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10月1日-G3066广州东站去吉安西站</h3> 我一个75岁的古稀老人,身体还不错,今天有机会前去我当年的出生地,江西吉安,拜访当年父辈的战斗足迹。 1929年12月,年仅14岁的父亲,离别了奶奶和两个年幼的姑姑(爷爷已于一年前去世),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色起义,踏上了为人民翻身解放的道路。1930年10月,在李立三错误路线命令下,父亲随红七军离开了右江苏区,踏上了艰难曲折的征途,转战桂黔湘粤赣边,拼杀七千里,于1931年4月到达湘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永新县。1931年夏,随红七军主力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反围剿作战,然后东渡赣江,挺进中央苏区编入红三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而后随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当时任团副特派员、特派员职务),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成长为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 红七军于1930年11月离开河池7000多人北上,到达江西时只剩下2400多人,5000英雄为革命而英勇献身长眠征途上。经过二、三、四、五次反围剿。,长征到达陕北后,仅剩500余人,建国初期能见到革命胜利的只有100多人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路部队第48军在完成追歼赣西南敌军任务后,遂确定以剿匪为中心,9月上旬,48军奉命兼管赣西南军区,其中142师兼吉安分区。作为142师师长的父亲,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赣州军分区首任司令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0年48军142师领导班子左起前-师长欧致富,政委谢镗忠,后副师长XXX,政治部主任李直,参谋长张荣森。</h3> 142师的部分部队的前身,就是当年的《红一团》即,诞生于秋收起义部队,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组成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井冈山斗争时期改为红4军第31团,当年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是该团打的(现为74集团军163合成旅)。所以我父亲率领这支部队解放井冈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当年我父亲告知当地的老百姓说我们是毛委员的队伍回来了,而后这消息传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速度比部队进军的速度还要快。1949年9月27日,活捉了井冈山地区最大的土匪头子肖家壁。当年井冈山时期,毛主席还吃过他的亏,所以特别交代江西首任省委书记陈正人一定要活捉肖家壁。在我父亲亲自领导下,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布下天罗地网,不负使命,圆满完成了毛主席交代的光荣任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9年11月12日,遂川县政府在该县城水南河岸边上的遂川中学大操场召开全县群众大会,公开审判杀人魔王肖家璧。经报上级法院批准,判处肖家璧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当即验明正身,绑赴刑场,执行枪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8军142师师长欧致富率部登上井冈山主峰,将红旗插在主峰上,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当时的历史照片)。并在1982年第一版的星火燎原第十集上发表了《红军回到井冈山》的回忆录文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9年10月1日革命圣地井冈山主峰五指峰全景,海拔1597.6米。(当时的历史照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父亲把红旗插在了井冈山上,我在红旗下诞生,1949.11.10我出生在江西吉安妇幼保健医院。妈妈说,经历长期的艰苦生活后,她当时已享受吃中灶待遇,吃得好了所以我生下来有8斤重,让我的身体素质有先天优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0年初-江西吉安,跟上面右面那一张照片是同一时间地点照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吉安军分区部分工作人员,前排中间只有我母亲一个人是女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父亲、母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5年-父亲欧致富、母亲苏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3年小学毕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6.8.20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6年入伍二十周年纪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9.11.10光荣退休</h3> 吉安的朋友危晓来吉安高铁站接我,我俩是在去年开国军人后代贵州行活动中认识的。是他的热情邀请和接待让我有机会来到这里探访我的出生地,和井冈山革命圣地。这也是我多年来的愿望,我非常衷心的感谢他。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危晓的座驾,我们出行的交通工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0.14江西吉安南郊神岗山公园望阁,在吉安市南郊的山顶上,该制高点可观吉安市全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北看吉安市景-左禾泸水神岗山大桥,右赣江大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东看-左赣江大桥,右赣江永和连心大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南看-左赣江(永和连心大桥),右禾泸水(神岗山大桥)。</h3> 吉安市位于井冈山北麓东侧,赣江畔西侧,现在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式城市。75年前,我在这里诞生,今天我又回来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0.14-这是位于路边的吉安市妇幼保健医院的门诊大楼,位于吉安市吉州区吉福路30号附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门诊大楼旁左边的保健院大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门诊大楼后边的住院部大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住院部大楼的后面</h3> 49年我出生时,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应该不是这个样子,这些建筑都应该是后面修的,但位置地方没有变。该院已于2019年停止使用,荒废了几年,现在正在重新翻修改做他用。如果我再来晚一些时候,可能就见不到吉安市妇幼保健院那几个字了。该地址和吉安军分区地址是由吉安市党史办李主任提供的,两地相邻仅460米。位于吉安市中心。赣江西侧1.5公里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在的吉安军分区大门</h3> 吉安军分区也是原来的位置没有变。里面现在的人也都不认识了,我只能靠自报家门,看看他们能否接待我。还算好军分区政工部的领导接待了我。我找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些当年我父亲的资料,另外想看看他们那里还有没有我父亲的资料。结果他们那里有关我父亲的什么资料都没有,看来他们的党史办工作做的实在是不让人高兴。他们见了我父亲的资料,倒是很高兴的全部收下了,我也算没白跑一趟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0.15奔向井冈山。这是井冈山地标性建筑井冈红旗雕塑,位于井冈山景区东北面,是从井冈山市到井冈山景区所遇到的第一个地标性建筑,是井冈山最主要的打卡地。这是下午返回时照的,因为上午去时是大雾天,什么也看不清。</h3> 我14号到吉安市时,当地天气真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所以我就能拍摄到了吉安市的美丽风景。并顺利的拜访了我当年的出生地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和当时我父母所在驻地吉安军分区。晚上到了井冈山市时就开始下小雨了,天气预报第二天有大雾。当时我就想,这下糟了,好不容易来一趟井冈山,就遇上了这样的天气,难道我这一趟是白来了吗?没办法,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15号一大早,我们就奔向了井冈山。井冈山市当时的天气雾不是很大,还说得过去,但是一路上越靠近山区,雾就越大。进山的路是G220国道,该路穿越整个井冈山区域。路面的质量非常好,路边的灯杆都充满了红色的元素,让人一看就感觉到是来到了革命老区。山路弯弯曲曲,因为大雾,也看不清周围的景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军万岁雕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胜利的号角雕塑(网上下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井冈山小哨兵雕塑(网上下载)</h3> 第二个打卡点是红军万岁雕塑,因为这个地方位于一个山口,有点儿风,雾相对小一些,所以还看到了她。第三个打卡点是胜利的号角雕塑,这地方刚好被一团浓雾遮盖,只看到一点点雕塑的基座。第四个打卡点是井冈山小哨兵雕塑,该雕塑正好在路边,到是看到了,因为雕塑比较小,没有引起我的观注,事后才知道他也是一个打卡点。因为雾是贴着地表山沟里的,所以随着高度的上升,逐渐淡薄了,但是下起了零星小雨。到了井冈山中心区茨坪时已经没有雾了,但是天气阴暗,有点儿小雨,但不影响拍照。老天也算是开眼了,照顾我们没白跑一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茨坪井冈山革命博物馆</h3> 1949年8月我父亲率部进军井冈山,茨坪获得解放 。 茨坪是井冈山革命遗址最为集中的地方,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到达茨坪,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茨坪就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中心,也是整个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方单位的所在地。湘赣边界党的前敌委员会、特委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防务委员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部、军官教导队、军械处、新遂边陲特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都先后迁来这里,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里写下《井冈山的斗争》这篇著作。这里的革命遗址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茨坪镇,海拔841米, 是一座美丽的公园式山城,高楼林立,古木参天,宾馆、旅社、饭店等旅游设施齐全,旅游车可通往各大景点。茨坪中央是挹翠湖公园,绿荫如盖、湖面如镜、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南端的南山公园,火炬台气势磅礴,北端为雕塑园,有全国著名的雕塑家用青铜、汉白玉、花岗石等雕塑成比真人略大的17位最早在井冈山从事革命活动的人物,栩栩如生。茨坪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坐落在崇山台间的小盆地,是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的中心景区。它位于井冈山主峰的北麓,是一座风姿独秀的公园式山城,当然是游览井冈山必到的地方。从茨坪到各个纪念地及主要游览点,都有道路相通。以革命战场闻名的五大哨口,也都是景色绝妙之处,所以我们的井冈山之旅都是以茨坪为中心,转向各景点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井冈山博物馆,编辑研究科科长李归宁交流。</h3> 到了茨坪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自报家门前来拜访。博物馆编辑研究科李归宁科长热情地接待了我。我也为她们提供了我父亲当年解放井冈山时的一些历史照片、文字材料和父亲的回忆录等等。她们非常高兴,也送了我不少关于井冈山革命历史斗争的书籍和博物馆的图片资料,让我也是收获大大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研究科资料员郭宝忆,亲自带着我参观了博物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博物馆的经典造型,意喻为武装夺取政权,农民是最基本的革命力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井冈山地区的地形沙盘模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茨坪镇的地形沙盘模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博物馆正门口内大厅的打卡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0.15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辑研究科,右科长李归宁.左资料员郭宝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袁海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起危晓,媒体主持人,馆长袁海晓,本人,记者,演艺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井冈山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井冈山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前,军委政治工作部献立的塑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井冈山茨坪烈士陵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位于烈士陵园后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茨坪南山公园山顶-薪火相传雕塑(网上下载)本是茨坪著名的打卡点。因当时笼罩在云雾中,没法拍照,遗憾离去。</h3> 下午我到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旅游观光车总站,换乘专门的旅游观光大巴车前往黄洋界。从茨坪到黄洋界直线距离7公里,沿G220国道,弯弯曲曲的山路,大约行程20多公里,黄洋界的标高是1343米,当时的天气情况是云雾笼罩着各个山头。 随着高度的上升,大巴车进入到云雾缭绕的环境中,什么都看不见。到了停车场,一开车门,只见外面下着中雨, 外面雾气蒙蒙,什么都看不清楚,没想到山上是这种状况,我也没有带伞。正当我麻爪儿的时候,只见一个老乡大嫂拿着雨衣和伞跑过来向我们兜售。这下子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我立即买了一个简易的雨衣穿上,跟随着人流一路前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黄洋界展厅大堂里,一幅黄洋界保卫战的巨幅油画,导游说这是亚洲最大的油画。由四个人分别从上下左右同时进行绘画,右下角有4个绘画者的亲笔签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绘画者的亲笔签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当年黄洋界的哨口工事,因岁月流转战壕变浅了。</h3> 这是黄洋界最高山顶上的一碑一墙纪念园景点,碑墙相对守望,座西朝东相距约20来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纪念碑的正面,由毛泽东题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半个小时后,雾消雨停,天气转好又跑回来重照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背面是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纪念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背面是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三个大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黄洋界保卫战时的炮阵地,为82迫击炮。当时只有三发炮弹,前两发都哑火了,第三发正中敌人指挥部和弹药库,产生了巨烈的爆炸,敌人仓皇撤退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洋界炮阵地,背面湖南茶陵地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洋界阵地是防御西面,湖南茶陵方向敌人进攻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敌人就是顺着这个山沟儿进来的。</h3> 刚到黄洋界的时候,雾雨茫茫,能见度很差,外面的景观都看不到,我以为这一趟算是白跑了。没想到半个小时后,很快就云消雾散,美丽的山景就显现出来了,真是老天眷顾我呀。本来我已完成了行程,准备离开,一看天气好转,又立即跑回去重新打卡照相,没让我白跑一趟。真是有福之人不用愁,好兆头啊!幸亏我又回去了一趟,因为我发现我照相的三脚架不见了,也不知道落在哪儿了。回头一找,原来落在了碑墙景点的那块儿地方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游客中心广场边的井冈山标志打卡地。</h3> 这是我所在部队当年执行过的一次任务,井冈山地区空投。1966年底正值文化大革命大串联时期,全国各地几万名红卫兵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参观学习。由于天气突变,气温巨降,连续降雪造成大雪封山,红卫兵在井冈山路断粮尽,急需空中支援。1967年1月2日13:15,空军司令部命令我师快速出动,执行井冈山空投任务,并传达了周总理只能搞好,不能搞坏的指示。师党委立即发出了《关于支援井冈山地区红卫兵紧急空投任务的指示》,并向各团下达了紧急出动的命令。当时正值元旦放假期间,各团接到命令后,迅速收拢部队。15:26,第一批5架飞机由38团团长鄂纯泰率领飞至武汉。20:07,第二批26架飞机由师政委刘德瑞、副师长严满栋、师副参谋长仇仰俊、副主任师洪瑞率领,分别进驻王家墩、白云、向塘、长沙、耒阳五个机场,并连夜做好空投准备。从1月3日至1月5日,在短短的3天时间内,全师共出动各型飞机31架,空投83架次。向下坪、茨坪两地空投熟食172.9吨,毛主席著作、报刊杂志、慰问信件等43万件。解救了被大雪围困的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空13师师史第100页)。期间还发生过一起严重事故,兄弟单位的一架直升机旋翼,将一名农业大学的学生打死。事故发生在茨坪,现在的革命博物馆对面的逸翠湖公园,那时候公园还没有开挖成湖,还是一片良田。事故原因是因为该学生不听从指挥,强行靠近飞机造成的,是那个年代造反造成的悲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离开了井冈山,我们连忙赶往红都瑞金。晚上在高速路兴国服务区,吃了碗江西特色小吃牛肉面,算是晚餐了。</h3> 刚靠近瑞金,红色元素扑面而来。只见路两边的灯杆和建筑物上都是当年红军的标志,各种造型的红旗,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再配上红色的灯光,到处都是红色的海洋。颇有像文化大革命时期搞红化的景象,真不愧为红色的红都瑞金。当晚,我们就住在了沙洲坝。第二天是2024.10.16,一大早8点钟,连早饭都没吃就赶往景区,心想乘人少好照相打卡。结果到了沙洲坝红井景区,人家还没有开门,又等了10多分钟才开门,我们连忙赶了进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沙洲坝红井旁边的稻田风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想当初我上小学时就学过这篇课文,今天终于喝到了红井里的水,确实很甘甜。我们刚到井边时,还有一个保安正在清理井里的杂物。我还问他井水能喝吗?他说,你看呢!这里有专门的桶打井水,供游客们品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就是小学课本上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井介绍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农红军一连》是当年参加红井挖掘工作的连队,这是该部队敬赠的毛主席带领我们挖红井雕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里面有毛主席的旧居。</h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由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为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的最高政权机关。毛泽东任主席,项英、张国焘任副主席。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执行委员会机关和毛泽东、徐特立、何叔衡、梁伯台、谢觉哉等在此办公和居住。在此期间,毛泽东先后写下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重要论著。旧址是杨氏私宅,建于1876年。1953年维修开放。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主席的旧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瑞金红井步行街是一条串联红井和苏二大景区的步行街 最推荐的 红井步行街长1000多米 构建 一街 一园 一广场 空间格局 以红色文化 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为线索 充分挖掘红色主题。该图后面为红井街东门,右面就是红井景区。因为我们来的比较早,加上又不是旅游旺季,所以景区内人很少,这下可方便了我们打卡照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该图为红井街西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该图为红井街西门内街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二大景区-苏维埃广场,后右侧为苏维埃政府大礼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0.16-中央政府大礼堂前面的草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政府大礼堂正面朝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政府大礼堂内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政府大礼堂二苏大时的主席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二楼往下看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礼堂的后面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礼堂的东侧面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礼堂的前东侧面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礼堂前面东侧高大挺拔的马尾松</h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大礼堂, 坐北朝南,是一个八角形的建筑。内分为两层,布局形式,类似现在的人民大会堂的简易缩小版。四周都有许多的大门,方便人们进出。 特别是后面,出门就是一个宽大的防空洞。 如遇空袭,众多的大门可以让人迅速的疏散撤离,进入防空洞。 这样的设计在当时的形势下是非常科学的,可见苏区人们的智慧。 当时的苏区有很多的革命者,也都是人中豪杰,不乏出国留学人员。 但不幸的是,来了个博古和李德。 09:30参观完后,在红井街吃了碗江西小吃牛肉粉,因为昨天晚上吃的是牛肉面,所以今天改吃牛肉粉了。从早上到现在才吃饭,为了参观和赶路,今天就吃两顿了,离开瑞金,前往于都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赣州市于都县到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0.16-中午11:20,到达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纪念园位于于都县贡江北岸,沿江而建,东西长约750米。该广场雕塑为纪念园西头起点端,因为是大中午到的,所以没有什么人,正好可以打卡照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该图为雕塑的正面方向朝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该图为雕塑的背面。上有书写当年红军长征出发地的历史情况介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纪念碑广场中间地面上刻有大幅的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见下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网上下载,因为当时这地方正在施工,没法照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碑广场的东侧,就是长征第一渡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征第一渡口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成武书写的长征渡口</h3> 在长征第一渡口的地方,正好遇到辽宁省军区红军后代演出队,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90周年,重走长征路,并演出和赠送毛主席像章活动。因为同是红军后代,所以就有了共同语言。我为他们选择了最佳角度,给他们照了纪念像,让他们非常高兴,并和我合影留念。当时正好是中午,游人很少,他们也是选择了这个时机进行现场文艺表演录像活动。中间的高个子是她们的队长。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在于都贡江上的《渡江大桥》上,向东照的全景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园沿江景观,渡口后面上方那个建筑是纪念馆。</h3> 离开于都后,我们就连忙赶往赣州了,我要去看看我父亲当年九死一生的战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午两点多就到赣州了,这是赣州东门的现状,一座东河大桥从城门上越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赣州城墙东门段城墙上,是父亲当年激烈战斗的地方。据当地老百姓讲,当年城墙没有这么厚,只有这一半那么宽。</h3> 当年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苏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幸的是,临时中央流落到了中央苏区,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发布了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1932年1月,发动了赣州战役,我父亲所在的红七军,就是负责攻打东门。2月13日,红七军部队第一次爆破攻城,将赣州东门月城城门洞炸开一个缺口,随即发起冲锋,但遭到东门两翼碉堡和城内鼓楼敌火力阻击,未能攻入。2月17日,红七军第二次爆破攻城,爆破点选择在赣州东门月城城门左侧。为在爆破成功后迅速冲锋入城,组织了约200人的突击队,预先埋伏在城墙脚下,爆破时城墙向外倒塌。突击队被压,全部牺牲。当红军组织后续部队攻城时,因敌火力复活而未果。3月4日,红七军以三个棺材炮炸开东门城楼和左右两侧城墙60多米,炸死敌营长李志林等官兵200多人。红七军第56团团长卢绍武、政治委员陈曼远,指挥部队向敌发起猛烈冲击。欧致富连长(我父亲)率第五连冲锋队冲在最前面,这次攻城因叛徒告密,守敌欲有准备,以新的防御工事为依托。构成强大密集的火力进行拦阻,红七军连续发起4次冲锋,付出了较大伤亡,仍未能攻入城内。8日,红军撤出战斗。(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史第179页。)在我父亲的回忆录上说,当棺材炮炸开东门城墙他率部冲向敌人时。又发生了一次巨响,原来是另一个棺材炮爆炸(协同不好造成的),将他高高抛起,跌落在地,被城墙倒塌的砖给埋住晕了过去。后被战友们发现挖了出来,这次他腿部受了重伤,差点儿叫医生把他的腿给锯了。要不是他拿着驳壳枪对着医生说,你要锯我的腿,老子就毙了你,这才保留下来了这条腿(这是我亲自听老爹说的,回忆录里没有提这事)。有括号里的内容都是本人注明的。 赣州是我国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北宋城,尤其是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走进赣州古城如置身“宋城博物馆”,故有“江南宋城”之誉。这里有“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有全国唯一的宋代铭文砖城墙,有沿用了近900年历史、由100条木舟用铁索连环而成的古代水上交通要道——古浮桥,有中国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代下水道系统——古福寿沟,有中国八景文化的发祥地八境台、南宋词人辛弃疾留下千古绝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郁孤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赣州东门贡江东河大桥,大桥西端直接从东门古城墙上越过。这是当年父亲攻打赣州市的主战场位置(当然,当年并没有这座桥,这座桥是60年代初建造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赣州东侧贡江上的建春门浮桥。有900多年的历史了,成为今日赣州城特有的人文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浮桥上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浮桥上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浮桥碑志</h3> 八境台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公元1056-1063年),位于赣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贡水合流处,是赣州古城的象征。今台高三层,仿古建筑,全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br>台依城墙而筑,原为木结构,几次毁于火。1983年仿宋式重建。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壮丽。<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境台上往北看,左为章江(被树林挡住),右为贡江,在此汇合向北去,章,贡二字合起来为赣字。名为赣江,是我国少有的流向向北的大江。以罗霄山脉为界,东有赣江,西有湘江,是流向北去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境台上往东看景观,远处左为赣江大桥,右为贡江东河大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贡江上豪华的游轮真漂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八境台上往下看月城景观,右上角处就是章江与贡江交汇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八境台上看公园和城墙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八境台上看公园景观</h3> 1967年我们在陆军连队锻炼时因为当时赣州武斗太厉害,我们所在部队为制止武斗,7月16日从广东龙川赶到赣州。8月14日至26日我连进驻江西冶金学院师部所在地,担任保卫师部工作。当年的江西冶金学院现在变成了江西理工大学,也就是当年我师部所在驻地。那时候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现在变成闹市区了。 1967年10月16日,我连进驻赣州市南桥区省第二监狱看守劳改犯,地址为腊长村。这个地理位置已经变成了赣州市风水宝地,太极东极的中心点。在中心点树立了这样一个雕塑,赣州市的布局是按太极图形设置,这里就是阳极的中心位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危晓的公司和家就在腊长村。这是我在酒店楼上照的。当年这里可是真正的农村,现在也变成了闹市区了。</h3> 原来我想这次旅程做美篇一集就够了,没想到越写越多。只好分两集了,上集就到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