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遇见敦煌——参观《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一)

胡芷华

<p class="ql-block">  《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于2024年9月20日开展,恰逢我回沪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后在上海小住。多年来我游过我国四大名窟的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和大同云岗石窟,唯独没有去过敦煌莫高窟。在上海遇见敦煌是我的幸运,尽管天气炎热,我还是在9月21日去看展览了。</p><p class="ql-block">在展厅的入口处会展的工作人员帮我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敦煌座落于河西走廊的尽头,它是北、中、南三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莫高窟位于敦煌东南。自公元366年乐僔和尚开凿第一个洞窟始,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等朝代,后人相继在鸣沙山东麓的1680米的崖面上开凿佛窟。各国的商人、僧侣、使节等在艰险路途中渴望宗教神灵的庇护,莫高窟佛国就成了他们的心灵驿站,在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里他们互通有无,莫高窟也就成为中西多元文化汇聚地。</span></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彩塑2400余身,壁画45000余平方米。1987年12月莫高窟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是这样评价的:</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323窟的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p> <p class="ql-block">描述西域商队路途艰险的壁画——隋莫高窟第420窟《西域商队》</p> <p class="ql-block">  在上海首次展出的6件展品之一《圣历碑》,(又称《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它记录了莫高窟的开凿年代。</p><p class="ql-block"> 李姓碑主在碑文上除了记录李氏家谱外,还刻有如下碑文:“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逐架空凿岩,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僔师窟侧,更即营造。……”</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在公元366年一位名叫乐僔的和尚在敦煌的东南部的崖面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p> <p class="ql-block">  在上海首次展出的6个展品之二《六字真言碑》。它出土于莫高窟第61窟,为元代碑刻。碑身上额阴刻“莫高窟”三字,碑身中央刻四臂观音像,其周边刻有梵文、藏文、汉文、西夏文、蒙文、八思巴文共六种文字的“唵、嘛、呢、叭、咪、吽”,另刻有功德主、立碑人等82人的汉文题名,其中有蒙古、汉、党项、回骰等族人。</p><p class="ql-block"> 此碑见证了丝绸之路上多民族文化长期共存,并彼此影响、包容和借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上海首次展出的6个展品之三《北凉石塔》。残缺的塔身上雕有八个佛龛,内有七个坐佛和一个弥勒佛,龛间刻供养人。塔身圆柱上分别刻有汉文和婆罗迷文的经文,残存11行。石塔的形态和刻文体现了佛教东传并与中国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在上海首次展出的6个展品之四《归义军衙府酒破历》。这是衙府公务用酒的流水账。它曾被分为三段,一段存于中国,一段流落于日本,后被捐献回国,一段现在仍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在上海首次展出的6个展品之五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这是我国禁止出国(境)展览的195件文物之一。这幅残缺的绣品是至今已知的最早的满地绣像,也是最早的佛教刺绣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工艺价值。</p> <p class="ql-block">  展会1:1复制了6座莫高窟经典洞窟,它们是莫高窟第045、第285、第003、第320、第158和第017窟(藏经洞)。</p> <p class="ql-block">  盛唐莫高窟第45窟内的塑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被誉为“精美塑像馆”。</p> <p class="ql-block">  正壁佛龛内有七身塑像。主尊佛慈眉善目,两侧各立老成练达弟子迦叶和英俊秀朗的弟子阿难。两弟子侧旁是体态丰盈婀娜、神情恬静慈祥的菩萨。最外侧是两身威武霸气的天王。</p> <p class="ql-block">藻井。</p> <p class="ql-block">南壁的壁画《观音普门品》</p> <p class="ql-block">  西魏第285窟内容丰富,既有佛、菩萨、飞天、力士等,又有伏羲、女娲、雷神、雨神、婆罗门教诸神、西方的日月神等中西方不同的神灵,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段文杰把285窟称作“万神殿”。285窟也是莫高窟最早有记年的洞窟。</p> <p class="ql-block">西壁有一大二小的佛龛,南壁有四个禅窟。</p> <p class="ql-block">西壁中央大龛的坐佛。</p> <p class="ql-block">  北壁也开四个禅窟,并有西魏大统四、五年(538、536年)的造窟题记。</p> <p class="ql-block">藻井四披壁画。</p> <p class="ql-block">藻井东披上的伏羲和女娲像(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藻井北披和东披相交处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照片左边是西壁小龛上部的月天及其眷属。右边是北壁上部的说法图。</p> <p class="ql-block">东壁门南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第003窟建于元代。窟内的塑像和壁画描述了观音菩萨的多种化身和形象,体现了观音菩萨救度众生的主题。这是莫高窟现存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p> <p class="ql-block">西壁佛龛中有八臂观音菩萨坐像。</p> <p class="ql-block">  南壁和北壁正中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描绘入微。</p> <p class="ql-block">南壁。上角有飞天。</p> <p class="ql-block">北壁。下有三头六臂金刚。</p> <p class="ql-block">藻井部分已损。</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第320窟建于盛唐。</p> <p class="ql-block">  西壁佛龛内有一坐佛、二弟子(失一)、二菩萨。佛龛的顶部和两侧都绘有壁画。佛龛外墙绘有观音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  覆斗形窟顶的藻井色彩浓艳,四披绘千佛。</p> <p class="ql-block">南壁阿弥陀佛说法图上部的四身散花飞天体态轻盈,飘带灵动。由飞天和流云组成了一幅动态的场景。被常书鸿先生誉为“最美飞天”。</p> <p class="ql-block">南壁的壁画《观无量寿经变》</p> <p class="ql-block">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是这样描述的:</p><p class="ql-block"> “中唐莫高窟第158窟内的佛床上,卧着莫高窟最大也是堪称最完美的释迦牟尼佛涅槃像。卧佛像长15.8米,头向南,足向北,右胁而卧,面向东。”</p> <p class="ql-block">  围绕卧佛的三壁是菩萨、弟子、众多神和世俗人物的涅槃举哀图。</p> <p class="ql-block">南壁前的过去佛迦叶佛立像。</p> <p class="ql-block">北壁前的未来佛弥勒佛坐像。</p> <p class="ql-block">西魏莫高窟第432窟中心柱佛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第17窟被称为藏经洞。它位于莫高窟第16窟的右壁。</p> <p class="ql-block">位于16窟右壁的17窟洞口。(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英国人斯坦因将藏经洞内部分文物搬至洞外(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第17窟是晚唐释门河西都僧统洪辨的影堂。曾于公元十一世纪被封。</p> <p class="ql-block">洞口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洞窟北壁前有洪辩彩塑像端坐在禅床式低坛上。其身后的菩提树挂净水瓶和挎袋。两侧有执扇的比丘尼和执杖近侍女。</p> <p class="ql-block">  王圆箓是一位云游道士,他于1892年在莫高窟定居下来。清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6月22日他在清理第16窟甬道积沙时无意间发现了右壁内的藏经洞,洞中藏有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等文物5万余件。</p><p class="ql-block"> 王道士不知这些文物的价值,他将它们作为结交官员的赠物礼品,这使得文物开始外流。但是他还是上报了官府,因种种原因洞藏文物没能及时妥善处理。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月甘肃布政司命敦煌县令汪宗翰就地“检点经卷画像”,再次封存藏经洞,并责令王道士要加保管不许外流。</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初<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方列强的侵略,</span>晚清政府懦弱无能,政府无暇顾及藏经洞文物的重大历史性发现。从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开始,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大谷光瑞、俄国人奥登堡、美国人华尔纳……纷至沓来,大量的藏经洞文物流失国外。直至1910年清政府才将洞中残卷运京,但启运前王道士转移藏匿许多文书,在运京途中又被各地官员窃取无数,最终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余18箱,后整理编号只有8697号。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因此而慨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p> <p class="ql-block">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在藏经洞翻阅遗物,据说长达24天。(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多年来藏经洞文物的回归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通过捐赠及其它方式有部分文物回国了。但仍然有大量文物被国外收藏。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对国内外的重要收藏机构的藏经洞文物进行了数字化,开展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p><p class="ql-block"> 这是在上海首次展出的展品之六,即众多珍贵的藏经洞纸质文物、绢画等数字回归成果的最大规模的全球首展。</p> <p class="ql-block">  展出的藏经洞纸质文物中有六件是世界之最或中国之最。</p> <p class="ql-block">  唐代《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明确记年的雕版印刷品。</p> <p class="ql-block">  唐代《全天星图》,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星数最多的(1359颗星)一幅古代星图。</p> <p class="ql-block">  北周《棋经一卷》,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围棋论著。</p> <p class="ql-block">  唐代《新修本草》,我国最早的由国家颁布具有药典性质的药学著作。</p> <p class="ql-block">  唐代《开元水部式》,我国最早的水利法典。(网路图片)</p> <p class="ql-block">  《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年历日》,现知最早的纸质抄本历日。</p> <p class="ql-block">唐《尚书释文》。</p> <p class="ql-block">唐代《九九歌诀》。</p> <p class="ql-block">  于阗国王致沙州大王书。全文用于阗文书写,文末仅一汉字。</p> <p class="ql-block">习字表。</p> <p class="ql-block">宋代《归义军衙酒破历》</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藏经洞的绢画一瞥。</p><p class="ql-block">唐代《携虎行脚僧》。</p> <p class="ql-block">五代《降魔成道图》。</p> <p class="ql-block">唐代《千手千眼观音图》。</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的彩塑多达2千4百余身。展会展示了几尊精美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大日如来佛彩绘鎏金铜首。</p> <p class="ql-block">力士像。</p> <p class="ql-block">一尊跪佛像。</p> <p class="ql-block">中唐莫高窟第159窟菩萨立像。</p> <p class="ql-block">初唐莫高窟第205窟菩萨坐像。</p> <p class="ql-block">北宋观音木雕像。</p> <p class="ql-block">展示的洞窟藻井图案。</p> <p class="ql-block">胡芷华写于2024年10月21日(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