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凤泊鸾飘别忧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生花草梦苏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梦苏州,苏州有让人魂牵梦萦的资本。 </p><p class="ql-block"> 苏州建城两千五百多年来,经过一代一代苏州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把苏州打造成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月落乌啼霜满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江枫渔火对愁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姑苏城外寒山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夜半钟声到客船。</p><p class="ql-block"> 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描写出这里空灵而阔大的意境,使景区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此作品获得"精选"称号。🔺 苏州【寒山寺】全景图。🔺 <p class="ql-block"> 枫桥路南路口有一座单门重檐歇山顶牌坊。🔺</p> <p class="ql-block"> 牌坊上方坊额为:“枫桥胜迹”,牌坊后面是寒山寺的普明宝塔,沿着枫桥路向北。🔺</p> 寒山寺前立有一座高大的三门重檐牌坊,座西朝东,檐角飞翘。🔺 牌坊上“寒拾遗踪”四个大字,为翰林学士姚希孟题,于崇祯癸酉冬章美书,住持明五立。🔺 牌坊左右小门洞上有横匾,右是“钟闻鹫岭”,左是“路接天台”,中间门洞两旁刻有楹联为:“寻迹一千年甁鉢遁形石壁寒厳於阊闾门外别开胜境;化身三百首诗篇飞錫西天东土岂宋明之间杯渡瀛洲。”。🔺 穿过牌坊,背面正面中间的门洞上方是清代江苏最后一任巡抚程德全题写的“妙利宗风”,门框两侧是启功的长联,左右小门洞上有横匾,右是“谈经地”,左是“选佛场”。🔺 入牌坊是“和合福道”,“和合福道”是和合福“到”的谐音。右侧则是普明塔院,左侧是“寒山子诗碑廊”。🔺 “和合福道”北面是“妙利普明塔”下的一座角楼。🔺 角楼东侧是“普明塔院”山门,坐北朝南,单檐庑殿顶,里面就是“妙利普明塔”。🔺 山门上方竖额写着“普明塔院”四字。🔺 <p class="ql-block"> “和合福道”南面也是一座山门,坐南朝北,单檐庑殿顶,上方竖额写着“寒山钟苑”四字,里面有“中华第一诗碑”、“天下第一佛钟”。🔺</p> 穿过“寒山钟苑”山门背面上方高悬“时闻清响”匾额,寓意寒山寺钟声。🔺 山门大道西面院中有一座汉白玉栏杆中间悬的是“寒山寺长城和钟”。🔺 2013年11月2日,苏州寒山寺赠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南极长城站“长城和钟”洒净仪式在寒山寺大钟苑举行。钟高1.8米、直径1.2米,重1.6吨。该钟于11月7日随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雪龙”号船抵达南极,在南极长城站敲响中国新年祈福钟声。🔺 钟另一面铸有“寒山寺”三字。🔺 “寒山寺长城和钟”北侧是“寒山子诗碑廊”。🔺 “寒山寺长城和钟”西面有“松茂亭”,亭四周为“听钟坪”,沿着逶迤的卵石路去“松茂亭”。🔺 松茂亭”座东朝西,四柱方形,单檐攒尖顶,飞檐起翘,四面敞开,可供小憩。🔺 亭上方匾额为:“松茂亭”,亭内立着一块由我国革命先驱李大钊书于1919年的《枫桥夜泊》诗碑。🔺 离开“松茂亭”移歩至大道,在大道东侧有一处小景点。🔺 在绿树红栅的映衬下小池、曲桥、小亭,环境雅致,沿弯弯曲曲的小路向东,曲桥向南是“望月亭”,这里让您饱览园林之趣。🔺 亭为六柱六角形,单檐攒尖顶,四周设木栏吴王靠,四面敞开,亭内上方匾额为:“望月亭”,可供暂时小憩。🔺 继续沿大道向南,不远处就是“梵音阁”。🔺 “梵音阁”阁高50余米,三层、三重檐六角,屋脊弧形,檐角挂铜铃,一层有回廊,底座汉白玉栏杆做工考究、精雕细琢。“梵音阁”全部为红木结构,共使用非洲紫檀木1600立方,柱子144根整木,现已被基尼斯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红木钟楼”。三层分别高挂“梵音阁”、“霜钟天籁”、"法音无凝"三块匾额,整座楼阁雄浑之中透着精致,与汉白玉栏杆底座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庄重肃穆。🔺 廊内挂“寒山寺钟楼”匾额,而那个“声”名远扬的大钟就在“梵音阁”里面。🔺 “梵音阁”东面分别高挂“梵音阁”、“响彻娑婆”、"雷门斯匹"三块匾额。🔺 “梵音阁”西面分别高挂“梵音阁”、“声闻忉利”、“际天轶海”;三块匾额。🔺 “梵音阁”南面分别高挂“梵音阁”、“梵音遍传”、"有唐遗音"三块匾额。🔺 阁内挂有“华夏第一法钟”。这个巨型铜钟,重108吨,高8.608米,最大直径5.24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佛钟。🔺 大钟为仿唐式铜钟,钟面主体铭文是一部69800字的佛说《大乘妙法莲华经》。大钟六铣口裙边上铸有九幅精美的飞天图。整口大钟造型厚重而又秀美,是一件反映当代中华梵钟文化的艺术珍品。🔺 平日在这里能付费撞钟三下作为祈福。🔺 “梵音阁”南面是“大诗碑”,镌刻有清俞樾所书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一首,共28个大字,45个小字。清末光绪32年,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请俞樾手书了《枫桥夜泊》石碑,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书后三个月,俞樾便倏然长逝了;故此碑和附记就显得弥足珍贵。🔺 “大诗碑”,号称“华夏第一诗碑”的《枫桥夜泊》大诗碑。这块青石大诗碑主体高度为15.9米,总重量为388.188吨。其中,碑帽高3.64米,宽5.5米,厚1.46米。碑身高10.26米,宽5.3米,厚1.3米。碑座高2米,上沿宽7.07米,下沿宽7.27米,上沿厚2.60米,下沿厚2.80米。南面镌刻有乾隆二十九年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共289个字。大碑上共雕刻有28条蛟龙。🔺 最南面是“塔影钟声诗韵”照壁,重檐庑殿顶,照壁正中上镶有砖雕额:“塔影钟声诗韵”六个金色大字。🔺 离开“寒山钟苑”移步回到“和合福道”,左侧是“寒山子诗碑廊”。🔺 左侧墙上挂满了署名寒山子的诗,其实都是佛家偈语,沿着碑廊西行,一路上,边走边欣赏,佛教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四周景色。🔺 前面又是一座山门,坐南朝北,单檐庑殿顶,上方竖额写着“寒山别院”四字,里面有“松茂亭”、“听钟坪”、“艾济公益院落”等。🔺 <p class="ql-block"> 山门背后门上方悬牌匾“梵籁云浮”。🔺</p> 继续向西,“和合福道”西端立有一堵杏黄色照壁,照壁墙中镶嵌刻有“和合袓庭”的四方石刻,照壁前竖有旗杆,旗杆上分别悬挂着国旗和佛旗。🔺 照壁墙中镶嵌刻有“和合袓庭”的四方石刻, 清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 照壁南面矗立“和合”太湖石,太湖石上书“和合”,源自“和合二仙”。🔺 <p class="ql-block"> “和合福道”向北,来到“寒山寺”。🔺</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前立有一堵杏黄色照墙,坐东朝西,墙体方正、黄壁黛瓦,面对古运河,照壁墙中镶嵌刻有魏体大字“寒山寺”的三方石刻,落款“东湖陶濬宣书”。🔺</p> 这里呈现一派肃穆庄严的气象,得天独厚的位置和美轮美奂的设计,是游客到“寒山寺”拍照留念的最佳取景地,游人到此,纷纷摄影留念。🔺 <p class="ql-block"> 自觉排队,文明礼让,和谐相处,快乐留影。🔺</p> 照壁的北侧有一口古井,四周石栏围护,四四方方。🔺 中间置一井,井前立一块石碑,镌刻“和合泉”三个字,为性空大师书。🔺 照壁背面,墙中镶嵌刻有“和合袓庭”的四方石刻。🔺 照壁正中立有铸铁香炉。🔺 走过照壁,迎面是三间硬山顶建筑,两棵古樟,显得古意昂然。🔺 门前一对护寺镇狮。🔺 石狮北侧立有一块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寒山寺"的石碑。🔺 走近山门抬头看,门楣挂着“古寒山寺”金字朱匾,落款“云阳程德全题”。程德全,四川云阳人,清末江苏巡抚,曾主持修复寒山寺。🔺 山门殿前两侧有楹联:“佛祖传心如指月 ,诗人得句在闻钟。”。🔺<br> 跨进山门,但见弥勒佛高踞佛龛,敞开胸襟,笑口相迎,令众人心生欢喜,广结佛缘,两旁有楹联:"大肚鼓圆,能容天下难容事;满腔欢喜,迎接世间有缘人。"。🔺 两侧,分别供奉着四大天王的雕像,因其手中执有的法器分别为宝剑、琵琶、宝伞和赤索,因而传入我国时,被汉化成了能够保佑风调雨顺的中国古代虎将的形象。宝剑取其“锋”、琵琶取其“调”、宝伞取其“雨”、赤索取其“顺”等音和义而来。🔺 俗称四大金刚。🔺 弥勒佛佛龛背后是一尊威风凛凛的韦驮像,他是寺院的守护神,两旁对联:"韦驮天将,惟护南弥三世界;菩萨化身,不到北俱一芦洲。"。🔺 山门后面是寒山寺的主庭园,这里古木参天,银杏树古扑、刚劲,樟柏郁郁葱葱,平添了许多生机。🔺 主庭园北侧有一座花坛,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南侧面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这块碑刻揭示寒山寺法脉宗绪。🔺 东侧面为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书于“宣统庚戌(1910年)九月”。🔺 花坛西面有一条走廊,沿着走廊向北。🔺 迎面是“寒山书院”,“寒山书院”座北朝南,单檐硬山顶,四开间,两层小楼,楼前柱竖额写着“寒山书院”四字。🔺 跨门而入,这里是寺内抄经的地方,可以静下心来,拿起笔抄写心经,金刚经,地藏经等等,在这个写字越来越少,内心越来越浮躁的环境下,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通过一笔一划的抄写经文,感受抄经带来的法喜与愉悦。🔺 堂内正上方高悬匾额为:“法喜充满”,两侧柱联:“方翠竹莲花皆佛性,凊池皓月照禅心。”。🔺 <p class="ql-block"> ““寒山书院”西面是“霜钟阁”,座西朝东,重檐歇山顶,檐角飞翘,三开间,两层小楼,在这里一、是可品尝到壹碗味道独特的素面,也是“禅意”,二、是可暂作小憩。🔺</p> 楼前柱竖额写着“和合素斋”四字,一楼前檐上方高悬匾额为:“霜钟阁”。🔺 <p class="ql-block"> “霜钟阁”向东面是“罗汉堂”,“罗汉堂”座北朝南,单檐歇山顶,五开间,檐角飞翘。🔺</p> 堂前檐正中上方高悬匾额为:“罗汉堂”。🔺 堂中央供奉着观音菩萨铜像,高2.5米,重1.5吨,是由日本宗教画院、日本禅宗画家协会赠送的,于1995年落成。观音站在莲花台上,身披明黄披风,手持净瓶,上面是“慈航普渡”。两侧前柱联:“得人在得心,信佛皈依,俗缘自了;修慧不修福,让他饱食,我钵常空。”。🔺<br><br> 走进“罗汉堂”,但见观音菩萨姿态优雅,端庄俊秀的面容上更是焕发出温柔、慈祥、知性、美丽的光芒,堂内正中上方高悬匾额为:“度一切苦厄”,两侧抱柱联:“紫竹惠风时拂,祥云垂世界;玉瓶净水常撩,甘露润乾坤。”。🔺 堂内的五百罗汉是清代雍正年间的遗物,由香樟木雕成的镀金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原供苏州城内隆庆寺,1958年移供寒山寺;“文革”中,寒山寺性空法师将其隐藏在寺内藏经楼密室之中,才得以保存下来。🔺 主庭园东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寒山寺”的主体建筑,两侧的配殿分别为罗汉堂和大悲殿。🔺 “大雄宝殿”座东朝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檐角飞翘。🔺 殿前露台高筑,围以雕花石栏,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宝鼎, 炉上铸有"大化陶熔"四字,"大化"意为"佛的教化"。两侧各立石刻“释迦牟尼佛说法图”汉白玉石碑。🔺 “大雄宝殿”有三块庄严的匾额,正中写着“大雄宝殿”,为谢孝思先生题写,左右分别“续佛慧命”、“正法久住”。两侧门柱联:“近郭古招提,毗连浒墅名区,渔火秋深涵月影;傍山新结构,依旧枫江野渡,客船夜半听钟声。”,为陆润痒书。🔺 “大雄宝殿”右是“释迦牟尼佛说法图”汉白玉石碑,周围汉白玉石栏围护,中间置一个神兽驮碑装饰。据说石碑是晚唐时代的汉白玉石碑,高 2.3米,宽 0.7米,厚 0.2米,重 0.7吨,碑身正反面和两侧面镌刻着精美的浮雕 《释伽牟尼佛说法图》。🔺 石碑右侧一袭白墙有门楣上书“性空世界”的圆形门洞,门里面有“钟楼”和“寒拾殿”。🔺 “大雄宝殿”左侧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汉白玉石碑。🔺 石碑左侧门楣上书“水月道场”的圆形门洞,门里面有“寒拾泉”和“闻钟亭”。🔺 走进“大雄宝殿”迎面是供奉须弥座上的佛祖释迦牟尼,左右立有迦叶、阿难。殿顶华盖高悬,琉璃长明,一派庄严肃穆气象。内庭柱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语,阎浮夜半海潮音。”,为赵朴初书。🔺 座上安奉的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态安详,法相庄严。在佛祖胸前有一“卍”字,汉译为“万”,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万象如意。🔺 “大雄宝殿”两侧,分列十八尊罗汉,神态各异。🔺 这些罗汉均为铁胎鎏金,铸于明成化年间,原供奉于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几经迁移来到此。🔺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供奉的当然是释迦牟尼,这没什么好说的。不过佛像背后的供奉却与别的寺院大相径庭,这里并不供奉南海观音,而是供奉唐代寒山、拾得两个高僧的画像。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之手,佛祖像后壁镶有一幅寒山、拾得石刻像,“大雄宝殿”后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匾额,上面有“心包太虚”四个字。🔺</p> 背后供奉的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画像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都是被头散发,憨态可掏,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的真迹。🔺 主庭园南面是“大雄宝殿”的配殿“大悲殿”;与罗汉堂相对,是供奉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大悲殿”座南朝北,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檐角飞翘。🔺 殿门前上方高悬匾额:“大悲殿”,殿内供奉着清朝嘉庆年间铜观音。🔺 <p class="ql-block"> 观音背面是观音木雕浮雕图,技艺精湛,栩栩如生,相当华丽。🔺</p> “大悲殿”南面是小院。🔺 小院东面是钟廊,廊内摆放各式各样的古钟,所谓晨钟暮鼓,乃是古时唐代一种计时方式:早晨敲钟,一天开始;晚间击鼓,一天劳作结束。🔺 古碑长廊包括三处碑刻:一是“和合福道”的"寒山子诗碑廊",二是"普明塔院碑廊",三是此处碑廊。🔺 此处碑廊是清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夒龙重修寒山寺时建的碑廊,廊内匾额:“碑廊”两个金色大字是性空法师的手笔。廊里嵌立着宋明以来历代碑刻十余方,其中有岳飞、唐寅、俞樾、康有为、刘海粟等,为碑刻艺术瑰宝。匾额正面是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中的两位,即唐伯虎和文征明,多次到寒山寺游玩,并留下墨宝。南面文征明这块,可惜在岁月的摧残下,这块诗碑仅存“霜、啼、姑、苏”等几个字而已。🔺<br><br><br> 这块是岳飞班师回朝途中,经过寒山寺,受到寺内僧人热情款待。岳飞在寒山寺留宿一晚,并书写了一幅行书碑联相赠:“三声马蹀阏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 这块是李鸿章的,对笔墨的运用和结字的处理都非常独到,兼具赵孟頫和颜真卿的特点,字体紧实有力,给人以沉重的印象,又不乏端庄和古雅的气息。🔺 小院南面是"弘法堂",座南朝北,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檐角飞翘。🔺 殿门前上方高悬匾额:“弘法堂”,为赵朴初书。堂内供奉着玄奘法师、鉴真大师和日本的空海法师像。为了表彰三位高僧为弘扬佛法所作出的贡献,特将此堂命名为"弘法堂"。🔺 后记:<br><br> 由于限制不超100张照片,现分上下集,请大家谅解!继续欣赏苏州【寒山寺】(下)。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