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区杨溪乡三座牌坊

春和景明

<p class="ql-block"> 承恩坊</p><p class="ql-block"> 史料提供:胡祖荣 撰文 :危和明</p><p class="ql-block"> 承恩坊位于杨溪乡夏梓村委会厚岗村内,始建于明代,是宪宗皇帝恩准,后人为明洪武已卯(1399)举人陈实立的功德牌坊,重建于大清乾隆丁亥年仲秋节。</p><p class="ql-block"> 承恩坊坐南朝北,砖石结构;三间四柱,面宽5.8米;顶上共三层,高5.5米。柱不出头,牌楼的最高处是楼的正脊,土瓦盖脊,屋脊两端有吻。三层正中竖额为“承恩”阴线阳文石刻题字,意即皇恩浩荡,承天地之恩,承贤师育人之恩,故名承恩坊。竖额两边各紧贴着一块镂空浮雕。浮雕图案优美,技艺精湛。浮雕外侧隔着麻石,石块中各有一块祥云图案石雕。二层两侧为流檐飞脊、斗拱花翅,中间为麻石横额,横额中间有“藻鑑名家”四个阴线阳文石刻题字。藻:华丽的言辞,鑑:通鉴,取镜子、鉴别之意。“藻鑑名家”意即:鉴别文章好差的大家和名家。由此可见,陈实在当时的教育界的名气之大、影响之广、地位之高。横额左侧有三竖落款石刻小字:</p><p class="ql-block"> ″ 历任浙江余杭司训,历淳安谕,奉旨徵典福建、广东试,由拔贡中洪武已卯举人,陈实囗(此处少一字)立。大清乾隆丁亥年仲秋月重建。" 同治版《安仁县志》卷七“古迹牌坊附”记载:“承恩坊在厚岗村,为举人陈实立。”</p><p class="ql-block"> 陈实生于元末,明初洪武已卯(1399年)由秀才拔贡中举,授浙江余杭司训(教官)、淳安教谕(老师),后由皇帝钦定主持福建、广东两省的乡试(主考官)。牌坊重建于大清乾隆丁亥年(1767)仲秋节,在古代仲秋节,也是感恩节。横额左侧又三竖落款石刻小字:</p><p class="ql-block"> ″大明嘉靖葵未年季冬月谷旦,巡按江河监察御史李循义书。识拔门生、前太子少保内阁兼户兵二部尚书、文毅公商辂为"。</p><p class="ql-block"> 李循义,嘉靖二(1523)年进士,曾任科道御史,衡州府知府。</p><p class="ql-block"> “藻鑑名家”坊立于明嘉靖葵未(1523年)。冬季某良辰吉日,“承恩”“藻鑑名家”额匾是巡按江河监察御史嘉靖葵未李循义题写;奏请皇上立此牌坊得到恩准是陈实识拔的(学生)、前太子少保、内阁大臣商辂所为。</p><p class="ql-block"> 商辂(1414年3月16日至1486年8月17日),字弘载,号素庵,是明朝中期的名臣,生于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祖籍河南开封。商辂自幼聪明,才思过人。商辂曾入内阁首辅、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等。商辂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是成化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商辂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文,他获赠太傅,谥号“文毅”,被誉为“我朝(明朝)贤佐,商公第一”。</p><p class="ql-block"> 陈实任淳安教谕时,商辂进县学,是陈实的门生。陈实慧眼识珠,对商辂悉心教导,全心栽培,尽力提携。宣德十年(1435年),商辂参加乡试博得第一(解元),正统十年(1445年)第三次会试考得第一(会元),继而殿试第一,状元及第,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的人。</p><p class="ql-block"> 商辂加官进爵不忘师恩,为太子少保时向宪宗皇帝奏请为老师陈实立牌坊,以褒奖陈实的育才之德,后得到宪宗皇帝的恩准。但此坊直到1523年,也是商辂去世后27才立。</p><p class="ql-block"> 横额四周有精美的浮雕图饰,上下浮雕图案有仙鹤、神鹿、二龙戏珠,两侧为人物雕塑。图案栩栩如生,雕刻工艺精湛。其中两侧的人物浮雕是两位身穿官服、长须飘飘的官员,前一位手捧香炉,侧首回望,在前面引路;后一位骑着高头大马,手持笏板,拱手行礼。两侧人物浮雕形象地再现了陈实与商辂等诸生之间深厚的师生情宜。 </p><p class="ql-block"> “藻鑑名家”坊具有较高的观赏、艺术和史实价值,对研究古代牌坊建筑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1987年9月15日,余江县人民政府将“藻鑑名家”坊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6日,鹰潭市人民政府又将其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藻鑑名家”坊更加体现了它的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子科第”坊</p><p class="ql-block"> 史料提供:胡祖荣 撰文 :危和明</p><p class="ql-block"> “父子科第”坊位于杨溪乡夏梓村委会张家村,初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7年),重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p><p class="ql-block"> 门坊坐东北朝西南,砖石结构;四根方形麻石柱支撑门楼,高5.2米,面宽5.7米,上端直书“恩荣”,坊额书“父子科第”,魏碑题,阳文。横额四周刻有人物、动物及几何图案。该门楼是为表彰明代进士张钺与其子张嘉祐而立。</p><p class="ql-block"> 同治版《安仁县志》卷七“古迹”记载:父子科第坊在下梓,为进士张钺、举人张嘉佑立。</p><p class="ql-block"> 张钺,字文辅,号雨山,长城乡(今杨溪乡)夏梓人。明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进士,初授浙江省遂昌县知县,执法平恕,狱无冤滞,以清廉著称。擢陕西道监察御史,正色敢言,独持风裁。正德十六年(1521年)擢御史巡按广西。嘉靖初,进永平知府,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孝未上任。守孝结束,补授金华知府,上任一月而政声大著。迁浙江海道副使、福建参政,再迁四川右布政使、左布政使,进南京工部侍郎。南京九庙失火,张钺上疏自劾失职,引咎辞职。居官四十余年,以清廉闻名于世。著有《南巡题草》八卷。</p><p class="ql-block"> 张钺的儿子张嘉祐,为嘉靖年间举人。在封建社会,科举取仕,学而优则仕。父子双双科举及第,是一件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大好事。“父子及第”坊,历经几百年风雨依然存在,是张氏家族不可磨灭的“恩荣”和记忆。现在,“父子科第”依然成为激励张氏后辈进学前行的榜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戚坊</p><p class="ql-block"> 史料提供:胡祖荣 撰文 :危和明</p><p class="ql-block"> “一朝曾裁天边月,贵于天子脚下人”。国戚坊,位于余江县杨溪乡大塘村委会大塘左家村,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49年),是一座为明朝弋阳王的女婿左阳瑞而立的国戚坊。</p><p class="ql-block"> 同治版《安仁县志》卷七“古迹”记载:“国戚坊在十八都霞塘,为弋阳王女婿左阳瑞立。”国戚坊为青石砖木结构,坐东南朝西北,高6米,宽6米;坊后有屋亭,进深3米。三间四柱,共四楼。门顶层为白色的飞脊和砖石斗拱,脊顶用青瓦覆盖,两端有吻,吻为白色。三楼中间是一块赤色长方形石板,上边有莲花花瓣雕饰,正中题额为阴线石刻楷体“霞塘”(现在称大塘左家)二字。门楼前有条清澈溪流,注入门前的一口池塘(今池塘不复存在,只见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意即云蒸霞蔚,霞耀池塘。题额两旁是刻有花卉图案的镂刻石雕,更是“锦上添花”。二楼是对称飞脊和砖石斗拱,两端有吻,皆白色。二楼中间也是一块赤色长方形石板,比三楼的长而窄。石板上横额是“望重中都”四个阴线石刻楷体大字。望:声望,中都:应天府,今南京。“望重中都”意即声望在明朝开国的都城南京很高,可见当时左阳端在京城的声誉很旺。横额两侧及上边是王公阅示盛大场面的浮雕。浮雕的人物多为骑马的贵族,每个贵族身后还有一位撑着华盖的仆人,栩栩如生。浮雕内容反映了左阳端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一楼有麻石门框,坊门高2.5米,门宽1.8米,芝麻开花。大门两侧石柱间嵌有四块麻石浮雕,上面两块是人物图案,下面两侧是孔雀花鸟图,雕刻精美,繁花似锦。大门下有红石门槛,高约25厘米,鸿运当头;门前有四级麻石台阶,步步高。</p><p class="ql-block"> 国戚坊地处大塘左家村东边,地势较高。东南侧约5至10米是的老房子,东北侧约5米是村民住宅,西南侧紧靠老房子。西北面约10米是沿溪而进的村道,古槐依依,与320国道相通。国戚坊是左氏族人忘不了的乡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对研究古代门楼建筑及雕刻工艺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