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间:2023年10月21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地点:海东市体育中心(篮球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赛事: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span></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1日,以“提升技能水平 发展拉面产业”为主题的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在海东市开幕。此次大赛共吸引全国31个省(区、市)71支代表队212名选手参加比赛。本次大赛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青海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中国烹饪协会共同主办,青海省总工会、海东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p> <p class="ql-block"> 深秋的午后,暖阳高照,天空湛蓝,火红的落叶在微风中摇曳,2023年10月20日是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在这个叠翠流金的季节,河湟谷地一场大规格的“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南凉古都海东市乐都区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 夕阳的余晖给这座藏着无数个神秘故事的古都披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金色面纱,我的思绪飞奔到铁马冰河的远古时代,对历史上乐都这块钟灵毓秀的神奇土地浮想联翩。滔滔湟水河记录着乐都的历史,见证着乐都的美好明天。</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因对古城乐都的敬畏与神往,相约三五文友,漫步乐都街头。湟水谷地五彩斑斓的夜色撩人心弦,客人进进出出的餐饮业最为红火,望着霓虹灯下安静祥和的人间烟火,啧啧称赞这座新崛起的地级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前景。大家聊湟水河的过去和今日,聊马家窑文化柳湾彩陶,聊明代宫廷式建筑瞿昙寺,用心触摸历史的印记,展望古城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街心十字中国邮政银行蔚蓝似天空的大屏幕滚动着“热烈庆祝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成功举办”,宽敞的人行道两侧,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色的印有“提升技能水平,发展拉面产业,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的彩旗迎风招展,这座神秘而年轻的地级市首府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远远望去,海东大道一号网红大桥绚丽夺目、雄伟壮观,桥下涛涛湟水河拍打着欢快的节奏奔涌而来,热情似火欢迎着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的71支代表队,40多名领队,212名拉面选手。</p> <p class="ql-block"> 人文乐都,她在我心中是一个神秘而心心念念的存在。“我们的根(祖先)在碾伯,”小时候祖父说。80年代交通不便,听大人说碾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2016年清明节,在逯氏家族各位父辈兄长们的奔波努力下,逯氏祠堂修缮完工,大南川逯氏家族几十号人浩浩荡荡来碾伯逯氏宗祠祭祖,当时那种重回故里的心情无法用文字表达,我只是虔诚地不间断地往摆放在院子正中的香炉里上香、化裱、磕头。原来祖父说的碾伯就是更名后现在的乐都,我们逯氏祖先最早落脚青海后安家的地方。全称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店镇河滩寨村。往后的清明节,我和家人数次踏上位于乐都河滩寨的逯氏宗祠。南山射箭,北山跑马,人文乐都,我对这里有着一份厚重的感念。</p> <p class="ql-block"> 热情好客的东道主海东政府安排行程,我们一行人参观久负盛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瞿昙寺与藏传佛教寺院以大经堂为主建造佛殿楼宇的方法截然不同,整座寺院仿照北京故宫的建筑格局,也被文物专家称为“汉代官式建筑的天下皇家第一寺”,是典型的汉式宫殿建筑,传说这里曾是建文帝朱允炆隐居、圆寂之所,在青海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寺内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大钟楼、大鼓楼、护法殿、三世殿等各殿堂以及回廊内明清两代宫廷画师所作的巨幅精美壁画栩栩如生,在经历六百余年的风雨洗礼之后,色彩依然鲜艳夺目,享有“高原小故宫”的美称,瞿昙寺是河湟谷地一份丰富而厚重的民族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朝气蓬勃、科学规划的海东市一座座高楼此起彼伏,阡陌交通畅通无阻,连绿化带里的绿植都棵棵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崛起的乐都古城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回顾自己能以化泉春杯全国拉面散文大赛获奖者的身份,受邀参加在文化底蕴如此深厚的人文乐都观摩这次有关拉面美食技能提升的盛宴,深感荣幸。</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拉面的起源在青海。2002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专家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考古发现了一碗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逐将面食起源定格在了青海,被誉为“第一碗面”。海东人用一碗面打拼天下,一碗面撑起一个家庭,一碗面拯救一个村庄,一碗面带动一方经济,一碗面掀起一种文化,一碗面传承四千年,生生不息,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青海拉面从80年代创业初期的“一口锅、两口子、三个煤炉、四张桌”打天下,发展到现在遍布全国大街小巷,装潢高端的一栋栋楼、几十万人、数百家连锁店。</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1日上午九时,以“提升技能水平,发展拉面产业”为主8,我采访了年轻帅气的小胡子拉面选手小马,他们经营的“兰州一城一面牛肉面”在全国有100多家分店,其中有一半属于直营店。拉面是一种产业,拉面是一种文化,拉面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设有手工拉面基本功、拉面调汤和拉面成品三个项目,其中手工拉面基本功设有毛细面、二细面、三细面、韭叶面、中宽面、大宽面六个种类,比赛在严肃紧张的气氛中进行。评委在每个柜台前来回巡视,记录,测量,品尝。</p> <p class="ql-block"> 经过激烈紧张地角逐,三个项目,依次有3名选手获得金奖,6名选手获得银奖,9名选手获得铜奖。至此,大会在阵阵喝彩声中圆满拉下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此次拉面技能大赛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成功举办,宣传和推介了大美青海、魅力海东、人文乐都,同时对提高美食文化品牌,培育高素质拉面产业技术人才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哇塞!李成兰老师这气质杠杠滴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蒹葭采访“兰州一城一面”选手小胡子马金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蒹葭与甘肃省第三代表队(兰州一城一面)选手们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左起:赛炳文(兰州晨报记者)、逯敬霞、李成兰、马豪杰(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p> <p class="ql-block">左起:包卫平、马豪杰(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贾一心(青海民族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李成兰、逯敬霞、李明华、赛炳文(兰州晨报记者)、李成虎(青海省作协副主席、化隆县文联主席)、马乙拉四、阿索里么(此次大赛主办方邀请的十名作家)。</p> <p class="ql-block"> 结束的是比赛,但引领拉面人前行的精益求精的脚步永不停歇,越走越远。</p> <p class="ql-block">编辑:逯敬霞,网名蒹葭,青海湟中人,青海省作协会员。曾获“化泉春杯”全国散文大赛佳作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