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

金昉霞

<h1>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是由新华通讯社主办的摄影展,于2024年9月26日在北京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开展。展览精选近500张珍贵照片,以百姓视角和光影艺术生动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h1><h1> 10月21日新华社老干局组织我们参观了展览,这些照片真实记录了我们伟大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这些照片是几代新华摄影人拼搏牺牲的缩影。</h1> <h1>  此次展览利用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收藏的1000多万张照片精选出近500张照片,涵盖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注重从新闻专业的角度和社会变迁的视角,呈现一系列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关键节点,反映祖国繁荣发展的光辉历程。</h1> <h1>  该照片是1984年夏,几名衣着时尚的女青年走在北京街头的场景。(新华社记者 黄景达 摄)</h1> <h1>  该照片是2017年7月25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合村10岁的蒙玉强(左)和11岁的堂哥蒙玉涛坐在七百弄的最高峰上。他们都希望能通过学习知识走出大山。(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h1> <h1>  该照片(上)是2003年12月10日,南京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实现全线贯通,一名工人在隧道内调整照明灯光。(新华社记者 徐澎 摄)</h1> <h1>  该照片(左)是2010年1月30日,年轻的彝族母亲巴木玉布木背负超大行李、怀抱孩子在江西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div>  该照片(右)是2021年1月22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拍摄的身着彝族服饰的巴木玉布木。(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br></div></h1> <h1>  该照片(上)是2017年9月6日,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易地扶贫搬迁后新建开园的开怀街道第十三幼儿园,新入园的4岁苗族小女孩潘承玥在吃免费营养午餐。(新华社记者 吴吉斌 摄)</h1><h1> 该照片(下)是2023年1月23日,一对父女在四川成都街头品尝小吃。(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h1> <h1>  该照片是2021年6月21日,在吉林白城镇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年丹顶鹤带领雏鹤在水中觅食。(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h1> <h1>  该照片(上)是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致敬”方阵中,老兵关茂林一边行军礼,一边擦拭眼泪。(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h1><h1> 该照片(下)是2021年9月2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在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上覆盖国旗。(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h1><div> </div> <h1>  2023年6月22日拍摄的位于贵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全景,目前“中国天眼”是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