐共存</h5> 加拿大总督是英国国王的常驻代表,由加总理推荐并由英国国王任命,一位华裔加人曾担任过加拿大总督。 <h5> 加拿大总督府是座不大的三层楼,但环境很美,这里是加拿大总督工作和居住的地方。<div> </div></h5> 渥太华并非位于圣劳伦斯河畔,而是位于渥太华河南岸,不过,渥太华河在她的下游蒙特利尔市汇入圣劳伦斯河。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渥太华眺望对岸的魁北克省</h5> <h5> 从渥太华到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的途中路经翠湖山庄。山庄内五颜六色的小楼依山而建,建筑特色充满欧陆风情,背山面水,色彩艳丽,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蒙特利尔</b></div> 圣劳伦斯河从千岛群岛流向东北方向,与从首都渥太华经过的渥太华河汇合之处,就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这里也是魁北克省的最大城市。<div> “蒙特利尔”一词来源于中古法语,意思为“皇家山”, 皇家山是蒙特利尔城中心的地标。</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楼之间便是蒙特利尔的皇家山</h5> 蒙特利尔曾经是加拿大经济首都,拥有最多的人口及最发达的经济,但是据说因承办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亏钱太多,影响了该市的发展,后来被安大略省的多伦多超过。尽管如此,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不到15岁的罗马尼亚体操运动员科马内奇以精彩绝伦的表演,获得了女子全能、高低杠和平衡木三项世界冠军,其创造的连续七次获得满10分这一奥运史上的奇迹,至今仍被蒙特利尔人所津津乐道。顺便说一下,科马内奇那次轰动世界后,不幸被齐奥塞斯库这个独裁者的儿子看中,沦为这个家伙的性奴达8年之久,直到齐奥塞斯库被处决后,科马内奇才辗转到了美国,并在经历了一段艰难坎坷的历程之后,才获得了她本应在她15岁时就应当享有的美好生活!<br> 蒙特利尔是个充满法式浪漫的城市,华灯初上,人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街边的酒吧,品酒、聊天,当我们乘坐的双层旅游巴士从他们身边缓缓经过时,他们都会举起酒杯与我们热情的打招呼。<div> 这里的法式红酒煮羊腿、煮鸭腿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br></div> <h5 style="text-align: left;"> 蒙特利尔的建筑简朴与艳丽兼具,时尚与古典并存。</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充满中国元素的蒙特利尔唐人街</h5> <h5> 在蒙特利尔路遇几个反以挺巴(准确地讲应该是挺哈)的几个学生。不过,既无围观者,更无响应者。</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六、魁北克</b></div> 魁北克古城是一座有城墙,讲法语的古城。也是北美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魁北克城”始建于160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r> 17世纪初,法国人探险家兼皮草商人从大西洋经圣罗伦斯河逆流到达这里,在陡峭的高原上,设立了毛皮交易所,并建立了一个法国人的居住区。<br> <h5> 屹立在圣劳伦斯河西北岸的魁北克古城,从这里沿圣劳伦斯河顺流而下100公里左右便是河水进入大西洋的入海口。</h5> <h5> 魁北克城是北美唯一保存有城墙以及大量的堡垒、城门、防御工事的城市,这些工程至今仍环绕着魁北克古城。</h5><h5> 火炮是用于抵抗远处的敌人,当敌人迫近时,必须进入预设的壕沟,而古城的壕沟里设置了密密的枪眼。坚固的城墙和难以逾越的壕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br> 这里展示的火炮炮身标注了火炮的生产时间:1799年。</h5> <h5> 五层楼高的魁北克古城大壁画,是魁北克各地12名优秀的艺术家们合作的杰作,是吸引游客们驻足的人气景点。壁画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了魁北克古城的春夏秋冬四季。壁画中第一排的核心人物是创立魁北克城的法国人桑普兰。不过,历史上没有留下桑普兰的画像资料,画家们在创作时,据说选用了法国宫廷中一位长得最帅的侍从作为桑普兰的形象。</h5> <h5> 魁北克圣母大教堂是魁北克古城中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具有350多年的历史,是北美最古老的教堂。 这座巴洛克式大教堂左右两个形状不同的尖塔是其明显特色。</h5> <h5> 教堂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拥有华盖、主教宝座、彩绘玻璃窗等艺术品,据说教堂收藏的油画价值连城。</h5> <h5> 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细品这古老的城墙、雄伟的城堡、庄严的教堂、历史名人的塑像、爬在墙头的顽皮卡通红人,还有那些形形色色的建筑,让人流连忘返。</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品尝魁北克的法国餐</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趣的车牌文化</div><div> 魁北克的车牌上印有一句法语:“Je me souviens” 意为:“我铭记于心” 。</div><div> 这里有一个历史背景:18世纪英国在历时七年的战争中战胜了法国,双方于1763年签订了巴黎和约,英国获得了法属加拿大的控制权,这里遂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然而,由于魁北克地区和法国有着久远和紧密的关系,这里的人们并不乐于接受英国的支配,他们对于法国的失败耿耿于怀。为了记住他们的根属于法国,铭记过去魁北克历史的辉煌以及对这场战争的失意、他们在车牌上写上了这句话。</div> <h5> 魁北克的车牌上的法语:“Je me souviens” ----“我铭记于心” 。</h5> 无独有偶,在美国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车牌上印有:“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只纳税,无代表“),以表达对这里的人们在国会没有代表的不满。<div> 老外的这种“车牌文化”很有意思,按说车牌的制作应该属于政府的职责,这种涉嫌煽动国家分裂和对宪法不满的言论居然堂而皇之地满大街随处可见,我们难以理解的是他们的国家政府居然对此完全无动于衷。只能说:这些国家政府的心真大!</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晶瀑布</div><div> 魁北克的蒙特伦西瀑布,因冬季瀑布结冰,远远望去晶光闪闪,宛如一片片水晶,故有水晶瀑布的美称。瀑布的落差有83米 ,是尼亚加拉瀑布的1.5倍,大量的水从峭立的悬崖倾泻直落圣罗伦斯河。</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落差83米的水晶瀑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魁北克的秋色</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从美国进出加拿大的两个峡谷</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这次我们从美国进出加拿大时,分别途径了两个峡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沃特金斯峡谷<br></div><div> 沃特金斯峡谷位于美国的纽约州五指湖地区,这里属于层积岩地质,受冰川和溪流的侵蚀,形成了这里奇特的地貌。沿着约两英里的峡谷小径共有十几挂瀑布。沿着峡谷步道,可以近距离欣赏的瀑布。<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沃特金斯峡谷独特的波浪状岩石</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美东大峡谷</div><div> 美东大峡谷位于纽约州的阿迪朗达克,是美国最古老的旅游景点(据官方统计累计参观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这里天然石桥、洞穴、瀑布、峡谷相互点缀,互为映衬,形成了一幅立体山水油画。</div><div> 据说,曾有游客在这里参观游览时找到了恐龙化石。</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峡谷中的阿沃斯河水一路奔腾流向尚普兰湖</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峡谷里的大象石</h5> <h5> 这种岩石的肌理,让我想到了瓦楞纸。</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区里运行的交通车,满满的复古风</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尾声 七彩祥云</b></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归途中,一道七彩祥云出现在眼前……</h5> <h3 style="text-align: right">撰文:蔡胜,配图:曹红</h3> <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