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罕见的一处古代军事堡垒遗存,形成于一千六百年前的十六国时期。古堡三面临沟,一面与群山接壤,地势险要。高高的堡墙、复杂的街巷和一万余米地道等构成了古堡坚固的防御体系,可谓“堡中有堡,城中有城”,堪称一绝。古堡建筑完全遵循古代堪與理念建造,更为神奇的是地面建构与星座遥遥对应,被称为 “中华星象第一村”。古堡南北两个寺庙群现存宋至清各朝代的庙宇建筑共21处,被专家称为 “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因其所承载的多元而深厚的文化积淀,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原本并不在我们此次山西之行游览计划中,是源盛公客栈老板热情的推荐,让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决定去张壁古堡一探究竟。</span></p> <p class="ql-block">7月28日早上大约9点,我们离开灵石静升镇,临走前在客栈门口与老板夫妻合影留念。也许今后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但他们的质朴、勤劳、善良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里。</p> <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距离灵石静升镇仅19公里,开车大约30分钟,不到10点,我们就到了张壁古堡南门停车场。张壁古堡建筑格局呈长方形,东西374米,南北244米,城堡周长1300米,堡墙为板筑夯实,高约5至7米,大多构筑重修于唐代到明清时期。</p> <p class="ql-block">按照古制,一门为寨,二门为堡,三门称池,四门叫城。张壁有南、北两座门,被叫做堡,实至名归,画面中石砌的建筑是张壁古堡南门。南堡门看上去简单,低调,但却<span style="font-size:18px;">透着张壁前人的智慧,</span>给人古朴、庄重历史的厚重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拱圈上方正中的凸起,是人们因张壁南高北低的地势,担心洪水从南门涌入而供着的龙形吸水兽,</span>吸水兽上方凹陷处还刻有“护村镇河”四个字;堡门最上方是一座琉璃瓦顶的殿阁,叫西方圣景殿。</p> <p class="ql-block">穿过堡门的鹅卵石路面闪着黝黑的光,向每一个来访的游客讲述着古堡1600年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进入南堡门,便看见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前方的</span>星象文化展厅,展厅中展出的图片和文字,让我们知晓了张壁古堡“<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上阴阳五行,地下六壬奇门”的神奇建造理念。就算是“张壁”这个普普通通的地名中,也隐含着有趣的天文知识。</span>二十八星宿中,“张”是南方七宿之一,“壁”是北方七宿之一,据说用罗盘测量,南门正对张宿,北门正对壁宿,于是将村子命名为张壁。</p> <p class="ql-block">早在黄帝时期张壁古代先民就已设立专职星官观察:“日月星辰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辩其吉凶”。自晋魏始,星相学被列为帝王绝学,除与帝王相关的皇宫、皇陵及重大兵戎事件外,民间绝少有人学教星相学知识。张壁古堡完全按照古代星相学規划建造,地面实物遗存多达三十余处,其规模之恢弘,保存之完整,是我国古代星相文化珍贵的实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这条缓缓的坡道在南门东面,可罕庙和古地道入口在他顶部的院子里,院子里有两处步梯,登上步梯即到达南门堡墙最高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砖砌成的坡道台阶</span>磨损严重,中间的石板马道还算整齐。</p> <p class="ql-block">这座门位于坡道顶部东侧,上书“齐云”二字。我俩一个门里一个门外相互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通过门洞,是一处院落,院落北侧的这一排建筑就是张壁最为古老的寺庙—可罕庙。没人知道寺庙建造的准确年代,倒是殿旁边有一块石碑上刻录着“延祐元年重建”的文字,说明此殿建造肯定要早于公元1314年。可罕庙是南堡门庙宇群的主体,南北五十七米,东西二十八米,周边建有胸墙。</p> <p class="ql-block">这座寺庙是汉民族地区为数不多的以“胡人”为膜拜对象的建筑,供奉的对象是可罕,这是对一位曾经恩泽一方、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的人的崇拜。关于可罕的具体身份,虽然有一些推测,如刘武周、高欢、忽律等,但并没有确凿的答案。刘武周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span>,他依附于突厥部落,受封定杨可罕,曾自称皇帝,席卷山西,后被李世民击败;而高欢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在此地据守,他</span>是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一个鲜卑化的汉人。高欢擅长挖地道作战,结合张壁古堡下面的地道,得出他是可罕这样的结论也有一定道理。</p> <p class="ql-block">敬德堂里供的是刘武周手下的大将尉迟恭,这位尉迟将军比刘武周名气更大,后来他和秦琼一起成为了门神。</p> <p class="ql-block">可罕庙正对面是一个不太大的古戏台,颇有元代风格,是张壁最早的古戏台。因为这里表演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需要乐器伴奏的介休地方小剧种—干调秧歌,</span>因此戏台不需要太大。现在,干调秧歌已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戏台前面的这块地面原本有一个地道入口,唱戏的时候可产生扩音的效果。日本人侵华时,因害怕熟悉当地环境的人们偷袭,就把地道口给填埋了。即便是如此,他们依然没有逃脱以失败告终的下场。</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两侧各有一段步梯供游人登顶,这段步梯在古戏台西侧,我们拾级而上,登上南门堡顶。</p> <p class="ql-block">登上堡顶,魁星楼便映入眼帘,他是整个古堡的制高点,也是古堡中地面建筑物与星相对照点之一。张壁很早以前就有魁星楼,在历史上数次重建,上下两层,一层供奉魁星,二层供奉文昌君,魁星主管功名科举,文昌君主管文运,张壁人把主宰文运的星宿放在了最高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说:张壁点灯介休看明。据专家考证,从张壁到介休也就是十公里,沿途的村子里还留有烽火台的遗迹,因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根矗立在堡顶魁星楼旁边高高的灯杆,当年</span>应该是通报敌情的信号灯。</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堡门上殿阁的琉璃瓦顶,在下面仰望时没有识得庐山真面目,现在近在咫尺的观赏,黄灿灿的琉璃在阳光的照射下晃得人睁不开眼,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戏台屋顶的砖雕,虽没有琉璃的华彩,但精细的雕工同样让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居高俯瞰古堡,眼下的这条道路是张壁古堡的主街,他是连接南北堡门的主要纽带。主街左侧是富人区,右侧住着普通百姓,大小商铺分布其中。主街原本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光又滑的</span>卵石路,清道光五年,村民集资整修,改成了防滑的条石。这种条石遇到水会变成红色,因此主街被命名为红顺街。红顺街中间低,两边高,下雨的时候街道也是水道,雨水从下凹的路中间流走,而较高的路边不会有积水,方便村民通行。画面里路中间的水是从星象文化展厅的院子里流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放眼远眺,古堡<span style="font-size:18px;">背靠绵山,南高北低,左、中、右三面临沟,</span>依塬傍沟而建,真正是一个易守难攻、退避有路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小的琉璃瓦屋顶在戏台东侧,他下面是是另一段步梯。结束堡顶的游览,我们从这里走下去,重新回到院子中。</p> <p class="ql-block">这排房子是可罕庙院内的东厢房,正对院子入口,他的北面是可罕庙,南侧是古戏台,斜对面是敬德堂,紧邻我们刚刚走下来的步梯,游览张壁古堡地道的入口就在屋内。</p> <p class="ql-block">房子的门柱上有一幅对联:阅兴亡知进退多养懿德,从此进由彼出莫怨岐路,横批:表里乾坤。对联在绝妙地点出了古堡地上地下“双子城”状况的同时,也在告诫这个世界和世上的人们,兴衰寻常事,懿德传千秋。</p> <p class="ql-block">走进屋内,几乎占满一整面墙的张壁古堡地道剖面模型呈现眼前,直观的展示了张壁古堡地下遍布的纵横交错的古军事地道。</p> <p class="ql-block">在张壁不大的范围内,地道总长达到了一万米,只是因为时间太久,自然灾害频繁,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坍塌,造成堵塞。目前清理出的大约3000多米,能向游人开放的仅1500米左右,整个游览过程都不走回头路。</p> <p class="ql-block">張壁古军事地道始建年代待考。据《魏书•地形志》、《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北魏孝文帝时,張壁为介休县治所,孝静帝时立为南朔州,派遣朔州军人镇守。因此人们推断明堡暗道是南朔州军人建造的。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道呈立体网状结构,纵横曲折、四通八达,分上、中、下三层。上层距离地面2到5米,中间一层8到10米,最底层距地面三十多米。</span>地道内有指挥窑、將军窑、儲藏窑、伏击窑、馬槽、陷阱、天眼、水井、排水道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功能齐全,错综复杂,并与地面院落巧妙连通,集攻、防、退、守、藏于一体,地上地下互动,形成完备的立体防御体系。</span>其設計之奇巧、规模之宏大,令其享有“地下长城”之美誉,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这里走入地道。</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指挥所。</p> <p class="ql-block">为了在漫长的地下通道里运送物资,里面还设了马厩。</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窥探口,也叫“天眼”。</p> <p class="ql-block">水井里面的水至今没有干涸,我们看到覆盖井口的玻璃盖板上布满了水汽。据介绍,当年这个水井是给地上、地下同时供水的。</p> <p class="ql-block">地道原来比较宽敞,是因为后期的加固修复才显得窄小了些,在地道里面好多地方两人无法同时并行,一些地方甚至抬不起头。</p> <p class="ql-block">在地道前半段的出口处,我们看到了将军窑、俘虏窑。</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连通外界的出口都在半山腰,上图是前半段地道的出口,下图即是是后半段地道的入口,也是整个地道的出口,两个口离得很近。站在出、入口处平台上透口气,远眺是连绵的丛山,脚下是悬崖陡壁,真正是易守难攻,<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得不让人从内心感叹张壁先人的聪明才智,甚至感觉,即便是华北平原下的地道与之相比也要逊色几分。</span></p> <p class="ql-block">重新进入地道我们看到了一处逃生通道</p> <p class="ql-block">地道在悬崖通风的位置还建有粮仓,从这里往下是地下三层,里面建有粮仓,游人不得入内。看介绍,粮仓的空间很大,进深有11.5米、高7.5米,据说是可以囤放十万多斤的粮食。</p> <p class="ql-block">地道内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喊话孔</span></p> <p class="ql-block">地道内上下纵横交错,如果没有路标,迷路没得商量</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直处在中层的位置,这条路通往一层,也是游人不得入内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地道走到这里已接近尾声,这一段地道明显修复的宽敞了许多,地道一侧的墙壁上建造了许多类似佛龛的洞窟,里面供奉着张壁人心目中的战神,例如:刘武周、尉迟恭、高欢……</p> <p class="ql-block">游览地道总出口</p> <p class="ql-block">供游人游览的地道出口,周围环境与刚刚中间的两个出口差不多,三面环山,脚下峭壁。只是多了遮阳的草亭和一些用树根做的小桌和凳子,让走出地道的游客多了一处休闲和放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如果只是从头到尾走一遍,大约也就20分钟左右,但当我们从地道出来,脚踏这片黄土高坡时,时间已悄然逝去了40多分钟。这40分钟,我们从今天穿越到1000多年前,又从1000多年前回到现实中,其中的感慨一句两句话又怎能说得清。</p> <p class="ql-block">张壁除了古代军事地道之外,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从古地道出来,我们循着路标的指示,开始一一造访。这里距离古地道出口很近,据说是当年给驻守的官兵造饭的地方,现在叫张嘉食堂。</p> <p class="ql-block">食堂附近的场地上放置着许多当地农村非常传统的生产工具,而这盘石碾却格外引人注目。<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叫双龙碾,碾盘上一条龙,石磙上一条龙,但只有在遇到水时龙才会清晰可见,原来,在张壁村不止道路上的石板遇水会变色。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石碾下面居然是一处古地道出口。</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过石碾,路过一座四合院,只见院门上写着:中国共产党地下交通站遗址,我们抬脚走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标准的、</span>具有浓郁山西乡土气息的四合院。初看,整座四合院似乎很平常……</p> <p class="ql-block">仔细一瞧,你又不得不惊叹这山西古建的美,即便是这最普通的四合院,依然让人不能小觑。</p> <p class="ql-block">这是堂屋,里面陈列着介休英雄普。民国初期,张壁是介休二区政府所在地,辖48村。抗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吕梁山到太行山建立起两条秘密交通线。其中一条从汾阳边山出发,经介休边山,抵达太岳根据地。路线经过的地点主要有王虎庄、敖坡、池家庄、董寺洼、大会头、九枝社、安固、音城、西王智、礼世、龙凤、沁源北沟等。其中龙凤即今天的张壁。</p> <p class="ql-block">张壁村贾家巷清宁堂31#院,因地近沟边、又与地道相通,作为地下党的秘密交通站,抗日县政府、县大队主要负责人经常驻留,多次掩护和转运经过交通线的党的干部和其他人员,是打不破、切不断的“钢铁走廊”中的重要节点。你能猜到这屋子里的地道口在哪儿吗?不错,秘密就藏在靠墙而立的柜子中。我通过柜子门缝往里面瞧了瞧,看见一条砖砌的步梯伸向幽黑的洞底。</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贾家巷,<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主街(红顺街)的西侧,人称西四巷。除贾家巷之外,还有王家巷,西场巷和户家园,</span>贾家巷是其中最长、最重要的一条巷子。在这四个巷子中,居住的大多为张、王、贾、靳四族富户。</p> <p class="ql-block">堡内现有30余所保存完好的院落,住宅比邻有序,民居与城墙保有一定距离,民宅大门与巷道皆有台阶高度,并讲究宽敞向阳,门楣考究。砖、木、石雕精美,内容多为狮子滚绣球、喜鹊登梅、鹤鹿回春等民喜闻乐见的吉祥民俗内容。画面中这所宅子,是清朝官绅张礼维的故居,而这所宅子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与之一路相隔的“福“字影壁。</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写活了的“福”字。硕大的“福”字第一眼看上去像“活”字,左边的偏旁活像一条龙,右上笔画形似鹤首,<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此被称“龙鹤福”;中间口字填实,表示闭口讷言,不妄议招灾。下方田字方正,表示以田为本,规矩做人。</span>这个“福”字原型为陈抟老祖所书龙头福,其造型独特,全国仅此一处。“龙鹤福”表达了主人希望家人身体健康,福寿绵长的愿望,同时也对家人提出了为人处世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壁的建筑不如</span>晋中大院那般豪华气派,但走过之后仍然可以感受到雕刻的精美、内容的多样,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这是一座醋坊,醋的芳香从门中溢出,吸引过往游人。</p> <p class="ql-block">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这应该是西街巷中最接地气的院落,勾起我对童年时在姥姥家生活的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婚俗院</p> <p class="ql-block">院门口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院墙上红底金色的“双喜”墨宝,窗户上红色的窗花剪纸,屋檐下随风飘舞的火红绸带……红色就像炽热的火焰,预示着人们对爱情的热烈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p> <p class="ql-block">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叫永春楼,是古堡内地面建筑与星相相对应的实物之一。</span>两层城楼式结构,一层为进深很深的拱圈形巷门,二层上设有女墙,还有一座小巧庙宇,拱圈上方凹陷处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匾额,上书“联辉”二字。古堡南门堡顶上有魁星楼,北门对应壁宿,再加上“联辉”二字,具象表达出“奎壁联辉”、文运昌盛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永春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张壁古堡西巷门中最典型的建筑,他</span>的设计不仅展示了张壁古堡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其独特的内部防御体系。当巷门关闭后,这条小巷就与外界隔绝,形成了封闭的堡中之堡,这种设计在其他小巷也同样存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反映了张壁古堡内部严格的巷门城楼管理制度。</span>永春楼门楼外面就是主街—红顺街。</p> <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穿永春楼而过,而是按照门楼一侧标牌的指示来到张壁影子钟。张壁<span style="font-size:18px;">影子钟被称为古代的“手表”,当</span>你在中间标示12个时辰的方位站定,伸出胳膊,太阳投射的影子,恰好就在相应的时间刻度上。我们到达影子钟时是中午11:30分,老伴儿站上去试了试,的确如此,让人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影子钟下方有一槐一柳两棵树相拥而生,这就是张壁古堡内著名景点:“槐抱柳”,槐树树龄1000年以上,而柳树树龄也就是70年左右。古槐原有6棵,1947年遭战火焚毁五棵,是当地百姓将一棵碗口粗的柳树栽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棵已奄奄一息的古槐</span>根部,让古槐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从此槐柳同生共荣,成了古堡一景。槐树千年不朽,柳树入怀再添新寿,两树俨然成为“长寿”的象征,又因其呈现相互拥抱之态,故又有“爱情树”之称。</p> <p class="ql-block">槐抱柳也是古堡星象对应物之一,他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应南斗六星所植,</span>斗宿主生,表达了张壁先人对生生不息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有独特而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宗教祠庙密集是张壁古堡的又一显著特点。</span>在不到0.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南北两个宗教建筑群,现存宋元明清时期的寺庙殿堂21处。比如开篇已说到的可罕庙、<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方圣境殿、就建在南堡墙之上,而我们即将游览的是位于北堡墙的、更加令人炫目的宗教建筑群。</span></p> <p class="ql-block">槐抱柳的后面是张壁古堡内一处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兴隆寺。当转过槐抱柳,兴隆寺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被惊艳到了。不是我孤陋寡闻,而是兴隆寺精美的琉璃屋顶以及门前通体琉璃的门神真的是先声夺人,是其他寺庙不多见的。</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进<span style="font-size:18px;">兴隆寺</span>庙门是天王殿,把弥勒佛和韦陀都请到房梁上面的方式,以前还真没有见过。</p> <p class="ql-block">过了天王殿,就到了张壁古堡的北门堡墙之上,这里又是一处精华所在。五彩斑斓的建筑群,其精美程度较南门堡墙上的古庙宇建筑群有过之而无不及。</p> <p class="ql-block">玄武庙在古堡正北面,和南门的关帝庙遥遥相对。古人认为绵山的好风水从南向北一路下坡,高高的玄武庙就起到了拦截作用。</p> <p class="ql-block">空王行祠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一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1613年),是明代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行祠的脊瓴上有龙凤图案、牡丹花卉、雷公、武士等不同造型,特别是采用黄、绿、孔雀蓝三彩琉璃装饰(孔雀蓝琉璃尤为出色),堪称琉璃艺术之精品。</span>殿内塑有空王佛像,壁画生动描绘了空王佛成佛的故事。据万历三十三年碑文记载,张壁村在建空王行祠之前已有空王寺,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p><p class="ql-block">该殿堂的</p> <p class="ql-block">空王行祠中的空王佛像是明代的。据说空王佛是汉人成佛第一尊,俗名田志超,法名慧超,民间称其为田善友,俗家陕西凤翔府人,后寄居于太原府榆次源涡村,曾到太原开化寺和介休义棠虹济寺修行,后于绵山坐化成真,其真身佛像藏于绵山云峰寺中。</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的两通<span style="font-size:18px;">孔雀蓝琉璃碑,位于</span>空王行祠殿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西各一通。这两通孔雀蓝琉璃碑烧造于明万历四年,</span>碑首双龙盘踞,碑身通体孔雀蓝色,这种颜色即便是在今天也是不容易烧造的。在以灰黄为主色调的环境中,出现如此跳跃的色彩,这抹蓝色显得格外耀眼。西侧碑记载修建行祠的缘起及愿景,东侧碑记载空王成佛的故事,两碑通高250厘米,宽68厘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国目前唯二无三的存在,</span>堪称稀世珍宝。</p> <p class="ql-block">空王殿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琉璃装饰精美绝伦,</span>琉璃构件造型生动,雕工精细,色泽艳丽,经历四百多年风雨,依旧<span style="font-size:18px;">琉”光“璃”彩</span>、熠熠生辉,堪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艺术杰作。照片中的三个葫芦宝瓶位于殿顶主脊中央,正中宝瓶的小格子中端坐的据说是姜太公,两侧宝瓶下各有一只狮子,寓意“世世太平”。三</span>根铁链松弛的连接着殿顶和宝瓶,当地人管他们叫无关紧要。因为只有在狂风暴雨来临之际,他们才会发挥一点作用。</p> <p class="ql-block">主脊两端<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牙舞爪、龙头鱼身的圣兽叫螭吻,是</span>古代中国神话中龙的第九个儿子。传说,螭吻能避火、祈雨、镇宅辟邪;象征吉祥幸福、忠诚和坚毅。因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使得它成为宫殿、庙宇屋顶装饰的理想选择。</span></p> <p class="ql-block">正脊上塑有骑马的武士,他们是铲除人间邪恶的天兵天将。</p> <p class="ql-block">殿顶四角的武士居然叫走投无路,他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态逼真,好似</span>向前一步就会掉下来,而回头又会被神兽吃掉。听旁边一位正在给游人讲解的导游说:这四个武士分别是庞涓、韩信、周瑜和罗成,细想一下,他们确实都是走投无路的英雄。可惜我只能拍到两个武士。</p> <p class="ql-block">殿顶琉璃让人炫目,同样让人称奇的还有这里的雀替(建筑构建),这种半龙半象的木雕别处很难见到,据专家推测,这种风格应该属于元代。</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木雕在玄武殿前,没有一处是平铺直叙的。一切神兽圣灵,都如同尽了最大努力要挣脱柱梁,唯一欠缺的就是等风雨雷电到来了。</p> <p class="ql-block">空王行祠的后面有一个不大的瓮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瓮城后面还有一座二郎庙。</span>二郎庙是供奉二郎神的道教庙宇,其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整个庙宇坐西朝东,拥有三进院落,总面积约为3000多平方米。庙内建筑包括正殿、玉皇殿、列宿殿、东岳殿等十余座殿堂,展现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其建筑风格和结构在我国祠庙建筑中堪称珍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郎庙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这座高耸的庙宇和玄武庙有着同样的作用,都是为了拦住南来的好风水。张壁南北的落差为13米,二郎庙高13.5米,玄武庙是第一次拦截,二郎庙是第二次拦截。在介休方言中,“郎”和“拦”同音,因此,二郎庙也就成了当地人口中的二拦庙。</p> <p class="ql-block">二郎庙的正前方也是一座戏台,阴历七月十八是张壁的庙会,<span style="font-size:18px;">早年间</span>每年这—天都会在此唱大戏,只是现在的百姓都搬到了新村,戏台也就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二郎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琉璃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庙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琉璃器物,这些琉璃制品色彩艳丽、光亮莹润,为庙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介休是享誉全国的“琉璃之乡”,琉璃文化传承历史悠久、烧制技艺绵延传承上千年,内容丰富。据说北京、西安宫殿上的琉璃,就算不是出自于介休 ,也是由介休师傅烧制的。</p> <p class="ql-block">这对通体孔雀蓝釉色的大象位于二郎庙山门左右,琉璃大象色泽艳丽,神态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用66块双手合十的琉璃砖拼出的福字,祝福看到福字的人六六大顺。</p> <p class="ql-block">在真武庙上眺望主街(红顺街)。</p> <p class="ql-block">离开二郎庙走进瓮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瓮城</span>中供奉着关老爷塑像</p> <p class="ql-block">走出瓮城,和老伴儿在主街转角处相遇。我站的这边是主街红顺街,老伴儿身后的路去往王家巷。主街在离转角处不远的古槐树旁悄悄转了个弯,缓缓转向东北,将南堡门和北堡门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主街走向南堡门。如果将南堡门上石雕龙型吸水兽比喻为龙首,那么这一条连接南北两个堡门,长约300米的石板街道,就像是龙身,而排列在主街两侧的七条街巷可视为龙须。古堡街道主次分明,街巷格局严整。走在主街上,观街两旁房屋门楣的考究,赏砖、木、石雕的精美,感受当地居民悠哉悠哉的市井生活状态,简直不要太惬意。</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我发现:堡中没有十字相交的街巷,巷子与巷子都错开着,形成沿主街的丁字口;巷子中也没有门对门的院落,更没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户对户的</span>房屋;另外堡中所有的巷子都是弯曲的,无论巷子长短,都是从头看不到尾,即便是连接南北堡门的主街也是如此。我说为什么站在南门堡顶看不到北堡门呢?原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堡门位置在偏东北的方向,</span>两个堡门并不是正南正北在一条直线上。古堡的街巷就象古时木匠用的可折叠的尺子,因此被人们称做“曲尺巷”。</p> <p class="ql-block">起初我真是不理解张壁街巷这样布局的意图,后来才知道这种设置充分满足了好风水的要求。风水学说,巷子过于直,会“透风泄气”,不利于“藏风聚气”。丁字街和“曲尺巷”是张壁人人为营造的一种半封闭式空间,它通过重重遮拦,曲折勾连,得到阻止风沙侵袭肆虐的效果。张壁村中所有街巷,无论大小,都是按这样的规则建设的。</p> <p class="ql-block">从这张游览图中,你可以窥探到张壁古堡街巷布局的端倪。</p> <p class="ql-block">有诗这样写:张开天地网,壁垒可迷魂。古塞能攻守,堡关奇绝伦。行色匆匆,我们在张壁古堡转了差不多3个小时,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走到,比如关帝庙、王家巷……不过旅途中留下些许遗憾是很正常的事情,事事处处追求圆满有点劳神费力。</p> <p class="ql-block">风从远处来,带着细细的黄土,把古堡的故事层层掩盖,不知道在这1300米的堡墙中,还深藏着多少1600年的秘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聆听风儿讲述千年往事和那些似有似无的点点滴滴。古堡中没有江南的小桥流水,却也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漫步古韵十足的街头巷尾,享受岁月静好,感受心灵的安宁。赏琉璃之美。探地道之谜。张壁古堡,旅途中的意外收获!张壁古堡,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8日拍摄</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1日落笔</p><p class="ql-block"> 拍摄、撰稿:我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