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境内。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br>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开平碉楼与古村落总面积为1438亩,主要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地自力村碉楼群、马降龙古村落和立园。<br> 1855年至1867年随着客家人的迁入,开平土地上爆发了一场本地人和客家人的恩怨斗争。当时开平本地人出海外经商、工作,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带着从海外积攒的财富回到家乡。这些财富也招来了土匪的惦记,甚至直接上门抢劫。这时,原本要买地建房、光宗耀祖的华人华侨大多将房屋建成了“碉楼”样式,保卫家族安全。其实碉楼原型在明朝就已出现,但兴盛起来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据统计当时开平就有超过千座碉楼,鼎盛时期超过3000座。在那些动荡年代中,碉楼成为开平人的安全港,也是华人华侨衣锦还乡的最好见证。<br> 这些碉楼不仅具有居住功能,还具备防御外敌的能力。碉楼的设计包括铁门、铁窗,遍布枪眼,内部配备了枪械、铜锣、探照灯,并储存了大量粮食,一旦有贼匪入侵,村民可以躲进楼内抗衡。<br> 自力村位于开平塘口镇,在20世纪末就小有名气,21世纪初陆续有游客前去旅游观光,不过真正让它名声大噪的却是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因为自力村曾经是主要外景地之一。<br> 自力村是碉楼最集中的村落,有“碉楼第一村”美誉。由三条自然村组成:安和里、合安里和永安里。建国后,三村合并,合称“自力村”,取其自食其力之意。村子里的居民基本都姓方,据说是南宋附马的后裔,祖先来自于河南省固始县,供奉的牌位就是河南的历代先祖。<br> 村庄最初只有两间民居,遍布农田,陆续有人购买了田地,便耕种建屋居住。鸦片战争后,由于生活艰难和外国资本主义对劳动力的需求,自力村的人开始远赴海外谋生。随着他们逐渐积累财富,陆续回国购置田地和房产,然后再返回海外。这种周期性的迁移在20世纪20年代尤为明显。<br> 自力村碉楼群自然环境优美,水田、荷塘散落其间,与众多的碉楼、居庐相映成趣。自力村碉楼和居庐群建筑精美,保存完好。该村现存碉楼和居庐十五座,依建筑年代先后为:龙胜楼(1917年)、养闲别墅(1919年)、球安居庐(1920年)、云幻楼(1921年)、居安楼(1922年)、耀光别墅(1923年)、竹林楼(1924年)、振安楼(1924年)、铭石楼(1925年)、安庐(1926年)、逸农楼(1929年)、叶生居庐(1930年)、官生居庐(1934年)、兰生居庐(1935年)、湛庐(1948年)。 <br> 自力村的碉楼有的是村民集资兴建的,有的是华侨自资建造的。碉楼高耸挺立,宛如塔式城堡,包裹严密;居庐相对矮一些,有些还有院子,更像是别墅。但总体来说,两者差别不是很大。<br> <b>铭石楼</b>,由美国华侨方润文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主楼坐西北向东南,高五层,砖混结构加外墙水泥批荡。第五层正面为宽广敞廊,四角为悬挑“燕子窝”。楼顶中央筑有六角攒尖琉璃瓦凉亭。主楼集防御、居住功能于一体,是早期居住型碉楼建筑的代表。附楼为青砖平顶房,主要功能是厨房,兼存放农具。<br> 它外形壮观,内部陈设豪华,是自力村最漂亮的一间碉楼。主人早年到美国谋生,后开杂货铺“其昌隆”发家,善于经商的他几乎将所有家乡的特产都拿到美国市场销售,也由于华工众多,在异乡奇迹般地畅销。发了财回到家乡,用6万银元建起了这座气派的豪宅,此时的他也成了村中的首富。方润文的父亲方守锡是清末的武举人,但因朝代变更,后来只得回乡以打石为生,方润文为了纪念父亲,所以把这座碉楼命名为“铭石楼”。方润文去世不久,1953年的某一天,方家人全体离开了家乡,分别到了中国香港和美国。离开时门窗封得极为坚固,不但防住了贼人,还在十年浩劫中也没被撬开,所以铭石楼也是全开平为数不多的,完整保留下来的碉楼。以至于半个世纪后,碉楼内的物件都还保持着原样:枝形铸铁煤油吊灯、五彩玻璃隔断屏风、西式的美人卧榻、中式的雕花大床……<br> 铭石楼是《让子弹飞》中黄四郎(周润发饰)的家。中下部结构较为简单,上部复杂华丽,廊柱为罗马式,六层正面的山花为巴洛克式,该楼目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楼内家具多为国外运回,还有不少时髦的玩意儿,比如那留声机,运威士忌的大木箱,做工精巧的西洋吊灯,更少不了硕大的金山箱。 <br> <b>叶生居庐</b>,由旅港同胞方广宽(叶生)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主楼和附楼组成,总占地面积221.39平方米。主楼高四层,坐西北向东南,砖混结构加外墙水泥批荡。楼体造型简洁,承袭了当地民居的传统,强调居住功能的舒适性,是乡村匠人早期设计的“庐”建筑风格的典范代表。室内外的装饰皆秉承当时风格,融和中西方建筑元素。<br> 楼主以前是为铭石楼主人打工的,后来也发财建了楼,规模比老东家小一些,但在全村也排第二。抗日战争期间,他回香港取钱,途经新会时被匪首陈雨浓所掳,后受吓而死,被埋在当地一棵榕树下。叶生居庐被撬开过一次,里面的财物被洗劫了一空,为了保全财富,主人还曾将墙壁做成夹层,里面藏了金条,但未曾想到的是,后来打雷闪电,因为金属导电而反而将楼劈开了两次。 <br> <b>云幻楼</b>,是旅居马来西亚华侨方文娴先生于民国十年(1921年)回乡建筑的居楼。由碉楼和庭院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楼高五层,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造型简朴。首层面阔8.02米,进深8.55米。“云幻”两字体现了楼主对当年社会政治动荡的彷徨和不满,包含着他对辛酸的游子生涯的感慨。<br> 云幻楼楼主方文娴,原来是自力村一名私塾老师,娶妻关氏。关氏是小脚女人,洪水来了或是躲避劫匪时,方文娴每次都会背着妻子、牵着儿子们跑到邻村岐岭村的碉楼里躲藏。方文娴后来离家外出谋生,他希望妻儿能够和他一起出国生活,但关氏不想远离家乡,后来方文娴于1921年寄钱回来建造了云幻楼。五层高的碉楼,还有个雅致的小院子,整栋楼看上去较为素雅。<br> <b>龙胜楼</b>,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45.05平方米。楼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7.29米,进深6.18米。每层用腰线分隔,门楣施与西洋山花拱券并雕展翅雄鹰。第三层用16个托脚出挑平台,四周筑有钢筋护栏。该楼是自力村最早的一座碉楼,是方文龙、方文胜兄弟合建,取兄弟名字“龙胜”为楼名。 <b>居安楼</b>,是旅居斐济的华侨方文旋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回乡建筑的居楼,坐西北向东南,楼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体中下部造型简洁,每层用腰线分隔,第五层正面两角筑有“燕子窝”,上为退台式平台拱券柱廊,楼顶山花为巴洛克风格。居安楼和安庐,两座碉楼建造的非常近,是因为楼的主人是兄弟俩,感情好。安庐已经倾斜了。 <b>养闲别墅</b>,是旅居南洋华侨方文济于民国八年(1919年)回乡建造的居楼。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24.57平方米。楼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6.39米,进深7.42米。楼体中下部造型简洁,门窗窄小,每层用腰线分隔。第五层正面为退台式平台、拱券柱廊,两角筑有方形“燕子窝”。 <p class="ql-block"><b> 球安居庐</b>,是旅居美国华侨方富球于民国九年(1920年)回乡建筑的居楼。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57.88平方米。楼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9.03米,进深6.41米。门楣为彩画装饰,楼顶正面两角均筑有方形"燕子窝",顶层后面悬挑并筑柱廊。</p> <b>耀光别墅</b>,是旅居美国华侨方富耀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回乡建筑的别墅。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59.35平方米。楼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8.43米,进深7.04米。门楣为彩画装饰。第一、二层用腰线分隔,第三层正面悬挑并设柱廊。室内外灰塑、壁画精美。 村口这座永庆楼不知为何,没有任何介绍。 这些身披西洋盛装,骨子里却难舍东方情结的建筑,立于田间地头,就像中西合奏的田园交响乐,动人又有趣。在这里,你不光是欣赏自然景观,更是透过建筑探究碉楼背后的故事,每一座碉楼背后都有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 自力村的门票是78元,马降龙碉楼群的门票是50元,锦江里的门票是50元,立园的门票是100元。这四个地方可以购买联票,票价为180元。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去了自力村。目前只有铭石楼和叶生居庐可进楼里参观,其余只能看外观。个人觉得票价还是贵了点。 参观完碉楼的内部发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碉楼每层都有厨房。碉楼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抵御匪寇和自然灾害,因此每层设置厨房有两个作用:<br> 1)应对自然灾害:碉楼每层设有厨房,可以在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逐层上升,确保食物供应不断。<br> 2)防御功能:碉楼的设计考虑到了防御需求,每层厨房不仅提供了生活必需品,还能在紧急情况下作为临时避难所。<br> 看完碉楼已到中午饭点,去了小红书推荐的塘口文记煲仔饭。店面很小,外面街道两侧摆满了桌子,全是慕名而来等菜上桌的游客。等了好久,终于吃到了大名鼎鼎的柴火黄鳝煲仔饭。品尝过后,家人都觉得一般,没有惊喜。门口还有位师傅专门做煎酿豆腐角和煎酿辣椒,点了份拼盘,挺香的。 饭后去了位于开平市塘口镇的先锋天下粮仓书店。该书店于2023年11月11日正式开业运营,是先锋书店的第16家书店,也是广东地区的首店。很快就成为一家“网红书店”,如今四方游客到该书店“打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该书店由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塘口粮管所粮仓改造而来,五个粮仓被改造为先锋书店主体空间,分别以“稻仓”(诗歌类)、“黍仓”(社会科学类)、“稷仓”(文学类)、“麥仓”(生活儿童类)、“菽仓”(艺术类)为主题进行藏书陈列,藏书量约3.8万册。步入其中,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被书籍环绕。自主设计开平主题文创约70余款,分别以碉楼文化、广府文化和粮仓造型作为创意来源,创作了冰箱贴、书签、“乡愁包”以及大鹅开瓶器等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