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们为张清献编著的《模范之旅历史丛书》三部曲鼓与呼!2024年金秋十月

人间正道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策划:张贵成 黄永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编审:张清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编制:史连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配乐:《退伍兵的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团队续史 为战友放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贵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在网络传读和热议的"模范之旅历史丛书"三部曲,是战士作家张清献历时八年、以50万言的载量献给这支部队和战友的一部力作。其厚重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人物故事,都有似曾相识和擦肩而过之感,这正是他受到战友们普遍赞誉与喜爱之所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丛书是一部光芒四射的正能量电视剧,真实地记录了我们团三个重要事件中无数个有名有姓的英雄形象,代表和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清献是由这支部队走出的资深媒体人,勤于笔耕,成果颇丰。战士作家写部队,他自然会倾注出全部的心力,让我们为这套丛书出版和张清献战友鼓与呼!</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金秋十月,丰收在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套丛书来之不易。它来自于我们部队长期的革命实践,来自于领导、广大老兵的倾力支持,凝聚了无数老兵的心血,也凝聚了张清献战友的辛勤耕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两句古语,印证了张清献战友的新闻敏感、敢于担当、严谨文风、务实求真和始终如一的风格。这种风格,也显现在无数次的电话采访、跨区寻人、微信对话、书店图书馆、购买书籍、文字修饰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丛书不仅填补了我们部队重大历史研究的空白,而且填补了独库公路南段建设研究的空白,具有阅读价值、收藏价值,其意义和作用不可估量。目前,《飞越天山》已进入“独库公路纪念馆”“乔尔玛烈士陵园纪念馆”展厅。我相信,这套历史丛书必定走进更多的图书馆、收藏馆、个人书柜,以及军史研究人员的视野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套丛书,还实现了广大老兵的心愿。从谭树恒政委“寻找烈士亲属”到介休、西安等战友聚会,无不透露出战友们的强烈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马喜北风,老兵爱军营。我们战友来自五湖四海,又奔赴五湖四海。但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军营生活已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现在这套丛书,又把我们聚集在几十年前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相信,它不仅是我们回忆军旅生活的家园,而且是下一代了解他们上一代人如何生活的传家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命有限,精神长存。祝愿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三五九旅精神,伴随巍巍昆仑山、天山、阿克苏河长存,生生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10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附:张贵成 原为36105部队部队长;36101部队副部队长 现居西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清献,河南长垣人,高级编辑,本科学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8年入伍,在新疆军区某部历任战士、机要参谋、机要股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转业后,长期在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历任新闻编辑、总编室主任、新闻部主任、副台长等职。先后有30多件新闻作品获国家、省级奖。在核心期刊、CN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撰写各类专著十余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眺望1962》内容提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封特别来信,揭开了那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战争内幕,首次再现了我军将士在5000多米高山上捍卫祖国领土安全的残酷和壮烈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丈夫与妻子的隔空对话,封尘50多年,内容感天动地,催人泪下。对话人今何在?英雄壮士们今何在?张代荣用生命保护过的战士今何在?谁是红山头的红旗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全书运用纪实手法,新闻眼光,历史视觉和大量的历史与现实照片,诠释了西线战争及战争中的人。故事情节复杂,时空垮度大,给人以无限思考和回味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永不消失的风景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内容提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有这样一支独特的部队:他们响应党的号召,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开展了三次轰轰烈烈的农业大生产运动,有力地支援了不同时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支部队前身就是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后来,这支部队的代号改为0024部队2支队、7972、36105部队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二十一世纪,部队农业大生产运动虽然在我军历史上画上了句号,但大生产运动所创造出的革命精神和壮丽风景线,依然闪烁在人们的脑海里,流淌在我军壮丽的历史画卷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书采用当事人口述方式,回忆当年艰难岁月,回望他们的战斗身影。这些来自五湖四海战友们的“南腔北调”,将成为那个特殊年代的“绝唱”。本书约15万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篇纪实文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飞越天山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新疆独库公路南段建设纪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清献 编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内容提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改名换姓悄悄开进天山,秘密执行修筑国防公路的任务。在施工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指战员们硬是靠着一把把钢钎、一辆辆手推车,用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五年时间完成了七年的工作量,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创造了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军区的表彰。如今,这条战备公路已变成了闻名国内外的独库公路,成为新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和新疆旅游的黄金名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多年后,一名军人后代在寻找生父过程中,才揭开了这支部队深藏天山五年的秘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书运用战友口述和文章回忆方式,再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章章震撼,页页有故事。全书约30万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模范之旅历史丛书》序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郭培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军区视察时,曾叮嘱部队领导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基因产生于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部队是一个历史悠久、战绩卓越的部队,革命时间长,内涵丰富,红色基因根深叶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团党委选题、张清献同志撰写的《眺望1962》《飞越天山》《永不消失的风景线》三本《模范之旅历史丛书》,正是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的。立意高,接地气,意义大,是对官兵进行红色教育的好教材。所谓“模范之旅”,来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南泥湾大生产取得很大成绩的背景下,毛泽东主席为三五九旅题写了“三五九旅是模范”的题词,肯定了三五九旅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中的模范作用。团党委及时选择了这三个题材,充分体现了后来人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也了却了几代老兵的心愿。我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团、师岗位上的老同志,感到十分赞赏和欣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部队在历史上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和闪光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有一部光荣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部队诞生在中国大革命时期,前身是茶陵、浏阳游击队。此后,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相继战斗在湘、黔、滇、豫、川、甘、陕、青等地,经历过两万五千里、南下北返两次长征。新疆解放前夕,又徒步新疆,进行了第三次长征,担负起解放新疆、保卫新疆的重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有一个坚定的信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部队无论在两万五千里长征、南下北返、南泥湾大生产、挺进新疆过程中,始终坚持了听党话、跟党走,践行了“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诺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党指挥到哪里、部队就打到哪里、胜利在哪里,做到了始终如一的无条件忠诚于党和人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有一个优良传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养成了一个优良的光荣传统。这些光荣传统主要是:敢打敢冲、吃苦耐劳的作风,不怕困难和流血牺牲的作风,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任务多么艰巨都能打胜仗、圆满完成任务的作风,从而创造出我军历史上一个个奇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有一个英雄模范群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建设实践中,部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建设中学习建设,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收获了来自四方八方的荣誉和掌声,使我们部队长期闻名于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南泥湾大生产中,我们部队被党中央毛主席称赞为“三五九旅是模范”“中国历史上从未有的奇迹”,涌现出“模范团长陈宗尧”等英雄人物;解放战争时期部队被西北军区授予“三猛团”称号、涌现出老英雄张富清等一大批英雄模样人物;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涌现出了爱兵模范张代荣、王忠殿、谭树恒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在独库公路南段建设中,我们团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军区授予“建设天山开路先锋,保卫边疆再立新功”的锦旗,涌现出彭义全、王喜云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有一个团队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这支团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革命实践中,之所以屡屡取胜,屡建奇功,经受住各种条件下的历史考验,最重要的是部队创造出一种团队精神,如:“南泥湾精神”“三猛精神”“昆仑山精神”“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天山施工“三特”精神等。这种团队精神,既融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之中,又呈现出时代特色。已经成为部队建设的永恒法宝,并成为我军红色记忆的一部分。我希望部队能将这种团队精神代代相传,永葆青春,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历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模范之旅历史丛书》填补了部队重大事件研究的空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认为,这三个题材,是我们团二十世纪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年代三个标志性事件,也是我们部队多个历史时期中的三个闪光点。及早总结并记录这段历史,已成为几代老兵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眺望1962》全面反映了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西线作战的实况,详细描写了党中央毛主席、中央军委、新疆军区和南疆军区前指,指挥西线部队作战的全过程,以及部队克服种种困难、团结协作取得胜利的过程,是研究西线自卫反击战的重要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飞越天山》第一次全镜式纪录了我们团从1975~1979年修建独库公路南段的全过程。一个建制团五年时间只干一件事,这在我们部队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目前,独库公路已经成为新疆的一个标志性工程,成为新疆天山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成为闻名国内外的旅游胜地。我作为一个在独库公路五年建设中运筹帷幄的指挥官,更感到高兴和欣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不消失的风景线》真实的记录了我们部队在二十世纪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特殊时期三次农业大生产的艰难历程。虽然我军大生产运动在二十一世纪初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们部队养成的不怕艰苦、爱党爱民的优良传统,却一直流淌在我们部队成长的血液里,并闻名于国内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采用口述式纪实手法,采访了数百个老兵当事人,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心血,体现了一个老兵对党对军队的满腔热情和浓浓深情。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说,工作量如此之大,文字达50万之多,其精神难能可贵。更为可贵的是,他了却了几代老兵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悉,这三本书还聘请了国防大学军史研究专家进行审读和把关,这既说明团党委的重视,也显示了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认为,我们这个具有革命传统的部队,不缺少英雄,不缺少故事,我们缺少的是讲故事的人。我希望有更加的同志加入这个行列,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使红色基因发扬光大,传承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时代的军人,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肩负的使命将更加限艰巨而任重道远。我相信,在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的统帅下,由无数革命先辈塑造的红色基因,一定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新时代的军人将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历史,涌现出更多的英雄模范人物,续写出我们这支有近百年历史部队的新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10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序言作者为1949年入伍,曾任36105、36101部队政委等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任机要股长的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在查阅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工作室</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