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笔记:5.山水画篇

宁谧青莲

<p class="ql-block">  山水国画系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到唐代已完全成熟。</p> <p class="ql-block"> 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到唐代已完全成熟。</p> <p class="ql-block">  山水画,是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昼夜有无穷的妙趣。从六朝到唐山水画家虽然很多,但他们的笔法,位置却很古拙。</p> <p class="ql-block">  到了李思训、王维、张等便较为完善了山水画的画理、画法,章法(构图)逐渐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 五代的荆浩、关同更有新的创新,一流陈规旧习。出现了新的局面。到了宋代、范宽、李成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山水画法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山水国画的分类: 一、写意两个字,写是用笔,意是造境,不是狂涂乱抹的。也不是所谓文人遣兴,在书房用笔头写写的意思。作画自然是书卷气为重,但是根基还是最要紧的。</p> <p class="ql-block"> 临摹古人,要学他用笔用墨,懂得他苦心构思。写生要认识事物的情怀。画时先用粗笔淡墨,勾出心里面要吐出来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二、浅绛山水,大多数用在秋景。这是创始于黄大痴,后来南宗派把它作为标准,用色拿赭石做主体,在林木上面略略施点花青就是了。浅绛不是单用来表示秋景,大凡石质的山,都宜采用这方法,如像画黄山,是最宜于此法的。中国画,光和色是分开来用的,要拿颜色做主体的地方,便用色来表现,不必顾及光的一方面。</p> <p class="ql-block"> 浅绛画的画法,画时仍和墨笔山水一样,先用淡墨画就大体,再用较深的墨加以皴擦,分开层次,等它干了之后设色。在景物上,由淡到深渲染数次,等到全干,再用焦墨渴笔,加以皴擦勾勒。</p> <p class="ql-block"> 三、泼墨山水. 所谓山水,就是西画及摄影的风景。国画中山水的境界最为重要,然而也要笔墨来辅助。有了境界,但是没有笔墨,或者有了笔墨,但是没有境界,也就不成为。它那结构和位置,必须特别加意,</p> <p class="ql-block">  郭河阳论画,要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他所谓可以观的,是令人一看这张画,就发生兴趣,要一看再看,流连不舍。第二步就想去游玩游玩,第三步就联想到,这样的好地方,怎样能够搬家去住才好呢!这样的山水才算够条件了。</p> <p class="ql-block"> 中国山水画绝对不是平面的,中国画自唐宋而后,有文人画一派,不免偏重在笔墨方面,在画理方面,比较失于疏忽。如果把唐宋大家名迹来细细的观察,那画理的严明,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简直是体会无遗。董源画树,八面出枝,山石简直有夕阳照著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四、工笔画,就是细笔画,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界画、都包含在内。工笔不比写意,必须先打成底稿,贴在壁上,观察删改,远近高低,布置得宜,然后把这个稿本,</p> <p class="ql-block"> 古人画水有好多种,那里面是以网巾鱼鳞两种为适合。古人说「远水无波」是远了看不清楚的意思,所以勾踢水纹,越远越淡,淡到了无为妙。画水在岸边留一道白线,看起来特别精神。画要有气韵,一落板滞,就不入监赏。此中要点,不仅要把画面的写主虚实,前后远近弄清楚,而是在用笔用色用水的灵活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