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小鸟~北红尾鸲

千里目

北红尾鸲(英文名:Daurian Redstart),是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鸟类。俗名: 灰顶茶鸲、红尾溜,分布于亚洲温带地区的开阔空间,如开放森林边缘、灌木丛、茶园、公园和人类居住地附近。雄鸟具有灰色冠部、黑色脸部和橙色下体,雌鸟整体褐色,两者均拥有橙色侧尾和白色翼斑,翼斑形状和尾部色彩是其显著特征。完全迁徙,寿命4.1年。<div>外形特征:体长14-15厘米,体重11-20克。雄鸟有灰色冠至颈背,黑色脸和喉,黑色翅膀带有白色翼斑,橙色臀部和外侧尾羽,中央尾羽黑色,腹部橙色。雌鸟上体中褐色,下体淡褐色,翼斑和尾部模式与雄鸟相似。幼鸟上体暗褐色,有斑驳的斑点,下体有褐色斑点,臀部狭窄的锈色,黑色尾,白色翼标记如成鸟。</div><div>鸣叫特征:鸣唱是一系列短促、甜美、大多下降的乐句,通常以1-2个短而清晰的音符开始,接着是刮擦的颤音和喘息的闪烁,伴有清晰的滑音。叫声包括高音尖锐的“tsip”或“fit”,“teck teck”警报声(组合为“fit wheet”),以及快速的敲击声“titititik”。</div><div>区别辨识:与白顶溪鸲区别在于:白顶溪鸲头顶为亮白色而非灰色,背部更黑,双翅无白斑,腹部颜色更深红。与白喉红尾鸲区别在于分布地域、喉咙颜色(白喉红尾鸲有白喉)、以及双翅白斑形状的不同。</div><div>生活习性:栖息于稀疏的亚高山林、河岸灌丛、次生林、灌木丛、开阔地、靠近人类住区的区域、花园和公园。活动于海拔2800-3700米之间,冬季降至海平面至2000米。迁徙物种,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的种群迁往中国南方、韩国、日本、台湾等地过冬。</div><div>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月至6月在南西伯利亚,蒙古和西藏则为5月至8月。巢由稻草、树皮、苔藓和根须制成,内衬细草、毛发和羽毛,置于地面洞穴、树洞、岩石、墙壁、河岸或悬崖中,旧建筑的横梁上或建筑工地,通常低于1.5米。每窝产卵3-6枚,蛋壳颜色从粉红、白色到淡绿或淡蓝色,带有淡暖棕色斑点和斑纹。</div><div>地理分布:繁殖区包括中国中部、东部,俄罗斯东南部,蒙古东北部,中国中央地带和韩国。非繁殖区覆盖中国南部、印度东北部。迁徙至韩国、日本、中国东南沿海、台湾和东南亚部分地区过冬。</div><div>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大部分繁殖范围内普遍,但在北部边缘罕见。北红尾鸲属于欧亚大陆紧密相关的一支,与赭红尾鸲、霍奇森红尾鸲、白翼红尾鸲和阿拉善红尾鸲关系密切,这些物种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分化。</div><div> 北红尾鸲虽然是非受胁物种,种群数量较多,但其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内。北红尾鸲所食昆虫多数危害农作物、果树或林木,此鸟有益于农、林业,应加以保护。</div><div> 拍摄于内蒙古阿尔山景区</div> <p class="ql-block">雄鸟</p> <p class="ql-block">雌鸟</p> <p class="ql-block">幼鸟嗷嗷待哺</p> <p class="ql-block">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起飞姿态优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