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网络图片</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两部的生死场面、疯狂激情,我读得很平静。第三部“树火”开头,晚上看得昏昏沉沉,没关灯关机,倒头就睡。本还嘀咕,别影响睡眠,吊诡!醒来,光天化日之下,却读出惊悚心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压抑沉重的读后感,与英惠在精神病院的癫狂举动、医护骇人的治疗手段等无关,源自前去探望的姐姐。所见所闻倒没什么,她的所思所忆让我震惊: 每个人都活得这么难,即使看上去再正常不过的人。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姐姐从小就是乖乖女,懂事能干,识相,少挨严父打骂。婚后温柔体贴,贤妻良母一个。丈夫沉浸在艺术世界,对家庭和孩子失职,大度地忍了,从不指责抱怨,所有事情自己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这让心怀不轨的丈夫更加不安自责。出了那事,他无颜面对老丈人和妻儿,从此人间消失。打过一次电话,想儿子,伤透了心的妻子一言不发,挂断。这种人不配当爹,滚一边去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经历了一场浑沌刺激,英惠病情加重,行为乖张,在精神病院待了一年,只有姐姐记挂关心前去探望。多少有些怨恨,可面对一个疯女,能按正常道德标准要求吗? 何况主要责任还在老公身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她并非自述的那样: 做了几样素菜去看妹妹,无意撞见。两三天夜不归宿的男人,声称忙于工作,偶尔回家神不守舍,肯定有事。和谁? 孩子都不管,主动跑去关心英惠,事出反常必有妖。一去,果然。</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复盘前后始末: 当初自己如能拦住父亲的粗暴行为,英惠不会过激反应而发疯离异,丈夫也无机会得逞。但父亲的暴戾是一贯的,不可能改变其脾性。“在英惠的人生棋盘上,无论如何举棋不定,都是徒劳无功,改变不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回想丈夫,“敏感,自尊心容易受挫,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翅膀,却没有飞起来。自己所了解的他,只是一个影子罢了。”生活几年养育孩子,形同陌路同床异梦,恐是现实中许多夫妻的写照。在一起没有喜悦和激情,只靠忍耐维持。</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想,自己从未真正活过,记忆中童年在父亲的阴影下咬牙坚持。现在,每天在店里对顾客笑脸相迎,一俟接孩子回家,“就像一座死气沉沉的孤坟”。不是单身之后,而是三口之家的时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某天夜里醒来,呼吸困难,突然觉得“一切都毫无意义,再也无法忍受,再也过不下去了”。“孤独的人生也不过是一场戏”,揣团绳子走到后山,只是“找不到一棵可以接纳自己生命的大树”,无奈重返现实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奇异的是,独自在家的孩子醒来紧紧搂住她,“妈妈变成了一只白色的鸟”。她努力笑着,安慰被噩梦惊吓的稚童,诧异怎能舍 下儿子干蠢事。我想如果英惠也有孩子,未必那么极端,就不会引发一连串的变故。孩子是天使,是上苍派来拯救撑不下去的妈妈 的。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妨比较一下姐妹俩的轻生。从小倔强忤逆的妹妹以死抗争,面对家人的规劝、喝斥和耳光,尚可同情; 一直温顺可人的姐姐,在无人知晓的夜晚忽然活不下去了,只因找不到一棵歪脖树,才从夜色深处走出来,令人费解。一个最没脾气的人,走着走着,走到绝路上去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我感慨惊悚的正是这一点! 这世上有多少人活得不易,苦熬苦撑。外人看着挺滋润蛮幸福,内心深处孤独凄凉,无人倾诉。包括亲人,有些锥心痛楚恰是亲情、爱情造成的,个中滋味独酌自品,撑不住了撒手而去。小说中姐姐也没名字,无疑也是代表着一类人,更多的一类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在精神病院,英惠饿了三个月,医生用点滴维持其生命。成天倒立,觉得自己是一棵树,“我不用再吃饭,只要有阳光,我就能活下去”,“很快我就不用讲话和思考了”。姐姐带来水果放到嘴边,“我这不是怕你死掉吗?” “我为什么不能死! ”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或许有个人可以让她安睡,甚至恢复神智,就是姐夫。一夜的醉生梦死中,她絮絮叨叨: 身上有了这些花,我不再做梦,梦见那些破碎的、血肉模糊的脸。男人昏昏欲睡,不然第二天以此自辨,顾全大局的妻子没准儿成全他们。至少为了不正常的妹妹,反正对这个男人也无所谓了。生活中的悖论无处不在。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医生没辙,让她来接病人,别死在自己手上。最后插管喂食时,妹妹野兽般地嗥叫,堵在门外的姐姐心如刀绞,果断带着妹妹离开。路上,她看到一只黑鸟朝着乌云飞去,看到树木就像发着绿光的野兽,立在路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小结一下: 把三部分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联系起来看,妹妹因夜梦而迷失,姐夫因昼梦而消失,只有姐姐挣脱了夜游,坚强清醒地继续着人生之路,独自抚养孩子、关怀疯妹。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她悟出:“活着是一件很令人诧异的事,人不管经历了什么,再惨不忍睹,还是会照样活下去”,对人间蒸发的前夫也不乏怜悯。所以,姐姐才是作家欣赏肯定的人物,在平淡而磨人的一地鸡毛中活着,比死了、疯了、走了,更难。寻短见的“短”,即被眼前的阴霾蒙住视野,钻牛角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树不是小说的正面意象。英惠一心要变成植物,为此中了魔,再出格都不是个事儿。姐姐则想在树上结束生命,最后树在她眼里成了 “熊熊燃烧”的物体,似乎它能点燃人的幻觉和欲望,吞噬人的性命和心智。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鸟也不是。第一部结尾,英惠连攥带咬弄死一只鸟,这是伏笔; 第二部结尾,向往自由的姐夫只想如鸟儿般飞身而去。他和英惠谁诱惑了谁,谁害了谁? 根子在于胎记,失智的英惠毁了有心的男人。第三部里孩子梦中的白鸟、姐姐看见的黑鸟,都是死亡阴晦的象征,而不是自由的喻体。不加底线的自由选择(包括赴死),不是正道。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全书的中心意象是梦,由此可把这家人分为四类: 无梦的父母、弟弟只享受当下,不吃肉的二丫头就是个怪物; 夜夜失眠的英惠,由噩梦主宰着人生的命运轨道; 徘徊于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姐夫,最终失却理性被艺术和欲望之梦压倒,无路可走; 有过梦魇体验,靠着爱和责任感回到现实的姐姐,孤身跋涉在崎岖的修行路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去的救护车上,姐姐抓住对方肩膀,对眼神迷离的英惠自说自话: 你真的疯了吗?“说不定这是一场梦,”“在梦里,我们以为那就是全部。醒来后才发现那并不是全部......”。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小说最后定格于姐姐执着抗议的眼神,对准的就是人生如梦、梦里人生——在人世间受够磨难孤独无助时,片刻间冒出来的软弱绝望、无法承受的感觉和噩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这应是作家的亲身感受,不信读读后记。我的解读,也不全赖于文学专业的理论素养和文字功力,还有曾经的过往: 长年失眠、一度迷失、吃过素、打过坐、写过遗书、 寻过短见...... 文学是人学,诚也!无论书写还是阅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不是一家人的故事,它能引发不同人群似曾相识的经历回忆、心理感觉、反思共鸣:人心的深不可测、人性的神鬼莫测、人生的祸福难测等等,庶几成了劈开麻木灵魂的利斧。这就是真正的文学作品的力量。(完)</p><p class="ql-block"></p>