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在杭州西湖游览的过程中,参观《岳飞纪念馆》纪念。</b></p> <p class="ql-block"><b>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b></p> <p class="ql-block"><b>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b></p> <p class="ql-block"><b>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b></p> <p class="ql-block"><b>岳飞十五六岁的时候,宋朝当权无力,而金人又不断骚扰边境,宋朝的生死存亡命悬一线。岳母心中有大我,不仅没有担心、阻止儿子上战场,反而鼓励他去报效国家,并且在他的后背用绣花针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以此教导他要以保家护国为己任,竭尽忠诚。于是,岳飞谨记母亲教诲,上阵杀敌,报效家国,成就了其辉煌的戎马一生。</b></p> <p class="ql-block">岳母刺字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b>岳飞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b></p> <p class="ql-block"><b>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对金主和派、投降派,是南宋四大权相之一。他在政治上主张与金国和议,倾陷张浚、赵鼎独揽相权,怂恿高宗令北伐大军班师回朝,收大将兵权,陷害岳飞打击抗战派,促成绍兴和议。秦桧的这些行为,尤其是在岳飞案中的角色,使他成为了后世唾骂的对象。宋孝宗赵昚为岳飞平反昭雪,并下诏追复岳飞官爵,以礼改葬杭州西子湖畔的栖霞岭。在岳飞墓的旁边,还用生铁建了一个跪着的秦桧像,题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表明秦桧因陷害岳飞而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反面人物。</b></p> <p class="ql-block"><b>秦桧是南宋四大权相(其余为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之首,在南宋朝廷内属于对金主和派、投降派,被《宋史》列入“奸臣传”。其陷害岳飞之举尤其受到唾骂,秦桧夫妇跪像至今仍在岳飞墓内。</b></p> <p class="ql-block"><b>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b></p><p class="ql-block"><b> 踏遍青山</b></p><p class="ql-block"><b> 2024年10月22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