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东陵</span>,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30公里、西距北京市125公里处,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座皇家陵园。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慈禧定东陵</span>重修完工为止,历时247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规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陵园内有顺治帝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的定东陵等,共有13座陵寝,埋葬着皇帝、皇后、妃嫔、皇子、公主共计161人。我们去清东陵参观时,只有孝陵、景陵、裕陵、定东陵对外开放,其中乾隆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慈禧</span>的陵寝地宫是可以走下去的。而其他陵墓尚未对游人开放。 </p> <p class="ql-block">清东陵北面山脉是燕山一脉,整个陵寝背靠主峰昌瑞山,而在陵园最南端有前照山、金星山、龙门湖,西有西大河,东有马兰河,四面环山,三面傍水,是一个绝佳的风水宝地。清东陵陵址是由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span style="font-size:18px;">顺治</span>亲自选定的。据说当年顺治皇帝来这一带打猎,被其灵山秀水所震撼,后来在这里建成了气势恢宏的清东陵。</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园内观光车走主神道进入园区。正前方这座石坊是国内目前面阔最宽的一座石牌坊,五<span style="font-size:18px;">间六柱十一楼,</span>宽31.35米,高12.48米。</p> <p class="ql-block">这座通体用青白石雕刻而成的石坊在此已矗立了300多年。这300年间,它经历过康熙十八年(1679)和1976年(唐山地震)的两次大地震,但是石坊都没有任何倾斜和损伤之处,成为清东陵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牌坊后面,顺着一条南北纵向11华里的神道走到尽头,就是顺治皇帝的孝陵,所以大牌坊被称为孝陵的门户。又因为它后面的大红门东西连接着围绕陵区40华里的风水墙,把整个陵区圈于其中,故大牌坊也称为整个清东陵的大门,这条神道被称为清东陵的主神道。</p> <p class="ql-block">前方的大红门有三个门洞,走法在当时是有讲究的,左为君门,右为臣门,中间为神门。我们现在正对着这边就是左门,左边君门,就是过去皇帝走的门;右边臣门,是大臣走的门;中间的神门,那是抬送皇帝死后的棺椁的人走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大红门外东侧,单独建有</span>孝庄皇后的昭西陵。没有建在这大红门里面,是因为昭西陵与沈阳的清昭陵属于同一体系,与清东陵不是同一体系。</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红门,路旁有座精致小巧的建筑,叫聚福殿,是专门供皇帝和皇后进入清东陵前更换衣服的地方,也称为更衣殿🔻</p> <p class="ql-block">车行前方的红墙黄瓦重檐建筑,叫神功圣德碑楼🔻 高达30米。这个碑楼是给皇帝歌功颂德、竖碑立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碑楼周围的四方角上,各立一柱华表,华表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此又起到陪衬大碑楼的作用。华表也称擎天石柱,<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根石柱高达12米,</span>雕刻精美,柱身有祥云蟠龙绕柱,顶部有如意云板横穿,柱顶蹲踞镂空的望天吼。</p> <p class="ql-block">这中间有草皮的步道是过去的古神道,被保护了起来。游客或观光车只能走古神道两边的水泥路。</p> <p class="ql-block">前方来到了主神道上的石像生🔻 这是清东陵内数量最多、序列最长的一座。它是由最南端的一对石望柱为前导,往北依次是:石狮、獬豸、骆驼、大象、麒麟、石马立卧各1对,武将、文臣各3对,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共18对,</span>长达870余米。每座石像均由整块汉白玉石雕制而成,雄浑壮观。</p> <p class="ql-block">石像生是陵寝前神道两侧设置的石人石兽的总称,象征着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护卫日夜守护着陵墓,代表着死者的身份和地位,彰显着庄严的气氛,起到驱邪镇恶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每一件石像都有着它的寓意,狮子凶猛,是实力强大的象征;大象驯服,表示皇帝广有顺民;骏马<span style="font-size:18px;">驰聘四方,</span>以此炫耀皇帝统治疆域的广阔。文臣武将则是朝中文武百官的代表,象征着皇帝拥有忠臣良将,善理国事,以此彰显皇朝的稳固。</p><p class="ql-block">行车游经石像生视频🔻</p> <p class="ql-block">位于神道北端的这座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建筑叫作龙凤门🔻 每座门由两根青白石柱和双层额枋组成,每根石柱顶端各蹲踞着一只望天吼,每座门的上槛都雕有一个火焰宝珠。龙凤门造型奇特,色彩靓丽,白色石柱、黄色琉璃瓦,加上黄绿相间的琉璃花墙,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龙凤门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一座东西横向建筑,与纵向的石像生形成纵横交错之势,起到了收拢视线、突出石像生的作用。它被视为生死之门,跨过此门便阴阳两隔。当年皇帝、皇后的棺椁和灵牌通过此门后,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意味着</span>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了。</p> <p class="ql-block">这条神道上沿途有好多桥,这里是一孔桥。</p> <p class="ql-block">这座七孔桥,是清东陵景区内最大的一座石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自于清朝。</span>桥梁的两侧有126块方解石栏板,每一块石板大小形状不同。用木制品敲击会发出古代的5种音类:宫、商、角、徵、羽,所以又称“五音桥”。</p> <p class="ql-block">顺着这条神道走到尽头就是顺治皇帝的孝陵。但我们没有去孝陵,而是向西拐,去往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的裕陵,因为这两个陵寝地宫向游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西去的道路两旁,松柏苍翠。</p> <p class="ql-block">观光车很快把我们带到了定东陵。定东陵是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的陵寝,因位于咸丰皇帝的定陵东侧,故称之为“定东陵”。</p> <p class="ql-block">为全面直观了解两陵全貌,借用一张网络图片🔻 先在此致谢。<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太后慈安陵在普祥峪(图左),</span>西太后慈禧陵在普陀峪(图右),中间隔一条马槽沟。 二陵皆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时兴建,历经6年,清光绪五年(1879年)完工。两陵并排,规制相同。</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同年入葬普祥峪定东陵。14年后,慈禧以年久失修为由,对普陀峪定东陵进行大修。说是大修,实际上是重建,她将方城、明楼、宝城、宝顶、隆恩殿、东西配殿等主体建筑全部拆除重建,其他建筑也全部进行大修,<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时13年之久,</span>耗费了数百万两的国帑。重修后的陵园建筑内部之华丽精美冠于清东陵。</p> <p class="ql-block">从定东陵入口进去,右侧有一块下马碑🔻 下马碑上书写有“官员至此下马”字样。</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陵园内走去,远远能望到慈禧陵小碑楼。</p> <p class="ql-block">小碑楼也称神道碑亭,碑亭中央趴卧着一只巨大的赑屃,这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长寿和吉祥。赑屃背上竖立着一块巨大石碑,碑身阳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慈禧皇太后的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p> <p class="ql-block">绕过碑楼,走过三孔石桥,便是慈禧陵正门隆恩门。</p> <p class="ql-block">隆恩门前广场地面的青砖石。</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这块被栏杆围起来的丹陛石,亦称阶陛石,是慈禧在光绪年间大修隆恩殿时废弃的。之所以废弃,据说是因为慈禧不喜欢碑石下方雕刻的一只小壁虎。</p> <p class="ql-block">穿过隆恩门🔺 正前方的大殿便是隆恩殿🔻 隆恩殿前两侧是东、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这块殿前阶陛石🔻是一块非常有名的汉白玉龙凤丹陛石。按照清朝规制,丹陛石上的图案应是“龙在上,凤在下”,即皇帝为天,皇后为地。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慈禧陵的丹陛石的图案为“龙在下,凤在上”。慈</span>安死后,慈禧大权独揽,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自己的生圹开始大修</span>,丹陛石也被更新,并采用了高浮雕加透雕技法<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然,新的陛石上没有了小壁虎。</span></p> <p class="ql-block">重修后的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用料考究,做工精细,<span style="font-size:18px;">尤以“三绝”闻名于世,即“木绝”、“金绝”和“石绝”。走入隆恩殿,扑面而来的是金龙绕柱、</span>古朴大气的恢弘景象🔻 大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彩画没有古建常有的红绿白蓝等明亮颜色,</span>是因为不想遮掩木料本身的光彩。因为三大殿从大柱到巨梁,从门窗到斗拱全部采用的是国内最珍贵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木中上品海南黄花梨木料制成,这种木质坚硬、纹理细密的木材现在已濒临绝种,其价值称得上寸木寸金,可谓“木绝”。</span></p> <p class="ql-block">除了采用极其稀有珍贵的黄花梨木作为主体建筑木料外,更是辅以黄金作为装饰,殿内殿外采用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量的</span>鎏金、贴金、扫金等手法。<span style="font-size:18px;">根据《清史》记载,仅三大殿所用的叶子金就达4592两之多,殿内外彩绘2400多条金龙全部是贴金,64根立柱上都盘绕着鎏金铜龙,</span>立体生动,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座大殿</span>彩画新颖而独特,采用的是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这种彩画不施地仗,直接用最好的“库金箔”贴金,由于“库金箔”泛红,所以人们看到殿内贴金彩画隐隐泛红。这种利用木质本色,直接沥粉贴金,全部采用清一色金色的工艺用金量极大,一般多用于皇帝登基、理政的殿宇内,不用于陵寝彩画,即使乾隆皇帝陵寝内也不是这类高等级彩画,所以这别具一格的彩画风格为慈禧陵所独有。</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内中央 慈禧坐像🔻</p> <p class="ql-block">慈禧陵三大殿的墙壁砖雕也十分精美。内壁陡砌方砖,雕刻<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五蝠捧寿</span>、万代绵长等纹样,并扫红黄金,即库金赤金。通过两色金,使内壁雕刻的立体感更加突显,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五蝠捧寿”起源于中国清代的传统吉祥图案。该图案由五只蝙蝠围着一个团寿字构成,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故以五只蝙蝠代表“五福”。 “五福”的寓意,分别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金碧辉煌的隆恩殿和东西配殿虽经盗墓者洗劫,但如今依然可见“金绝”之奢华。</p> <p class="ql-block">大殿的外墙磨砖对缝,干摆到顶。这是古代建筑中的高超工艺,就是先用磨器把毛砖磨成边直角正的长方形,然后使用糯米米汤调合的粘合剂填补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墙面不挂灰、不涂红,整个墙面光滑平整,严丝合缝。</p> <p class="ql-block">三绝中的 “石绝”体现在慈禧陵寝的石料一律采用上好的汉白玉,石雕图案更是绝中之绝。隆恩殿月台四周的汉白玉石栏板上,都雕有“凤引龙追”图案;76根望柱柱头全部雕刻着翔凤;凤的下面雕在柱身里,柱外侧是两条龙,成为“一凤压双龙”造型,寓意着慈禧生前的无上权力;而隆恩殿前的龙凤丹陛石雕刻更是石雕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绕过隆恩殿向后走,便是陵寝门,也叫琉璃花门,是后院的门户。它有三个独立的门洞。东门是皇帝出入的门户,称君门;西门是大臣出入的门户,称臣门;中门是帝、后棺椁经过的门户,称神门。</p> <p class="ql-block">”前朝后寝”是我国传统的宫殿、衙署、院落的构成形式。陵寝作为阴宅也是按“前朝后寝”的格局设计的。陵寝门前是隆恩殿、东西配殿;陵寝门后面就是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供逝者安息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走过琉璃花门,前面向北依次是石五供、方城,方城上方座落着双重檐明楼。</p> <p class="ql-block">从方城的门洞进去,就可以走到陵寝地宫。</p> <p class="ql-block">由于慈禧陵被军阀盗掘,所以地宫大开,如今可以下到地宫参观。</p> <p class="ql-block">地宫内石门🔻歇山屋顶,屋顶上蹲有石兽。</p> <p class="ql-block">这座石门的屋顶竟做成仿木形态,大概是皇家陵寝中的孤例了。</p> <p class="ql-block">走过石门,就进入到了地宫的主墓室。主墓室正中是一座一尺来高的汉白玉石台,也就是“宝床”,在它上面停放着一具巨大的棺椁,这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宫。</p> <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于1908年11月15日去世。她的棺椁用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就这样被安放在巨大空旷的拱顶𦻒室里。我们去参观时,棺椁外用明黄色的布帛蒙罩。</p> <p class="ql-block">在慈禧太后的棺椁内,当年陪葬了大量价值连城的珍宝。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与其侄子合作的《爱月轩笔记》中有详细记载:金丝绵褥制价值为8.4万两白银;绣佛串珠薄褥制价2.2万两;翡翠荷叶估值85万两;陀罗经被铺珠820颗,估值16万两;后身串珠袍褂估价120万两;身旁金佛每尊重8两,玉佛每尊重6两,翡翠佛每尊重6两,红宝石佛每尊重3两5钱,各27尊,共108尊,约值62万两;翡翠西瓜2枚,约值220万两,翡翠甜瓜4枚,约值60万两;玉藕约值100万两;红珊瑚树约值53万两;价值最高的是慈禧头上戴的那顶珠冠,上面一颗4两重的大珠系外国人进贡,价值1000万两。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约500粒,小珠约6000粒,估值22.8万两。太后口中还含一颗夜明珠,据传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p> <p class="ql-block">1928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孙殿英东陵盗宝案。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掩人耳目,带部队闯入清东陵,从慈禧陵地宫内的金刚墙底端抽出条石🔻 凿开墓门,将陪葬的珍宝洗劫一空<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连慈禧口中含着的夜明珠也被盗走。</span>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只留下孤棺荒冢<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散落在棺椁外的遗体</span>。同年,溥仪派载泽等皇族到东陵重殓慈禧的遗体。现在慈禧遗体还保留在棺椁中。</p> <p class="ql-block">从地宫上来,我们直接上到方城顶部的明楼。大气磅礴的明楼,是后陵中绝无仅有的。</p> <p class="ql-block">明楼是陵寝的至高点,内设一统朱砂碑。石碑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着陵名:“孝钦显皇后之陵”。</span></p> <p class="ql-block">明楼后面就是慈禧陵的宝顶。奇特的是,这用土堆起来的宝顶上竟寸草不生。</p> <p class="ql-block">慈禧陵的宝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生</span>寸草,是因为当年慈禧担心坟上长草有落草为寇之意。于是工人将硫磺石灰混进土中,再用铁锅将土炒熟,这样铺到墓顶就无法使种子和植物生长。如今慈禧陵墓上方的宝顶倒成了特色景观,光秃秃的,的确没长出一根草。</p> <p class="ql-block">站在明楼上往南望🔺 石五供、琉璃门、隆恩殿向前铺展。 向西望🔻 可看到慈安陵的明楼。</p> <p class="ql-block">从慈禧陵岀来,往西走不远处,就是慈安陵。外观规制几乎与慈禧陵完全一样。过石桥,是隆恩门,门前东西两侧有朝房。现在内部维修,不对外开放,我们没能进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慈安陵外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定东陵内两座太后陵中间相隔的马槽沟。慈安陵在西边,慈禧陵在东边,两陵东西并排。</p> <p class="ql-block">🔻这是慈禧陵外观</p> <p class="ql-block">出了定东陵,向东走不远,就到了乾隆皇帝的裕陵。这位皇帝<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位期间,清朝国力达到了顶峰,他的</span>帝陵在清代陵寝史上,也是规制最完整,最富丽堂皇,堪称"清陵之冠”。</p> <p class="ql-block">与顺治陵的主神道相似,乾隆陵南面的神道由乾隆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牌楼门、小碑楼等组成,只是规模没有主神道那么大。比如孝陵主神道上的石象生有18对,这里是8对;主神道上是龙凤门,这里为牌楼门。</p> <p class="ql-block">因为远望裕陖南边的小碑楼正围网大修🔺 所以我们就没去走神道,而直接向北过神路桥,往隆恩门🔻</p> <p class="ql-block">神路桥就是通往隆恩门的三路三孔汉白玉石桥。到达隆恩门,即神道引导部分结束,陵寝主体建筑开始。</p> <p class="ql-block">进了隆恩门,正前方这座大殿就是隆恩殿🔻 这是供奉乾隆皇帝及其皇后、皇贵妃神牌和举行祭祀的主要场所。隆恩殿两侧是东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东侧的东配殿🔻 是存放祝版、制帛等祭祀物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西侧的西配殿🔻 是祭祀时喇嘛诵经超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隆恩殿两侧还有焚帛炉🔻 亦称</span>燎炉,通体用琉璃件构成。陵寝祭祀之后,祝版、制帛、五色纸及金银锞子等在炉内焚化。帝后陵内有两个黄色的焚帛炉,而妃园寝只有一个绿色的焚帛炉。</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前的丹陛石🔻 龙凤东西并列,龙头在上,凤头在下,山水祥云,龙腾凤飞,规制的龙凤丹陛石。</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月台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铜制</span>鹿雕🔻 猜测不会是原物。</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乾隆裕陵隆恩殿🔻 前面曾提到,乾隆在位期间是康乾盛世的顶峰时期,所以他的陵寝建筑比前几代帝陵更加高贵奢华。奇怪的是,隆恩殿上本应有的匾额没有见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隆恩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span>进入大殿,正前方有三间鲜红高阔的暖阁🔻 据说暖阁里设了神龛,供奉墓主人的神牌。东暖阁还建有佛楼,佛楼里不仅有佛像,还有好多珍宝。可惜暖阁未对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大殿里所有立柱都是由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如此粗壮高挺,不知得生长多少年才能长成?暖阁前方摆放的三座宝椅也是用金丝楠木雕制而成。</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裕陵隆恩殿内部,已成了展厅🔻 这儿有些文物是来自康熙景陵妃园寝。2015年10月31日,景陵妃园寝里的温僖贵妃墓被盗,不过很快就把被盗文物追了回来。</p> <p class="ql-block">温僖贵妃地宫出土的金钗、凤钗、金花等。</p> <p class="ql-block">温僖贵妃地宫出土的金簪、金耳环🔻</p> <p class="ql-block">温僖贵妃地宫出土的金领约🔻 即戴在脖子上的项圈。</p> <p class="ql-block">乾隆书读召诰卷🔻 《召诰》是召公向周成王的一篇劝诫文,希望成王敬天命,施仁德之政,使周王朝万世永存。手卷写于乾隆五十年,时年七十五岁。乾隆帝因祭祀明陵,对永乐、正统、正德、天启、崇桢几位皇帝的失德行为进行了批评,并结合《召诰》主旨,写下这篇自勉文章。</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笔诗雕漆匾🔻 这首诗做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是乾隆皇帝怀念乾隆十三年(1748年)死去的孝贤皇后的一首悼亡诗。该匾原来陈设在陵寝中。</p> <p class="ql-block">从隆恩殿出来,绕到后面,是陵寝门🔻 也叫琉璃花门或三座门。这门把陵寝分成“前朝”和“后寝”两部分,是后寝的门户,也就是说进了这门,就是裕陵的后寝部分了。</p> <p class="ql-block">琉璃花门前有三座一孔桥。在裕陵以前的关内清帝陵里,只有顺治皇帝的孝陵,在琉璃花门前有玉带河,河上建了三座小平桥。康熙皇帝的景陵和雍正皇帝的泰陵没有玉带河,自然也没建桥。裕陵在最初和顺治孝陵一样要建三座小平桥,但后来改成了三路一孔桥,这是清代皇陵中唯一的三路一孔桥。</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后走,过了琉璃花门是“二柱门”🔻 这是礼制性建筑,只有皇帝陵才有,皇后陵是没有的,实际上就是一个装饰门。自道光皇帝以后,二柱门被裁减。</p> <p class="ql-block">过了二柱门就是“石五供”🔻石五供是象征性的祭台,上面有一香炉、二烛台、二花瓶。<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谒礼在此举行。只有皇帝陵和皇后陵才能有石五供设置,妃园寝和王爷园寝是不能有的。</span>清朝时期,皇家女眷到此止步。在这里,裕陵首创了石五供增加纹饰雕刻和紫砂石嵌件。在乾隆裕陵以前帝后陵的石五供,是没任何图案雕刻的。</p> <p class="ql-block">石五供后面是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方就是乾隆皇帝的豪华地官了。</p> <p class="ql-block">自从雍正皇帝把自己的陵寝建在河北易县后,清朝在关内就有了两大陵区,清东陵和清西陵。雍正皇帝这做法,给他儿子出了个大难题。若按照“子随父葬”的制度,乾隆皇帝应该在西陵建自己的陵寝,以后所有皇帝都会葬在西陵,那东陵就只剩顺治皇帝、康熙皇帝还有孝庄太后的陵寝,这会让东陵越来越冷清。为了不冷落祖父康熙帝,乾隆皇帝决定把自己的陵寝建在东陵。但他有个命令,为使东陵和西陵香火永续,之后的皇帝们必须隔代埋葬。于是形成了父在东陵,子在西陵的分葬局面,称为 “兆葬之制”。</p> <p class="ql-block">在乾隆七年(1742年)三月十七,乾隆皇帝正式把顺治孝陵西侧的胜水峪确定为自己的“万年吉地”,开始营建陵寝。清朝关内所有皇帝陵周围的山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乾隆皇帝裕陵虽然也是风水宝地,但有些不足之处。裕陵距后靠山太远,建在一片平地上,两边没砂山,不完全符合风水要求。当年乾隆皇帝知道后,没跟他父亲雍正皇帝一样直接放弃,而是人工培补砂山。自裕陵以后,好多皇家陵寝都是根据自己陵寝的具体地理环境,采用人工的方法排堆砂山,这也是裕陵的一个首创。</p> <p class="ql-block">乾隆裕陵的地宫是由一条墓道、四道石门和九个券堂组成的“主”字形拱券结构地下建筑,整座建筑进深约54米,落空面积372平方米。所有券顶和四周石壁上,都布满了精美的佛教题材雕刻,人走入其中,仿佛进入一座“石雕艺术宝库”,又好似置身于一座幽深寂静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p> <p class="ql-block">明楼下方的古洞门是墓道入口, 当年帝后的棺椁,就是从这里下葬到地宫的。</p> <p class="ql-block">顺着拱券式古洞门拾级而下,一股神秘之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所谓“券”,其实就是墓室里的拱式结构空间。根据导游的解说,我们走过了第一个券“隧道券”、第二个券“闪当券”、第三个券“罩门券”,然后来到了第一道石门。</p> <p class="ql-block">石门上是用整块青白石雕刻的门楼,门楼上的出檐瓦垄、兽吻、橫梁都雕刻得非常精致。</p> <p class="ql-block">在门楼上方,还雕着纳摩普照庄严功德如来佛像,佛像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门簪、门对儿上则雕刻着梵文经咒。</p> <p class="ql-block">两扇石门各由整块青白石雕制而成,高约3米、厚约0.19米。东侧石门上雕刻着文殊菩萨🔺 西侧石门上雕刻着普贤菩萨🔻 这两尊菩萨雕像身高约1.5米,都头顶莲花瓣佛冠,身形柔美。</p> <p class="ql-block">过了第一道石门就是第一道门洞券,在东西墙壁上雕刻着四大天王,也就是“东方持国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的坐像,这代表着风调雨顺,寓意着五谷丰登、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接着往后走就是“明堂券"🔻 东西两侧各有四个石座,叫做“册宝座",当年是用来放乾隆帝及后妃等人的“香册”和“香宝”的。</p> <p class="ql-block">在皇帝、皇后死后,要把他们的谥号刻在檀香木做的大印上,称为“香宝”。在上谥号的典礼上要宣读谥文,谥文是刻在檀香木板上,称为“香册”。把“香宝”和“香册”放在小箱子里,叫“册箱"。帝后下葬时,“册箱”要送进地宫放在明堂券东西两侧的石座上,所以这石座就叫“册宝座”。“香宝”和“香册”不能乱放,东侧是“册座",西侧是“宝座”。</p> <p class="ql-block">明堂券的券顶浮雕是“五尊佛像”🔻 中间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旁边是南方欢喜净土宝生佛,东方妙喜净土阿閦佛,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北方胜业净土不空成就佛,他们是按照五方、五行、五色的顺序和方位排列的。</p> <p class="ql-block">明堂券北端是第二道石门,石门两侧墙上浮雕着“狮子进宝”的图案🔺 </p><p class="ql-block">东侧门上雕刻的是观世音菩萨🔻 她双手各拿着莲花,右手拿的莲花上有编索,象征着大慈大悲,用慈悲之心在生死苦海中钓取众生。</p> <p class="ql-block">西侧门上雕的是大势至菩萨🔻 她也双手各拿着莲花,右手的莲花上托着摩尼宝珠,象征着智慧之光普照一切。</p> <p class="ql-block">穿过第二道门,是第二道门洞券。回头后望,门洞券两侧的平水墙阴刻着梵文经咒。抬头向上看,券顶东西两侧是塔尖相对的两座喇嘛塔浮雕🔻 非常精妙。</p> <p class="ql-block">走过第二道门洞券,是“穿堂券"🔻</p> <p class="ql-block">穿堂券南北狭长,两侧墙面上各浮雕了一组“五欲供”,即明镜、琵琶、涂香、果品和天衣,它们居然代表着人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五个部位。</p> <p class="ql-block">说的是,眼睛通过明镜能看到色彩,耳朵通过琵琶能听到声音,鼻子通过涂香能闻到香气,舌头通过水果能满足肠胃,身体通过天衣能隔绝触感,也就是说只有禁止了“五欲",才能顺利到达西方成佛。</p> <p class="ql-block">在穿堂券顶还雕刻着“二十四佛”🔻 神态各异,东西每行八幅,南北每行三幅,排列有序。佛像周围装饰着法器、火珠、宝杵、莲花等佛家吉祥图案。</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后走,就到了裕陵的第三道石门。</p> <p class="ql-block">第三道的两扇石门与前两道一样,也是被保护在玻璃罩内的🔻</p> <p class="ql-block">东侧门上雕刻的是日光菩萨🔻 寓意着佛法的智慧,能放射出无量光明,普照一切宇宙生命。</p> <p class="ql-block">西侧门上雕刻的是月光菩萨🔻 <span style="font-size:18px;">月光菩萨</span>右手拿着莲花,上面托着半月,寓意能映现出明澈清辉,容摄大千芸芸众生,让他们免受贪、嗔、痴三毒的苦恼。</p> <p class="ql-block">再往后就是第三道门洞券。这道门洞券很窄,直接与后面的第四道石门相接。但这第四道石门的位置处,现在只余空空的门框🔻 已经看不到石门了。这第四道门是在1928年,被东陵大盗孙殿英给炸了。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用了7天7夜的时间,盗掘了清皇家陵园的东陵地宫,包括慈禧陵地宫和乾隆陵地宫。</p> <p class="ql-block">不过这石门虽然被炸塌下来了,但两扇门现在仍保存在门内的金券两侧。东侧石门🔻上面雕刻着“慈世菩萨”,据说这位菩萨会继承释迦牟尼佛的佛位,是未来的佛祖,所以大家叫他“弥勒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西侧石门被炸裂了,上面雕刻的是“地藏王菩萨”,他代表了大愿,地藏菩萨的大愿精神就是要拯救所有苦难众生脱离轮回之苦。</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裕陵地宫内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券堂,乾隆皇帝和他的五位后妃就安葬在这里,所以称之为“金券”,<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地宫里最核心的地方</span>。由于孙殿英盗掘了乾隆的陵墓后,将他们的尸骨全都扔在了地上。后来溥仪派人重敛尸骨,入棺时无法确认这些尸骨各属于谁人,想着既然可以同穴,那也可以同棺,就将他们全部放在了乾隆的棺内。所以金券正中央安放的金丝楠木棺具里有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乾隆和五位后妃的遗骨。</span></p> <p class="ql-block">另一种说法是,与乾隆同陵寝的五位后妃中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孝仪皇后在当年重敛时仍保持着完整尸身,而且</span>面目如生,令人惊异。故在重敛时存放于单独的棺具里。哪种说法更确切,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与乾隆皇帝合葬在裕陵地宫的五位后妃是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嘉庆皇帝的生母是令懿皇贵妃,死后被追封为孝仪皇后。</p> <p class="ql-block">乾隆生于1711年9月24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在帝位六十年,高寿八十八,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生前精心营造的“万年吉地”,历时九年建成,花费白银203万两。裕陵四道石门上的八尊菩萨守护着裕陵地宫,就是为了护佑帝宫中的帝后亡灵进入极乐世界。尊贵的乾隆皇帝一定没有想到200多年后会落个掘墓扬尸的结局吧。</p> <p class="ql-block">虽说乾隆帝身后的结局很悲惨,但他精心营造的地宫却为后人研究佛学和雕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据统计,在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里,一共雕刻了46尊佛像,8尊菩萨,4尊天王,2座佛塔,3座八宝,2座五欲供,还有狮子、宝珠等其他佛教纹饰。这座皇陵地宫用如此丰富精美的石雕装饰得满满当当,不仅使整个地宫俨然像一座地下佛国,而且也成为了一座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券堂券洞券道原路返回地面。</p> <p class="ql-block">站在方城台阶向南望,石五供、二柱门、琉璃花门、隆恩殿沿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铺展,两边是青松翠柏,庄重肃穆。</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陵园内观光车去下一站——景陵。</p><p class="ql-block">景陵是康熙皇帝的陵寝,位于顺治皇帝的孝陵东侧1公里处。景陵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p> <p class="ql-block">景陵建筑规制以孝陵为蓝本,局部有所创新。如圣德神功碑亭内立双碑,这是景陵首创。之所以采用双碑制,是因为康熙大帝的一生丰功伟绩,碑文长达4314个字,满文无处容纳。雍正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景陵圣德神功碑亭内并排竖立双碑,左碑刻满文,右碑刻汉文。这一创新也为后世的泰陵、裕陵、昌陵所效仿。</p> <p class="ql-block">圣德<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功</span>碑可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的。据传清代有制,“凡有失国之寸土者”不能立此碑。清朝自道光帝开始就逐渐走下坡路,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又是割地又是赔款,所以大清王朝自道光皇帝开始往后的皇帝都不再修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德</span>神功碑楼了。</p> <p class="ql-block">过了康熙圣德神功碑楼,就见五孔拱桥。景陵的五孔拱桥在清东陵各桥中最为壮观。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仍完好如初。</p> <p class="ql-block">五孔桥北接神道上的石像生。景陵神道上的石像生数量5对,加1对望柱。虽说从数量上远不如孝陵,但在安设石像生这一举措上,是经过一番曲折的。景陵紧依孝陵而建,原本没设石像生,后于乾隆年间添建。石像生只设五对,用以表示对孝陵的尊崇,其文臣、武将各1对,马、象、狮子各1对。在形态装饰风格技法上一改孝陵那种浑厚朴实强健的风格,着重精雕细琢和纹饰的细腻。后来清陵所设石像生均依此风格建造。</p> <p class="ql-block">神道向北的尽头是牌楼门。</p> <p class="ql-block">景陵设五间六柱五楼冲天式牌楼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既不同于孝陵的五间六柱十一楼石牌坊,也不同于孝陵三门六柱四面琉璃壁组成的龙凤门。</span>这种牌楼门设置在明清各处陵寝中是首创,并沿袭至清朝末年。</p> <p class="ql-block">神道旁的神厨库🔻 是制做祭品、存放祭品、杀牛宰羊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牌楼门望北,与小碑楼相对。</p> <p class="ql-block">小碑楼也称神道碑亭,重檐歇山顶,亭内碑身阳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康熙皇帝的庙号、谥号。</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的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p> <p class="ql-block">过了神道碑亭,前方红墙黄瓦的建筑群,就是景陵的陵宫区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我们已经眼熟的三路三孔桥,过了石桥便是景陵的隆恩门。</p> <p class="ql-block">穿过隆恩门,前方的大殿就是隆恩殿🔻</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前的丹陛石,亦称陛阶石,与在乾隆陵看到的几乎相同,龙凤并排,龙头在上,凤头在下,龙凤祥云。如此讲究的丹陛石,当然只有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才能在它上面经过,但并不是徒步在丹陛石上行走,而是由力士举天子轿辇行于两侧台阶,皇上乘轿中沿丹陛石进入宫殿。</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是供奉康熙皇帝及其皇后、皇贵妃神牌、供品和举行祭祀的地方。 站在殿外抬头向上望,大殿檐额中间悬挂着用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的“隆恩殿”斗匾。</p> <p class="ql-block">进入殿内,迎门是康𤋮帝坐姿画像。</p> <p class="ql-block">康熙画像后面有三间暖阁,暖阁里有神龛,供奉着墓主人的神牌。不过现在景陵的暖阁是关闭的。</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空空荡荡的,只有东侧墙壁上挂着一张醒目的地图。</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门,绕至隆恩殿后方,就是景陵的陵寝门,门后面是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在宝顶下面就是地宫了。这座陵寝门后面可是景陵的核心区域,现在不让外人进入。因为景陵地宫在1945年遭到大规模盗掘后,一直没有进行维护处理。后来,工作人员对景陵地宫进行了勘探,据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宫内的情况非常糟糕,</span>积水很深,存在安全隐患,就把盗洞密封了。直到现在,景陵地宫也没有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景陵地宫内葬有康熙皇帝、孝诚、孝昭、孝懿、孝恭4位皇后和敬敏皇贵妃,共六人。</p> <p class="ql-block">在康熙皇帝之前,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死后都是火化,他们的地宫中埋葬的都是骨灰坛子,称之为“宝宫”。满清入关后,满族人受到了汉族习俗的影响改用棺椁。景陵是所有清代皇陵中第一个葬入棺椁的陵墓,亦开了在满族人中废除火化、推行土葬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不过康熙皇帝废除火化,还只仅限于等级比较高的人,除了皇帝和皇后外,还有皇贵妃、妃等人。而等级比较低的人,还有普通人,依然是火葬。彻底<span style="font-size:18px;">改变</span>这一丧葬制度的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继位后,明令满族人死后一律不准火葬。于是土葬才被广泛推行开来。</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前的西配殿,过去每逢康熙帝、后忌辰大祭时,有13名喇嘛在此念经为死者超度亡灵。现在成了“清史警鉴苑”展厅🔻</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雕梁画栋,能透出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他8岁登基,14岁亲政,16 岁擒鳌拜,27 岁平定三藩,29 岁收复台湾,35 岁收复雅克萨,43 岁平定噶尔丹,在位 61 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奠定了清朝的根基,开创了康乾盛世,被后人尊称为“千古一帝”。</p> <p class="ql-block">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康熙皇帝驾</span>崩于北京畅春园,终年69岁。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后来的雍正皇帝在大臣们所拟定的灵名中选出了景字,并用针刺破中指,用鲜血将景字圈定。就这样,康熙皇帝的陵寝被称为景陵。用鲜血圈定灵名,这在清朝陵寝史上是唯一的。“景”字有大而光明之意,以此宣扬康熙皇帝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漫步<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景陵中</span>,有一种别样感觉,这里虽然没有慈禧陵的漂亮奢华,也没有亁隆陵的佛堂精雕,却内敛而不失内涵,简朴中蕴含天子之威。</p> <p class="ql-block">我们搭乘陵园中最后一拨观光车离开清东陵。这里的一座座陵墓、一块块石碑、一尊尊石像生……以及它们背后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仍如影随行,在脑海萦绕,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那份厚重的历史氛围之中,好久好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背景音乐|《千年一叹》(电视剧《康熙王朝》插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摄影摄像|索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美篇制作|索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游览时间|2024年9月8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北漂游记·之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