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沙河儿女》

军旅情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英雄儿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邢台市李村镇西户村英烈概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文章全部来自于网络,由邢台市李村镇西户村(原沙河县西户村)焦三儒前辈编著(村史铭志)、焦九儆整理发布“新浪微博/新浪博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焦九儆个人简历,在美篇里引用网络链接作了介绍,读者可查看相关文章了解焦九儆本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在此,向英雄的西户村人民致敬!向牺牲的烈士和英雄们致敬!向焦三儒前辈、焦九儆等为英雄烈士著书立传的各界人士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日寇扫荡太行山,焦华山献出生命</b></p><p class="ql-block">2017-02-23 08:08 晋城老焦</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我村青年在洛阳村麻路鹏的动员下,有不少人到太行山参加了八路军。他们互相动员串联,隐瞒家长一起出去。到部队后,他们有的分到兵工厂,有的分到被服厂,也有搞情报的,还有拿枪打仗的。但大多是当太行山129师的后勤兵,主要到被服厂工作,一共去了十多人。</p><p class="ql-block"> 一次,日寇去山里扫荡。被服厂把所有缝纫机拆下机头,埋到地下;然后用犁耕,使地面连个脚印也没有,心想鬼子肯定找不到。做好机头隐藏之后,众人逃去。后来鬼子撤离后,我们的人回来想取出机头恢复生产,结果机头都不在了,全让鬼子弄走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首先清点人数,见所有人都归队,只有焦华山未归。于是猜想:莫非他让敌人抓走受刑不过招出了埋藏地点?除此以外再无其他可能。后来得知其被日本杀害,于是便没有将他定为烈士。以上为闫际春在多年前亲口言讲,今日焦春江也曾提起此事。</p><p class="ql-block"> 闫际春是焦华山的战友和同事,当时在一起工作。1963年秋天,在第四生产队晚上忆苦思甜会上,当被问起“焦华山本来应是烈士,却为何没有被定为烈士”时,他说:“对于他的事,当时我们感到惋惜和遗憾,心里很不是滋味;他遭日本杀害,却不能当烈士,不公平;家里大人送孩子参加革命,满腔热血,却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乱定罪,未免说不过去;况且当时敌人诡秘得很,难道不会是敌人派了密探吗?逃跑路上被抓,就一定叛变吗?难道其不知招供后能免死吗?后来大家分析说:也许犁过的地太显眼,反而引起了鬼子的注意,或者敌人用了探雷器也有可能”。但至今真实情况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闫际春后来回村后,在村里多年当裁缝,就是那时学的手艺。虽然焦华山不是烈士,我也要把他的事写出来,让后世最起码知道日本鬼子杀害了我们的同胞,这是鬼子欠下的血债。</p><p class="ql-block">(以上是余村焦三儒老师的手写稿,余稍加整理)</p><p class="ql-block"><b>原文地址:</b></p><p class="ql-block">https://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23041814f99a9bd0102x2la&vid=0&extparam=&from=1110005030&wm=9006_2001</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村抗战期间参军人员名单及事迹</b></p><p class="ql-block">2017-03-16 14:04 晋城老焦</p><p class="ql-block"><b>参军人员名单及英雄事迹</b></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时期,我村有很多热血青年参军。他们有的牺牲了,有的称为英雄,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p><p class="ql-block">1、焦经良:是我村参军最早的八路军战士,所在部队为晋察冀边区根据地部队。在一次战斗中,他冲锋在前,独自一人缴获一挺机枪和两支三八大盖步枪,因此立功,被提升为侦查排长。其生于1920年,退伍后在村中第二生产队参加劳动,经常赶大车,卒于1972年。</p><p class="ql-block">2、参加太行山八路军129师后勤部被服厂的有:焦华山(大名焦五民)、焦发才、焦维烈、焦三民、闫际春。其中焦华山牺牲于日本扫荡太行山根据地撤退途中,焦发才(焦五岭之兄)牺牲于日本鬼子清乡运动中。他们都是麻路鹏介绍去的。</p><p class="ql-block"> 3、焦贵生(焦善固):我党地下情报工作者,为了解放沙河城,在收集情报时不慎暴露,被警备队杀害;</p><p class="ql-block"> 4、焦九生、闫兴民均参加八路军,有荣退军人称号。</p><p class="ql-block"> 5、焦春光曾当过八路军,参加过抗日战争。</p><p class="ql-block"> 6、抗日战争时期,我村参军者有:焦老黑(到部队后改名志连),现定居锦州。(好像还有焦九香,他是老八路)等。</p><p class="ql-block">(此乃三儒老师所写,九儆整理于晋城)</p><p class="ql-block"><b>原文地址:</b></p><p class="ql-block">https://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23041814f99a9bd0102x35x&vid=0&extparam=&from=1110005030&wm=9006_2001</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焦五春讲述孤胆英雄</b></p><p class="ql-block">2017-03-11 08:40 晋城老焦</p><p class="ql-block">在生产队时,村里要求老退伍军人讲故事。第四生产队有个叫焦五春的老退伍军人,他给我们讲道:</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时,他是侦察兵,他们的班长只身一人前去打探敌情。班长发现了敌人的一个连,他认为自己的大部队就在后头,就什么也不想冲进敌营,大喊一声:“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赶快投降,缴枪不杀”。他的喊声很大,敌人吓破了胆,纷纷举手投降。但当这个班长回头看时,发现空无一人,根本没有自己的队伍;再侧耳细听,也没有动静。就这样他一个人端着枪注视着一个连的敌人,尤其是注意敌人军官的举动。敌人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原来这个侦查班长速度太快了,后面的部队没有跟上来。就这样他憋着一口气,顽强地坚持着,不让敌人看出胆怯。他让所有敌人放下武器走到他指定的位置,当这一切做完后,大部队才赶到,这时他才长长松了一口气。战后这个侦查班长立了头功,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p><p class="ql-block">最后焦五春讲:共产党部队思想教育做得好,我们当兵的心里真的知道作战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全中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目的明确,劲头就大,打起仗来,个个勇敢,忘了死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以上为余村焦三儒老师的手稿,余稍加整理)</p><p class="ql-block"><b>原文地址:</b></p><p class="ql-block">https://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23041814f99a9bd0102x35w&vid=0&extparam=&from=1110005030&wm=9006_2001</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陵岁月】(2090)《天下寻宝》走进晋城活动圆满收官</b></p><p class="ql-block">焦语录 陵川县传统文化研究会</p><p class="ql-block">2023年08月29日 18:37 山西</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焦九儆,又名焦拉仓,邢台人。</b></p><p class="ql-block">1962年10月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县西户村,1983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现在晋煤集团工作。从1986年开始收集、研究焦氏家谱,被业界公认为全国焦氏研究首席专家,为各地焦氏家谱撰写了大量序言、题词等。30年来共完成家族三次续谱工作。2018年与河南楹联学会副会长焦相山主编《中华焦氏年鉴》,2019年参与编纂《历代焦姓人物大辞典》,2020年参与编纂《古今焦氏地名大辞典》。2002年至今,倾力专注姓氏文化寻根研究、文学创作、日记等总计写作440万字,为姓氏文化和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原文地址:</b></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HS6d89c6r72N8wtLrwmxP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