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逛“第八届静安国际雕塑展”

信德(己丑 牛牛)

<p class="ql-block">静安雕塑公园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境内 合围在北京西路、石门二路、山海关路和成都北路之间 总占地面积约为6.5万平方米 具有大众休闲、雕塑展示、艺术交流三大功能静安雕塑公园是一个开放式的城市公园 是以人为本 以绿为主 以雕塑为主题 以展示为手段 绿化与雕塑、小品相互渗透、和谐统一的城市公园 公园内有来自法国、美国、比利时等世界艺术大师创作的当代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2024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于2024年9月26日至12月31日在上海市静安区举行,展览在主要核心展区静安雕塑公园及延伸展区(南京西路和苏州河静安段沿线)呈现。</p> <p class="ql-block">本届雕塑展延续“空间”系列,以“空间协奏”为策展主题,以音乐作为隐喻,借鉴协奏曲的意象,让观众在艺术作品的共鸣与异奏中重塑与生活之间的亲密感,收获艺术所带来的纯粹愉悦和充实。</p> <p class="ql-block">公园入口处的代表雕塑-巨型风向车 是法国艺术家菲利普•伊其理作品:风向车作品融入中国传统剪纸技法的趣味 底部的稳健三角造型 扎根于上海的土地上方的风向指针以几何造型呈现塑造出以“气”为原理 让气流运转自由穿梭于既厚实又灵动的形体间 舞动风向车的机械结构 兼顾细腻的处理拔地而起的优美线条向天际延伸 犹如乘风启航 将生命力、活力注入其中 象征上海的跃动和勇往直前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起,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持续思考着一个重要问题: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p><p class="ql-block">静安区选择以公共雕塑为切入点,通过静安雕塑公园这个平台,展开了一场关于艺术、日常和城市之间的国际性对话,通过每两年一次的雕塑展来探索艺术在城市中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第八届雕塑展以“空间协奏”为主题,探索艺术、城市与市民之间的和谐共生,共展出来自10个国家的31位参展艺术家(海外艺术家17位,中国艺术家14位)的35件作品,其中更有22件作品全新委任作品首次亮相。</p> <p class="ql-block">【哈雷金刚】</p> <p class="ql-block">【单元】</p> <p class="ql-block">【身体:公园】苏咏宝 (中国香港)</p> <p class="ql-block">当你拿起艺术家准备好的石片,轻划过或敲击雕塑表面时,清脆而铿锵的声响倾泻而出,仿佛高山流水之音,孔洞中穿过的风也形成一种天然的响动。这一刻,在人与雕塑的共鸣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声域场。看似一块山峦的石雕,是由中国艺术家梁好创作的【山水风】。</p> <p class="ql-block">巴勃罗•雷诺索(法国&阿根廷)作品【尚博尔的漫步(左)】,是其200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的“意大利面长椅”系列中的代表作,提醒人们重新思考与自然共存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在草坪上十分抢眼的这个白色球形装置,它是由法国艺术家马克·福尔内斯创作的作品【美丽的狂想】。</p> <p class="ql-block">当你被其吸引、走进它的空间内部进一步探索时,一抬头却感觉白色的内壁似乎向天空无限延伸,让人感觉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冰雪世界。</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三重奏(仙人掌、叶子和珊瑚)】克劳蒂亚·孔德 (瑞士):三件大理石雕塑被安置在草坪上,周围是一条平整的鹅卵石步道。这条鹅卵石步道是艺术家结合了中国人文传统为上海观众特别设计的,参观时,观众们可以走上步道,来到大理石雕塑的身边,触摸、拥抱雕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件由日本艺术家铃木尤里创作的【声音森林】,则将雕塑作品变为了一个“游乐场”。</span>不同颜色的彩色管道和喇叭状传声筒打造出一个富有趣味的声音场域。当你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走上前侧耳倾听时,传声筒中会传来或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同样充满好奇的声音。这一刻,雕塑成为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释放天性的舞台和产生联结的纽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世纪最重要的动态艺术家之一乔治·里基的作品 — 【四个L的离心II】首次在中国展出,三件大型动态雕塑随风而动,让观众能够捕捉到风吹过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向惠迪(中国)作品【最后,它找到了它的朋友】,灵感来源于迪士尼动画电影《丑小鸭》中丑小鸭在寻找家人与伙伴的旅途中,与一只诱饵鸭相遇的情节。</p> <p class="ql-block">马夏尔•雷斯(法国)作品【亲爱的自由】,刻画了一个双手举着公鸡的少年形象,这一形象源自艺术家的自画像,公鸡不仅象征着法国,也代表着希望。</p> <p class="ql-block">【掘地之蛇】这件作品中,克劳蒂亚.孔德更是创作了一对6米高的巨型独立墙体,墙面绘有黑白相间的波浪线条。该装置以曲线矩阵为特征,唤起了自然循环的连续性和节奏感。虽然这些线条由数字生成,但艺术家仍使用她在过去20年间持续改进的胶带遮挡技法手工绘制。</p> <p class="ql-block">夏乔伊(中国)作品【石光絮语】,通过蒙太奇手法构建一组关于能源的“遗迹”,反映了人类面临的新旧能源交替问题。</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将去向何方】【扮演花仙子的女孩】颜石林 (中国):刻画了一段人与狼的故事,也以此来纪念陪伴艺术家度过困境的狗伙伴们。他感慨,它既是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同时又会令他矛盾地联想到寓言故事里象征危险、困难和对立面的恶狼。</p> <p class="ql-block">【拟人化的演变(蝉)】奥利弗•拉瑞克(德国):这件作品通过3D打印数码模型,以不锈钢材料直接呈现。蝉是中国艺术史中常见的符号,象征着生命不同阶段的转化。</p> <p class="ql-block">梅园中的本届雕塑展的作品【卵生,湿生,有鳞,无鳞】源自曹舒怡始于2021年的系列创作,其概念延续了她一贯的思辨考古创作风格,标题化用《本草纲目》中动物的分类——“卵生”和“湿生”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起源,“有鳞”与“无鳞”界定了物种的形态特征,而“鳞”在英语中所对应的词语“scale”同时又具有“尺度”的意涵。雕塑的形态来源于曹舒怡过往研究项目中所接触到的电子显微影像,包括蓝绿藻、真菌与土壤细菌等微观结构。</p> <p class="ql-block">【张力之态】米歇尔•德布鲁安(加拿大):作品的每一个部分,无论看起来多么微小或微不足道,都对整个结构的力量和统一性至关重要,提醒人们生命存在的微妙平衡。</p> <p class="ql-block">王礼军(中国)作品【大•多数】:一排排雕塑悬立于钢结构之上,不受风霜雨露影响,产生了一种类似熟悉的肃穆。</p> <p class="ql-block">卡米尔•亨罗特(法国)作品【未送达的消息】是艺术家“星期一”雕塑作品系列中一个充满讽刺和幽默的角色。亨洛特通过这件作品赋予个体情绪以独立的形态,同时,这些情绪又具有群体性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LXA】斯宾塞·汉森(美国):作品由木材、陶瓷和黄铜结合而成。“她”是一件独立的雕塑,给人一种外星生物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巴塞尔龙喷泉】:2007年11月19日,上海市与瑞士巴塞尔州缔结为友好市州。巴塞尔州向上海市赠送了此喷泉,以慈纪念。</p> <p class="ql-block">静安雕塑公园与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体的。公园内除了露天展区和大草坪,还有一个室内展厅,不定期举办艺术家的个展。同时,公园里散落着不同风格的趣味雕塑和装置,时不时会更换,每次逛都有新惊喜,部分装置还可以互动,是市民休闲和溜娃的好去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