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山西③——喋血的“表里山河”

坐观岁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各种城墙、关城大多数兴建于中原王朝初期、国力上升阶段,即便没有这些军事设施,未必不能抵御外敌入侵;国家衰落时,城墙、关城从来没有发挥过大的防御作用。翻开历史看看,有时区区十几万、几十万人的北方游牧民族就能长驱直入中原地区,城墙、关城留下的更多的是耻辱和刻骨铭心的伤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题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9月20日,刚踏入山西的土地,便收到中国移动发来的一条短信,</span><b style="font-size:15px;">“五千年表里山河,六千年清香传奇。欢迎来到汾酒之乡、老家山西。”</b><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时有点发懵,汾酒产自汾阳杏花村,怎么在临县克虎寨收到汾阳的短信?后来恍然大悟,临县和汾阳市同属吕梁市(地级市)管辖,把整个吕梁市称为汾酒之乡也无不妥,但对“表里山河”和“老家山西”有些似懂非懂,</span> <span style="font-size:18px;">揣摩了很长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家山西”,觉得既熟悉又亲切。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鸹窝”。后来走的地方多了,才知道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这样的说法。中国汉民族都喜欢有自己的家谱,只要溯不清家族谱系源头的,或者不知家族谱系的,都会说是来自大槐树下。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反正祖祖辈辈传承着来自老槐树下的传说,这种家族根脉文化根深蒂固,在北方汉民族中有着广泛的认同。因此,大槐树就成了精神根脉,老鸹窝就成了精神家园,山西就成了北方汉民族的共同老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表里山河”,理解的有些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印象中的表理山河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有山河天险可以作为屏障的地方,不是特指那个特定的地区或地理单元。因而,对“五千年表里山河”的实质内涵并没有深刻理解。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意思是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要勇敢面对战争,如果战争胜利,可以得到诸侯支持;如果战争失败,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也不会有危险和坏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马归来,回头再去理解“表里山河”,觉得山西除了用“表里山河”一词形容外,再没有更恰当的词汇来表述山西的特殊战略地位和独特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马山西,不时游走在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上,大部分时间穿梭于吕梁、太行山脉及其支脉之中。沿途山陉、关隘、峡谷众多,极目之处,皆是风景名胜区。人们常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只要你多看几眼黄河上的渡口,长城上的关隘,太行山中的峡谷,你就能明白山西为什么会形成如此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和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类的活动和生存离不开所需的地理空间。人类生存资源的相对有限性永远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欲望,拓展生存空间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生存空间不足的必要手段。人类从来不会困守一隅,有山陉就会走出道路,有了道路,就要在道路的关隘之处设置关卡,约束和规范人类活动,继而形成城池、各类建筑等人类遗迹。加之山西表里山河的特殊地形地貌,又处在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结合部,两种文化迎头相撞,成为华夏大地上最为血腥的土地。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每一处文化遗存都是人类用鲜血浇铸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归来这些天,一直想对游览较为详细的雁门关、娘子关,黄崖洞,林州太行大峡谷的桃花谷、太行天路、太行之魂王相岩等写点游记。这些雄关和峡谷都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网络上各种游记、影像、图片多如牛毛,其中不乏创作水平极高的旅游爱好者和相关专业人士。动笔后,写着写着觉得有些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不写景区基本情况吧,觉得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写景区的情况吧,也是拾人牙慧,无非把介绍景区的各种资料胡乱抄写一顿,又觉得冗长乏味。停笔好多天,有点想打退堂鼓。转念一想,写点旅行杂记,还是挺有意思的,年龄大了,可以锻炼锻炼思维,让大脑退化慢一点,不时回头看看也能勾起过往美好时光的记忆。就此罢手不写,不矢为一种遗憾,还是硬着头皮东拉西扯,想到哪写哪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雁门关,再现雄关盛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第一次知道雁门关这个名字,是上中学时读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多少年来,每当看到、听到雁门关这个名字,脑海里浮现出的总是《雁门太守行》中所描写的那样<span style="font-size:18px;">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span>想象中的雁门关意境苍凉,格调悲壮,“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狂风遍地起黄沙”,“早穿皮袄午穿纱”。2024年9月21日旅游来到雁门关风景区一看,与想象中的雁门关完全是两回事,景区各类景观建筑气势恢宏,商业气息浓郁,一派盛世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关城在历史上屡有重建,唐代雁门关置于雁门山顶,明代移筑今址。清代之后,随着北方民族的统一,我国北方疆域远超明代边关,长城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已经完全丧失,所属的雁门关也随之荒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看到的‌雁门关,是2009年之后在原来的关城遗址上重新修复的。在此之前,关城仅存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镇边祠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雁门关重新修复后,再现雄关盛景,让人们重新领略到雁门关昔日的风采。或许,历史上的雁门关还没有现在气壮山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到雁门关,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你可以仿佛听见昔日金戈铁马的厮杀声,你可以眼前浮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在此浴血奋战的血色场景,你可以感受到这里的历史厚重与沧桑,但你千万不要发出让人啼笑皆非的无知感慨。你现在站着的城墙,看到峰巅之上的烽火台、瞭望塔等,大部分是在遗址的基础上新近建成的当代建筑,大部分砖石还没有见识过战争的场面,不像有些游人所说的每块砖石都承载着无数边关战士的热血与忠诚,每块砖石都留有中华民族过往历史的不同印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雁门关天险门外东侧的镇边祠,是在原镇边寺的轮廓上重建而成,接近历史的真实,让我流连忘返。由于时间关系,也只能走马观花的看看。镇边祠亦称武安君祠、靖边祠、李牧祠。守关将士为纪念西周抗击匈奴名将李牧,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建李牧祠,</span>后毁于战火,语焉不详,我猜想应该是毁于清朝入关之初。1856年,僧人善全在李牧祠旧址上兴建佛寺,改名护国镇边寺。1937年日军占领雁门关后,镇边寺遭到毁灭性破坏,仅存地基和门口的两只石狮。2009年以后按原样复建后改名镇边祠,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雁门关天险门上的“䒶(天)”字和地利门上的“埊(地)”字,让我很是纳闷。景点介绍牌说,“䒶(天)险”和“埊(地)利”是武则天题写。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些关门建于明朝,武则天怎么穿越题写呢?是不是后人借名造字或从别处拓印而来,或是后人编撰的故事。其中,“天”字是一个由草字头、田、戈组成,象征着她的权力来自上天,是她至高无上地位的象征。另一个字是“地”字,由上面一个“山”字,中间一个“水”字,下面一个“土”字组成,表示有山有水有土地,象征着稳固的统治基础。这两个字我暂且权当是武则天题写。此前,我只知道武则天为自己的名字生造了一个“曌”字,暗示自己阴阳一体,像日月当空普照天下,没想到武则天还是个造字和书法高手,这两个字不仅展现了武则天的书法艺术,也反映出她的政治智慧和文化修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娘子关,尽显沧桑之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9月24日,去往左权县途中游览了娘子关。与之前游览的雁门关相比,游人少了许多。景区没有司空见惯的商业气息,更没有震古烁今的景区配套设施。应该说,娘子关在国人心目中名气大得不得了,却不骄不躁,低调内敛,是我所游览过的历史文化景区中,最为接近历史真实的景区之一。印象颇佳、颇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位于山西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是万里长城上的著名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2年)所筑。关于娘子关村名字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两种说法,莫衷一是。一种说法是娘子关之名源自附近的妒女祠。人们为纪念介子推之妹介山氏不畏封建禁忌、敢于易风易俗而立的妒女祠。另一种说法是唐朝平阳公主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娘子关景区不像有些历史文化景区那样,游人被景区观光车拉着走半天,又要步行半天,还得转游半天、累个半死不活,找到文物景观后,体验不到文物的历史场景。娘子关景区售票窗口及景区入口处距关门不足100米,沿着城门外凹凸不平的石砌坡道而上,马蹄印、车辙印清晰可见,一块块石头被行人踩踏的油亮光滑,有些游人抱怨路太难走,体验不是太好。但我的感觉却截然相反,有种久违的扑面而来的雄关沧桑之美。觉得这种沧桑感不是破败与衰落,而是一种沉淀,一种积累,一种历经风雨后依然屹立不倒的坚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遥望关城,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古城墙与古长城相连接,形成不规则的古代城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关门前,望着古老的城墙和四周斑驳破旧的石头砖块,让人如同跨越了时空隧道,展现出独特迷人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关城,在城中游逛一圈用不了太长时间。上至关墙高处,向下俯视,关城一览无余。关城大约南北长500米左右,东西宽150米左右。关城设关门两座,一座为东关门,一座为南关门。东关门和南关门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且东折的街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街道两边昔日是兵营,随着关城军事地位的下降,逐渐蜕变成为娘子关村。娘子关地处晋冀两地交通要道,大量行旅、客商要从这里经过,骡马店、客栈、商铺星罗棋布,明清时期,商业发展达到鼎盛阶段,成为晋冀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城的街巷石板路,历经岁月风雨侵蚀,车马辗压,行人磨蹭,变得光滑而凹凸不平。漫步在关城老街上,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遥想到当年车水马龙,商旅如云,一派繁荣景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城老街两侧现在还保留着大量明清古建筑。通常为三合院或四合院,也有一些看上去十分耀眼的院落,门前有栩栩如生生、威武雄壮的石狮子,有上马石和精工细雕的旗杆,显得富丽堂皇,说明曾有一些达官显贵或富商巨贾生活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居住在娘子关村(关城)的村民大多数是商贾之后,也有守关将士的后代。在古街道上吆喝叫卖的都是在自家门口,与之前游览的雁门关的仿古商贸街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这里承载了比较真实的历史演化过程,雁门关景区的仿古商贸街则是景区开发招引来的普通商户,与现代商业街道没有太本质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仰望山顶城墙上的烽火台,战争烽烟早已消散在历史的天空。烽火台仍像一位恪尽职守、气吞山河的威武的壮士,守望着脚下的土地,让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依然能感受到战争年代的紧张与凝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娘子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事。现在听到的故事,有的是真实的历史故事,有的是传说故事。唐初阳公主曾率兵对抗突厥等外族侵略,宋太宗统一全国的战役,明成祖为防瓦刺入侵的重兵防守,等等‌。但娘子关最让无数国人刻骨铭心的战争记忆,莫过于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娘子关战役。此战,中国投入10万兵力,日军投入总兵力不足1.5万(也有说不足1.2万),中国军人战斗意志异常坚定,以血肉之躯拼死抵抗,付出极其惨烈的牺牲,以失败告终,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将军屋,参天浩然正气</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览五台山之后,9月24日,夫人因老岳父住院从阳泉火车北站返回西安,二妹夫妇经太原返校上课,三妹随二妹夫妇的车返回老家照料二老,愉快的六人亲情旅行告以结束。之后,我和四弟二人继续走马山西,每天穿梭在太行的大山、峡谷之中;四弟还建了个“游山玩水”六人群,不时发送些太行山的手机照片,姊妹们也发些人间烟火味的信息,共享生活美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代文人雅士、官僚政客、社会贤达,甚至赳赳武夫,为太行山<a href="https://mbd.baidu.com/ma/s/OEBS72zg"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太行山脉_百度百科】</a>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和摩崖石刻。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太行山行》中用“嵌空太行险,缭绕太行巍。沓嶂远围合,长川近回还。”寥寥数语,描绘出太行山的险峻、巍峨、层峦叠嶂以及河流环绕的景象。在太行山几天下来, <span style="font-size:18px;">身临其境,</span>觉得古今文人墨客对太行山的峦叠嶂、奇石嶙峋、溪流清澈、山峰悬崖、云雾缭绕等自然风光,竭尽所能,用尽辞藻,所写成的华章在人们的亲身感受面前黯然失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太行山旅游,除了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外,很多时候让人感受到的不是轻松怡然,而是一种无以名状的心灵震憾,甚至是一种痛感的冲击。<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的山岩峭壁见证了英勇无畏的精神,溪水潺潺诉说着那些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不断唤醒着人们感念革命先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的家国情怀。</span>沿途随处可见的抗日烈士纪念碑(塔、馆),革命烈士陵园,抗日军民雕塑,抗日战场遗址,抗日军政机关旧址等,让太行山四处弥漫着天地浩然正气。这里,英雄史诗与自然奇观交织在一起,沉淀成千古绝唱的悲壮诗篇,让人肃然起敬;这里,伟大的太行精神<a href="https://mbd.baidu.com/ma/s/QqCfGjCW"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太行精神_百度百科】</a>让人心绪不宁,心潮起伏,陷入无尽的沉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9月25日,从左权县城去往黎城县黄崖洞<a href="https://mbd.baidu.com/ma/s/zdTNznuJ"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黄崖洞_百度百科】</a>游览,主要是为参观黄崖洞兵工厂。‌黄崖洞因山壁为黄色,东崖半腰有一天然石洞而得名,现禁止游人登洞参观。黄崖洞峭壁连绵数十公里,远处根本看不到进山的道路,走到峭壁前面,才发现有一条被称为“瓮圪廊”的S形的峡谷,长1.5公里,两侧悬崖超过200米,仰望只见蓝蓝的一线天,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往黄崖洞兵工厂的道路极为崎岖,如果没有旅游开发搭建的栈道,实为人迹罕至。参观兵工厂一般会选择单程徒步,我上山时选择景区单程交通套票,依次乘坐摆渡观光车,悬崖电梯,下电梯后改乘高空揽车,揽车先上至山脊又降至兵工厂旁边的半山腰,再行走1500米左右到达兵工厂附近。参观完兵工厂后,沿谷底步行大约3000米左右返回景区停车场,欣赏沿途风景。直至今天,我都无法想明白,当时是靠什么样的人类精神和运输手段把机械设备和兵工原料、产品运进运出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崖洞兵工厂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1939年至1945年6年间,累计生产手榴弹58万枚、迫击炮2500门、炮弹26万多发和1万多支“八一式马步枪”,有力地支援了前线。黄崖洞兵工厂成为日本侵略者的眼中钉肉中刺,多次偷袭不成,在1941年11月间发动强攻,黄崖洞保卫战中,左权将军指挥负责保卫黄崖洞兵工厂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兵力不足1000人,抵抗超5000人的日军精锐部队,历经8昼夜激战,以我军伤亡166人的代价,毙伤日军近1000人,成功保护了兵工厂人员的安全撤离,设备的安全转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览黄崖洞,带给人们的是挥之不去的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情结,特别是茕茕孑立于悬崖峭壁下用乱石砌成的那个石头小屋——将军屋,让人灵魂深处感到震撼。将军屋类似于史前原始人类的房屋,面积不足15平米。左权将军身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抗日前线总参谋长,是中共抗战前线最高领导人之一,在如此原始简陋的小屋办公、居住,指挥千军万马,蕴育出一种伟大的精神和不可遏止的的力量,让人可以读出历史、读出信念、读出苦难、读出坚毅。特务团团长在黄崖洞兵工厂举行婚礼,左权将军腾出此屋为团长夫妇做新婚洞房。折谢出那代人的官兵友爱、官兵平等,亲如一家的精神风貌。将军屋让人感慨不已,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麻田八路军总部遭三万余敌“铁壁合围”。5月25日,左权将军亲率<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部机关一万余人</span>突围至辽县麻田十字岭,突围基本完成,将军还在断后疏散。但敌人的飞机随之而来,左权喊着让大家卧倒,同时把两位不知所措的女同志按倒在地,两位女同志得以幸免,左权将军的头部被弹片击中,一代名将壮烈殉国,时年37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将星陨落,太行山为之恸容。辽县党政军民无不异常悲痛愤慨,各村群众自发集会悼念左权将军,短短二十天时间有万名群众自发签名要求改辽县为左权县。将军之死,激发起辽县各界恐前高涨的抗日爱国热情,青壮年纷纷报名参军,汇集起一股不可战胜的豪气,直冲苍穹,“保卫家园,为左权将军报仇”响彻太行山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五十年代并大县时,左权县与和顺县合并为和顺县。当地群众听到消息后,不少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些人甚至痛哭流涕,尤其是左权将军的老部下,思想难以接受。部分同志自带干粮、路费,逐级上访,直至北京,面见在辽县战斗过的在京领导和彭德怀、朱德元帅。 <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总司令向毛主席反映了这个问题,毛主席听后说,既然群众不愿意改县名,那就还叫左权县吧!1959年6月,和顺、左权又分成两个县,左权县名恢复。毛主席1952年视察途中,专程前往邯郸烈士陵园凭吊左权将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将军已死,将军精神永存。将军屋屹立在大山深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span>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最紧要关头,有那么一群最优秀的中华儿女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左权将军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们承担起了抗日救亡的伟大历史责任,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将军精神和将军屋将永远昭示和鞭挞、拷问共和国的每个后来者的良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死去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来盼着文章能早点结尾。收笔之际,又有些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西的万里长城及关城,从战国延续至明代,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所有时代,雄关的威严让人肃然起敬。但我突然觉得“表里山河”是那么脆弱和不堪回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上无数次最惨烈的战争都是发生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座座雄关都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鲜血,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生命的消逝。雁门关景区宣传牌中提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2500年来,</span>雁门关一带历史上共发生大小战斗2000多次,其中重大战役200多次。由此可见,山西历史上所发生的战事,更是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雄关在好多人眼里等同于辉煌历史,国家强盛的象征,彰显着国家的尊严与荣耀。如果仔细想想,各种城墙、雄关大多数兴建于中原王朝初期、国力上升阶段,即便没有这些军事设施,未必不能抵御外敌入侵;国家衰落时,城墙、雄关从来没有发挥过大的防御作用。翻开历史看看,有时区区十几万、几十万的北方游牧民族就能长驱直入中原地区,城墙、雄关留下的更多的是耻辱和刻骨铭心的伤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看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以及宋、元、明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政权在山西频繁交锋,各游牧民族与汉族在这里相互长期碰撞、融合。民族融合实事求是地讲,是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民族融合的背后是各民族之间的血腥屠杀,包括主动汉化的北魏、蒙元、满清等少数民族政权,照样对其他民族展开大屠杀。在五胡乱华期间,‌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部落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常常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最凶残的羯人把汉族女子称为“‌双脚羊”,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至冉闵灭族羯人时,北方汉族人口从1200万急剧下降到不足<span style="font-size:18px;">400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夏大地上的各民族经过炼狱般的长期民族融合的磨难,特别是经过近三百年的满清统治,终于完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统一国家认同。现在有人认为中国从满清入主中原开始落后,其实,中国落后的趋势由来已久。“明修城墙,清修庙,宋朝只知向南逃”,当中原王朝一门心思想着靠长城、城墙保护,意味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身逐渐趋于内敛和封闭;</span>当区区十几万、几十万游牧部落可以长驱直入中原王朝,说明中原王朝已经完全衰落,动荡在所难免。回顾这些历史,不是为了揭开历史的伤痛,感受战争的残酷,是为了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当下的和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