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1934年10月16日-19日,中央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启了伟大的远征。</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一直深深烙在我们心中,我们也希望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缅怀革命先烈,感悟长征精神。</p><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这几年我们自驾陆续走访了红军长征曾经的足迹,我们到过中央紅军长征的出发地江西于都,到过血染湘江的广西全州,到过四川泸定飞渡泸定桥,到过娄山关,瞻仰了遵义会议旧址,到过四渡赤水的贵州茅台镇。</p> 江西于都—红军长征的源头 <p class="ql-block"> 2021年我们自驾来到江西于都,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央红军25000千里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p> <p class="ql-block"> 江西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中央红军长征的酝酿筹划、秘密准备和集结出发都是在这里进行的,是红军长征全过程的重要阶段。于都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p> <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处展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的展览馆。纪念馆序厅呈现的大型浮雕墙,全长25米,展现了中央红军渡河出发的壮丽情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广场</b></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广场建在于都河边,广场上矗立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碑高19.34米,底座边长10.18米,碑座上有三幅巨型浮雕,分别以“集结于都”、“渡河出发”、“倾情奉献”为主题的围栏,上面雕刻着中央红军各军团渡河出发的八个主要渡口。</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间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6月,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 1934年10月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两个野战总队共86万余人,从于都河口出发,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b></p> <p class="ql-block">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始终是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出发地的人民,永远怀念着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永远想念着那只从这里出发的人民子弟兵。</p> <p class="ql-block"> 作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创造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迹,在此征途之中发生了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娄山关战斗”、“四渡赤水”……。</p> 广西全州—湘江战役遗址 <p class="ql-block"> 湘江战役常常被人们称为“血战湘江”,那是因为湘江战役是中国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战役,红军将士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中央红军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从此中国革命浴火重生迎来伟大转折。</p><p class="ql-block"> 为了缅怀血战湘江的红军先烈我们曾三次驱车到广西全州,但因为疫情及其他原因,【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历史革命纪念馆】都没开放。直到2023年,我们再次不远千里来到广西全州参观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广西有两座著名的纪念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历史的革命纪念馆,一座位于桂林兴安,是2014年建成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园】,另一座是位于广西全州的,2019年新建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p>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广西桂林全州,是一座记录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历史的革命纪念馆,同时也是全国唯一展示红军长征全貌的专题纪念馆。全面系统的展示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一件件写满沧桑的红军遗物,一幅幅生动的战役场景,讲述着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p>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园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建在广西桂林兴安县,主要纪念建筑有大型群雕、纪念碑,陈列馆等。群雕为灰白色花岗岩雕凿,由四个巨型头像和五组浮雕组成,主要再现了当年红军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的壮烈情景。纪念碑巍峨耸立于狮子山巅,庄严肃穆。纪念碑上部为三支直插蓝天的步枪造型,下部为圆拱形碑亭纪念碑和群雕。</p><p class="ql-block"> 通往山顶的台阶共有184个,象征着红军长征的艰难里程,有四个大平台,寓意中央红军突破的四道封锁线,在第一个平台之有一组群雕栩栩如生,分别象征着“红军”、“送别”、“长征”、“渡江”、“永生”。</p> <p class="ql-block"> 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里,分七部分展览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战略转移踏征程”,介绍红军长征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血战湘江突重围”,介绍湘江战役;</p><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伟大转折定航向”,介绍遵义会议”;</p><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浴血奋战勇向前”,介绍长征途中的经典战役,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翻越乌蒙山…;</p><p class="ql-block"> 第五部分“革命理想高于天”,介绍红军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爬雪山过草地;</p><p class="ql-block"> 第六部分“胜利会师开新局胜利会师开新局”,介绍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p><p class="ql-block"> 第七部分“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血战湘江突重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 在纪念馆里我们特别详细参观瞻仰了【血战湘江突重围】部分。血战湘江突重围,以湘江战役为主线,再现湘江战役的历程,突出湘江战役的悲壮。</b></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期间经历了380多次战斗,最为惨重,最为激烈,最为持久的一场战斗,就是1934年的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由长征时出发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以损失过半的代价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无数将士英勇牺牲,不计其数的红军尸体、热血,几乎都汇入到湘江中,染红了湘江,因而<b><i>当地有“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的说法,</i></b>足见这场战役的激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湘江英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湘江英烈中,最具代表的是“忠魂陈树湘”。陈树湘“是绝命后卫师”,红军34师的师长。因掩护红军突围,在战斗中伤重,不幸被俘。在押送途中,陈树湘绞断肠子英勇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span></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里,我们仿佛回到了当年艰难的岁月,亲眼目睹了红军抢渡湘江时的壮烈情景。红色力量催人奋进,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包括中央红军,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共有四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经历了380多次战斗,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有不少于16.6万名红军战士战死或失散在长征途中。</p><p class="ql-block"> 两年后,4支九死一生的红军队伍最终汇聚黄土高原,汇聚抗日救亡前线。这场伟大的远征,有一个不朽的名字,长征。</p> 四川泸定—飞夺泸定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十三根铁链托起一个共和国”</b></p> <p class="ql-block"> 作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创造出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迹。在此征途之中,发生了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飞夺泸定桥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沿318川藏线来到泸定县城,这里是当年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置身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晃动的桥面上回荡着88年前,这里曾经经历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情形。</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泸定桥的西桥头出发,桥头的门匾上清晰的记录着当初22位勇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桥头的博物馆里仍然保留着当时泸定桥上的一根铁链,以及红军飞夺泸定桥时铺的桥板。</p> <p class="ql-block"> 大洞河铁索桥桥长103米,宽28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九根做底链,四根分两侧做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的桥头古堡为木结构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大渡河铁索桥是中国古代跨度最长的悬索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跨度超过100米的桥梁,创造了古代悬索桥跨度的世界记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红军“飞夺”泸定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 1935年五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四川石棉县大渡河中游渡口安顺场。先遣部队强度大渡河成功,但红军大部队三万多人要全部渡河,仅靠渡口的小船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蒋介石派遣数十万重兵前去堵截,企图让红军全军覆没于安顺场,成为第二个“石达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 毛主席当机立断分兵,两路沿河而上夺取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空军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当时的状况非常恶劣,而且危险,沿途上走的是绝壁上凿出的狭窄栈道,还有的是蜿蜒盘旋的羊肠小道,路边就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还有川军阻挠。红军先锋团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经过不眠不休的骑行,终于在29日凌晨到达泸定,被军史上称为</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飞夺”</b><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泸定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狭路相逢勇者胜</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1935年5月29日下午,先锋团向河对岸发起总攻,22名勇士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边匍匐射击,一边在铁链上铺设木板。当突击队快到对岸桥头的时候,敌人利用拆下来堆在东桥头的木板点起大火,勇士们冲过火海前赴后继,向对岸冲去和敌人进行厮杀。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先锋团夺取了惊险奇绝的泸定桥,牢牢控制了泸定城。几天后,毛主席和中央红军主力安然走过泸定桥。</span></p> <p class="ql-block">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一次重要的战略作战行动,它关乎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道路,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p> <p class="ql-block"> 在泸定桥旁的红军飞渡泸定桥纪念碑园内,有22根花岗岩石柱,代表着当年22位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但是,他们绝大多数是无字碑,只有五根柱子上刻有名字。</p><p class="ql-block"> 举头凝望,庄重巍峨的雕像仿佛再现了当年那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战斗红军英雄已逝,但精神永存。大渡河上13根铁链,托起了一个共和国,让我们在泸定桥上感悟到这段光辉的红色历史让红色精神传承。</p> <p class="ql-block"> 飞夺泸定桥精神,使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折射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征服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今天,泸定桥更以长征胜利的伟大壮举和英雄业绩而名扬中外,更以“十三根铁链托起一个共和国而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p> “长征第一捷”—娄山关战斗 <p class="ql-block"> 贵州是中国革命的沃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贵州前后时间跨度达18个月,形程约14000千里,是红军长征经过的15个省市中活动时间最长,区域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p><p class="ql-block"> 在贵州期间,我们特意安排到遵义会议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四渡赤水旧址参观、凭吊、祭奠。</p> <p class="ql-block"> 娄山关位于贵州大娄山脉中段,主峰,笋子山海拔1779米,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隘。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我们从遵义出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晨雾中登上了娄山关。</p> <p class="ql-block"> 1935年一月,中央红军首克娄山关,确保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1935年二月,中央红军再克娄山关,拉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被史书上称为<b style="font-size:20px;">“长征第一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娄山关战斗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时间是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是一次重大的军事转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 【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高11米,碑座宽6米,碑体为两根并列的石柱,顶削为斜尖形状,如两把红军刺刀,又象征娄山关群峰刺天的险峻形势。碑体为两柱,蕴含红军二渡赤水,再克娄山重占遵义的军事行动。碑体两柱的上方分别嵌有黑色大理石,南侧雕有一面红军战旗标志,标志红军攻克娄山关。北侧镌刻张爱萍将军长征时作的《西江月.遵义大捷》手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 大理石贴面上还刻有张爱萍将军手书“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十五个大字。</span></p> <p class="ql-block"> 娄山关战斗后,毛主席来到硝烟弥漫的娄山关战场考察,感慨万分,写下了红军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尔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词描写了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的壮烈情景,也使娄山关成为象征革命浪漫主义的红色地标,载入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册,成为人们向往崇拜的革命胜地。</p> <p class="ql-block"> 娄山关战斗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娄山关精神。</p> 遵义会议- 永远的红色记忆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里成为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称为<b style="font-size:20px;">“转折之城”。</b>有人说,贵州的一个重要文化标记,就是有“一栋楼”,特指的就是遵义会议会址,这里已经成为一个永远的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们专程到贵州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p> <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会址原系国民党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宅。这栋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当时是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中华第一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门前的大门正上方挂着一块黑漆金匾,上面“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俊俏飘逸豪放酣畅。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是1964年11月毛泽东主席在北京题写的,也是毛主席为革命纪念馆唯一的一副题字。因此,这个门匾也被誉为“中华第一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谁参加了遵义会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 遵义会议在会址的二层呈长方形,室内陈设基本复制了当年开会时的原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 八十九年前,那场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重要会议仿佛刚刚结束。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人员包括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洛浦),秦邦宪(博古),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凯丰),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李德二,伍修权等等。</b></p> 四渡赤水出奇兵—茅台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毛主席的“得意之笔”</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 1960年,毛主席在接见英国陆军元帅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时曾深情地说:“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没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 2020年9月13日,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我们离开了遵义,这座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城市,到闻名遐迩的赤水河边茅台参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 赤水河为长江上游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经贵州赤水市至四川合江县入长江,全长523千米。1935年,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四渡赤水的神奇故事就发生在这条河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 在茅台镇,我们参观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 纪念园由红军四渡赤水浮雕墙,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和茅台渡口纪念碑,即红军四渡赤水展览陈列馆组成。</b></p> <p class="ql-block"> 其中,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塔高25米,寓意着红军25000千里长征,塔身有四片形似浪柱的建筑依序错落而成,突显主题红军“四渡”赤水。</p> <p class="ql-block"> 在陈列馆里,我们了解到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红军战胜优势敌军围追堵截的光辉战例,尤以在茅台三渡赤水更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全军大佯动,对于保证整个战役的全胜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毛主席用兵真如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新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指挥下,一渡赤水后,由于国民党封锁长江,我军放弃北渡长江意图,挥戈东指再渡赤水河,消灭和击溃国民党军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以后,红军几次寻求机动,准备再次打击国民党军,敌军却小心防守,为此,三月中旬红军自遵义西进攻战仁怀,16日至17日,由茅台镇三渡赤水摆出北渡长江的姿态,成功的将国民党军主力引至,川填边境。在国民党军再次向南集中的情况下,中央红军迅速东渡赤水,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剿。“四渡赤水战役,是毛主席运筹帷幄的得意之笔。</b></p> 后记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为了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我们先后来到江西、福建、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广西、陕西,参观了江西于都红军长征出发地;参观祭奠了红军史上最惨烈的战斗遗址- 湘江战役;走318国道到四川泸定,参观了“十三根铁链托起一个共和国”的飞夺泸定桥;到贵州参观了“红军第一捷”,娄山关战斗遗址;中国革命史上永放光芒的“遵义会议旧址”;到茅台镇参观了毛主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纪念遗址。</p><p class="ql-block">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