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百年历史保护建筑—名医贾连元博士旧居宅邸和同兴街故事 图/文:幸福一生

幸福一生

<p class="ql-block">贾连元博士旧居府邸外观</p> <p class="ql-block">贾连元博士旧居府邸房内</p> <p class="ql-block">参观百年历史保护建筑—名医贾连元博士旧居宅邸</p><p class="ql-block">图/文作者:幸福一生</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1日于冰城哈尔滨</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0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上午参加了由哈尔滨冰城文学社组织的一场采风活动—到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同兴街百年宅邸进行采风,并请宅邸主人讲述其建筑特色及收藏品情况,并组织了现场交流。活动由冰城文学社社长赵文铭老师带队,参加活动的有文学社的岳慧颖老师、梦然老师、贵州来哈旅游的岳林老师及本人。百年宅邸主人哈尔滨著名医生贾连元博士的孙子贾文玉夫妇和其好友周老师一同热情接待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同兴街街名和几栋洋房,与中华民国年间哈尔滨民营企业家王兰亭先生(电影《小兵张嘎》里的胖翻译扮演者王澍的父亲)创办的“同兴窑”公司密切相关。王兰亭先生河北省昌黎人,曾在我国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旗下当测量员。上世纪初叶,哈尔滨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王兰亭来哈从事建筑业和窑业经营。据《哈尔滨市志》记载:1917年至1931年,是哈市砖瓦窑业比较兴旺时期。当年的王兰亭、杨美声、洪宝华三位民族企业家在道里顾乡屯一带开办的“同兴”、“义和”、“大东”三家砖窑,率先采用“机器窑”制砖坯,各窑日生产红砖50000块以上,开哈尔滨“机器制砖坯”之先河。“同兴窑”是一家股份公司,集开发、建材、设计、承揽工程于一身,1928年选址马家沟河北岸,建起砖红色的同兴窑办公楼(同兴街七号院)、员工宿舍(同兴街五号院)和王兰亭私宅(同兴街三号)。这条土街小街因同兴公司而得名,办公楼等用的砖瓦也是“同兴窑”烧制的,这条小街在2005年哈尔滨马家沟市政工程综合治理改造前,街道长度为150米,共有1号到15号八座房子和相应的小院,改造后的1号、3号(院)、5号(大院)、15号(院)洋房均被拆除,只有7号、9号、11号和13号房建筑被保留下来,现已成为哈尔滨市政府历史保护建筑,街道长度由原来的150米缩短为现在的100米长。同兴街七号房不仅仅是民国王兰亭同兴窑公司办公室,也是解放后1953年—1964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李昌先生的宅邸。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就是李昌校长提出的,李昌当校长期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全国与清华、北大最著名的六所高等院校之一。</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今天参观的11号房是1930(又说1920年代末期)年代建成的一座英式住宅,原住宅在2005年马家沟市政工程改造前连同院落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这所老房子大约始建于1928年前后,1930年代贾连元博士从一位苏俄彼得堡来哈的贵族别林斯基手中花了500银元购买下来,从此这座房子一直由贾氏家族几代人居住,至今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这是一幢具有英国花园式洋房建筑特征建筑,目前占地面积16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室内两单元相通,且有后门。简洁的立面,方木支撑的雨搭,清水红砖外墙面;水泥瓦覆盖的坡屋顶、门上方的山花及半圆形的老虎窗,无不具有英式建筑特征。院内有水井供水,室内设置冷热水,坐式抽水马桶,铸铁浴盆,一应俱全。厨房炉灶带有烤箱,取暖烧饭一举两得。</p><p class="ql-block"> 贾文玉先生是名医贾连元博士的孙子,是一位在保险公司工作的业务领导干部,是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收藏家,哈尔滨地方史城史研究专家,在哈尔滨新晚报,旅游杂志、大话哈尔滨,头条网络等多种媒体发表了多篇地方史文章,是一位多才多艺,知识渊博、颇具绅士风度的一位学者。</p><p class="ql-block"> 虽然贾文玉先生年已古稀,但是非常年轻,对待朋友真诚且热情好客,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语言逻辑性强。其向大家介绍百年老宅和爷爷贾连元博士的历史故事,介绍了其室内的部分藏品—油画、水彩画、日本浮世绘人物画、人像雕塑等藏品,房间内保留着老式壁炉,古老的欧式家具和铁床,房中还有老式钢琴和一架日本产黑色高档的雅马哈牌三角钢琴,房屋墙上悬挂着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头像油画、诗人普希金的头像油画,此百年房邸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和跨越时空的历史感受。百年宅邸房内好似一座小型博物馆,无不彰显着房主作为一位文化学者、收藏家的情趣爱好,综合素养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贵州来哈旅游多才多艺的岳林老师现场即兴弹奏了世界名曲《致爱丽丝》和《 重归苏莲托 》,悦耳动听的音乐给大家带来不少的快乐和艺术享受。</p><p class="ql-block"> 贾文玉老师在和大家交流中还谈到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历史的过程,谈到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p><p class="ql-block">其内容有:1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上工厂。《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p><p class="ql-block"> 厚重历史底蕴的贾文玉老师又谈到了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衰败影响—1901年清廷与西方列强11国签订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5)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6)惩办“首祸诸臣”;(7)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8)清政府对德、日道歉。</p><p class="ql-block">《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丧失主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p class="ql-block"> 接着贾文玉老师又谈到了爷爷贾连元博士为什么精通日语、俄语、英语、德语等四国外语,出国留学,发奋努力,刻苦钻研学习东西方先进医学知识和技能,成为解放前稀有的医学博士,成为一代内科学,精神病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等领域的权威医学专家。是由于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服半封建社会历史阶段,科学技术落后,必须向科技先进的西方和日本学习。日本1868年实行明治维新改革后,大量向西方列强学习科学技术,大量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创办现代教育和学校,使日本综合国力迅速发展壮大,科学、技术、军事、现代医学、药学都快速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所以爷爷贾连元博士受到当时中国清末民初历史文化名人辜鸿铭提出的“近学东洋,远学西洋”的先进思想的影响。努力学习考上了当时的奉天南满医学堂(后来的满洲医科大学,解放后一同并入的沈阳中国医科大学)192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助教和讲师。贾文玉老师分析总结中国近代史条理清晰,客观实际,科学合理,具有史学家专业观点。的确是中国甲午战败后,清末民初,一大批仁人志士赴日本留学,寻求救国强国之道,像鲁迅、郭沫若等先生赴日本学医救国,蒋介石、蒋百里、蔡锷等赴日本学习军事,陈独秀、李大钊等先生赴日本学习法律政治寻求救国之道。贾连元博士1929年应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伍连德博士创立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教务长李希珍邀请任内科学教授,同时任哈尔滨东省特别区市立医院内科主任。贾连元博士利用自己所学医学专长和爱国情怀,此时(1931年)已经升为哈尔滨市立医院院长,贾连元博士还参加了1932年李杜将军保卫哈尔滨率领的抗日受伤将士的秘密救助,及1932年松花江洪水泛滥后导致的霍乱流行,带领医护人员对大批病人进行救治,挽救了当时哈尔滨大批民众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贾连元博士于1934年—1941年担任哈尔滨市精神病医院院长,1941年日本留学,获得日本厚生省医学博士学位,1942年—1945年任哈尔滨市傅家甸诊疗所所长,由于常年临床从事精神病学研究,他在精神病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可谓建树卓著,他著有精神病学专著《巫医与邪病研究》,此书奠定了他在精神病学研究领域的地位。1945年光复后担任哈尔滨市政府卫生局局长,1946年4月哈尔滨解放后历任松江省卫生处处长,松江省立医院(即现在的三甲医院黑龙江省医院前身)院长,哈尔滨市工人医院(即现在的三甲医院哈尔滨市第四人民医院前身)院长等职务,曾当选哈尔滨市政协副主席,多届哈尔滨九三学社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历届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贾连元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还担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分英会理事和委员等社会和学术职务。</p><p class="ql-block"> 贾连元知识渊博,通晓日、俄、英、德4国语言,他谙熟临床内科、儿科、精神病科,传染病科,尤其在内科、精神病学研究、发展和临床治疗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他对斑疹伤寒、霍乱防治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写出数十篇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论著和论文。他的《关于斑疹伤寒的研究》、《哈尔滨霍乱防治的研究》、《地方民族精神病研究》等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医学界具有一定影响。作为一位医学教育家在从事培养医学人才教育工作中,他培养了一批内科学与精神病学的人才,这些人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医疗卫生战线的骨干。同时,贾博士作为医学家的名家 ,在1956年参与了哈尔滨市九三学社民族党派组织的创立,他与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哈工大朱物华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刘恢先所长、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胡翔璧所长等九人成为第一届哈尔滨九三学社委员,并担任该组织副主委和秘书长多届。文化大革命”期间,贾连元博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尽凌辱与折磨迫害。贾连元博士于1975年7月14日因病逝世,终年77岁,他在病危时留下遗言:“当我死后,将尸体解剖,查明原因,以利后人”的遗嘱,捐献遗体进行医学研究。贾连元博士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人类伟大的医学事业,实现了中国医圣孙思邈倡导的伟大的“大医精诚精神”。</p><p class="ql-block"> 离开同兴街11号英式宅邸,告别了热情接待我们的贾文玉老师夫妇俩和各位文友,走在马家沟河旁,回首瞭望100年历史的这座贾连元博士的旧居,它不仅仅是一座历史文化保护古建筑,它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之所,他就像一盏明灯,在内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医学、传染病学等领域熠熠生辉。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医术,为哈尔滨人民救死扶伤。每一次的诊治,都是对生命的尊重;每一次解除疾病的痛苦,都是对希望的播撒。他在这所旧居里,书写着医者仁心的伟大篇章,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哈尔滨人民的心中。同兴街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贾连元博士的医者精神和其家族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哈尔滨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p><p class="ql-block">作者:幸福一生</p><p class="ql-block">写于2024年10月21如于冰城哈尔滨。</p><p class="ql-block">注:本文内容参考《黑龙江省志》、《哈尔滨市志》、《黑龙江省医院志》、《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医学世家》及政协名人传记、网络文章等。</p> <p class="ql-block">青年时期的贾连元博士</p> <p class="ql-block">晚年时期的贾连元博士</p> <p class="ql-block">贾连元博士1949年曾经担任松江省立医院院长,该医院即现在的黑龙江省医院(三甲医院)</p> <p class="ql-block">贾连元博士曾经担任哈尔滨市立医院院长,该医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三甲医院)。</p> <p class="ql-block">贾连元博士解放后曾经担任哈尔滨市第一工人医院院长,该医院即现在的哈尔滨第四医院(三甲医院)。</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工人医院)前身建筑是哈尔滨当时最大的饭店—哈尔滨新世界旅馆</p><p class="ql-block">哈尔滨新世界旅馆,1919年在哈尔滨傅家甸十六道街街角(现十六道街与靖宇街交汇处西南角,靖宇街172号)新址建设新楼,1920年竣工,三层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1920年8月1日迁至新址开业,其内部拥有四百余间屋室,一层则是冰棍厂、大烟馆,二层为饭店并设有礼堂,三层为旅馆。楼内、屋顶各建有花园一处。是解放前哈尔滨最大的饭店之一。</p> <p class="ql-block">贾连元博士在1923年毕业的奉天(今沈阳市)南满医学堂(即现在的中国医科大学前身)</p> <p class="ql-block">百年宅邸悬挂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百年宅邸悬挂的日本浮世绘人物画</p><p class="ql-block">‌日本浮世绘人物画像的特点主要包括细腻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 浮世绘人物画像注重线条的细腻描绘,色彩鲜明且层次丰富,展现了日本工艺美术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浮世绘的制作过程涉及绘画、雕刻和印刷三大步骤。首先由画师创作草图,然后由雕刻师将草图雕刻在木板上,最后由印刷师进行印刷。每一幅浮世绘的制作都需要多次重复以上过程,使用不同的木板和颜色,以达到丰富多彩的效果‌。</p><p class="ql-block">浮世绘的题材广泛,包括美人画、役者绘(描绘歌舞伎演员)、风景画、名所绘(描绘著名景点)、历史画和神话故事等。美人画和役者绘是浮世绘最初的主要题材,展示了江户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p><p class="ql-block">浮世绘兴起于日本江户时代,是表现不断变幻的浮动世界的绘画,主要以版画的形式存在。常见题材包括风景、美人、历史和民间传说、动植物 ,浮世绘版画是彩色木版印刷品,艺术家们在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非常活跃‌。</p> <p class="ql-block">百年宅邸悬挂的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油画。</p><p class="ql-block">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是19世纪中期俄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出生于1828年9月9日(儒略历8月28日),逝世于1910年11月20日(儒略历11月7日),出生于俄罗斯的贵族家庭。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极高,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被广泛认为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多数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广文学爱好者受欢迎。</p><p class="ql-block">托尔斯泰的创作生涯跨越了近六十年,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特别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和道德冲突。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峰,而且在思想深度上也展现了他对人性、社会正义和宗教信仰的深刻见解。托尔斯泰的后期思想经历了重大转变,他成为了一位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这些思想在他的晚期作品中得到了体现。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以其宏伟的结构、深刻的心理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精确再现而著称。他的艺术风格独特,能够在史诗般的叙事中融入细腻的心理分析,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托尔斯泰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列夫托尔斯泰名著</p> <p class="ql-block">列夫托尔斯泰名著</p> <p class="ql-block">列夫托尔斯泰名著</p> <p class="ql-block">百年宅邸悬挂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油画像</p><p class="ql-block">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于伏特金斯克市,是俄罗斯著名浪漫乐派作曲家。1864年,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1867年,《第一交响曲》在莫斯科首次演出。1870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莫斯科初次演出。1876年,与梅克夫人开始通信。1877年,芭蕾舞剧《天鹅湖》首演。1879年,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首演。1880年,《意大利随想曲》首演。1888年,《第五交响曲》在圣彼得堡首演。1890年,创作歌剧《黑桃皇后》。1892年,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圣彼得堡首演。1893年,创作《第六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其中交响乐创作处于重要位置。他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罗斯音乐的发展成就,同时又注意吸取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把高度的专业技巧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戏剧性冲突和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著名水彩画绘画家王焕堤画的百年宅邸</p> <p class="ql-block">贾文玉老师收藏的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贾连元博士府邸,孙子贾文玉先生的家具和收藏品</p> <p class="ql-block">室内艺术装饰物</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冰城文学社部分成员参观贾连元博士旧居府邸在门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贾连元博士孙子贾文玉老师在介绍百年宅邸</p> <p class="ql-block">贾连元博士孙子贾文玉夫妇(百年宅邸现主人)与贵州来哈尔滨旅游的岳林老师在雅马哈三角钢琴旁合影留念,岳老师即兴弹奏了两首世界名曲钢琴曲《致爱丽丝》,《重归苏莲托》,令大家拍手称快,岳老师在大字书法和篆刻艺术、摄影造诣颇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先生。</p> <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周茂立老师、赵文铭老师、梦然老师母女,贾文玉老师—幸福一生摄</p> <p class="ql-block">贾连元博士旧居府邸墙上悬挂的保护建筑铭牌</p> <p class="ql-block">百年宅邸庭院,热情好客的贾文玉先生站在高处为大家采摘庭院中的天然葡萄。</p> <p class="ql-block">百年宅邸庭院有葡萄树和葫芦瓜等</p> <p class="ql-block">我和贾哥贾嫂、贵州岳老师在百年贾府宅邸门前合影留念—岳慧颖老师摄影</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工业大学岳老师与贾嫂在百年宅邸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同兴街部分老宅</p> <p class="ql-block">下图就是同兴街七号楼“同兴窑”公司办公楼,著名电影演员王澍(电影《小兵张嘎》胖翻译官扮演者的父亲,民族资本家王兰亭先生在民国1928年左右创建的同兴建筑窑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王澍小时候住在同兴街三号楼房子里。王澍与著名文学翻译家高莽先生是同学,二人均在花园街基督教青年会学校上学,这所学校是以俄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所以二人均成为俄语翻译。这所七号楼房在1953年至1964年期间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昌校长的宅邸。李昌校长提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成为一代代工大人成长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东北的窑业图片,</p><p class="ql-block">哈尔滨马家沟旁的同兴街街名和几栋洋房,都与中华民国年间哈尔滨民族企业家王兰亭先生(电影《小兵张嘎》里的胖翻译扮演者王澍的父亲)创办的“同兴窑”公司密切相关。王兰亭先生是河北省昌黎人,曾在我国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旗下当测量员。上世纪初叶,哈尔滨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王兰亭来哈从事建筑业和窑业经营。据《哈尔滨市志》记载:1917年至1931年是哈市砖瓦窑业比较兴旺时期。当年的王兰亭、杨美声、洪宝华三位民族企业家在道里顾乡屯一带开办的“同兴”、“义和”、“大东”三家砖窑,率先采用“机器窑”制砖坯,各窑日生产红砖50000块以上,开哈尔滨“机器制砖坯”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著名电影演员俄语翻译王澍先生扮演的电影《小兵张嘎》里的胖翻译官那句台词:</p><p class="ql-block">“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花钱,还在乎吃你几个破西瓜……”到现在人们都还记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王澍就因为把这个角色演得好,一下子变得家喻户晓了。</p> <p class="ql-block">著名电影演员王澍先生在电影《兵临城下》中扮演国民党军军官牛师长。(图片来源互联网)</p> <p class="ql-block">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兼俄语翻译王澍先生,当年小时候就居住在同兴街三号楼。三号楼现已拆除。七号楼就是其父亲王兰亭同兴窑公司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曾经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的李昌在1953年—1964年在同兴街七号楼居住。</p><p class="ql-block">李昌先生(1914年12月12日-2010年9月3日),男,土家族,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青年工作、科教工作和纪律检查工作的优秀领导干部,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原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主席团执行主席,原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次、第十四次、第十五次、第十六次、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列席代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p><p class="ql-block">李昌先生在1953年—1964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期间在同兴街七号楼居住。他在这里居住的11年中,为哈工大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都付出了巨大心血和努力,使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六所高等院校之一,为今天的哈工大成为211,九八五高校,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理工科高等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八百壮士”与“八字校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一位走进哈工大的新生,在入学第一堂课“学校发展史”中,都会记住“八百壮士”献身教学事业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八百壮士”,原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中,死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的官兵。这里则指上世纪50年代李昌校长主持哈工大时期培养的800多人的教师队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54年10月,哈工大和清华大学等并列成为国家重点大学。要满足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就必须靠自己的力量造就一支过硬的教学科研队伍。李昌提出“功夫到家”的口号,此后进一步提出教学必须做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保证把学生教好。从此,“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八个字成为哈工大的校训,“八百壮士”教师队伍的座右铭,也成为哈工大人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哈工大原党委副书记强金龙教授说,“八百壮士”代表着李昌校长带领一代人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它是以“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为核心,与爱国主义、献身精神及正确的方法论相结合的产物。</p><p class="ql-block">据了解,李昌当年非常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到1957年,学校先后提拔副教授13人,年龄最大的仅37岁。1960年评定副教授40名,平均年龄34岁。1957年哈工大教师队伍800余人,平均年龄仅27.5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李昌校长对人才的重视,历年来哈工大对我国的军事和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出孙家栋、李继耐、胡世祥、李元正等一大批航天事业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壮年心血在哈工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记者在哈工大校报编辑部获得了一份珍贵资料———李昌在2000年哈工大80周年校庆时的自述:“我的壮年心血在哈工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53年10月,我到祖国北方边陲、号称冰城的哈尔滨市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我39岁来到哈工大,50岁回京,11年的全部壮年心血和哈工大人一起,汇入了这个教学科研的大集体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哈工大是国家慎重选定并重点扶持的,定于21世纪初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9所高校之一。她原是一株孱弱的小苗,现已长成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于1953年10月由国家主席毛泽东署名任命,到哈工大工作。记得1953年秋,我(时任团中央副书记)列席党中央政治局文教工作会议。毛主席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必然兴起文化建设的高潮,现在要抓紧培养干部啊,共青团要再出10个大学校长。周总理接着毛主席的话说:‘李昌同志,你也可以去大学嘛!’会后,党中央决定调我到哈工大任校长兼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注:本图片文字及资料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及官网</p> <p class="ql-block">李昌校长提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训:</p> <p class="ql-block">贾连元博士的孙子贾文玉先生,某保险公司退休干部,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收藏家,城史研究专家。在多种媒体上发表多篇哈尔滨近代史文章。</p><p class="ql-block">以下是贾文玉先生在学术期刊发表的有关保险业务的文章(来源互联网)</p><p class="ql-block">1、《对集体企业养老金保险社会统筹工作的思考》</p><p class="ql-block">2、《发挥保险经济补偿作用 提高保险自身经济效益》</p><p class="ql-block">3、《六十年代哈尔滨市国内保险业务为什么还能继续开展》。</p> <p class="ql-block">百年府邸面前的马家沟河</p> <p class="ql-block">同兴街旁边的马家沟河</p> <p class="ql-block">同兴街马家沟河旁建筑雕塑</p> <p class="ql-block">同兴街马家沟河旁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图文作者:幸福一生。2024年10月21日于冰城哈尔滨,谢谢朋友们赏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