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跟着成语看邯郸,帮助孩子打底色</p><p class="ql-block">一一滨河幼儿园邯郸成语故事讲述系列(第一期)</p>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学习宣传邯郸成语文化,擦亮“成语之都”特色品牌,让孩子从小感受邯郸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唤醒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每周来听老师和家长讲成语故事,走进成语了解我们的过去,打好文化底色!</p> <p class="ql-block">本期成语故事讲述人:张林(老师) 崔梦媛(家长)</p> <p class="ql-block">完璧归赵(大五班张林老师)</p> <p class="ql-block"> 完璧归赵</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稀世宝玉,叫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送信到赵国,说秦国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与赵国交换这块璧。</p><p class="ql-block"> 赵王知道秦王不可能交出十五座城池,又不敢得罪国力强大的秦国,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p><p class="ql-block"> 蔺相如到了秦国后,把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只顾给大臣们传看和氏璧,却丝毫不提交换城池的事。</p><p class="ql-block"> 蔺相如灵机一动,说道:“大王,这块璧上有一点瑕疵,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将璧交给了他。蔺相如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将玉璧和自己的脑袋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秦王怕他真的这样做,就假惺惺地拿出地图,划出十五座城池。但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交换城池,他趁秦王不注意时,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蔺相如告诉秦王,他已经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等秦王将十五座城池割给赵国,赵国一定将璧送来。</p><p class="ql-block"> 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p> <p class="ql-block">《背水一战》 大五班幼儿家长~崔梦媛</p> <p class="ql-block"> 背水一战</p><p class="ql-block"> 韩信,淮阴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儿,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